如何培养土壤里的石楠属菌根真菌?
首先用灭菌水稀释土壤,充分摇匀,就可以用玻棒蘸取土壤溶液,在经过灭菌的特制培养基培养皿上划线,然后进行培养。一般我们培养细菌和酵母菌用LB培养基,青霉菌用PDA培养基,其他的没坐过不太清楚。等培养出来后挑出单一菌落进行继代培养,用显微镜观察是什么菌。土壤里的细菌习性差别很大,生长条件要求也很不一样,有固氮菌,硅酸盐细菌,菌根菌,很多很多种,有很多种是很难在一般培养基中生长的,需要有特殊的环境,但也有很多种可以在普通的培养基上培养,生长比较快,可以培养出五彩斑斓的菌落。对好氧菌培养相对容易一些,如果要培养厌氧菌条件特殊,需要加入特殊的药品,或者采取深层培养或其他的厌氧条件。土壤中微生物特别丰富,含有放线菌、真菌等,在培养过程中,可以使用选择性培养基,加入一些抑制其生长的药品,尽可能消除其干扰。
丛枝菌根真菌(AMF)改善植物营养的作用机理
丛枝菌根真菌菌丝直接吸收作用和菌根真菌间接调节植物渗透势的双重机制来提高植物的抗旱性。丛枝菌根真菌能诱导多种PRs的合成;丛枝菌根真菌丛枝发育数量与其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呈正相关关系;丛枝菌根真菌能够弱寄生大豆胞囊线虫的胞囊,且能抑制后者的繁殖,降低其危害程度;分离到了丛枝菌根真菌诱导表达的山葡萄几丁质酶基因VCH3上游启动子的转录起始位点,丛枝菌根真菌在转录水平上调控防御性酶基因的表达。丛枝菌根真菌也能够侵染植物的根尖;
丛枝菌根真菌是根瘤菌吗
不是,丛枝菌根(AM)真菌和根瘤菌是两类重要的共生微生物,丛枝菌根真菌是土壤中的菌根真菌菌丝与高等植物营养根系形成的一种联合体。
菌根是由菌根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的联合体.菌根真菌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供给植物,植物为菌根真菌提供
(1)由题可知,菌根吸取养分和水分供给植物,植物为菌根提供糖类等,所以两者关系是互利共生.
(2)25℃条件下,有菌根的玉米的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为50,无菌根的为120,可确定有菌根玉米光合作用效率高,所以其叶肉细胞对二氧化碳的利用高.
(3)15℃条件下,有菌根玉米光合速率高,根据表格有菌根玉米气孔导度为58,比无菌根气孔导度42要大,可知有菌根的气孔导度大,有利于二氧化碳供给,促进暗反应,有菌根玉米叶绿素相对含量为31,比无菌根玉米的28要高,叶绿素含量高,有利于吸收光能,促进光反应.
(4)对比5℃、15℃、25℃条件下有菌根与无菌根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差,可知在5℃时有菌根与无菌根的细胞间的二氧化碳浓度差值最大,说明在5℃菌根提高光合作用速率最大.
(5)高查种群密度取样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由图可知牧草A随菌根接种,种群密度增加,所以其对菌根的依赖度高,实验区牧草接种菌根后,物种丰富度增大,所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变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升高,抵抗力稳定性增加.
故答案为:
(1)互利共生
(2)①叶绿体相对含量高,利于吸收光能②气孔导度大,CO2 供给充分
(3)5℃(或低温)
(4)①平均
②优质牧草A 物种丰富度升高,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升高
真菌从菌根中吸取的物质是些什么
(1)菌根真菌从土壤吸收养分和水,同时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植物为菌根真菌提供糖类等有机物,两者是互利共生关系;牧草A与牧草B是竞争关系. (2)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3)由图可知,优质牧草A在真菌作用下,种群密度逐年升高,而劣质牧草B种群密度逐年降低,说明劣质牧草B对菌根依赖程度相对低.接种真菌后,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升高,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因此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提高.故答案为:(1)互利共生 竞争(2)取样器取样(3)劣质牧草B 物种丰富度升高,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升高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7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