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再生稻,如何种植?
再生稻是利用一定的栽培技术使头季稻收割后稻桩上的休眠芽萌发生长成穗而收割的一季水稻。农民称之为“抱荪谷”、“秧荪谷”、“二抽稻”、“二道谷子”和“秧荪”等。
再生稻的适宜地区为≥10℃积温在5150~5300℃左右。种植再生稻,首先要选用适宜品种,全育期与汕优63相当或略长3天;适时早播,当日平均气温达到14~15℃时就可栽插,促进中稻早熟,为再生稻早发苗、早抽穗开花奠定基础。当休眠芽伸出中稻茎鞘1~2厘米收割中稻,四川、重庆和贵州等地中稻收割距再生稻成熟只有60天左右,中稻留桩高度以33~40厘米较为合适。广东、广西和湖南等地,中稻收割距再生稻成熟有80~90天,中稻留桩高度以20厘米左右较好,主要利用下位芽穗大产量高的特点。发苗肥在中稻收割后应抢时间施用,每公顷施用尿素75千克,大肥田或中稻收割时叶色浓绿、茎秆粗壮的稻田可不施。
什么是再生稻
再生稻,亦称稻孙子。
利用中稻或早期收割后的稻茬,适当地施肥灌水、中耕、除草,促使基节上的侧芽萌发分稻(再生稻)。若气温适宜,萌发的再生稻经20~30天即可抽穗,两个月左右成熟。
再生稻是水稻种植的一种模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1700年前。其特点是在一季稻成熟之后,大约只割下稻株的上2/3的部位,收取稻穗,留下下面的1/3植株和根系,施肥和培育,让其再长出一季稻子。
统计表明,我国如今种植水稻的面积约为2亿亩,其中有5000万亩的地区适合推广再生稻。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如四川、福建等正在试验推广该品种。按照前述福建的数据来计算的话,我国每年可增产稻谷2000万吨,发展再生稻是确保中国未来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举措。
再生稻的好处:
1、成本低、效益高再生稻栽培不需育秧、移栽等栽培环节,是一项管理技术简单、成本低、效益高的栽培方式。
2、生育期短,可充分利用光能再生稻生长期一般为60~70天,在水稻生长季节一季有余、二季不足的地区,可利用一季早中稻收割后培育再生稻,充分利用当地温光资源,提高光能利用率及单位面积总产量。
3、再生稻的稻米品质好再生稻的谷粒充实度和米质都比头季稻好,稻米光泽好,腹白小,品质及食味均比头季稻好。
4、栽培再生稻是一项有效的减灾技术水稻灾后利用成活的腋芽蓄养再生稻,可以降低灾害的程度,是一项减灾的有效技术途径。如前茬水稻因遇高温热害、洪涝、干旱等灾害而减产甚至绝收,可通过蓄养再生稻,降低一定的灾害损失。
再生稻是什么意思
再生稻是水稻种植的一种模式,在中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1700年前。特点是在一季稻成熟之后,大约只割下稻株的上2/3的部位,收取稻穗,留下下面的1/3植株和根系,施肥和培育,其再长出一季稻子。
初级稻收成后温湿度高,有利于再生芽的萌发,保证苗数多,抽穗早。初季稻收获后,适给发芽的温度为日平均气温25.5°C~28.0°C,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8%~ 87%,多日照的小时数有利于芽的发芽生长;再生稻的抽穗和开花期的温度要求为双季晚稻,同样,连续3天的日平均气温,一 般杂交箱的稻不能低于23°C,粳稻必须大于20°C;水源条件好,有利于在头季稻抽穗期成熟期保持浅水湿润,保持芽保持高成活率和根系活活;在头季稻成熟前适量施用肥料,有利于芽的生长。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7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