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种子的休眠期?
有些植物的种子,有完整的活的胚,但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仍不萌发,好像必定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睡眠”才能萌发,这种现象叫做种子的休眠。种子休眠是植物经过长期演化而获得的对外界条件以及季节性变化的一种适应。例如生长在温带的植物,种子在秋天成熟,如果落到土壤里很快就萌发,不久寒冷的冬季就到来,幼苗就可能被冻死。如果种子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休眠,就可避过冬天。各种植物的种子,休眠时间的长短是不同的。小麦、水稻和棉花等种子的休眠期很短,种子收获后,很短时间就可完成。有的植物种子的休眠期需要几周,甚至更长的时间。
经过休眠期的种子,播到土中后,如果不萌发,其中有一个原因可能是种子已失去生活力。因为种子有一定的寿命。不同植物的种子寿命长短有很大差别。例如:杨、柳的种子寿命只有10多天;大多数栽培作物种子的寿命为3~5年;桃、杏、李等种子寿命为5~6年;在特殊情况下,莲的种子寿命可长达千年。
有过这样的记载:新中国建立不久,科学家在辽宁省普兰店泡子屯附近的泥炭层中,挖出了沉睡1000多年的莲子。1951年把古莲子播下,它们竟在1953年夏季开出了艳丽的荷花。为什么古莲子千年不死?原因是古莲子表面有一层坚硬的既不透水又不透气的种皮,使种子在缺水缺氧(加上当地的低温)的情况下被迫处于休眠状态。
什么是种子的休眠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与自身不适宜的环境条件,为了适应环境,保持自己的生活能力,有的器官产生暂时停止生长的现象,这就是休眠。
植物种子的休眠原因大致分为哪几种类型?
种子的休眠是植物在其长期演化过程中对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性。如高寒或干旱地区多以休眠渡过不良环境,休眠原因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1)种皮障碍,种皮阻碍了水分的透过,降低了气体交换的速度,阻止了种子的吸胀而引起的休眠。突出的例子如莲的种子因特别不透水,能保持寿命达千年之久,杜仲种子果皮外含有橡胶,去掉果皮后可显著提高发芽率,泽泻果皮有果胶和半纤维素,破伤果皮后23小时种子吸水增重180%,对照为50%。2)种胚休眠,这类种子除去种皮,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也不萌发,又可分两种类型:①胚后熟休眠类型。种子收获时,胚尚未形成或处于原胚阶段,尚未分化,需收获后继续发育,形成一个完整的胚,种子才能萌发。如人参、西洋参。②生理后熟类型。种胚在种子收时已发育完好,但要求一定条件完成其生理后熟,才能萌发,又分三种情况:一是要求经历干藏期,如黄花秋葵、野茄(红颠茄)、云南蓍等。二是要求低温才能通过生理后熟,如猕猴桃、龙胆、金银花、紫草等。三是要求光照或变温,这类种子在光照变温箱或树荫下比在恒温箱发芽好,如朱砂根、三分三、土牛膝等。③综合休眠。即兼有种皮和种胚休眠的种子,打破这类种子的休眠,既要克服种皮障碍又要克服胚休眠的障碍,如山茱萸种子经干湿处理10次以后,再在15~25℃变温下104天及3~7℃低温下40天,发芽率达47.8%。
什么是种子休眠期(要具体讲解)
种子的休眠期是指一个种子群体休眠时间的长短。具体在测定某一品种的休眠期时,习惯上常以80%的种子能正常发芽作为通过休眠的标准。所以,休眠期就是指种子从收获起至发芽率达到80%所经历的时间。
什么是种子的休眠?
广义的种子休眠有两种情况:一是种子收获后本身未完全通过生理成熟或存在着发芽的障碍(这种障碍能逐渐消失或采用人为的方法破除),虽然给予适当的发芽条件而仍不能萌发;另一种情况是种子已具有发芽的能力,但由于不具备发芽所必须的基本条件,种子被迫处于静止状态不萌发。但为了明确起见,通常把前一种情况称为休眠种子,后一种情况称为静止种子。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6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