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细菌性斑点病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成株叶片发病,初呈黄绿色不规则水浸状小斑点,边缘带黄色晕圈。叶缘、叶尖变黄、干枯脱落。扩大后变为红褐色或深褐色至铁锈色,病斑膜质,大小不等。干燥时,病斑多呈红褐色。 可以用链霉素,叶枯唑,辛菌胺,中生菌素,噻菌铜,噻森铜,喹啉铜,氯溴异氰尿酸, 多粘类芽孢杆菌 交替使用加磷酸二氢钾喷雾,间隔5天在连续喷施2到3次。
细菌性叶斑病是常见的细菌病,青椒发生细菌性叶斑病的症状是什么?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的症状是叶片上有明显的黑点。叶片先出现点状、水浸状、不规则、褪绿状,然后发展为褐色至铁锈色,病变部位呈薄膜状。干燥时,斑点呈铁锈色,易碎,有时会穿孔。有些叶子有病的植物还能生长,大部分叶子脱落,会导致整株植物死亡。起初出现不规则的黄绿色斑点,扩大后变成红棕色、深棕色至铁锈色斑点。斑点是膜状的,形状不规则。
这种疾病发生在田间的斑块上,主要危害树叶或树枝。发病初期,叶片呈黄绿色不规则渍斑,膨大后变为红棕色或深棕色至铁锈色。病斑是膜状的,大小不一。干燥时,病灶多为红棕色。主要是损害叶子。叶斑病出现在叶片前后两侧,近圆形至长方形或不规则形,大小2~12mm,叶斑病为淡褐色至黄褐色。湿度较高时,叶背相应部位长出浓密的灰黑色到近黑色的天鹅绒,斑的前后两侧被深褐色的细线圈所包围,部分还在外围有淡黄色的光晕。苗期和成株期可以受损,但成株期的叶片主要受损,条件适合病斑在表皮下蔓延,沿维管束变色。
轮作、翻茬。非茄科作物和十字花科蔬菜两年轮作。采用高畦种植,避免洪水,防止边境地区积水。种子处理。种子用52℃温水浸泡15分钟,或用1%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分钟,再用清水洗净,然后发芽播种。也可用50%琥珀酸铜或50%敌松可湿性粉剂拌种,可湿性粉剂占种子重量的0.3%。
如烫伤斑,发病初期喷60%乙醇铝WP500次或70%锰WP500次,58%甲霜灵锰锌WP500次,64%明矾M8WP500次,72.2%普利克水剂800次,每7~10天喷一次,连续对照2次,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57.6%冠菌清干颗粒1200倍液,或77%杀螨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25%青枯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0%琥珀酸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均可在发病初期喷施。每5~7天喷洒一次,连续控制2~3次。
辣椒叶片上散生小斑点周围深褐色,边缘有黄色晕圈,这是什么病?
辣椒叶斑病属于是细菌性病害,主要以危害叶片为主。初呈黄色或绿色不规则水浸状小斑点,随病情防治扩大后变为深褐色或铁锈色。种植地干燥时,病斑多呈红褐色,呈现穿孔现象。感染组织变薄易脆易破裂;在环境阴雨潮湿的情况下,叶片感染组织正反面会出现密集黑色绒状物,并呈现暗褐色绒线圈;如果叶斑病感染全叶,叶片出现生殖性障碍,逐渐枯萎落叶。
3-4天喷一次,第二次用百菌清。笫三次用每时乐杀菌剂。基本上都可以控制住病情。辣椒在高温高湿情况下也最容易发病,也要经常喷药,提前预防,可以说摘一次喷一次。辣椒地防止有积水地方。最后扩展到整个叶片,有的叶片叶脉间出现白纸状病斑。这两种症状类型病斑在显微镜下均能观察到细菌喷菌现象,病情发展很快,经常引起大量落叶,对辣椒产量影响较大,但植株一般不会死亡。
一旦发病,遇到下雨或湿度较重时,蔓延会更快,极少部分叶片发病后仍会继续生长,叶片落叶较多后,就会出现整株死亡,在细菌性叶斑病病健交界处非常明显,不会垄起,区别于细菌性疮痂病。有近圆形至长圆形或者是显不规则形,宽度在2-12毫米不等,叶面的病斑浅褐色至黄褐色斑点,在湿度增大时,叶背斑点有黑色绒状物,有暗褐色细线圈,严重时在病斑周围有浅黄色晕圈。
后期感病叶片死亡脱落。因此,该病也称叶枯病。辣椒叶斑病发生一般是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的,然后再向上发展,严重时整株叶片脱光。条件适宜时,茎秆和叶柄也会发病。该病扩展速度很快,一株上个别叶片或多数叶片发病,植株仍可生长,严重的叶片大部脱落。细菌性叶斑病病健交界处明显,但不隆起,别于疮痂病。 借风雨或灌溉水传播,从叶片伤口处侵入。
辣椒叶斑病用什么药
种植过辣椒的人都应该知道辣椒叶斑病,辣椒叶斑病,其实是我们日常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害疾病,对于这种病害就应该早发现早治疗,从而为我们的辣椒产量做保障,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辣椒叶斑病到底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也不知道辣椒叶斑病用什么药?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
辣椒一般浇水后遇到阴雨天,就容易引发辣椒叶斑病。而且高温、高湿持续时间长,利于病害的扩展。辣椒细菌性叶斑病发病速度快、危害程度大、防治起来比较困难。干燥时,叶斑病大多会呈现红褐色,该病一经侵染,扩展速度很快,一株上个别叶片或多数叶片发病,植株仍可生长,严重的叶片大部脱落。
辣椒叶斑病一般可以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等效果都是不错的。
辣椒出现叶斑病,发病时有哪些症状,怎么防治?
第一种病害辣椒的疮痂病
成株叶片染病,初生水渍状黄绿色斑点,近园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暗褐色,稍隆起,中间色浅凹陷,表面粗糙像疮痂,有时病斑反面有黄褐色菌浓,病情发展严重时,病斑连成一片破裂,最后叶片脱落。
疮痂病是由黄单孢杆菌(属细菌性病害)侵染所致。该病菌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也可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风雨、灌水、农事活动传播。病菌最适宜发育温度为27-30℃,最低5℃,最高40℃,高温多雨时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植株过密、生长衰弱时容易发病。
药剂方法: 600倍氟派酸药液,400倍23%络氨铜药液;300倍30%DT杀菌剂药液;500倍77%可杀得药液;4000倍农用氯霉素药液。以上药液交替使用,每5-7天一次,连续喷洒2-3次。
第二种病害辣椒的叶斑病
成株叶片发病,初呈黄绿色不规则水浸状小斑点,扩大后变为红褐色至铁锈色,病斑膜质透明不穿孔,大小不等。病斑干燥时多呈红褐色。田间一旦发生,发展迅速,一株上个别叶片发病或者多数叶片发病,植株仍然生长,严重时叶片大部分脱落。细菌性叶斑病病健交界处明显,但是病斑不隆起,区别于辣椒疮痂病。
此病是由丁香假单胞杆菌属细菌侵染引起的,病菌主要在种子及病残体上越冬,在田间借助风雨或灌溉传播,从辣椒伤口处侵入。病菌生长发育适温为25―28°C,空气相对湿度85%。所以辣椒在栽培过程中若遇高温高湿易导致此病的发生,造成大量落花落果,严重除新叶外就余枝条对产量影响很大.
药剂防治。发病时,可以喷以下农药,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或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新植霉素4000―50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7―8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发病初期喷50%琥胶400― 500倍液, 隔7-10天1次,连喷2-3次。
第三种病害辣椒的叶枯病
主要危害叶片。叶片发病初呈散生的褐色小点,迅速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间灰白色,边缘暗褐色,病斑中间坏死处常脱落穿孔(此症状是叶枯病和叶霉病区分的标志),病叶易脱落。此病一般由下部向上扩展,病斑越大,落叶越严重。严重时整枝叶片脱光成秃枝。
辣椒叶枯病的病原菌是茄匐柄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以及分生孢子梗均为褐色,梗有隔,顶端略膨大,单生或丛生。此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中或者附着在种子上越冬,以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借气流传播。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偏施氮肥、植株前期生长过旺,田间积水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药剂防治,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70%代森猛锌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隔7-10天1次,连喷2-3次。
辣椒 细菌性叶斑病 用什么药
辣椒细菌性叶斑病,主要危害叶片,成株叶片发病,初呈黄绿色不规则形小斑点,扩大后变为红褐色,深褐色至铁锈色病斑,病斑膜质,大小不等。病健交界明显。扩展速度很快,严重时植株叶片大部分脱落。
可用喹啉铜,噻菌铜,叶枯唑,中生菌素,可杀得三千,等喷雾防治。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6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