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体对铵态氮和硝态氮哪个吸收利用率比较好?
硝酸根带负电荷,不易被以带负电荷为主的土壤胶体吸附;铵离子带正电荷,容易被土壤吸附,不仅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还可进入粘土矿物的晶格中,成为固定态铵离子。因此,硝态氮主要存在于土壤溶液中,移动性大,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也容易随水流失。而铵态氮主要被吸附和固定在土壤胶体表面和胶体晶格中,移动性较小,比较容易被土壤”保存”。
其次,不同形态的氮在土壤中会相互转化。在适宜的温度、水分和通气条件下,在土壤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尿素水解为铵态氮,铵态氮氧化为硝态氮。因此,早春低温季节尿素和铵态氮的转化比较慢,夏季高温季节转化快。在旱地土壤中硝态氮往往多于铵态氮,而在水田土壤中硝态氮很少。
在土壤湿度过大,通气不良和有新鲜有机物存在的情况下,硝态氮在微生物作用下可还原成氧化亚氮、氧化氮和氮气,这种反硝化作用是硝态氮损失的主要途径之一。铵态氮从土壤中损失的主要途径是氨挥发。
因此,硝态氮肥适宜于气候比较冷凉的地区和季节,在旱地分次施用,肥效快而明显,但不宜在高温、多雨的水田地区施用;铵态氮肥适宜于水田,也适宜于旱地施用,但施用于土壤表面或撒施于水田,氨挥发的损失较大。
在pH较高的石灰性土壤上生长的喜钙植物优先利用硝态氮,如玉米和多数蔬菜。适应酸性土壤生长的嫌钙植物和适应低氧化还原势土壤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嗜好铵态氮,如茶树、水稻。
氮肥属于有机肥还是大量元素肥料,对植物有什么作用
氮肥属于大量元素肥料,大量元素肥料是指在作物干物质组分中,氮、磷、钾的含量大于1%。氮肥的种类有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铵态硝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铵态氮肥:容易被土壤胶体吸附,容易氧化变成硝酸盐。硝态氮肥:易溶于水,对作物吸收钙、镁、钾等养分没有抑制作用。
一、氮肥属于有机肥还是大量元素肥料
1、氮肥属于大量元素肥料,大量元素肥料是指在作物干物质组分中,氮、磷、钾的含量大于1%的肥料。氮肥是指以氮为主要成分,具有N标明量,施于土壤可以提供植物氮素营养的单元肥料。
2、氮肥的种类分为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铵态硝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其中铵态氮肥容易被土壤胶体吸附,还容易氧化变成硝酸盐,浓度过高容易产生毒害等。
3、硝态氮肥易溶于水,在土壤中移动的比较快,而且对作物吸收钙、镁、钾等养分没有抑制作用,硝酸盐还是是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不能被土壤胶体吸附。
4、铵态硝态氮肥包括硝酸铵、硝酸铵钙、硫硝酸铵;酰胺态氮肥也就是尿素,是固体氮中含氮比较高的肥料。
二、氮肥对植物有什么作用
1、比较适宜的氮肥用量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
2、还可以改善农产品的品质,可以增加种子中蛋白质含量,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还可以达到增产的效果。
3、长效氮肥的氮素释放比较缓慢,在释放高峰期大约比尿素晚5天左右,所以应该要比尿素的常规施用期提前,一般在早春的时候提前5-6天施用,在夏季的时候提前3-4天施用比较好。
4、氮肥不要一次施用过量,如果施用太多会导致作物出现倒吸现象,致使作物根受到损伤,出现烂根死亡。
5、豆科类作物不宜过量施用氮素化肥,因为豆科作物的根部有根瘤菌,如果氮素化肥施用过多会损伤根瘤菌的固氮活性能力。
硝态氮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吗
铵、硝态氮都是植物和微生物的良好氮源,可以被它们直接吸收和利用。这两种形态的氮素约占植物吸收阴阳离子的80%。
植物对铵、硝态氮吸收情况除与植物种类有关外,外界环境条件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溶液中的浓度直接影响吸收的多少,温度影响着代谢过程的强弱,而土壤pH影响着两者进入的比例:在其他条件一致时,pH低,有利于硝态氮的吸收;pH高,有利于铵态氮的吸收。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6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