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中的中微量元素有什么作用?
中量元素是指钙镁硫……
这些是植物生长必须的元素,但是一般自然界很丰富,不需要外加补充,但是近来某些高生物量的作物 如香蕉 番茄 苹果 梨树 桃子 葡萄等等经济作物,出现缺钙现象需要人为补充,南方高淋溶区出现缺镁,某些玉米地也出现缺镁。需要补充。这些补充相对来说比较少量没亩约几公斤就够了。
复合肥化肥中常说的含有钙镁硫等等也就是随便说说的,除非标注了数字 比如镁含量多少。否则一律胡说八道或者说可有可无,起不到中量元素补充的效果。如果缺还需要补充的。
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硼钼氯溴。自然界中一般也都有。某些作物连年种植可能会出现缺失需要补充。
一般地说,中微量元素,如果缺了补充会有明显增产,如果不缺 投入是白投入,要对症下药,不像大量元素那样一般都缺都要补。
特别是微量元素如果过量还会引起中毒等症状。慎之!
长期使用史丹利复合肥对土壤有什么危害?
长期使用化肥造成三大危害 :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化肥的使用已经必不可少,化肥的使用既是维持农业高产出的手段,也是造成农业自身污染的主要原因。
一是会造成农田土壤板结。化肥的大量作用,会使土壤团粒结构破坏严重,透气性降低,需氧性的微生物活性下降,土壤熟化慢,从而造成土壤板结;进一步妨碍作物根系正常吸水,影响植株生长。
二是会造成土壤菌群失调。随着化肥使用时间的延长,土壤中有害菌的数量越来越多,而有益菌得不到补充,这就导致了土壤菌群的失调。
三是会造成微量元素缺乏。常年使用化肥,容易造成土壤养分的偏耗,特别是硼、锌、铁等微量元素,由此引发的缺素症越来越严重,大大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减少、品质下降。
为了加强耕地质量,培肥地力,倡导应用有机肥。
微量元素肥料的影响因素
(1)注意施用量及浓度
作物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很少,而且从适量到过量的范围很窄,因此要防止微肥用量过大。土壤施用时还必须施得均匀,浓度要适宜,否则会引起植物中毒,污染土壤与环境,甚至进入食物链,有碍人畜健康。喷施微肥浓度适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浓度过高不但无益,反而有害。通常各种微肥溶液的适宜喷施浓度为:硼酸或硼砂0.05%~0.25%、钼酸铵0.02%~0.05%、硫酸锌0.05%~0.2%、硫酸铜0.01%~0.02%、硫酸锰0.05%~0.1%、硫酸亚铁0.5%~1%、硝酸稀土0.03%~0.1%、稀土动植宝0.1%~0.15%。若确实需要高浓度,以不超过规定浓度的20%为限。
(2)注意改善土壤环境条件
微量元素的缺乏,往往不是因为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低,而是其有效性低,通过调节土壤条件,如土壤酸碱度、氧化还原性、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土壤含水量等,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的微量元素营养条件。
注意与大量元素肥料配合施用:微量元素和N、P、K等营养元素都是同等重要不可代替的,只有在满足了植物对大量元素需要的前提下,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才能充分发挥肥效,也才能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
(3)使用时期
喷施微肥的时期必须根据蔬菜品种的不同和微肥用途的不同而定,一般以苗期至初花期前喷施为宜。为减少微肥在喷施过程中的损失,最好选择在阴天喷施,晴天则宜选在下午至傍晚时喷洒,以尽可能延长肥料溶液在蔬菜茎叶上的湿润时间,增强植株的吸肥效果。
(4)注意用量
蔬菜作物所需的微量元素量很小,且各种微量元素从缺乏到过量的临界范围很窄,稍有缺乏或过量就可造成危害,因此,应严格按标准量施用,切忌任意加大或减小用量。一般每667平方米施肥液40~75千克,以能使蔬菜茎叶(包括反面)均匀沾湿为度,避免重复施用。另外,不同种类及生长发育阶段的蔬菜,对微肥的敏感程度不同,需要量也不一样,应根据其对微肥的敏感程度及植株生长状况进行施用。如大白菜、油菜、甘蓝、花椰菜、芜菁、莴苣、萝卜等对硼肥需求量大;豆科和十字花科蔬菜对钼肥敏感;豆类、番茄、马铃薯、洋葱等对锌肥敏感;前期苗小叶小可少喷,生长旺期则需多喷等等。
(5)使用次数
受浓度和用量的限制,喷施一次微肥难以满足蔬菜整个生长过程的需要,应根据蔬菜生育期的长短来确定喷施次数,一般2~3次。对土壤中缺乏、敏感的蔬菜宜多次喷施,并注意与种子处理(浸种、拌种)或作基肥施用相结合。
(6)混喷
微肥之间合理混合喷施,或与其他肥料或农药混喷,可起到“一喷多效”的作用,但需注意弄清肥料和农药的理化性质,防止发生化学反应降低肥(药)效。各种微肥都不可与碱性肥料、碱性农药混喷,如草木灰、石灰、波尔多液等;锌肥不可与过磷酸钙混喷;钙、铜、铁、镁、锰等金属肥不可与磷酸二氢钾溶液混喷。与农药混用前应先将微肥和农药分别取少量放入同一容器中,如无浑浊、沉淀及冒气泡等现象,即表明可以混用,否则不能混合使用。配制混合喷施的溶液时,一般都是先把一种微肥配制成水溶液,然后再把其他药、肥按用量直接加入配制好的微肥溶液中,混合液应随配随喷。
(7)要有针对性
喷施微肥需因地因作物施用,对多年连作的地块,要注意缺素症状的表现,以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例如,土壤中水溶性硼含量在0.5毫克/千克以下、有效钼含量低于0.2毫克/千克、酸性土壤中有效锌含量小于1毫克/千克、石灰性土壤中有效锌含量小于0.5毫克/千克等,均需及时补施。
水稻撒过复合肥了,不变青反而变黄了,为什么?
复合肥大部分是氮、磷、钾三种大量元素,水稻发黄有可能是缺微量元素-锌,也会导致水稻发黄,且水稻发黄并一定是缺素,也有可能肥害、生理性早衰等原因。
水稻发黄原因:
一、缺素
1、缺氮:主要是从老叶片的开始发黄,后逐渐由茎叶延至心叶,最后发展至全株成黄绿色。严重时由叶尖、叶缘向内枯黄,秧苗生长缓慢,远看秧苗一片黄色。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追施尿素、碳酸氢铵等肥料。
2、主要发生在山区的冷浸田,一般在插秧后20天左右出现发病高峰期。叶基部中脉先黄化,后呈黄红色或红褐色斑点,叶片变窄,叶脉发脆易断,叶片老化较快,新叶长出速度慢并叶片细窄,基部和中脉变褐色,可施用海餐沃锌肥进行补救,多次叶面喷施,效果很好。
二、生理性黄叶
由下向上蔓延,病叶多表现为橙黄色,有一定金属光泽,成片或全田发生,黄叶上没有病斑,没有菌脓物。生理性早衰黄叶是由于水稻生长后期根系活力衰退的一种生理性黄叶下现象,有的与品种有一定关系,其防治办法是选用抗早衰的水稻品种,后期防止稻田断水过早,保持湿润,采用灌溉等方法。
三、肥害
氨水、碳酸氢铵等肥料以及农药如施用不当,会引起中毒发黄,导致成块成片稻叶变成鲜黄色或金黄色,有时黄叶上有焦灼斑。药害严重时,叶片出现失绿、斑点、焦灼等症状,或黄化,有的甚至全株枯死。若发现及时,田中可立即灌深水,或向稻株喷洒清水,可减轻药害程度。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6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