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化肥和碱性化肥的区别
下载文件:
肥料生理酸、碱性
按被植物吸收利用后对环境反应的影响可将化肥分为生理酸性化肥、生理中性化肥、生理碱性化肥等3类。
(1)生理酸性化肥植物吸收其阳离子比阴离子多,或吸收其阳离子速度比阴离子快,溶液中阴离子过剩,与根系吸收阳离子时排出的氢离子结合生成相应酸类,而使土壤变酸的化肥。如大多数中性铵盐和钾盐。
(2)生理中性化肥生理碱性化肥植物吸收其阴离子比阳离子多,或吸收其阴离子速度比阳离子快,溶液中阳离子过剩,从而生成相应碱性化合物,而使土壤变碱的化肥。如硝酸钠、磷酸钙等。
肥料酸碱性 怎么鉴别肥料的酸碱性,比如尿素,泰安,复合肥,磷酸钾,还有沼气肥?
化肥的酸碱性判断:取少量溶于水(所有化1肥都是水溶性的),用pH检验就可以了.
氮肥中有铵氮[NH4(+)]和硝氮[NO3(-)],铵氮怕碱,草木灰的主要肥料成份为K2CO3,水解后呈碱性:
CO3(2-) + H2O = HCO3(-) + OH(-)
NH4(+) + OH(-) = NH3(气)+ H2O (氨水易挥发)
但硝氮不怕碱(与碱不反应).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氮肥都不能与草木灰混用,如KNO3就可以.不过绝大多数氮肥是铵氮.
问各位老师化肥有没有酸性和碱性之分、如何分辨
化肥有酸性肥料和碱性肥料之分。区分的标准是将肥料放入水中,使肥料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的溶液或浑浊液、悬浮液,用ph值鉴定仪鉴定,看ph值是否小于7或大于7,小于7是酸性肥料,大于7是碱性肥料,等于7是中性肥料。碱性肥料主要有石灰、石灰氮、钙镁磷等。
常用肥料的酸碱性
肥料的酸碱反应特性
一般常用的肥料都是碱基和酸根组成的盐类,基本上就具有化学的特定性质。另一方面,在施肥后,受到土壤环境因子的影响,例如根群和微生物的选择性吸收营养成分、微生物分泌酵素的分解和转化分子结构、土壤粒子的吸附阳离子和排斥阴离子、雨水溶脱盐类等,都会对植物的营养生长和土壤化学性之改变有明显的影响力。
肥料在化学上的酸碱反应
肥料溶解于水中后,由于其碱基和酸根的相对强弱关系导致肥料水溶液的pH值有呈酸性或碱性反应的差异。依据pH值的高低,可将肥料区分成酸性肥料、中性肥料和碱性肥料。从肥料组成分的碱基和酸根的强弱势也可判断肥料在化学属性是中性、酸性或碱性。例如硫酸铵是由强酸和弱碱组成,所以其水溶液呈微酸性;硫酸钾是由强酸和强碱组成,所以其水溶液呈中性;碳酸钾是由弱酸和强碱组成,所以其水溶液呈微碱性。有一些肥料在制造过程中残留部分游离酸,例如过磷酸钙常含有游离硫酸,其水溶液也呈微酸性。兹将肥料在化学上的酸碱反应整理成表1。
肥料有化学酸碱反应的特性,所以在混合肥料时要注意酸和碱混合会发热、碱和碱混合时会造成脱氨等情况。
常用肥料酸碱性参考表!肥料效果不好就找它
肥料在植物生理上的酸碱反应
肥料施到土壤后,在土壤溶液中所呈现的酸碱反应和单纯肥料水溶液的酸碱反应有些许不同。肥料在化学上的酸碱反应受到土壤胶体粒子的缓冲能力的影响,在短时间内对土壤溶液的酸碱变化的影响并不会很大,反而是由于植物根系对肥料盐离子的吸收不平衡以后导致土壤溶液酸碱度的变化较为显着。
一般而言,肥料成分中的阳离子经根系吸收后,残存的硝酸根(NO3-)、盐酸根(Cl-)、硫酸根(SO42-)等由于和土壤胶体子带有相同的负荷,很容易随同土壤重力水被排出土体之外,但在同时,土壤吸附的碱基阳离子,如钙离子(Ca2+)、镁离子(Mg2+)、钾离子(K+) 等亦会被拖着伴随流失,终至土壤酸性化。
另外,铵态氮肥料,例如硫酸铵,施到土壤中后,其铵态氮被植物吸收掉一部分,其余的则被硝化细菌作用转变成硝酸,故从此开始,其在土壤中的流程就如同一般硝酸盐肥料,也会导致土壤酸性化。
肥料的酸根在土壤中随水分流失,导致碱基一起流失而使土壤酸性化的严重程度,以盐酸根和硫酸根为1,而硝酸根则是1/2、磷酸根则是1/3,根据以上所述,肥料施用后,依其造成土壤酸碱性的变化,可分类成表2的生理酸性肥料、生理中性肥料和生理碱性肥料。
注1: 过磷酸钙施在酸性土壤时对pH值影响很少,但在碱性土壤中,由于含石 膏副成分的缘故,表现就有如生理酸性肥料。
注2: 尿素在旱田中的表现是属于酸性肥料,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硝酸化的缘故。尿素在水田中的表现,因有灌溉水带入的碱基和多量水的稀释结果,所以对土壤酸碱的反应是归入中性肥料。
氮肥和钾肥是肥料需料量和使用量最大的三要素肥料之两种,特别是硫酸铵、氯化铵和氯化钾等都是属于生理的酸性肥料,这些肥料连年施用是造成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5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