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是什么意思?具体风俗是什么?亲人三七那天该做什么
人死后,每隔七天做一次佛事,设斋祭莫死者,称为“烧七”。“三七”即第三个“烧七”,也就是人死后的第二十一天。“三七”亦称“散七”,这夜,孝子擎香火,到三岔路口呼喊亡人姓名或称谓,或上坟焚香接亡灵回家,家中设奠。也有“三七”由女儿或者儿媳办理烧纸钱、烧香的说法。
烧七之俗南北朝时就已流行。自古以来,烧七成为丧葬礼仪中的一俗,丧家逢七举行道场功德,为亡者修福,俗信可以超度亡魂,使之免入地狱。其活动颇多,而且有简易与隆重之分。一般是“三七”、“五七”比较重要,亲朋也要送来些纸、烛。
扩展资料
自古中国丧葬风俗有:出殡日起三天原坟的风俗,即:在墓公开葬的需到墓地,上梁、摆供品、上香、踩院子、烧纸等程序。(骨灰盒在殡仪馆寄存的,只摆供品、上香、烧纸)。
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烧一次纸,烧七次,过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此为烧七(也叫:做七)。
目前常常将做七改动为四次,即:一七(被三天原坟所替代)、三七、五七、七七、(如今只烧单数,烧大七)。按丧事风俗,烧一七、七七、以死者儿子为主,称做:有头,有尾;三七以死者儿媳为主;五七以死者女儿为主(烧五盆纸花)。
参考资料来源:民政部- 头七,丧葬风俗?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烧七
“三七”是什么意思?
“三七”是一种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
三七的主根肉质,呈纺锤形;种子白色,三角状卵形,7-8月开花,8-10月结果。三七是多年生植物,要种3年以上才能收。种植年限越长,个头就越大,质量越好。
三七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江西、四川等地。三七是以其根部入药,其性温,味辛,具有显著的活血化瘀、消肿定痛功效。
扩展资料
三七表皮颜色各有不同,大致可分为红色、黑色、黄色、灰色这四种颜色。这与种植三七的土壤颜色有关,不同颜色的土壤种出来的三七表层颜色会不一样。其中文山三七表皮多为红色。
三七可大致分为两种形状,长形七和圆形七。这种形态差异与栽种土壤的质地有关。如果土壤质地较好、疏松、孔隙度较高、有机质丰富,有利于三七根系扩展和下扎,这样的土壤种出来的多为长形七,因为根系对水分和营养有趋向性;反之土壤质地黏重的多为圆形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关于三七,这些知识你知道吗?
三七属于什么植物
三七(学名:Panax notoginseng (Burkill) F. H. Chen ex C. H.):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可达60厘米。主根肉质,呈纺锤形。茎暗绿色,指状复叶,轮生茎顶;叶柄具条纹,叶片膜质,伞形花序单生于茎顶,有花100朵左右;总花梗有条纹,苞片多数簇生于花梗基部,卵状披针形;花梗纤细,小苞片多数,花小,淡黄绿色;花萼杯形,稍扁,花丝与花瓣等长;子房下位,果扁球状肾形,种子白色,三角状卵形,7-8月开花,8-10月结果。
三七是什么?
三七,中药名。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干燥根和根茎。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根茎,干燥。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
1生理特性
(1)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长1~6cm,直径1~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黄色,有断续的纵皱纹和支根痕。顶端有茎痕,周围有瘤状突起。体重,质坚实,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苦回甜。
(2)筋条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长2~6cm,上端直径约0.8cm,下端直径约0.3cm。
(3)剪口呈不规则的皱缩块状或条状,表面有数个明显的茎痕及环纹,断面中心灰绿色或白色,边缘深绿色或灰色。
2产地
主产于云南文山、砚山、马关、西畴、广南、麻栗坡、富宁、邱北,广西田阳、靖西、田东、德保。云南文山历史悠久、产量大、质量好,习称“文三七”、“田七”,为著名的道地药材。
3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根和根茎。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5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