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为什么会下冰雹
冰雹和雨、雪一样都是从云里掉下来的。不过下冰雹的云是一种发展十分强盛的积雨云,而且只有发展特别旺盛的积雨云才可能降冰雹。
积雨云和各种云一样都是由地面附近空气上升凝结形成的。空气从地面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气压降低,体积膨胀,如果上升空气与周围没有热量交换,由于膨胀消耗能量,空气温度就要降低,这种温度变化称为绝热冷却。根据计算,在大气中空气每上升100米,因绝热变化会使温度降低1度左右。我们知道在-定温度下,空气中容纳水汽有一个限度,达到这个限度就称为“饱和”,温度降低后,空气中可能容纳的水汽量就要降低。因此,原来没有饱和的空气在上升运动中由于绝热冷却可能达到饱和,空气达到饱和之后过剩的水汽便附着在飘浮于空中的凝结核上,形成水滴。当温度低于摄氏零度时,过剩的水汽便会凝华成细小的冰晶。这些水滴和冰晶聚集在一起,飘浮于空中便成了云。
拓展资料
中国除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省冰雹较少外,各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灾。尤其是北方的山区及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对农业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砸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特大的冰雹甚至比柚子还大,会致人死亡、毁坏大片农田和树木、摧毁建筑物和车辆等。具有强大的杀伤力。雹灾是中国严重灾害之一。
中国冰雹灾害的区域分异深受受灾体的影响,通过对中国现有冰雹案例进行逐一的归类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冰雹灾害的主要受灾体类型有6大类、20种亚类,其中以粮食作物受灾次数最多。从动态变化角度看,有以下四种亚类值得注意:
玉米,受灾的位次(与其他作物比)呈现上升,这与我国玉米种植的广泛性以及地膜玉米种植发展有关。通过地膜来提早作物的生长期,无疑加大了冰雹成灾的时间段。
棉花,受灾次数显著增加,尤其在棉花的一些主要种植区。可见,作物品种和作物面积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灾情的放大或缩小。
蔬菜、水果、花卉受灾增加,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边缘带的蔬菜、瓜果、林果、尤其是花卉的发展,加上大棚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其受雹灾发生的几率加大。可见土地经济作物产出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受灾体的易损性程度。
通信受灾次数猛增,随着国家通信事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几年网络的兴起,使得冰雹受灾体的易损性放大。
什么是冰雹?冰雹最容易在哪些区域出现?
冰雹是一些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
当地表的水被太阳曝晒汽化,然后上升到了空中,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在一起,凝聚成云,此时相对湿度为100%,当遇到冷空气则液化,以空气中的尘埃为凝结,形成雨滴(热带雨)或冰晶(中纬度雨),越来越大,当气温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的水汽过饱和,于是就下雨了,要是遇到冷空气而没有凝结核,水蒸气就凝结成冰或雪,就是下雪了,如果温度急剧下降,就会结成较大的冰团,也就是冰雹。
中国各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灾。尤其是北方的山区及丘陵地区,青藏高原东部,云贵一带,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对农业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砸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特大的冰雹甚至比柚子还大,会致人死亡、毁坏大片农田和树木、摧毁建筑物和车辆等。具有强大的杀伤力。雹灾是中国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冰雹发生区域广,从亚热带到温带的广大气候区内均可发生,但以温带地区发生次数居多。主要发生在中纬度大陆地区,通常北方多于南方,山区多于平原,内陆多于沿海。这种分布特征和大规模冷空气活动及地形有关。我国雹灾严重的区域有甘肃南部、陇东地区、阴山山脉、太行山区和川滇两省的西部地区。
受地形影响显著,地形越复杂,冰雹越易发生。
中国冰雹最多的地区是青藏高原,例如西藏自治区东北部的黑河(那曲),每年平均有35.9天冰雹(最多年曾下降53天,最少也有23天);其次是班戈31.4天,申扎28.0天,安多27.9天,索县27.6天,均出现在青藏高原。
冰雹有哪些危害
冰雹灾害是由强对流天气系统引起的一种剧烈的气象灾害,它出现的范围虽然较小,时间也比较短促,但来势猛、强度大,并常常伴随着狂风、暴雨等其他天气过程。中国是冰雹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冰雹每年都给农业、建筑、通讯、电力、交通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中国除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省冰雹较少外,各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灾。尤其是北方的山区及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对农业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砸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特大的冰雹甚至比柚子还大,会致人死亡、毁坏大片农田和树木、摧毁建筑物和车辆等。具有强大的杀伤力。雹灾是中国严重灾害之一。
雹灾是什么意思
基础释义
冰雹造成的灾害。
根据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在热带和温带地区常常产生强对流性天气,一旦发生这种现象,就会发生雷暴,冰雹,飓风,暴雨等灾害。
而强对流天气产生的原因,则是因为地表温度上升,导致热空气垂直向上运动,当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气温下降,空气中包含的水蒸气就会凝结成水滴。当水滴下降时,
又被更强烈的上升气流携升,如此反复不断,小水点开始积集成大水滴,直至高空气流无力支持其重量,最后下降成雨。这也是为什么夏天雷雨不像春雨那样细雨绵绵,水滴较大的原因。
冰雹有哪些危害?
冰雹又俗称为“雹子”,在我国有些地区又叫做“冷子”。它在夏天或春夏之交时最为常见,小的如绿豆、黄豆,大的似栗子、鸡蛋,特大的冰雹比柚子还大。中国除广东省、湖南省、湖北省、福建省、江西省等地区冰雹较少外,各地每年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灾。尤其是北方的山区及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对农业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打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因此,雹灾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也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
雹灾的拼音
雹灾的拼音:
雹灾 [ báo zāi ]、
又称为雹子,冷子和冷蛋子等,是对流性雹云降落的一种固态水,是我国的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冰雹出现的范围小,时间短,但来势凶猛,强度大,常伴有狂风骤雨,因此往往给局部地区的农牧业,工矿业,电讯,交通运输以至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较大损失。
产生原因:强对流天气系统。
在我国分布:东北-西南地带中。
主要分布:高原和一些山脉地区。
灾后损失:人畜伤亡;破坏交通等工程设施。
防灾方法:及时预报,人工消雹。
雹灾指冰雹降落造成的灾害。 雹是在对流性天气控制下,积雨云中凝结生成的冰块从空中降落的现象。冰雹是一种地方性强、季节性明显、持续时间短暂的天气现象。冰雹由雹核和雹核外面的冰层所组成。
雹灾主要危害农业生产,使农作物茎叶和果实遭受损伤,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此外,雹灾有时还造成少量人畜伤亡,并破坏交通、通信、输电等工程设施,从而造成更严重损失。 世界上多雹地区主要分布在高原和一些山脉地区,多呈带状分布。
中国是世界上雹灾比较严重的国家,其分布比较广泛,以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四川盆地、江南丘陵的一些地区最为严重。 雹灾轻重主要取决于降雹强度、范围以及降雹季节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一般分为轻雹灾、中雹灾、重雹灾三级。
防御雹灾的主要措施除了调整农作物品种和播种时期,使主要发育期尽可能避开多雹期外,还要加强雹灾预防,采取人工消雹措施,减轻雹灾破坏损失。
冰雹是对流性雹云降落的一种固态水,不少地区称为雹子、冷子和冷蛋子等,它是中国的重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冰雹出现的范围虽较小,时间短,但来势猛,强度大,常伴有狂风骤雨,因此往往给局部地区的农牧业、工矿企业、电讯、交通运输以至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较大损失。
例如:1987年中国先后有2150多个县(次)降雹,受灾农田500多万公顷,毁坏房屋180万间,死亡400人,受伤1万人以上;1989年全国先后有970多个县(次)降雹,受灾农业田面积440万公顷,倒损房屋310万间,死亡430多人,受伤1.5万人以上;
1993年受雹灾农田达640万公顷,倒损房屋230万间,死亡约250人,受伤1万多人,直接经济损失约47亿元。
根据冰雹的发生条件、发展过程、降雹的强度,通常分气团降雹、飑线降雹、冷锋降雹。气团降雹是一种弱降雹天气,雹块小、,降雹范围也不大,危害较轻。飑线降雹多数是指在于冷气流和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下产生的,是一种强烈的降雹天气。
一般雹块较大,移动快,波及的范围也较大,通常使十几个县甚至几十个县严重受灾。冷锋降雹和飑线降雹类似,也是强烈的降雹天气,它的生成直接与锋面活动有关,严重时常造成几十个县受灾。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5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