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霜霉病?
霜霉病指的是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霜霉菌是专性寄生菌,极少数的霜霉菌已可人工培养,如引起谷子白发病的禾生指梗霉、引起白菜霜霉病的寄生霜霉。
秋冬季节,萝卜、白菜等易得霜霉病,霜霉病可以用代森锰锌进行防治。
霜霉病如何识别与防治?
(1)发病症状 子叶发病,表现正面不均匀褪绿、黄化,逐渐转为不规则的枯黄斑,在潮湿情况下,反面为一层疏松的灰色或紫黑色霉层,子叶即很快变黄枯干;苗期以后发病,在叶片正面隐约可见淡黄色病斑,无明显边缘,黄色病斑的反面出现圆形到多角形病斑,边缘水渍状,在清晨露水未干时观察尤其明显。病斑继续发展,正面为黄褐色至褐色病斑,反面形成一层灰黑色至紫黑色霉层;遇高温干燥时病斑停止发展而枯干,背面不产生霉层。
(2)防治方法 ①厚皮甜瓜较耐高温,短期内适当提高棚室温度至40~45℃,将明显抑制霜霉病发生。②药剂防治。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作常规喷雾防治;或用甲霜灵混用代森锰锌防治,单用甲霜灵,病菌易产生抗药性防效不好;若用克露600倍液或普力克等新药,在发病初期就开始防治效果会更好。在保护地内也可选用百菌清烟剂熏蒸防治。
黄瓜霜霉病是什么?
霜霉病是黄瓜的最重要的常发性病害,俗称“黑毛”“跄马干”等。防治不力会造成严重损失。该病除为害黄瓜外,还为害冬瓜、丝瓜等。
症状
霜霉病仅为害叶片。幼苗出土后,子叶即可染病,出现褪绿色不规则形小斑点,渐变黄褐色。叶片染病,叶缘或叶背出现水渍状不规则形斑。随病情发展,病部褪绿变为黄褐色。由于病斑的发展受叶脉限制而成为多角形。早晨露水未干时,病斑周围呈暗绿色水渍状,病斑背面有黑色霉层。病情严重时,病斑互相连结在一起,致病叶枯死(彩版十三,75)。
病原
Pseudoperonospora cubeneis(Berk,et cort)Rostuv真菌,属鞭毛菌亚门,古巴假霜霉。孢子囊产生、萌发的适宜温度15~22℃,湿度83%以上。只有叶面结露3小时以上孢子囊才会完成萌发和侵染,才可致病。
发病特点
由于病原菌只能在活体寄主上存活,经风雨传播。在保护地、露地周年种植情况下,交替侵染、越冬越夏。病害发生、流行的适宜温度20~24℃。温度低于15℃,高于30℃,病害发生受到抑制。高湿(相对湿度85%以上)棚内有结露,叶面有水滴、水膜,是该病传播、流行的关键。该病主要侵染功能叶片,而嫩叶、老叶受害较轻,因之发病多从植株的中下部位开始,并渐向上发展。该病发生多从根瓜期始,即黄瓜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时期。此时,施药防治最为有利。天气忽冷忽热、昼夜温差大、结露时间长、多阴雨、少光照的天气以及地势低洼、浇水过多、过勤、种植过密的地块,均有利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如津研1号、2号、7号,中农1101号、中农5号等,并于定植时淘汰病弱苗。
(2)加强水肥管理。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定植时要浇足底水,以便生长前期控水,提高地温,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植株的抗病力。
(3)生态防治。即采取农业技术措施,创造利于黄瓜生长,不利病害发生的条件,达到抑制病害、增产增收的目的。具体办法是凌晨放风降湿,日出闭棚增温(据观测每小时温度升高6~7℃,相对湿度下降20%左右)。当温度达28℃时,小放风,32℃时大放风,使最高温度低于35℃。下午大放风,温度控制在20~25℃,相对湿度60%~70%;到半夜温度控制在13℃。若晚上大气最低温度12℃以上,则可整夜放风。阴雨天放风也很重要,但要防止雨水击溅。浇水要选晴天上午进行。浇后,闭棚增温到38~40℃,1小时后放风,更快降低棚间湿度。
(4)药剂防治。发病前可选用5%百菌清粉尘,每667平方米1千克,每9~10天喷1次,或45%百菌清烟剂,每667平方米250克,每7~9天熏1次。熏烟于晚上闭棚时始,翌日清晨放风。发病初期选用25%甲霜灵800倍液、40%乙磷铝250倍液、64%杀毒矾400倍液、48%瑞毒锰锌500倍液、72.2%普力克600~800倍液喷雾。药剂应交替使用,可提高防治效果,延缓抗性产生。
霜霉病和灰霉病有何区别,用药是否一致?
区别如下:
1、灰霉病
发生在果实主要引起果实顶部变软、腐烂,后期腐烂、出现灰色霉层;在叶部主要是有掉落的花瓣、卷须等腐烂引起发病,后期灰色霉层;
2、霜霉病
主要在中下部叶片发生,在叶片背部出现水渍状小点,后期呈现不规则状病斑(受叶脉影响,即病斑不能跨越叶脉),后期如水浸泡般,出现黑色霉层。
3、防治用药不一致。
扩展资料
霜霉病
此病从幼苗到收获各阶段均可发生,以成株受害较重。主要危害叶片,由基部向上部叶发展。发病初期在叶面形成浅黄色近圆形至多角形病斑,容易并发角斑病,空气潮湿时叶背产生霜状霉层,有时可蔓延到叶面。后期病斑枯死连片,呈黄褐色,严重时全部外叶枯黄死亡,类似黄萎病。
灰霉病
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沿叶脉间成“V”形向内扩展,灰褐色,边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病键交界分明。该病害是一种典型的气传病害,可随空气、水流以及农事作业传播。在实际病害防治过程中,难以采取有效措施彻底切断传染源;在病原菌侵入的情况下,也难以彻底消灭病原菌,如药剂喷施,难以解决空气及露水中的病原菌;而单独熏棚,不能重点解决病叶、病果等病残体上或内部的病原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霜霉病
百度百科-灰霉病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4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