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量施用化肥有什么危害?为什么不能施用很多化肥?
过量施用化肥的危害:
1、导致土壤性状恶化:在农田大量施用单元素化肥,其养分不能被作物有效地吸收利用,氮、磷、钾等一些化学物质易被土壤固结。
2、导致产品品质下降:偏施某种化肥,导致作物营养失调,体内部分物质转化合成受阻,造成产品品质降低。
3、导致环境污染:由于施入过多的化肥,土壤水溶性养分等物质被雨水和农田灌水淋溶到地下水及河流中,造成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及河流污染。
施用很多化肥会造成:
1、阻碍作物生长、 产生毒性亚硝酸盐;
2、作物生长期延长、贪青晚熟;
3、主要表现为植株柔软,易受机械损伤(倒伏)和病害侵袭。
它们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特点:成分单纯,养分含量高;肥效快,肥劲猛;某些肥料有酸碱反应;一般不含有机质,无改土培肥的作用。化学肥料种类较多,性质和施用方法差异较大。
扩展资料:
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化学肥料的简称。只含有一种可标明含量的营养元素的化肥称为单元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以及次要常量元素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且可标明其含量的化肥。
土壤中的常量营养元素氮、磷、钾通常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需要施用含氮、磷、钾的化肥来补足。而微量营养元素中除氯在土壤中不缺外,另外几种营养元素则需施用微量元素肥料。
凡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且可标明其含量的化肥称为复合肥料或混合肥料。品位是化肥质量的主要指标。它是指化肥产品中有效营养元素或其氧化物的含量百分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化学肥料
过多施用化肥有什么危害?
农民们给土壤施化肥,是为了补充营养物质,使农作物长得更好。然而,化肥的用量要恰当,施用过多,效果会适得其反。任何种类和形态的化肥,都不可能全部被植物吸收利用。化肥的利用率,氮肥为30%~60%,磷肥为3%~25%,钾肥为30%~60%。由于用量过大,或者其他自然、人为原因,每年都有大量化肥流失。当这些流失化肥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河川、湖泊等水域时,会使藻类等水生植物过度生长,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另外,长期施用某种化肥,会使土壤的结构遭到破坏,使土壤胶体分散、酸化,土地板结,严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这时,农民们会发现,化肥用得越来越多,效果却越来越差了。
过量施用化肥,还会导致食品、饲料和饮用水中的有毒成分增加。例如,亚硝酸盐,其生物毒性比硝酸盐大5~10倍,亚硝酸盐与胺类结合形成的N-亚硝基化合物则是强致癌物质。曾经发生过因食品和饲料中亚硝酸盐含量过高而引起的小儿和牲畜中毒事故。化学肥料中还含有其他一些杂质,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如其中的磷矿石含镉1ppm(ppm即百万分之一)~100ppm,含铅5ppm~10ppm。
过量施用化肥还造成大气中氮氧化物含量的增加。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施用于农田的氮肥,有相当数量直接从土壤表面挥发成气体,进入大气。还有相当一部分以有机或无机氮形态进入土壤,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它们会从难溶态、吸附态和水溶态的氮化合物转化成氮和氮氧化物,进入大气。
因此,为了防止环境污染,防止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应对施用的化肥进行控制和管理,不宜过多地施用。
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有什么危害
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危害如下:
1、土壤性状恶化,如果在农田中大量施用单元素化肥,其养分不仅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而且氮、磷、钾等一些化学物质易被土壤固结,形成各种化学盐分,造成土壤养分结构失调,物理性状变差,部分地块中有害金属和有害病菌的含量超标,从而导致土壤性状恶化。
2、产品品质下降,在种植作物时,如果偏施某种化肥,会导致作物营养失调,体内部分物质转化合成受阻,从而造成产品品质降低,化肥量过多会导致瓜果不甜、蔬菜不香。
3、环境污染化肥量过多,会让土壤水溶性养分等物质被雨水和农田灌水冲刷后流入地下水及河流中,造成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及河流污染,部分河流、湖泊内的鱼虾还会发生死亡的现象。
4、产收比差距大过多地施用单一的肥料,会造成作物营养不平衡,养分失调,只增加成本不增加产量,导致低品质的农产品不易销售,进而给农民带来了损失。
化肥的简介如下:
化学肥料,简称化肥。用化学和物理方法制成的含有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肥料,也称无机肥料,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微肥、复合肥料等,不可食用。
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成分单纯,养分含量高,肥效快,肥劲猛,某些肥料有酸碱反应,一般不含有机质,无改土培肥的作用。化学肥料种类较多,性质和施用方法差异较大。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化肥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4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