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蕨有什么特点?
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高达0.75米,叶扇形,鸟足状分裂,裂片披针形,中央裂片长0.1米至0.30米两侧渐短,叶背疏生棕色小鳞‘片,叶柄长0.3米至0.45米。生长于海拔2000米至2700米处的阴湿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或沟谷地段。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亚热带山地林下,随着森林的砍伐,分布区日益缩减。扇蕨是我国特产的珍奇旋类植物之一,在蕨类植物分类研究方面术价值,早已引起世界学者的注意。
国家二级保护蕨类植物有哪些
国家二级保护蕨类植物如下:
1、桫椤,树形蕨类,高1~6m,主干高1~3m,胸径10~20cm。叶片三回羽状深裂,长1~3m,生于茎顶,幼叶拳卷。主要分布于东南和西南地区,生于海拔400~900m处的山沟潮湿坡地和溪边阳光充足的地方,有时也散生于林缘灌丛中。东南亚和日本南部也有分布。中生代地球上曾广泛分布,现分布区缩小。国家一级保护渐危种。
2、鹿角蕨,多年生附生草本蕨类。叶二型,基生叶贴生于树干上,能育叶3~5次不规则叉裂成鹿角状。中国新发现分布的稀有植物。仅分布于云南西南部的盈江,生于海拔210~950m处的热带雨林中,多附生于树干和树枝上。中南半岛也有分布。国家二级保护稀有种。
3、连珠蕨,多年生大型附生蕨类,常附生于大树树干上。根茎短,密被长而细的狭条状淡红棕色鳞片,鳞片边缘有纤毛。叶长50~60cm或更长,无柄,中部深羽状半裂,裂片边缘全缘且增厚,顶部可育,羽片缢缩几呈小珠状。在中国仅分布于台湾。
4、扇蕨,多年生草本蕨类,高达75cm。叶扇形,鸟足状分裂,裂片披针形,中央裂片长10~30cm,两侧渐短,叶背疏生棕色小鳞片,叶柄长30~45cm。中国特有种。分布于西南地区,生于海拔2000~2700m处的阴湿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下或沟谷地段。国家三级保护渐危种。
5、蟹爪叶盾蕨,草本蕨类,高20~45cm.根状茎横走,密生暗褐色鳞片。叶片阔卵形,基部二回深羽裂,裂片狭长披针形,宽0.8~1.5cm,彼此以狭翅相连。仅分布于贵州、四川,生于山谷溪边和灌木林下阴湿处。
6、截基盾蕨,草本蕨类,高约36cm。根状茎长而横走,粗约2.5mm,有稀疏淡棕色鳞片。叶片长卵状三角形,多少下延,全缘,侧脉明显,侧脉间叶肉呈美观的淡黄绿色宽带状。分布于贵州,广西,云南,生于阴湿处和林下。
7、峨眉耳蕨,多年生草本蕨类,高25-35cm。根状茎短,连同叶柄有疏生鳞片。叶三至四回羽状细裂,末回裂狭细并仅有小脉1条。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生于海拔800-1500m处的溪边潮湿岩石或树干上。
扇蕨有哪些特征?
扇蕨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植株高达75厘米;根状茎粗而横走,密被鳞片,鳞片棕色,卵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边缘有细齿,覆瓦状排列。叶远生,柄长30~45厘米,无毛,基部关节不明显;叶片扇形,鸟足状分裂,裂片披针形,全缘,中央的长10~30厘米,宽2.5~3厘米,两侧的向外渐缩短;叶纸质,绿色,上面光滑,下面疏生棕色小鳞片,叶脉网状,主脉隆起,细脉连续成六角形网眼,并有分枝的内藏小脉。孢子囊群圆形或长圆形,生于裂片下部紧靠主脉。
扇蕨有哪些习性?
扇蕨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扇蕨分布区受西南季风影响,气候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季节交替明显,年平均温15℃左右,1月平均温约8℃,7月平均温约20℃,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昼夜以及晴雨天之间温差较大,一般相差10~15℃。土壤多为石灰岩风化形成的褐红壤,有较厚的腐殖质层。扇蕨喜阴耐湿,生于常绿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下或沟谷地在段。孢子秋冬季成熟。
扇蕨有什么保护价值?
扇蕨是我国特产的珍奇蕨类植物之一,在蕨类植物分类研究方面有学术价值,早已引起世界蕨类学者的注意。扇蕨根茎可入药。
保护措施:在扇蕨较集中的地带,应建立扇蕨保护点,由林业部门负责保护,严禁肛挖作药和砍伐上层林木。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4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