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县氮肥厂(潼南有机肥厂)

杨文杰的人物经历

1975.09-1978.03 广元县赤化公社知青

1978.03-1982.01 成都科技大学化学工程系无机化工专业学习

1982.01-1994.04 四川省梓潼县天然气化工总厂(梓潼县氮肥厂)生产技术股股长、副厂长、厂长、党委书记

1990.04-1992.01 中共梓潼县委工交工委书记、县经委主任

1992.01-1992.07 梓潼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1992.07-1993.01 中共盐亭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1993.01-1995.03 中共盐亭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1995.03-1997.08 中共盐亭县委书记(其间:1996.11-1997.07参加四川省青年干部学习考察组在山东、广东、江苏、香港四地学习考察)

1997.08-2000.02 绵阳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其间:1997.09-1999.07四川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学习)

2000.02-2003.01 中共安县县委书记(其间:2002.05—2002.11国务院西部办挂职锻炼,任综合处处长)

2003.11-2004.05 中共安县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4.05-2004.10 绵阳市人民政府秘书长

2004.10-2005.08 绵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兼政府秘书长

2005.08-2006.04 泸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2006.04-2008.03 中共泸州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2008.03—2011.09 中共泸州市委副书记

涪江的水利概况

涪江上游水量丰沛,每年平均径流总量48.4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45万千瓦,可开发量50万干瓦,至今开发利用率仍很低。江油以上的水资源开发,除现复工兴建的武都引水工程外,尚无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开发程度还仅限于沿江筑堰开渠,就近灌溉河谷地带田土及建小型电站。平武县境内长157公里的涪江干流和主要支流火溪河、平通河,现有500余处渠堰,引水总量11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不足3万亩;至1989年南坝电站建成,江油以上涪江干、支流已建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仅1.12万千瓦(包括户办微型电站)。涪江上游水资源开发,还远远不能满足上游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的要求。

涪江中游是省内水资源开发利用较好的地区之一,两岸平原台地的农田灌溉,基本上已得到引水渠堰或机械提灌的保证。有400多年历史的绵阳惠泽埝、三台永成堰,经过多次扩建整治,有效灌溉面积已分别从建国前的1.1万亩和4万多亩,增加到7万亩和9万多亩。射洪县于70年代后期在涪江右岸建成前锋渠,设计有效灌溉面积11.7万亩,现已受益。水能资源开发也比较早,1944年即在三台涪江干流柳林滩,修建了省内主要江河上的第一座引水式电站。中游现已建成永安、东风、螺丝池、红江、龙风等水电站。

涪江下游水利、水能资源丰富,年过境水量100多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仅潼南、合川两县即达30万干瓦。涪江下游河道大多曲折于U型河谷之中,洪枯水位变幅较大,冲积阶地一般高出水面20米左右。 涪江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唐代是一个水利建设的高潮期。唐太宗贞观元年(627),涪江支流凯江上游安县茶坪河上,修筑了折脚堰。同年,安昌河上游右岸黄土镇建成了云门堰。据清乾隆《安县志》载,云门堰“灌田三千余亩”,民国《安县志》则称:“灌田二千余亩”。现此堰犹存,总灌溉面积达到4200余亩。“唐贞观六年(632),梓潼江上游现绵阳境内柏林乡的扎土堰建成,后来淤废,清嘉庆二年(1797)重建,建国后又经改建,灌田近千亩。同期,在罗江镇的凯江右岸建成茫江堰,江油马角坝的梓江上建成利人渠。

到7世纪末叶,随着盛唐时期的到来,涪江上游水利资源的开发,也从支流发展到干流。《新唐书·地理志》载:“唐武后垂拱四年绵州巴西郡巴西,南六里有广济陂,引渠溉田百余顷,垂拱四年长史樊恩孝、令夏侯因故渠开。”这是涪江干流最早的引水工程。

明末清初涪江上至平武,下至遂宁,干、支流上兴建了大批水利工程,在1680年前后,平武县境内涪江干流上修建了长春坪堰、东皋堰。古城河堰等7处引水渠堰,引涪江水灌田千余亩;江油境内在涪江干流及支流平通河上,相继在明末建成了姚济、永丰、真阳、岂窝、夹马、雷鸣、龙洲、松潘等引水渠堰,灌溉农田约3.14万亩。清初,涪江干流及支流平通河、通口河。梓潼江上。相继建成大小引水渠堰近五十道,使江油县境涪江流域内引水灌田面积,最高时达到8万余亩,绵阳市境内重建洛水堰,兴建李公堰、惠泽堰、广济堰等,灌田2万余亩,三台县境内兴建永成堰、永和堰、简车堰等,射洪县境内兴建长溪、西洲、广寒堰等,灌田数百亩;遂宁市境内兴建苏家、永济堰等灌田千余亩。随着涪江水资源的开发,开发方式也从挑土垒堤,开沟引水,发展到砌石筑坝,穿山打洞。公元1760年建成的射洪广寒埝,就是在涪江支流武安溪上筑石坝拦水,在左岸堰头凿隧洞引水,灌射洪县太和镇南北坝田3000余亩。广寒堰渠引水隧洞高2米、宽1米、长60米,是四川省较早的引水隧洞。民国时期涪江水利也有较大规模的开发。1939年前后又在江油、绵阳、三台、射洪、遂宁等地陆续兴建、改建了女儿堰、龙西堰、郑泽堰、袁公堰、永成堰、大囤堰、可亭堰、四联堰等一批引水渠堰。但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涪江水资源开发仍仅限于干流及主要支流的沿江平坝地区,加之众多的渠堰工程年久失修,沿江一带灌溉面积仅11.2万田。

1958年射洪县开始修建前锋渠引水工程,设计引水流量7立方米/秒,灌溉面积11.7万亩。中江、遂宁、潼南、安岳、永川等县市仅1958年动工建成的中型水库就有5座,有效水量近1亿立方米。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的引岷济涪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人民渠六、七期工程,经过近20年的建设,到1982年基本建成。至此,涪江左岸支流郪江河两侧100多万亩农田得到了有效的农田用水保证。

涪江下游岸高水低,广阔的丘陵地区,建国以来也相继建成一批中、小型水库和机电提灌工程。潼南、合川两县在涪江流域内即建成中型水库3座,小型水库70座;电力提灌站近200座,仅涪江干流上单机55干瓦以上电力接灌站即45座。有效灌溉面积达到84,13万亩,是建国前的20倍。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发展,涪江上游综合性大型水利工程-武都引水工程,控灌涪江中游左岸上起江油,下至射洪六县市近200万亩农田,并可向嘉陵江流域输水2.5亿立方米/年。

涪江流域有大型水库一座,中型水库20座,小型水库1764座,跨流域输水渠道两条,各种引水、提水工程5000余处,众多的塘、堰工程更如天上群星,熠熠生辉。流城内各种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达30亿立方米,人民渠六、七期工程每年引来岷江水近5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600多万亩,城乡生活用水和防洪,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武都水利工程,由武都水库和武都引水工程组成,武都引水工程是涪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选择的第一期开发工程之一,取水口位于干流上游四川省江油市武都镇以上三公里处的灯笼桥,取水高程570.5m,设计流量60立方米/s,灌溉嘉涪之间中游地区228.5万亩耕地,已建第一期工程,灌溉涪江、梓潼江之间127万亩耕地。武都水库位于武都引水枢纽上游的摸银洞河段,控制流域面积580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总量46.7亿立方米,水库正常水位658m,采用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19.1m,总库容5.59亿立方米,有效库容3.55亿立方米,装机15.0万千瓦。是调节干流中下游防洪、灌溉、供水、发电等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 武都引水工程,被小平同志誉为“第二个都江堰”,是川西北地区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水源工程,是四川省“再造一个都江堰”战略目标的重点工程。工程因从江油市武都镇的涪江取水而得名。武引工程经历三上两下,20世纪50年代规划设计,1958年开工,1960年因压缩基建而停工,1978年复工,1980年因国民经济调整而再次停工,1987年再度复工,期间历时30年。包括:武引一期灌区工程、武都水库工程、武引二期工程包括武都水库和二期灌区工程、武引二期灌区工程、涪江六峡景区等。 涪江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干、支流水能蕴藏量共计有372万千瓦,可开发水力资源总量为133万千瓦。江油以上干、支流每年平均径流量达91.8亿立方米,从1953年开始,在涪江上游干支流规划了铁笼堡、南坝、武都、风箱滩、桂溪5座控制性综合利用水库工程。总库容22.45立方米,有效库容17.44亿立方米,除可滞洪削峰,调节洪水外,还可建5座总装机58万千瓦,保证出力20万千瓦的中型水电站。支流火溪河,可作5级开发,总装机31万干瓦。干流江油以下水能蕴藏量138万干瓦,采用低坝引水或低水头河河床式开发,规划有21个梯级,共可装机37.4万千瓦,保证出力17.7万千瓦。

涪江干流水力资源的开发,从1944年伊始至1988年,已建成平武南坝、大坪、三台永安(即前柳林滩电站),射洪东风、螺丝池,遂宁小白塔、龙凤,潼南三块石等8处梯级电站。装机37台、容量共6.7万千瓦。另有绵阳开元,三台文峰,潼南安居3处梯级及射洪螺丝池电航工程电站正在建设之中,建成后涪江干流将出现12座水电站,装机共达16.3万千瓦。支流也将陆续建成一批小水电站,装机近3万千瓦。

射洪县涪江柳树电航工程,是涪江干流梯级开发总体规划中的第31级,也是涪江开发、规划在射洪县境内四个梯级。水库正常蓄水位314米,相应库容0.95亿立方米,总库容1.92亿立方米;电站额定水头12.5米,额定引用流量418立方米每秒,装机容量48兆瓦;船闸设计通过能力近期34万吨,远期65万吨。根据涪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结合本工程的特点,柳树电航工程开发任务是发电、航运为主,兼有美化沱牌酒城的水生态环境作用。2013-10开工。 涪江是四川省江河防洪开展较早的河道之一。据记载,涪江中下游防洪堤早在公元835年的唐代即已兴建。以江油为例,在18世纪中,1781年建中坝猪市河堤,1793年建中坝大河堤,1794年建武都潘公堤等;绵阳筑堤防洪始于1195年的宋代,射洪金华防洪堤建于1199年,由宋提刑王勋主持兴建。射洪县城所在地太和镇地势洼下,“城垣位于江滨河东大山逼处”,1734年建镇后以土筑城墙防御洪水侵袭。1891年始,又筑顺水竹笼卵石堤于渡口;遂宁县的柳堤建于1543年。1199年,王勋在三台、射洪修建的涪江堤高5米以上,并留有一级马道,采用了复式断面。公元1548年的明代遂宁知县肖禹臣,用木桩填石方式处理基础,建护堤二百余丈。1737年的清代、射洪知县庄大椿修建金华镇东关外堤,“铸铁娱蚣二十四镇之,水不为患”。以上江堤所采用的堤坝断面、材料及防冲措施业已初具现代防堤之雏形。建国40年来,随着涪江流域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沿江两岸及河心洲坝,修建了大批防汛抗洪工程。

1976年以前,江油县城中坝镇沿江上下仅有重点堤防17.7公里,且防洪标准低,不能有效防御涪江洪水。1976年后,对原有堤防进行加固整治,疏竣了被淤积的河道、拓宽行洪断面,按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新建中坝至彰明镇沿江防洪大堤25.8公里。建成后经受了1978年9月2日和1981年7月13日两次大洪水的考验,有效地保护了大片农田免受淹没,使特殊钢公司、江油发电厂、氮肥厂等厂矿企业在两次大洪水袭击下安然无恙。

射洪、蓬溪、遂宁市中区沿江地带,历史上常受洪水袭扰,建国以来陆续修建了一些防洪堤、救生台,但标准较低。1981年后,射洪、遂宁城区修筑了7.5公里能抵御50年一遇洪水的混凝上斜墙防洪堤坝,提高了城市防洪能力。至今两县一区已在沿江兴修了主要防洪工程94处,其中堤防长41公里。并在60个河心洲坝上建救生台55处。

建国40年来,涪江干、支流沿线兴建、改建了各类防洪工程数千处,各式防洪堤总长近千公里,仅中下游重点地段堤防就有156.28公里,在上自绵阳下至潼南的100多个河心洲坝上,还修建了防洪救生台102座。众多的防洪救生工程在汛期对沿江数十个城镇、上百万亩农田及众多的厂矿企业,以及河心孤洲上的居民提供了极大的保护。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的领导信息

杨冬生,男,汉族,1958年12月出生,四川广安人,硕士研究生,1976年10月参加工作,198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党委书记、厅长。

1976.10—1978.03四川省广安县苏溪公社知青1978.03—1982.02四川农学院林学系学生(其间:1979.01—1982.01任林学系学生会主席)1982.02—1987.05四川农业大学助教(其间:1985.01—1987.03国家公派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毕业)1987.05—1987.10四川农业大学讲师1987.10—1991.11四川农业大学外事办副主任、讲师、森林生态教研室副主任、林学系工会主席1991.11—1996.01四川农业大学外事办副主任、副教授、林木培育教研室主任、森林生态教研室主任(其间:1995.05—1995.10国家公派赴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1996.01—1996.02四川农业大学外事办副主任、教授、林木培育教研室主任;1996.02—2003.01四川省林业厅副厅长、党组成员(其间:2000.03—2000.05在省委党校地厅班学习结业);2003.01—2003.03四川省林业厅副厅长、党组书记;2003.03—2006.07四川省林业厅厅长、党组书记(其间:2003.10任武警四川省森林总队党委第二书记;2004.11—2005.02参加中组部组织的中国外交学院英语班培训;2005.10参加中组部组织的哈佛大学应急管理班学习结业);2006.07—2006.10宜宾市委书记;2006.10—2013.01宜宾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宜宾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其间:2008.05—2008.06参加2008年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市地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修班学习;2009.09参加中组部组织的第三期现代城市领导者专题研修班学习);2013.01—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党委书记

中共十七大、十八大代表,九届中共四川省委委员,四川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四川省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代表。 杨文杰,男,汉族,四川广元人,1958年3月生,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参加工作。

1975年9月至1978年3月在四川省广元县赤化公社当知青。

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在成都科技大学化学工程系无机化工专业学习。

1982年1月至1990年4月在四川省梓潼县天然气化工总厂(梓潼县氮肥厂)任生产技术股股长、副厂长、厂长、党委书记。

1990年4月至1992年7月在四川省梓潼县工作,历任县委工交工委书记、县经委主任、副县长。

1992年7月至1997年8月在四川省盐亭县工作,历任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书记。

1997年8月至2000年2月在四川省绵阳高新区工作,历任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

2000年2月至2004年5月在四川省安县工作,任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在2002年5月至2002年11月挂职任国务院西部办综合规划处处长)。

2004年5月至2005年8月在四川省绵阳市工作,历任市政府秘书长、副市长。

2005年8月至2011年9月在四川省泸州市工作,历任副市长,市委常委、副市长,市委副书记。

2011年9月起任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党委委员、副厅长。

分管工作: 负责机关行政事务、人事管理、耕地保护工作。分管厅办公室(行政审批处)、人事处、耕地保护处。联系省土地统征整理事务中心、厅机关后勤服务中心。 男,汉族,江西省萍乡人,1959年9月生,大学学士,经济师。198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6月参加工作。

1976年6月至1979年7月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下乡当知青。

1979年7月至1983年7月在哈尔滨师范大学学习。

1983年7月至1987年12月在长春空军第一飞行基础学院任教官、干事。

1987年12月至2000年7月在四川省国土局工作,历任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规划处副处长、法规处副处长、处长(其间:1990年2月至1991年2月下派通江县国土局任副局长;

1992年9月至11月在省直机关党校第十九期处级干部进修班学习;

1995年3月在原省委第二党校第一期青年干部班学习)。

2000年7月至2005年8月任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主任(其间:2002年10月在省委党校处长班学习;2003年7月至2004年7月下派泸州市锻炼,任泸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2005年8月起任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党委委员、副厅长。

分管工作: 负责政策法规、矿产资源管理、执法监察和宣传工作。分管政策法规处、矿产开发管理处、执法监察局。联系省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总队、厅信息中心、厅宣传教育中心。 男,汉族,湖北省通城县人,1958年2月生,大学学历。1979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11月参加工作。

1976年12月至1987年12月历任五十军战士、保密员、书记员、干事。

1987年12月至1990年12月历任十三集团军干事、科长。

1990年12月至1993年4月任成都军区成都军事法院正营职审判员。

1993年4月至1996年7月任成都军区成都军事法院副院长。

1996年7月至2003年3月任成都军区直属军事法院院长。

2003年3月至2005年5月任四川省凉山军区政治部主任。

2005年5月至2007年2月任成都军区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

2007年2月至2009年4月任成都军区军事检察院检察长。

2009年4月起任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党委委员、副厅长。

分管工作: 负责建设用地管理、土地利用管理、信访维稳工作。分管建设用地管理处、土地利用管理处、信访处。联系省国土资源资料馆。 男,汉族,山东省蓬莱市人,1966年10月生,工程硕士,工程师。198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参加工作。

1986年9月至1990年7月在成都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系学习。

2000年5月至2002年6月在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学习并获工程硕士学位。

2003年至今在成都理工大学攻读地质工程专业博士。

1990年7月至1992年10月,在重庆北培208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工作,任技术员、工程师。

1992年10月至1997年8月在四川省地质矿产局地质环境管理处工作,任科员、副主任科员。

1997年8月至2000年7月在四川省地质矿产厅地质环境管理处工作,任主任科员。

2000年7月至2010年1月在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工作,任副处长、处长。

2010年1月起任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党委委员、副厅长。

分管工作:负责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地质勘查管理、地籍管理工作。分管地质环境处、地质勘查处、地籍管理处。联系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省地政地籍事务中心。 男,汉族,1963 年1月出生,四川省资中县人。理学硕士,经济师。1983年7月参加工作,198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9月至1983 年6月在重庆师范学院地理系地理专业学习。

1983年7月至1986年8月在四川省资中县第二中学任教,兼教职工团支部书记。

1986年9月至1989年6月在河北师范大学区域地理专业中国经济地理研究方向攻读硕士学位。

1989年7月至1992年11月,在四川省国土局国土综合规划整治处工作,历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经济师;其间:1991年3月至1992年2月下派通江县从事对口扶贫及大兴乡社教工作。

1992年12月至2000年6月,在四川省国土局办公室工作,历任党组秘书、主任科员、副主任、主任兼党支部书记。

2000年7月至2005年6月,在四川省国土资源厅财务处工作,任处长,兼厅党组、党委秘书(1995年10月至2002年1月先后兼任《国土经济报》总编辑,《国土经济》杂志主编)。

2005年7月起任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党委委员、机关党委书记。

分管工作:负责厅机关和直属单位党群工作、科技与对外合作、离退休人员工作。分管厅机关党委、科技与对外合作处、离退休人员工作处。

梓潼县氮肥厂(潼南有机肥厂)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4023.html

(0)
氨基酸肥料氨基酸肥料
上一篇 2023年1月27日 上午2:19
下一篇 2023年1月27日 上午2:34

相关推荐

  • 芦笋的种植方法和时间(芦笋根的种植方法和时间)

    芦笋什么时候种?怎么种? 芦笋如果是露天的,四五月份育苗,七八月份种植。如果是大棚的话,八九月份也可以育苗,十月份种植。 一、适时选留,养足母茎,分类管理 当年移栽的芦笋植株,每个根盘保留10~15根母茎(不清园,只剪去弱小和枯黄枝条);两年以上的留养母茎数依芦笋种植年份和田间生长情况而定。田间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一般不需要进行二次留茎,只需加强植株和水肥管理…

    肥料资讯 2022年12月8日
    00
  • 腌姜(腌姜芽的正确做法大全)

    腌生姜怎么腌法 腌生姜的做法: 用料:姜一斤、盐、生抽适量。 1、把嫩姜皮刮掉。 2、切成硬币厚度。 3、加三四勺盐静置半小时。 4、半小时后,姜里面的水分出来了。 5、用凉白开冲一下。 6、挤干净水份。 7、放进无油无糖开水烫过的容器中。 8、加生抽没过姜片。 9、冷藏三日后可食用。 如何腌制生姜 准备好嫩姜、白醋、糖、盐等。,把姜放在瓶子里加调料开始腌制…

    肥料资讯 2023年2月22日
    00
  • 冬季林地养鸡有什么注意事项如何做好疾病防控

      虽然林地养鸡,能够为鸡群的生长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使养的鸡不仅品质好,而且少生病。但由于林地养殖的特殊性,有时候也不免鸡会感染一些常见的疾病。那么冬季林地养鸡有什么注意事项如何做好疾病防控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冬季林地养鸡要注意什么   1、圈养及保温防寒。冬季林地没有可采食的东西,应采取舍内圈养,并加强鸡舍保温。冬季要加强鸡舍保温,可在棚舍上加盖塑料…

    肥料资讯 2023年4月26日
    00
  • 硫酸亚铁浇花 硫酸亚铁浇花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硫酸亚铁作为花肥如何施用? 1、根部施肥和喷洒施肥。根部施肥把硫酸亚铁溶解在清水中,溶液的浓度为1-2%,溶液配好后直接浇灌在花卉的根部。 2、喷洒施肥把浓度为0.1%-0.3%硫酸亚铁溶液装在喷雾器中直接向叶面喷雾,喷雾需要连续喷洒2-3次才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硫酸亚铁可用于制铁盐、氧化铁颜料、媒染剂、净水剂、防腐剂、消毒剂等。 (1)水处理:硫酸亚铁用于…

    肥料资讯 2023年4月8日
    00
  • 氨基酸7种(维生素B族有很多种,每种作用都不同,药师告诉你其中的差别)

    氨基酸7种 氨基酸组合效应:组成人体蛋白的8种氨基酸,只要有一种含量不足,其他7种就无法合成蛋白质。当缺一不可时,一就是一切。 b族维生素分别的作用及功能 有位朋友问了华子一个问题,在维生素中,为什么A、C、D、E等维生素只有一种,而维生素B有B1、B2、B4、B6……等许多种?而且在治疗很多小毛病的时候,医生都建议补充维生素B,究竟有什么用呢? 华子说,其…

    肥料资讯 2022年9月8日
    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自6.2开始主题新增页头通知功能,购买用户可免费升级到最新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