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蒿、藜蒿、茼蒿,一样吗?
芦蒿和藜蒿是同一种植物,但茼蒿与他们并不是同一种物质。具体介绍如下:
1、茼蒿属于菊科的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叶互生,长形羽状分裂,花黄色或白色,与野菊花很像。瘦果棱,高二三尺,茎叶嫩时可食,亦可入药。在中国古代,茼蒿为宫廷佳肴,所以又叫皇帝菜。
茼蒿属于半耐寒性蔬菜,对光照要求不严,一般以较弱光照为好。其属短日照蔬菜,在冷凉温和,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的环境下, 分布在安徽、福建、广东、广西、广州、海南、河北石家庄、湖北、湖南、吉林、山东、江苏等省。
2、芦蒿的嫩茎叶可凉拌、炒食。根状茎可腌渍。芦蒿是湿中生耐阴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国北方一般4月中,下旬萌发,7月开花,8月下旬至9月上旬成熟,10月中旬植株枯黄。多生于森林,林地草原和平原地带。常见于林下,林缘,山沟和河谷两岸,也见于平原沟边,塘沿及水田埂边。
嫩茎叶、根状茎,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具清香气味。主根不明显或稍明显,具多数侧根与纤维状须根;很状茎稍粗,直立或斜向上,直径4-10毫米,有匍匐地下茎。
3、藜蒿又名芦蒿,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茎和嫩茎供食用,营养丰富,可凉拌或炒食。原产于亚洲,日本、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均有分布,我国东北、华北和中南地区及云南等地野生于荒滩、荒坡或岸边、沟边及田间。早春是藜蒿盛产的季节。所以与芦蒿是同一品种。
扩展资料
藜蒿的营养价值
藜蒿还具有抗氧化、抗菌、杀虫、抗肿瘤等多方面药理作用。具体介绍如下:
1、降血压:芦蒿钾含量奇高、低钠,非常适合高血压人群,经常食用,具有帮助调节血压的作用。
2、降血脂: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和蛋白质,帮助调节血脂。
3、抗炎抑菌:绿原酸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作用, 在医药、食品、日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颜流水等采用正交法研究了微波辅助法萃取藜蒿茎中的绿原酸。芦蒿的原汁及其水提物对细菌中的某些肠道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真菌中的面包酵母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茼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芦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藜蒿
芦蒿怎么读 芦蒿介绍
1、芦蒿拼音:lú hāo。
2、芦蒿为菊科蒿属植物 。嫩茎叶、根状茎,又名蒌蒿、水艾、水蒿等。多年生草本;植株具清香气味。主根不明显或稍明显,具多数侧根与纤维状须根;很状茎稍粗,直立或斜向上,直径4-10毫米,有匍匐地下茎。叶纸质或薄纸质,上面绿色,无毛或近 无毛,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平贴的绵毛;茎下部叶宽卵形或卵形,近成掌状或指状,5或3全裂或深裂,分裂叶的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多数,长圆形或宽卵形,并在茎上组成狭而伸长的圆锥花序。瘦果卵形,略扁,上端偶有不对称的花冠着生面。花果期7-10月。
3、嫩茎叶可凉拌、炒食。根状茎可腌渍。生长于海拔800米至3,000米的地区,常生于湿润的疏林中、山坡、路旁以及荒地等。
蒌蒿是什么意思
蒌蒿是一种植物。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互生,背面密生灰白色细毛,花冠筒状,淡黄色。叶子可以做艾的代用品。
蒌蒿又称芦蒿。芦蒿是菊科蒿属植物 。其主要分布于蒙古、朝鲜、俄罗斯以及中国多地。
芦蒿植株具清香气味,主根不明显或稍明显,具多数侧根与纤维状须根,根状茎稍粗,直立或斜向上;叶纸质或薄纸质,上面绿色,无毛或近无毛,背面密被灰白色蛛丝状平贴的绵毛;头状花序多数,为长圆形或宽卵形,并在茎上组成狭而伸长的圆锥花序;瘦果卵形,略扁,上端偶有不对称的花冠着生面。
芦蒿常生于湿润的疏林中、山坡、路旁以及荒地等。
芦蒿的种植
芦蒿的主要繁殖方式有:扦插繁殖、分株繁殖和种子繁殖,也可用根状茎繁殖。
(1)扦插繁殖一般在7~8月份(不能过晚,否则植株生长期不足,影响次春的产量),选用当年未收割过的蒿秆,要求健壮无病虫,腋芽未萌发,茎粗1厘米以上,剪成15~20厘米长的插条,每段插条顶端至少有1~2个饱满芽。一般采用开沟扦插,以插条的2/3入土为度,浇透底水,保持土壤湿润,有利生根。
目前,这是人工种植芦蒿的主要繁殖方式,简便易行。但由于需要大量的插条,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
(2)分株繁殖一般在清明前后,将尚未收割的高10厘米以上的芦蒿幼苗连根刨起,栽植于畦面。这种方式费工,占地时间长,生产上不常用。
(3)种子繁殖由于以上两种无性繁殖方式的繁殖系数都较低,大面积生产上采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可于10月上、中旬采集成熟的芦蒿种子,在第二年3月中旬至6月初,温度在10~15℃以上即可播种。播种时,将种子与细土或河沙拌匀,撒播或条播于苗床上,覆盖细土,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出苗。播后约10天,即可出苗,40天后当苗高10厘米时,定植于大田。
芦蒿如何进行繁殖?
芦蒿的主要繁殖方式有:扦插繁殖、分株繁殖和种子繁殖,也可用根状茎繁殖。
(1)扦插繁殖 一般在7~8月份(不能过晚,否则植株生长期不足,影响次春的产量),选用当年未收割过的蒿秆,要求健壮无病虫,腋芽未萌发,茎粗1厘米以上,剪成15~20厘米长的插条,每段插条顶端至少有1~2个饱满芽。一般采用开沟扦插,以插条的2/3入土为度,浇透底水,保持土壤湿润,有利生根。
目前,这是人工种植芦蒿的主要繁殖方式,简便易行。但由于需要大量的插条,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
(2)分株繁殖 一般在清明前后,将尚未收割的高10厘米以上的芦蒿幼苗连根刨起,栽植于畦面。这种方式费工,占地时间长,生产上不常用。
(3)种子繁殖 由于以上两种无性繁殖方式的繁殖系数都较低,大面积生产上采用种子繁殖,育苗移栽。可于10月上、中旬采集成熟的芦蒿种子,在第二年3月中旬至6月初,温度在10~15℃以上即可播种。播种时,将种子与细土或河沙拌匀,撒播或条播于苗床上,覆盖细土,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出苗。播后约10天,即可出苗,40天后当苗高10厘米时,定植于大田。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3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