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是什么意思
棉铃是指:棉花的果实,初长时形状象铃叫棉铃,长成后象桃叫棉桃。一般不加分别,通称棉桃。
棉铃的生长周期一般是:
1、开花后约经20~30天,棉铃可长到应有的大小,这一时期称为棉铃增大期。这时的棉铃呈肉质状,表面绿色,分布有褐色腺体,嫩而多汁,容易招致虫害。
在此期间,棉铃中积累大量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果胶和可溶性糖等。水分含量也较高,但随着棉铃的成熟逐渐下降。
2、约需20~30天棉铃的外形和体积长到一定大小后,铃内纤维不断伸长,棉子和纤维的干物质急剧增长,同时铃壳中的贮存营养物质也向棉子转送,棉铃含水量继续下降。
棉铃逐渐失水后,外壳呈干皮状,颜色由灰绿色变成黄褐色。这个时期叫棉铃充实期。
3、棉铃从开始生长经40~50天后,逐渐成熟,并加速脱水。在棉铃成熟时,其内部释放乙烯达到高峰,促使棉铃成熟吐絮。
其时,铃肉纤维逐渐失水,铃壳也干燥逐渐收缩,并沿着缝隙开裂。从开始开裂到充分吐絮一般约需5~7天,因品种、长势和气候环境的不同而有着差异。
高温高湿棉花烂铃频发,怎么防治棉花烂铃?
棉铃腐病,俗称桃腐病,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因此,在了解棉铃腐烂的条件和原因的基础上,应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尽量减少损失。一、棉铃腐烂的条件和原因。棉铃腐烂是由多种病菌侵染棉铃引起的。我省棉区夏秋多雨年份,棉田湿度高,树冠重,通风透光差,适宜病菌繁殖和感染。病害往往比较严重,棉铃腐烂也比较严重。棉铃病害主要包括枯萎病、炭疽病、角斑病、红腐病、红粉病和黑果病,其中枯萎病是棉铃腐烂病的主要病害类型,占棉铃病害的28.3% ~ 99.7%。我省8月下旬的雨天和降雨是影响棉铃疫病发生的关键因素。期间有3 ~ 5个雨天,病情会严重发生。广泛的棉田管理、不及时的修剪或化学防治措施、茂盛的植物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二、棉铃腐烂病防治措施。1.合理施肥:增加有机肥、磷钾肥的施用量,适量施用氮肥,防止棉花植株生长旺盛,减少棉田的郁闭度,改善通风透光。2.及时排水:对于地势较低、排水不畅、积水较重的棉田,应加深排水沟,加快排水。消除棉田的明涝和暗涝,改善棉花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实现棉花多结桃不早衰,减少铃病危害。此外,为了棉田排水和防止棉花倒伏,棉花开花前起垄也是一种有效的农艺措施,应推广应用。3.适度化控:在肥水条件较好的棉田,棉花植株容易茂盛。因此,在棉花生长前和生长过程中,应合理喷施速效安,以调节棉花生长,防止棉花植株过度生长,减少棉铃病害。4.调铃:塑膜棉或早发棉连翘桃太多。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调整结铃期和结铃位置,可以减少烂铃。
早发棉主张尽早摘除下部1 ~ 4枝的早芽或摘除第一、二枝。5.合理修剪:对于行距过窄、过早关闭的棉田,为了减少田间过荫,改善中下部采光通风条件,应尽快去除边缘,以减少蕾铃脱落。6.耕作松土:促进行间中耕松土,打破地表结,降低棉田湿度,改善棉花生长的环境条件,减少棉铃腐烂。7.摘病铃:摘棉桃,其铃壳已褪黄变黄,开始出现黑斑,尚未腐烂。摘下的棉桃可以浸泡在1%乙烯利溶液中,然后风干,可以得到开铃效果更好的棉花。8.间作套种:合理的间作套种能明显预防棉铃病害,麦棉、棉菜、棉瓜双季制防病效果更好。9.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综合防治棉桃腐烂病的重要措施,有必要喷洒针对性的杀菌剂。8-9月,天气预报连续几天有雨天气时,应及时进行喷雾防护。
喷洒应集中在棉花植株的中部和下部。常见的化学药品有多菌灵1000倍、甲霜灵锰锌WP 58%稀释600 ~ 800倍、彭克WP 80%稀释500 ~ 600倍、百菌清WP 70%稀释500倍等。10.应急措施:如果棉花生育后期因多雨、棉田遮荫过度、湿度过大(这种情况一般比较少见或面积较小)而导致棉铃腐烂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应在充分权衡棉铃腐烂和影响上部棉铃发育的损失后,采取应急措施。打棉花中下部老叶,或推株推垄,彻底改善棉田通风透光,降低棉田湿度,减少烂铃,减少损失,获得应有的收获。应当特别注意的是,这项措施仅作为紧急措施使用。如果施用过早或不当,会导致棉花产量下降,影响纤维质量。
棉铃虫怎样防治?
棉铃虫俗称钻心虫,不仅为害棉花、玉米等,也可为害茄果类(特别是番茄)等蔬菜作物,是番茄栽培上的一种主要害虫。棉铃虫主要为害形式是蛀果,刚孵化出的棉铃虫幼虫最先为害番茄嫩叶、茎及芽,稍大的幼虫即蛀入果实。幼虫一般在尚未成熟的果实肩部钻洞入内,在蛀食果肉后,将粪便排出洞外。幼果常被吃空或引起腐烂而脱落;成果虽然只被吃食部分果肉,但因蛀孔常在蒂部,雨水、病菌容易侵入,从而引起腐烂、脱落,造成严重减产。
棉铃虫以蛹在土壤中越冬,一年中发生的代数自北而南逐渐增加。在4月中旬前后,蛹开始羽化,并于4月下旬开始产卵。据观察,大约有90%~95%的卵产于植株顶尖至第四复叶的嫩梢、嫩叶、萼片及茎基上,每一雌成虫可产卵100~200枚,高者甚至达1000枚。在15~30℃的气温下,卵经一定时间孵化形成幼虫。幼虫共分6龄,初孵化出的幼虫只能啃食嫩叶尖及花蕾,进入3龄幼虫后即开始食害果实,并以幼果为主,到4~5龄幼虫时,转食频繁,一般可蛀食3~5果,高者达8~10果,到6龄幼虫时,转食能力减弱,并喜食成熟果和嫩叶。
棉铃虫属于喜温喜湿性害虫,成虫产卵适温在23℃以上,幼虫的发育以25~28℃及相对湿度75%~90%最为适宜。当月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空气相对湿度大于70%时为害严重。但在雨水过多的情况下,土壤板结,不利于幼虫入土成蛹,蛹的死亡率也会增加,而且大雨可冲掉虫卵,从而对棉铃虫的为害有抑制作用。因此,秋季棉铃虫的为害较春季严重。
对棉铃虫宜采用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预测预报。
可采用成虫诱测及查卵和幼虫的测报方式。成虫诱测自4月中旬至9月底进行,可设置黑光灯或用性诱剂诱捕盆(取直径约20厘米的盆,置入0.1%中性皂水或清水加少许洗衣粉;诱芯置于盆中央距水面1~2厘米处。诱捕盆在番茄田中的设置应高出植株20厘米,共设3盆,盆距30米),每天日出前检查诱到的雌、雄蛾数。查卵和幼虫是在诱测到第1头成虫后,开始在番茄田定点、定株调查。查第一代卵时,每双行10株为一样点,共设20个点,样点呈平行线排列,进行全株检查,每3天1次;查第二、三、四代卵时,每双行4株为一样点,共取25个样点,样点同样呈平行线排列,但每株只查顶尖至第四复叶层之间的卵数,每2天检查1次。每次将检查到的卵抹去;在各代发生期间,调查2~3次各龄幼虫数及被蛀果数。根据调查结果,决定进行防治的时间和方法。
(2)农业防治。
采用栽培管理措施是防治番茄棉铃虫的有效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压低虫口密度,棉铃虫95%的卵产于番茄的顶尖至第四层复叶之间,通过整枝、及时打顶和打杈可有效地减少卵量,同时需要注意及时摘除虫果,以压低虫口;第二,在植株生长的中、后期,适时去除植株下部的老叶,这样既不会影响产量,又因改善了通风条件而达到预防和减轻病虫害发生与流行的目的;第三,早、中、晚熟品种要搭配开,早熟品种应尽早定植,以避开棉铃虫的为害;第四,在番茄田配置种植甜玉米诱集带,以减少番茄田棉铃虫的产卵量,但必须注意选用生育期与棉铃虫成虫产卵期相吻合的甜玉米品种,每667平方米栽培甜玉米100~200株。另外,冬季土壤深翻,破室灭蛹,破坏羽化道,使成虫羽化后不能出土而窒息死亡,而被翻到表土的蛹也因冬季的严寒而死亡。
(3)生物防治。
在棉铃虫产卵高峰后3~4天及6~8天,连续两次喷洒细菌杀虫剂(B.t.乳剂、HD-1等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或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这些生物制剂可使幼虫大量染病死亡。
(4)药剂防治。
化学药剂防治的关键是防治的时期。最适宜的用药期是孵化盛期至1龄幼虫期。可使用的药剂有灭杀毙6000倍液、2.5%功夫乳油5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3000倍液、25%增效喹硫磷乳油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1000倍液,5%锐劲特浓悬浮剂1500~2000倍液。喷药时间宜上午或日出前,喷雾的重点为植株上部和花器。如果在2、龄特别3龄以后用药,则效果很差,因为此时幼虫已蛀入果内。
棉铃的造句
棉铃拼音
【注音】: mian ling
棉铃解释
【意思】:棉花的果实,初长时形状象铃叫棉铃,长成后象桃叫棉桃。一般不加分别,通称棉桃。
棉铃造句:
1、棉花在植株上作为附着在种籽上的长茸毛在棉铃里生长发育。
2、面对着彗星和棉铃象甲的双重威胁,农场主们都一筹莫展。
3、棉铃象虫在美国难以为害,农业部会拿纤维的抗拉强度等玄深标准逐个检测每个棉包。
4、本研究以棉铃为对象,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棉铃发育过程中内含组分的动态变化以及环境因素对棉铃发育的影响。
5、棉铃的抗病性与其发育阶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6、取食玉米雌穗的幼虫对滞育诱导光周反应的敏感性强于取食棉铃的幼虫。
7、来自棉花上的不同苎麻疫霉菌株对棉苗的致病力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对棉铃的致病力差异不明显。
8、然而在上世纪初期,棉铃象甲开始侵嗜美国南部的棉花农场。
9、此时如果不适当地施肥浇水,就会造成棉铃因缺乏营养而凋落。
10、结果表明:有效棉铃数量与氮肥施用量密切相关,蕾铃脱落率与氮肥施用量呈显著负相关,充足的氮素营养是增加有效铃数和降低脱落率的必要条件;
11、棉花生产中棉铃的重量及其纤维品质存在时空上的差异,这是客观事实。
12、分期模拟棉铃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比单一综合模拟模型预测效果要准确、可靠。
13、铃壳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中部果枝铃最低,但是中部棉籽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高于上部和下部棉铃。
14、综上,海岛棉铃数变化规律表明,铃数主要受显性效应的影响,部分时期还存在较显著的基因加性效应;
15、生物测定试验表明,拮抗菌不仅对棉铃疫霉有直接作用,而且还可以保护棉铃不受疫菌侵染。
16、棉铃铃壳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几乎是同步的变化;
17、种子内抗坏血酸含量较棉铃其它组分高,表明其稳定细胞膜结构的能力强。
蕾铃什么意思
蕾铃是指棉花的花蕾和棉铃。
棉铃是指棉花的果实,初长时形状像铃,故称棉铃;长成后像桃,又叫棉桃。棉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塞满棉铃内部,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纤维白色或白中带黄。
棉花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棉花产量最高的国家有中国、美国、印度等。 我国已形成了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以新疆为主的西北内陆三大棉区。 新疆因其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资源禀赋, 已成为了我国最大的商品棉基地、国内唯一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和世界重要的棉产地。
棉铃红粉病有哪些危害特点?
棉铃红粉病在我国各棉区均有发生,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棉区较为常见。
危害特点:①多在棉铃裂缝处产生粉红色松散绒状霉,起初孢子层较薄,颜色较浅,后发展为全铃壳布满橘红色厚而坚实的孢子堆。潮湿时,菌丝生长,变成白色绒毛状,棉铃不能正常吐絮,棉絮呈褐色僵瓣,棉瓤干缩。②红粉病多在凉爽潮湿条件下发生,气温较低的后期棉铃受害较重。多发生在9月上旬至10月初,旬平均气温19~26℃,高湿,且虫害和寄生性病害危害后而侵染。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3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