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氮磷钾施用比例在多少最佳
水稻施用氮、磷、钾的配合比例,一般以1:0.4—0.6:1—1.5为好。不同地区的土地肥力是不一样的,还是要根据当地土壤中的磷、钾、氮含量确定磷、氮、钾肥用量。另外,在给水稻施肥时要注意方法、用量和施肥的时间。
氮、磷、钾中任何一种元素不足都将导致生长发育异常和产量降低。由最小养分定律可知,这种亏缺的元素便成为生产中的障碍因子,成为施肥时首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在稻株及产量构成中,氮、磷、钾有其自身元素特性,水稻对氮、磷、钾利用也有其生物特性,因此如何使磷、钾肥与氮肥协调平衡是水稻取得高产的重要一环。
我国土壤全氮含量的分布
植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是土壤。我国土壤全氮含量的基本分布特点是:东北平原较高,黄淮海平原、西北高原、蒙新地区较低,华东、华南、中南、西南地区中等。大体呈现南北较高,中部略低的分布。但南方略高主要指水稻土,旱地含氮量很低。
一般认为土壤全氮含量0.2%即有可能缺氮,我国大部分耕地的土壤全氮含量都在0.2%以下,这就是为什么我国几乎所有农田都需要施用化学氮肥的原因。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氮磷钾
建三江寒地水稻氮肥应如何使用?各期的比例是什么?
底肥30%返青肥60%穗肥10%就可以,使用过晚或是穗肥施用量过大容易倒伏,品质不好,希望采纳为最佳答案
水稻在什么阶段要进行追肥,施用什么肥料效果好?
通俗讲,水稻不象人,肚子饿了就吃点什么,因为人的饿感是很容易体会得到的,而水稻对肥料的需求,是要有一个较长时间过程的。人饿了吃饱了当时就知道,水稻追肥效果则要有一定的时间吸收、转化,才能体现出来。水稻的生育期只有130天左右,所以,追肥次数不能太多,追肥次数太多,费时费力,难以掌握,甚至适得其反。
那水稻在什么阶段要进行追肥,施用什么肥料效果好?
1.首先要明白,种植水稻不是靠追肥,主要是靠基肥,就象人吃饭一样,早晨饱,一日饱,基肥施足了,水稻一生的发育成长都牢靠。一般土质的田,基肥除一些农基肥外,每亩施含量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复合肥40~50公斤,尿素8~10公斤,再加适量微肥。这些肥经过犁耙的做作,已均匀的分解在泥土之中,稻谷在各个生长时期,会根据它生长的需要吸取这些营养成份。
当然,也象人吃饭一样,一餐不可能吃足一天的,吃的太多会伤肠胃,下肥也一样,如果基肥太多了,会烧烂稻秧的,所以,基肥只能少点,一定不能多点。
2.基肥的多少,在秧分蘖的时候就可以看得出来。如果分蘖时,稻秧青绿,叶嫩嫩的,周围分散,如披肩的长发,长势良好,说明田里肥料充足,暂时不用追肥。如果分蘖时,稻秧矮瘦,叶短、直硬、色暗中透黄,说明肥力不足,这时可追施每亩10尿素,如果田间有草,可拌精克草星之类的草药同撒。促进早分蘖、多分蘖、同时分蘖。
3.孕穗期很关键,如果此时稻叶深绿,稻禾粗壮,说明田里肥料充足,暂时不用追肥。如果此时稻叶退色转黄,稻禾细短,说明肥力不足,这时可追施每亩复合肥10~15公斤,保证孕穗长、籽粒多。
4.抽穗灌浆期,如果此时稻叶还是一片深绿,稻穗粗长,说明田里肥料充足,不用追肥,如果此时稻叶退色转黄,稻穗细软,灌浆迟慢,说明肥力不足,每亩复合肥8~10公斤,保证穗满粒饱。
保证了这几个阶段的旺盛生长,此后无论稻谷肥瘦如何,都不要追肥了。再追肥就可能好事变成坏事了,因为肥过充足,后期恋青,最容易发生飞虱,特别是褐飞虱,会给稻谷治虫带来极大的难度。甚至会带来灾难性的结果。
相反,后期如果稍微瘦点,既不易发生严重的飞虱虫害和稻曲病害,稻禾又能站立不倒,谷粒金黄。省工、省力还省钱。
水稻该怎样施肥,该用多少氮肥,磷肥,钾肥。
水稻怎么施肥
1、早施分蘖肥从移栽至幼穗分化前的施肥叫分蘖肥。分蘖肥要求追施时间早、数量足,通常分蘖肥的用量占追肥总量的50 —60%。因为,分蘖期是水稻一生中吸收氮素营养的第一顶峰期,追肥量太少难以满足水稻对养分的需要。
只有早施肥才有 利于水稻早分蘖、多分蘖,低位分蘖,为大穗、大粒重创造条件。分蘖肥在水稻栽后7—10天施用,每亩施用尿素15—20公 斤。底肥不足的可恰当增施,但不能盲目过量追肥,以防疯长。
2、巧施穗肥从幼穗分化到抽穗以前的追肥叫穗肥。也是氮素吸收的第二个顶峰期。施好穗肥能保花增粒,增进穗大粒多。 施用时间为水稻圆杆期。亩施尿素3—5公斤,并配施磷钾肥,每亩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50公斤。
3、酌情施粒肥抽穗后的追肥叫粒肥或壮籽肥。粒肥能延长功能叶的持绿时间,防止叶片早衰,增加粒重。但要注意的是, 苗不黄的不施,阴雨天不施,有病害的田块不施。
水稻各个生育时期吸收的养分主要是供给生长点,不同时期施肥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很大。通过合理施肥,确保水稻分 蘖、长穗、灌浆3个生育时期的营养需求是实现水稻高产的基础。所以,我们该有效施肥更应该科学施肥。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中如何合理确定氮肥用量?
水稻对氮素的吸收有两个明显的高峰,一是水稻分蘖期,即插秧后两周;二是插秧后7-8周,此时如果氮素供应不足,常会引起颖花退化,而不利于高产。尿素是农作物提高产量的主要肥料之一,尿素里含有碳,氮,氧,氢等有机化合物,是种植水稻普遍使用的有机氮肥,是水稻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秧好半年粮,培育壮秧的关健之一就是用好肥。在播种前2-3天翻犁秧田,然后每亩用腐熟人粪1500千克,捣细过筛,加尿素4-5千克,均匀泼撒在秧田表面做基肥深施。将尿素撤田面,随秋耕深埋土中。深埋土壤中肥效长,因其量小,可以避免水稻倒伏。一般亩施7.5一一10公斤。
水稻的肥料效应是n+2叶达到肥效反应最大化。也就是说5叶期施肥,在7叶期是肥料效应最明显的时段。因此,我们要在水稻插后的几个生育期关键节点的前2片叶施肥提前一周施用。尿素之所以叫做尿素,是因为含有跟尿液一样的成分——脲,所以尿素闻起来也有一点尿骚味。一个成年人每天产生大约30g的尿素,尿素施入土壤之后是通过一种酶的作用
现在还有点心有余悸。那是在分责任制不久,托亲戚弄到了一些购买尿素的凭票。心里总盼想高产丰收,但开始对化肥的性能还不是很了解,那年就多施了一点尿素所有稻田因肥力而定。苗期到分蘖期施全生长过程中百分之60的氮肥,分蘖期到圆杆期(怀胎期)施全生长过程中的百分之三十氮肥水稻使用尿素一般要与磷钾肥搭配使用情况下,或磷钾肥充足情况下,根据水稻需肥规律施用才利用高产,否则氮肥不足,或氮肥偏多旺长倒伏等都会影响水稻产量,不利于高产。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3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