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大爆发和种群大发生的区别
种群大爆发和种群大发生指的都是一样的种群爆发,是指动物密度比平常显著增加的现象。
合适的气候条件和食物条件、天敌控制的解除、种群内部机制等常为爆发的原因。多种农作物害虫、森林害虫都具有突然爆发的特征,一旦发生,如果控制措施跟不上就会形成严重虫灾。像红蜘蛛、蝗虫、松毛虫等都可能经过相当时间低密度期以后,在某一特别有利的时间突然大爆发,造成大面积虫害。大面积单一种植易于引起虫害大爆发。农药的滥用造成天敌减少以后也容易引起害虫大爆发。
楼主指的应该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被称为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上的一大悬案——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自达尔文以来就一直困扰着进化论等学术界。大约6亿年前,在地质学上称做寒武纪的开始,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门在几百万年的很短时间内出现了。这种几乎是“同时”地、“突然”地出现在寒武纪地层中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节肢动物、软体动物、腕足动物和环节动物等),而在寒武纪之前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却找不到动物化石的现象,被古生物学家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简称“寒武爆发”。
1863年马尼拉大发生地震的过程是什么?
最初,人们仅微微听到地下隆隆作响。然后发生了震荡,持续只一分钟,巨大的建筑物从他们头上压下来。圣多明各教堂和比那恩多教堂遭到破坏,许多教堂几秒钟就变成了废墟,教士和修女被压在瓦砾堆下。
几百人被困压在比那恩多教堂的大圆屋顶下,只有7个牧师立在拱门之下而侥幸逃生。几十名圣徒和圣诗歌手被埋在祭坛附近。遇难者的脚、手臂、头从弥漫着尘埃的乱石中露出来。几名牧师在几十吨重的倒塌大厦下面呼救,要水喝,人们临时把水管塞进瓦砾中去,但无济于事。当瓦砾乱石清理干净时,他们全部死了。
教堂的另一单元至少有100人被压在下面。一群街上行人卖力地清理乱石。《伦敦新闻画报》的记者在现场速写时,发现这些卖力挖掘的人,并不是为了救出那些倒塌的墙壁和天花板下仍然活着的人,而是在寻找废墟下埋藏着的钻石、金子和银盘。这位记者抱怨说:“臭味袭人实在难以忍受,就是这些卖力寻宝的人也只好中止挖掘。”
邦板压河两岸所遭受的破坏和死亡也很严重,河岸向内崩塌。几十栋办公大楼和价值200万美元的烟草仓库倒塌在深水中。烟草是马尼拉经济的命根子。
远处的塔尔、阿尔拜、阿雷牙的大火山由于地震而苏醒开始冒烟。市内许多地方出现裂缝,这些断层吞没了那些歇斯底里地逃跑的人们和动物。一个衣冠楚楚的英国商人晚餐后,在山边游廊正和他的朋友抽着雪茄,喝着白兰地,观看着马尼拉日落的壮观景色。地震时,佣人正在收拾碗碟,天花板塌下来,活活被压死。而酒足饭饱的主人却走运,他在黑暗中紧紧楼住栏杆柱,耳边响着房屋倒塌的巨响。
一个身着礼服的绅士惊慌逃出游廊围墙,跑了几英尺,他的前面地面张开裂缝,他便掉入断层,断层很快收合,活活地把他埋在永久的坟墓里。一个瑞士商人地震时正发烧。他的巨大宅邸开始摇摇晃晃时,他从吊床跳下,跑下楼去,楼梯在他后面立即塌下来。他刚跑出大理石大厅,大厅又塌下来;他跑到游廊,游廊也经受不住,他和碎石瓦砾一道掉到马厩里,正好落在一堆大粪上,他不仅幸存下来,而且烧也退了。
草履蚧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草履蚧Drosicha corpulenta Kuwana,雌虫体长10~12毫米,体椭圆形而扁体背有一层薄的白色蜡粉。雄虫体长4~5毫米前翅灰黑色,腹部紫红色。卵椭圆白色产在白色丝状卵囊内。若虫体形与雌成虫相似,体小色深。雄蛹褐色,圆筒形,长5~6毫米。
西安市园林站等作了研究(2004),草履蚧分布我国各果区及林区,为害梨、苹果、桃、李、柿、核桃、板栗、柑橘、桑及杨树和泡桐。若虫群集嫩芽刺吸汁液,致使芽失水萎蔫。严重时使树体枯死。
该虫各地均一年发生一代,以卵过冬,个别一龄若虫过冬。过冬卵主要集中根颈周围60厘米地面0~10厘米的土壤中棉状卵囊里,卵囊有5~8层,每层20~30粒卵,一般80~120粒卵。土壤含水量对卵的存活影响很大,在比较干燥的土壤中存活率只有20%~30%,而在较湿润的果园、河渠边树木上卵的存活率可达70%~80%。当1~2月份中午气温上升到4℃以上,卵即开始孵化出土,气温降到4℃以下时已孵化,若虫停止上树活动。在陕西关中一般1月中下旬至2月上中旬开始出土上树,2月中下旬出蛰达到盛期,3月上旬基本结束。若虫爬至树干嫩枝幼芽刺吸汁液,晚上爬至树皮裂缝枝杈的隐蔽处群居。3月下第一次蜕皮,4月中下旬第二次蜕皮,分出雌、雄若虫,雄虫化蛹,4月下旬至5月上旬雌虫蜕第三次皮变为雌虫,雄若虫蜕皮变为雄虫。4月底5月上旬交尾盛期,雄虫寿命3天即死亡。雌虫交尾后仍继续取食,到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下树入土产卵。若虫在树冠上层分布最多,中层次之,下层最少;一年枝条上最多,二年生枝条次之,三年生枝最少。草履蚧自然种群生命表分析表明,卵期死亡主要是越夏、越冬期土壤过于干燥或过于潮湿引起,若虫期死亡主要是天敌捕食作用。对于平均虫口密度0.16头/1厘米2以下,平均萌芽率大于90%,平均枯梢率小于3.5%的轻微发生区,加强监测,暂可不防治。对于平均虫口密度为0.16~1.0/厘米2,平均萌芽率为90%~56%,平均枝枯率为3.48%~28%的中等发生区,采取转移红环瓢虫进行生物防治。平均虫口密度1.0~2.4头/1厘米2,平均萌芽率在56%以下,平均植枯28%~52%的严重发生区,要用机油加羊毛脂(5∶1)树干涂环阻隔防治。不少果园、核桃树、公路行道树草履蚧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合理喷洒杀虫剂,杀死天敌引起的,因此要保护好红环瓢虫。
防治方法:(1)冬季树盘翻耕施肥时,挖出土壤里过冬卵囊集中烧死。(2)树干基部涂胶阻止若虫上树,要在2月上旬前树涂胶。粘虫胶可用废机油、棉油泥、柴油或蓖麻油各0.5千克,加热熬煮后,放入松香0.5千克溶化后停火备用。也可用棉油泥加沥青加热溶化后涂抹。(3)初孵化若虫上树期,树干枝梢及树喷8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剂5000倍液,0.3度石硫合剂也有效。不少果园喷药过迟,若虫已上树蜕1~2次皮,若虫体上有一层白色蜡粉,喷药效果差。多次喷杀虫剂杀死天敌,草履蚧越发严重发生。
银杏大蚕蛾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银杏大蚕蛾Dictyoploca japonica Moore,雌蛾体长30~40毫米,翅展106~150毫米,雄蛾略小,体翅黄褐色。前后翅中部各有半透明眼状斑。卵圆柱形,灰褐色,长约2.1~2.5毫米,多为块状聚产。老龄幼虫体长65~110毫米,体绿色或黑色生长白毛。蛹黄褐色长约50毫米,茧长60毫米(彩图28、彩图29、彩图30)。
银杏大蚕蛾在我国分布很广,北起黑龙江,南至台湾、云南,西自四川、陕西、内蒙古的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分布。但为害成灾只有部分省的局部县(市),1957—1995年广西桂林银杏等受害。1984—1985年云南沪水县核桃等受害,1977年辽宁宽甸板栗等受害,1991—1993年四川南充香樟、喜树等受害,1977—1992年湖北西部12县市核桃、漆树受害,1988—1998年陕西省南部10余县2.6万公顷核桃、板栗、漆树等受害,每年损失1000余万元。1997年银杏大蚕蛾幼虫大量爬进县城内。1998年陕西省林业厅把银杏据大蚕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课题,列为攻关课题。孙益知等1998年在佛坪开展防治研究、指导10余县大面积防治。
银杏大蚕蛾各地均一年发生1代,以卵在核桃树等枝干树皮缝过冬。在陕西佛坪县翌年4月中下旬过冬卵孵化,4月下旬至5月中旬1~3龄黑色幼虫群集核桃树冠内膛叶背为害,取食量少,5月中旬至6月下旬为4~7龄幼虫分散大量取食期。6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蛹期,8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成虫羽化交尾产卵期,雌虫略多于雄虫,每头雌蛾平均产卵290粒。
成虫寿命4~21天,有一定趋光性,雌蛾每次飞迁58~80米,雄蛾可飞迁500米。成虫最喜选择核桃、板栗、漆树、杨树等产卵,核桃枝干1~2米高处产卵最多,占着卵量约50%,1米以下占15%,2~3米占28%。10年生以下树皮光滑产卵量少,15年生以上核桃树产卵多。
卵期178~193天,孵化多在7~15时,尤以10~12时孵化最多。幼虫取食40多种植物,但3龄前幼虫只有取食核桃、杨树、银杏等少数植物才能存活,和成虫产卵植物相一致。1、2龄幼虫取食量占幼虫期食量的1%~2%,3、4龄幼虫食量占12%~18%,5~7龄幼虫取食量占80%。幼虫历期55~77天。一直在核桃、漆树上取食的幼虫为黑色型,在加拿大杨取食的幼虫为绿色型。老龄幼虫多爬到地面河边0.5~1.5~3米灌木枝梢处结茧化蛹,预蛹期8~10天,蛹期60~80天。前期(4月)缺乏对产卵量、3龄幼虫调查预测,6月幼虫进5~7龄,取食量大增,防治不力,常猖獗成灾。
8~9月降雨量在150毫米,有利化蛹羽化,8~9月干旱少雨成虫羽化率低产卵量少。银杏大蚕蛾的天敌有68种,捕食幼虫蛹的鸟类有33种,捕食率高达24.7%。幼虫、蛹的寄生天敌有9种,其中贪食亚麻蝇寄生率高达70%。幼虫期感染白僵菌、病毒常达77.3%~86.3%。由于加强了虫控测报,及时防治,三年研究防治任务,一年控制了虫害。
防治方法:(1)人工防治,人工冬春季砸卵块,初孵化幼虫体黑色,群集于2米内膛叶片为害,用木钩将有虫枝叶钩掉,踏死小幼虫。7月人工摘虫茧集中烧毁。(2)喷药防治,要抓住3龄前幼虫群集为害时,可选用苏云金杆菌乳剂(含活芽孢100亿个/毫升)500~1000倍液,50%灭幼脲胶悬剂10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10%氯氰菊酯2000倍液。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3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