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中耕除草?有什么作用?如何进行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一般指用人工铲地锄草,用机械或马犁中耕培土。中耕除草的作用:中耕除草不仅能消灭与大豆竞争营养的杂草,还能疏松土壤,改善土壤透气性,从而提高地温和蓄水保墒。
当大豆子叶刚拱土显行时,进行第一次机械深松土或畜力趟地,但不培土。此后视田间杂草的多少,进行铲地,并随之趟地。至大豆封垄之前,完成三次铲地、三次趟地,每次铲、趟间隔时间10~15天,铲趟伤苗率要小于3%。后期在草籽尚未成熟前拔净田间大草。保证土壤疏松,田间无杂草。
中耕、除草与培土是什么?
一、中耕
在植物栽培生长过程中,由于降雨、灌溉等因素的影响,常出现土壤板结,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因此,疏松土壤的作业,称为中耕。
(一)中耕的作用
中耕能细碎土块,疏松土壤,使空气流通,有利于根系呼吸和土壤好气性微生物活动,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增加土壤肥力;中耕能切断毛细管水上升,减少土壤中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能使土壤中的热量不易散失,提高土壤温度;冬季及早春,疏松的表土层可起保温的作用;中耕利于消灭杂草及害虫。
(二)中耕次数和深度
中耕次数和深度需根据植物的生长及土壤的情况,因地、因时制宜。如薄荷、延胡索等浅根药用植物,其根群分布在土壤表层,中耕宜浅;如白芷等深根药用植物中耕可适当深些。幼苗期中耕宜浅,植株长大后可稍深。粘土容易板结,中耕宜勤;砂质土不易形成板结,中耕次数可减少。天气干旱时,要适时中耕保墒,大雨后土表易板结应及时中耕。木本药用植物中耕次数少,幼苗期及草本药用植物中耕次数多。
撒播或种植较密的药用植物,一般不进行中耕。如撒播育苗地,幼苗密度大,无法中耕;黄连栽植较密,亦不便中耕,只能结合拔草松土,或手锄松表土,砂仁匍匐茎密布地面,不便中耕,只能割除杂草。
近来在农业生产上试推广少耕与覆盖免耕。免耕又称零耕,指播种前不用犁、耙耕整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少耕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次数或在全田间隔耕种,减少耕作面积的耕作方法。少耕和免耕对防止水土流失,减少生产的人力物力消耗,增加农业收入有显著效果。根据报道,免耕具有以下好处:(1)由于残茬、秸秆覆盖,水蚀和风蚀明显减轻;(2)覆盖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水分的作用;(3)覆盖后表土层有机质增加,构造较稳;(4)节省能源和资金。据实验免耕应用于斜坡地、风砂地、轻松土壤上的效果较好。随着少耕和免耕在我国农业生产上的试验推广应用;在药用植物栽培中少耕与覆盖免耕法业已应用,如砂仁人参在林间免耕栽种等,在其它某些药用植物栽培中,亦有其一定的发展前途。
二、除草
除草是为了消灭杂草,减少土壤中水肥消耗,防止病虫的滋生和蔓延。适时消灭杂草是使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
除草方法有人工除草、机械除草与化学除草。小面积采用人工除草,大面积可应用机械除草。随着化学除草剂的发展,我国在农作物方面已逐步应用和推广;药用植物栽培方面也在作实际应用试验。如曹文山等对药用植物进行的化学除草试验,研究了不同药剂在不同药用植物上的应用效果。其中对颠茄、芍药等15种药用植物应用化学除草效果好;应用后的质量无明显变化,可以扩大应用。化学除草是具有高效、及时、省工、经济等特点。
一般除草都与中耕相结合。春、夏、秋季杂草生长快,除草宜勤。
中耕、除草应选晴天或阴天土壤湿度不大时进行。雨天或雨后土壤湿度过大时不宜中耕除草,因雨天中耕除草反会造成土壤板结,杂草不易死亡。
三、培土
培土是将行间土壅在植物根部。培土多适用于根及根茎类植物。它的作用主要是:
(一)培土可提高植物地下器官的产量和质量
培土与某些药用植物产量的关系极大,如黄连(一般用熏土、腐殖质土并有培肥作用)的根茎具向上生长的习性,如不逐年培土,就很难长成较大的鸡爪形。玉竹、大黄等亦须通过适当培土,方可避免根部外露,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与吸收能力,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
砂仁生长期中不断分生匍匐茎,并形成新植株,每个母株1年可增生43—46株。匍匐茎密布地面,根伸不进土中,故必须培土覆盖地面匍匐茎,方能使砂仁正常生长发育。
(二)提高地温保护药用植物越冬
培土加厚了土壤的疏松层,对外界的冷空气起到隔离作用,使土壤温度不致因外界冷空气的影响而急剧下降,相对提高了土壤温度,对药用植物越冬起到了保护作用。如东北地区引种南方杜仲、牡丹等,冬季都要培土壅根防寒越冬;辽细辛在封冻前也要结合秋肥培土防寒。
(三)夏季起降温作用
如太白贝母鳞茎在土中越夏时,培一些土使表土层加厚,可避免夏季高温的影响。
(四)防止倒伏
栽培植物生长后期植株较大,地上部生长茂盛,经风吹雨淋,根部露出土面,容易倒伏。在生长期中适时进行培土壅根,加固植株基部,防止倒伏。
(五)提高种用根芽质量如玄参培土后根茎上的芽头肥壮,质量提高。
培土还有减少水分蒸发,促进生根(半夏),促进多结花蕾(款冬)等作用。
培土方法随播种方法而定。条播药用植物培土成梯形或三角形的“垄”;点播药用植物及木本药用植物培土成圆锥形的“堆”;撒播药用植物及栽植密度大的如黄连等,培土采取将土撒布于株间。培土时间视不同药用植物而异,一、二年生药用植物在生长中、后期进行;多年生草本和木本药用植物,一般在入冬前结合防冻进行。
中耕除草的作用是什么
中耕除草的作用可以及时预防和消除农田杂草。
中耕可以增加土壤的渗透性,减少地表径流,节约灌溉用水,中耕锄草在土壤黏重、盐碱地区尤为重要。
灌水或大雨过后,待地表稍干时对绿地、树穴适时进行锄划松土,有利于排湿保墒,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有易于好气细菌的活动,增加土壤肥力,防止土壤板结,利于植物根系生长,并有效防止返盐和控碱。
中耕除草可以及时预防和消除农田杂草中耕除草针对性强,干净彻底,技术简单,不但可以防除杂草,而且给作物提供了良好生长条件。
中耕除草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方法
(1)种植花生如何进行中耕除草
花生生长期间一般要进行3次~4次中耕,要求“头遍深、二遍浅、三遍细”。第一次中耕应在齐苗后结合清棵进行,要求深锄,以破除土壤板结层,促进根系下扎。第二次中耕应在团棵时进行,要求浅锄,除净杂草,尽量使花生茎枝基部少掩土。
最后一次中耕应在花生下针、封垄前进行,要求深锄、细锄,不要松动入土果针和碰伤结果枝,为最后的培土迎针打下基础,无论何时中耕都不能埋苗壅土,否则将影响侧枝发育和早期花芽分化。
(2)种植大豆如何进行中耕除草
当大豆子叶刚拱土显行时,进行第一次机械深松土或畜力趟地,但不培土。
此后视田间杂草的多少,进行铲地,并随之趟地,至大豆封垄之前,完成三次铲地、三次趟地,每次铲、趟间隔时间10~15天,铲趟伤苗率要小于3%。后期在草籽尚未成熟前拔净田间大草,保证土壤疏松,田间无杂草。
2、注意事项
在作物生长的整个过程中,根据需要可进厂多次中耕除草,除草时要抓住有利时机除早,除小,除彻底,不得留下小草,以免引起后患,群众中耕除草总结出”宁除草芽,勿除草爷”,即要求把杂草消灭在萌芽时期。
中耕除草不仅能消灭与作物竞争营养的杂草,还能疏松土壤,改善土壤透气性,从而提高地温和蓄水保墒。
中耕除草的目的是什么?
中耕与除草常常一起进行。主要是破坏土表板结层,切断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减少旱害与盐害,增强微生物活动,加速养分的有效性转化,提高肥力。同时避免杂草对肥水的争夺,为果树根系生长和吸收创造良好环境。
根据土壤状况来决定中耕除草的时期、次教和深度。在果树生长季节的4~9月,雨水多,土壤易板结,杂草生长快,应多次进行中耕;如遇干旱,也要及时中耕,以提高土壤抗旱力。中耕深度,一般为5~10厘米。
为了节省劳力,提高工效,大型果园常使用机械中耕或撒施化学除草剂除草。应根据果园主要杂草种类对除草剂的敏感度和忍耐力及除草剂的效能确定适用的除草剂种类、浓度和喷洒时期等,若浓度过高,往往使果树受害。在喷洒除草剂前,应做小型试验,然后再大面积应用。
请问中耕除草的作用是什么呢?
中耕除草是一种传统的除草方法。 通过人工中耕和机械中耕,可以及时预防和消除农田杂草。 间作除草针对性强,干净完整,技术简单。 不仅能防除杂草,还能为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在作物生长的整个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多次进入植株间作除草。 除草时要抓住有利时机,早、小、全,不留草,以免后患。 群众耕种除草,得出“草芽除草不如除草师”的结论,即要求在发芽期除草。
中耕是指土壤的浅翻覆和表土的松散。 主要是松散表层土壤,一般结合除草、雨后灌溉和土壤硬化。 在北美苗圃行业,大苗的田间栽培多采用中耕除草,既起到松土除草的作用,又避免了使用除草剂造成的环境污染。作物生长期植株与行间表土栽培。 可以使用手锄、犁、齿耙和各种中耕机等工具。 间作可以松散表层土、增加土壤通气、提高地温、促进好氧微生物活动和养分有效性、清除杂草、促进根系伸展和调节土壤水分状况。
中耕能细碎土块,松土,循环空气,促进根系呼吸和土壤好氧微生物活动,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增加土壤肥力;
间作可以切断毛细管水上升,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
可使土壤中的热量不易散失,提高土壤温度;
在冬季和早春,松散的表土层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
中耕有利于消除杂草和害虫。
中耕原理与方法:间作的时间和次数因作物种类、幼苗条件、杂草和土壤条件而异。 一般旱作在苗期和封苗前进行,水稻在分蘖期进行。 一季作物种植3~4次左右。 例如,如果作物生育期长,收线晚,田间杂草多,土壤粘稠,可增加中耕次数,保持地面松软,无杂草。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中耕深浅要掌握浅深浅的原则。 即作物的苗期要浅,以免伤根; 生长中期要深化,促进根系发育; 生长后期,作物要先浅后封,以破碎、变硬为主。
中耕除草的作用是什么蚂蚁庄园?
中耕除草的作用是增加土壤通气性。小麦、油菜、棉花等旱作物中耕,可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增加土壤中氧气含量,增强农作物的呼吸作用,根系吸收能力加强,从而生长繁茂。
还有就是调节土壤水分含量。干旱时中耕,能切断土壤表层的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向土表运送而蒸发散失,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
中耕除草的其他作用:
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土壤中的有机质和矿物质养分,都必须经过土壤微生物的分解后,才能被农作物吸收利用。因旱土中绝大多数微生物都是好气性的,当土壤板结不通气,土壤中氧气不足时,微生物活动弱,土壤养分不能分解和释放。
中耕松土后,土壤微生物因氧气充足而活动旺盛,大量分解和释放土壤潜在养分,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率。抑制徒长,农作物营养生长过旺时,深中耕,可切断部分根系,控制吸收养分,抑制徒长。
稻田中耕,可将追施在表层的肥料,搅拌到底层,达到土肥相融、泥活通气目的。还可排除土壤中有害物质和防氮现象,促进新根大量发生,提高吸收能力,增加分蘖。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2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