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磷的原理
快速、准确预测模型的建立有助于有效磷指标在生产实际中的大量应用,而模型的准确性依赖于饲料原料中有效磷的准确测定。
有效磷的评定方法有
斜率比法,通过测定被考查磷源相对于标准磷酸盐差异而确定其相对生物学效价;
平衡试验法,直接测定磷的消化率。其中以梯度回归法的应用最为广泛,特别是二元梯度回归法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了目前最具应用潜力的评定方法,但其应用条件和准确性仍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体外评定方法,体外法主要包括溶解度法和体外模拟法。溶解度法是根据被测物质的理化特性,考察其溶解度与动物试验结果的关系,主要用于无机盐的效价评定。体外模拟法是利用实验室方法模拟动物体内消化环境将样品消化,然后计算样品内所测营养物质消化率的方法,其中以体外透析袋法最为成熟。比较而言,体外模拟法是人工模拟体内消化条件,具有更好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效果。特别是透析袋法在模拟体内消化过程的同时,还模拟了体内吸收过程,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可重复性和精确性。此外,体外模拟法中的外翻肠囊法以其操作简单、快速,能详细地观察到元素进出肠段的变化优势,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如何选择有机肥料中全磷最合理的测定方法
合理有效检测有机肥料中的全磷含量
摘 要 分光光度法测定有机肥全磷含量只适用于含量不超过6mg的产品,目前有些有机肥添加了无机肥的成分(加入磷酸铵、过磷酸钙等),再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其含量,结果会偏低。而用磷钼酸喹啉重量法,结合分光光度计法中的样品处理步骤,再用37.5%EDTA溶液提取枸溶性磷,有效五氧化二磷便能合理地检测出来。
关键词 全磷 分光光度法 消煮 磷钼酸喹啉 枸溶性磷
农业行业标准NY 525-2002《有机肥料》规定,有机肥料全磷的测定采用硫酸和过氧化氢消煮,在一定酸度下,待测液中的磷酸根离子与偏钒酸和偏钼酸反应生成三元杂多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黄色溶液的吸光度与含磷量呈正比例关系,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420mm处测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或直线回归方程求出全磷含量(钒钼酸铵分光光度法)。这种方法用于测定粪类等单一的有机肥中全磷含量较为准确。因为,这些单一有机肥磷含量较低,提取液含磷一般不超过6mg, 枸溶性磷含量更少,分光光度法适用于低含量磷的测定,并较为快速。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M——样品质量;
C——由校准曲线查得显色液磷浓度;
V——显色体积;
D—分取倍数、定容体积/分取体积;
2.29——磷转为五氧化二磷的系数;
X水 ——风干试样的含水量;
10-4——将μg/g换算为质量分数的因数。
对于含有无机肥,即加入了磷酸铵、过磷酸钙、尿素、氯化钾及微量元素肥和市售有机肥,采用上述方法检测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磷酸铵、过磷酸钙中均含有枸溶性磷,它也是有效磷的一部分,没有被提取出来。再者,加入磷酸铵、过磷酸钙的有机肥中磷含量较高,使用分光光度法不如磷钼酸喹啉重量法准确。因此,GB/T 8573-1999《复混肥料有效磷含量测定》规定采用磷钼酸喹啉重量法。该法参照采用了国际标准ISO6598《肥料—磷含量测定—磷钼酸喹啉重量法》,这是测定磷含量的仲裁方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对一些样品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检测对比。单纯使用NY 525-2002这一组数据,按NY 525-2002对样品进行处理,再用37.5%EDTA溶液提取枸溶性磷,用《磷钼酸喹啉重量法》检测为另一组数据。见表1。
由表1可知,单纯使用NY 525-2002,即用钒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检测的全磷含量偏低,且含量越高偏差越大。
因此,笔者认为加入磷酸铵、过磷酸钙、氯化钾及微量元素肥的有机质复混肥磷含量的测定,应将NY 525-2002与GB/T 8573-1999《复混肥料中有效磷含量测定》配合使用。具体方法是,根据NY 525-2002对样品处理,试样采用硫酸和过氧化氢消煮,直至溶液呈无色或淡黄色清液后,继续加热10分钟,除去剩余的过氧化氢。取下,稍冷却,小心加水至30ml,加热至沸。冷却后定容到250.0ml容量瓶中,摇匀,用无磷滤纸干过滤得试液1,残渣按GB/T 8573-1999提取枸溶性磷。将残渣转入另一250.0ml容量瓶中,加入150ml预先加热到65℃的37.5%EDTA溶液中,盖上瓶塞,振荡至滤纸分裂为纤维状为止,将容量瓶置于65℃水浴中,保温1小时,取出冷却后定容250ml,干过滤得试液2。分别取试液1及试液2各10ml,置于300ml烧杯中,加入硝酸(1+1)10ml,预热近沸,加入35ml喹钼柠酮试剂,盖上表面皿,微沸1分钟,冷却至室温。用预先在180℃干燥恒重的4#玻璃坩埚过滤,先将上清液滤完,然后用倾泻法沉淀2次。将沉淀转入坩埚中,再用水洗涤。将坩埚连同沉淀在180℃干燥箱内干燥45分钟,移入干燥器中冷却,同时做空白试验。
计算公式为:
式中:
X——有效五氧化二磷百分含量(全磷);
m1——磷钼酸喹啉沉淀质量;
m2——空白试验得磷钼酸喹啉沉淀质量;
0.03207——磷钼酸喹啉质量换算为五氧化二磷质量系数。
(作者单位:广东省茂名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
碱解氮 速效氮 全氮 全磷 有效磷 速效磷 全钾
全氮、全磷、全钾是指土壤中所含的植物可利用和不可利用的氮、磷、钾。和土壤肥力的相关性较小。速效氮
、速效磷
、速效钾是指可以被植物直接迅速利用,或经过简单转化而直接利用的氮、磷、钾。同土壤肥力的相关性较大。碱解氮是通过碱解的方式所测定出的氮的含量,全氮速效氮≥碱解氮
有效磷同速效磷的意义差不多,也是指对作物生长起作用的磷的含量。全磷有效磷≥速效磷
事实上,速效磷占全磷的比例很小,有的土壤甚至不到1%。
化肥的检验方法
常用化肥简易鉴别方法
1.尿素的鉴别①真尿素为白色或淡黄白色,无味,呈针状、梭柱状或圆粒状结晶,能
完全溶于水。②取少许样品,放入石灰水中,闻不到氨味的为真尿素,能闻到氨味的为混
掺入其他物质的氮素肥料。③点燃几块木炭,或将铁片或瓦片用火烧红,将少许尿素放在
其上灼烧,可看到冒出白烟,闻到刺鼻氨味,同时很快化成水的,为真尿素;若灼烧时看
到轻微沸腾状,又发出“吱吱”响声,则表明此尿素掺有硫酸铵,为劣品;若散发出盐酸
味,则表明其中掺有氯化铵;若灼烧出现轻微火焰,则说明其中混掺了硝酸铵。
2.复合肥的鉴别①随机取少量复合肥,在1.5米高处松手让其自由落地,重复2-3次,着地声音发尖的为假品,发闷的为真品。②取少许复合肥放入潮湿的盘中,让其自由吸湿6-8分钟,吸湿快的为假品,吸湿慢的为真品。③利用比重不同鉴别真伪。拿同是25千克装的复合肥比较,真品体积相对小些,而假肥体积则要大些。④取少许样品放入水中,能全部溶化的为真品,否则是伪劣产品。
3.碳酸氢铵的鉴别①取少量样品放在微凹的铁片或瓦片上灼烧,不熔融而直接蒸发或分解的,则为碳酸氢铵或氯化铵;如产生熔融形成流体或半液体的,则表明该肥不纯,混掺有硝酸铵钙或硝酸铵之类化肥。②呈白色或浅黄色粉状或颗粒状结晶,闻之有刺鼻的氨味,溶于水中有较大氨味放出,此为真碳酸氢铵,反之则为伪劣产品。
4.硫酸铵的鉴别①真品为白色或浅灰色结晶体,也有蓝色或淡红色的,无味或有苦咸味,能完全溶于水。②取少许样品放在烧红的铁或瓦片上,既不熔化也不燃烧,能闻到氨味,铁片上有黑色痕迹,可证明为硫酸铵,否则为伪劣产品。
5.硝酸铵的鉴别①真品呈白色、黄色、黄白色结晶或粒状,无味,能完全溶于水,多用
厚牛皮纸包装。②取少许样品放在铁片上灼烧,立即熔化,有红色火焰并发出氨味,为硝
酸铵,否则为伪劣产品。③取少许产品溶于水,后将此溶液倒入白色瓷皿或白底碗中,加
入4滴二苯胺溶液,变成蓝色的,为真品,反之则为伪劣产品。
6.硝酸钾的鉴别取少许样品放在烧红的铁片或木炭上,既不熔化,也不燃烧,又不放
出特别的气味,但能溶于水,将此水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物,可证明
为真硝酸钾,反之则为伪劣产品。
7.氯化钾的鉴别白色或淡红色结晶,无味,能溶于水;取少许样品放在烧红的铁片或木
炭上,产生紫色火焰;将其溶液加入几滴氯化钡溶液,不产生白色沉淀物,此为真品,否
则为伪劣产品。
8.过磷酸钙的鉴别①优质品含磷为14%~20%,呈白色粉末状,无结块。②取1~2汤匙样品放入碗或茶杯中,加水搅动,合格品溶解水中大部分悬浮于水面,仅有少量残渣沉于杯底,若是掺假掺杂的,沉淀物中的砂子、泥土、矿粒等就很多。③优质品能闻出淡淡酸味,但若其酸味太淡,则说明酸化不足,有效磷含量低;若酸味太重,则表明酸化过重,施用会烧伤植物,也会破坏土壤结构;若闻到铁锈味、臭味或怪味,则表明该产品是用工业废酸料制成,施用会造成农作物毒害,还会污染土壤,影响农产品品质。④优质品含水不超过14%,手摸有凉爽感觉,手上无水迹,若手摸有湿迹并有大量黏附,或感觉过干或粗糙,可认定为伪劣产品。
9.钙镁磷肥的鉴别粉末状,呈白色或绿褐色,无味,不溶于水,将其少许放入烧红的木
炭上,既不会冒烟,也不会发出酸味,其溶液中加入几滴氯化钡,不会产生白色沉淀物,
则为真品,反之可视为伪劣品。微量元素肥料按其所含微量元素的不同可分为锌肥、硼肥、锰肥、铁肥等等。
为什么报告有效磷的测定结果时必须说明测定方法
报告有效磷的测定结果时必须说明测定方法的原因。
1、只有用同一方法,在严格控制的相同条件下,测得的结果才有相对比较的意义。
2、应用不同的测定方法在同一土壤上可以得到不同的速效磷含量。
速效磷和有效磷是一样的吗?
土壤有效磷,Available phosphorous,缩写为A-P,也称为速效磷,是土壤中可被植物吸收的磷组分,包括全部水溶性磷、部分吸附态磷及有机态磷,有的土壤中还包括某些沉淀态磷。在化学上,有效磷定义为:能与32P进行同位素交换的或容易被某些化学试剂提取的磷及土壤溶液中的磷酸盐[2]。
土壤中有效磷含量与全磷含量之间虽不是直线相关,但当土壤全磷含量低于0.03%时,土壤往往表现缺少有效磷。土壤有效磷是土壤磷素养分供应水平高低的指标, 土壤磷素含量高低在一定程度反映了土壤中磷素的贮量和供应能力[18]。
土壤中有效磷含量状态指能被当季作物吸收的磷量[2]。了解土壤中有效磷的供应状况,对于施肥有着直接的意义。在有效磷的测定上,生物方法测定被认为是最可靠的,我们采用的是最普遍的化学测速法。所谓化学测速法,即利用提取剂提取土壤中的有效磷。提取剂采用0.5mol/L的NaHCO3(即Olsen法)。
在农业生产中一般采用土壤有效磷的指标来指导施用磷肥。土壤有效磷含量是决定磷肥有无效果以及效果大小的主要因素。所以能否用好磷肥必须根据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区别对待[7]。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2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