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倒藻最佳处理办法是什么?
如果出现倒藻现象时,有增氧机的情况下要及时打开池塘增氧设备,进行紧急增氧,然后进行大量换水,一般白天向外排水,傍晚向内加水。施用超浓有机酸、纳维素,进行解毒抗应激,使用过硫酸氢钾改底化,改良底部环境。
池塘处于低氧环境,厌氧细菌繁殖数量增多,应适当做一次消毒工作,可使用碘制剂或蛭弧菌。在饲料中加入纳维素、甘力健等营养品,能祛除水产品体内的有毒物质,调理肠胃。
倒藻前的日常管理预防
定期使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EM菌等微制剂调控水质;定期使用季磷盐、过一硫酸氢钾等物质改良底质。
适时追肥,掌握好追肥的时机,不可过早,过早容易导致水肥,过晚容易导致脱肥,一般情况下四大家鱼池塘当水体透明度在45厘米左右时追肥正好。
不盲目使用杀虫剂、消毒剂,特别是在5~8月,尤其是5月和8月,气候变化比较大的时候。
倒藻如何处理
“倒藻”主要是指由于天气突变(台风,暴雨等)或者养殖管理不当,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而造成水体中的藻类大量或全部死亡,导致水色突然变清、变浊、甚至变红的一种现象。
发生“倒藻”时,首先溶解氧会下降,二氧化碳会增加,使pH值迅速下降;其次,大量的死藻分解,会加大耗氧外,还会产生氨氮和亚硝酸盐;第三,水中的原生物会大量繁殖,反过来抑制藻类的生长。
处理倒藻
1、先解毒:目的在于解除因倒藻产生的藻毒素对鱼虾的生长造成危害;同时也有利于新藻相的培育;用骑士一瓶2亩水体。
2、培菌培藻:
解毒后,在水体中使用复合芽孢杆菌或强效EM能快速净化老藻或死藻,使水中营养成分重新回到池塘生态循环链中,减少氨氮、亚盐的形成,同时配合硅藻藻种2亩/包,促进新藻相的快速生成。
池塘倒藻是什么原因?
倒藻”主要是指由于天气突变(台风,暴雨等)或者养殖管理不当,药物的不合理使用,而造成水体中的藻类大量或全部死亡(部分藻类老化、死亡不是倒藻),导致水色骤然变清、变浊(主要有黄浊、白浊),甚至变红的一种现象。发生倒藻的池塘往往在下风口水面上漂浮一层死藻(一般呈棕黄色或者土黄褐色的漂浮的絮状物或者“油膜状”物质),水体往往比较粘稠,泡沫多且大,长时间不会分散,有些泡沫甚至呈比较脏的土黄色。倒藻发生后,易导致池塘缺氧、水质恶化,造成鱼虾蟹应激减料或厌食,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病害,甚至大量死亡等。
如何防控?
根据以上分析,预防倒藻可以从日常管理着手:
1、做好日常巡塘工作,随时关注水体变化并定期监测池塘各项水质指标。
2、时刻关注天气预报,谨防由于连续高温、暴雨等天气突变造成的倒藻现象。
3、多开增氧机,避免养殖水体分层。
4、水体透明度变差,水体开始浑浊,都是倒藻出现的前奏。可以通过定期加注新水,使用稳多多或芽芽乐等微生物制剂净水,以调节菌相和藻相,也可以配合使用抵青青进行底质改良。
5、经常根据实际情况追肥,补充碳元素,维持水体稳定。注意把握时机,过早容易导致水肥,过晚则容易脱肥,一般情况下,四大家鱼池塘水体透明度在45厘米左右时追肥正好。
6、台风来临前倒藻的预防,一般可以提前3-4天补菌补肥,防止倒藻,主要是补充藻类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可以使用稳多多+红糖。台风来临需要保证池塘夜间溶氧的充足,保证夜间藻类呼吸作用的溶氧,防止因夜间溶氧过低,影响藻类的呼吸作用发生倒藻,可以通过加开增氧机和使用化学增氧剂进行增氧操作。
倒藻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倒藻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如下:
一、倒藻的原因
这个原因有很多,有管理不到位、经常使用杀虫剂类的药品、天气突变引起藻类缺氧、池塘藻类生长茂密导致营养缺乏,或池塘有机质过多大量消耗水藻等等,都会造成倒藻。
二、倒藻的危害
池塘水藻若大量死亡,那么会造成光合作用产养能力、水体含氧量下降,因为藻类死亡需要分解消耗氧。在这样的情况下极度容易造成水体缺氧,造成池塘生物死亡。而且缺氧的塘口还会造成亚盐,氨氮,等水质过高,水质变坏后,容易导致厌氧性的微生物大量繁殖,导致发病率高。
三、如何预防倒藻
当天气变化时,可以多开增氧机,减少投喂;每天坚持巡塘,注意观察池塘水色变化和水产吃食情况,活动情况;不要经常或过度使用杀虫剂,消毒剂;及时加注新水提高水位,或是开启增氧机,防止水体对流;可以多准备增氧药品和设备,以备不时之需。
四、倒藻后的处理
及时补充营养,换水,解毒增氧抗应激;全塘开启增氧机,同时使用增氧产品;水源充足的情况下及时加注干净的新水;使用解毒应激产品,并重新培养藻类。
为了有效保证养殖效益,对水体倒藻的发生一定要做好管理, 可以有效减少养殖过程中的经济损失,保证养殖户的利益。
在水产养殖中,什么是转水,什么是倒藻?
转水,是藻类发生结构性变化,水的颜色发生转变。
倒藻,是水中藻类死了。无论是倒藻还是转水,对养殖鱼虾都不好。前提是:水中藻类营养失衡,造成转水现象。当部分藻类过度繁殖后,就开始有倒藻的风险了。关键是缺乏有益分解菌,藻类无法得到全面营养,就开始出现不平衡现象。用协和原露,及时补充有益分解菌(不耗氧),能很好滴保持水色稳定。
倒藻是怎么形成的
1、所谓倒藻是养殖水体中藻类大量死亡,导致水色骤然变清、变浊(有黄浊、白浊和粉绿色的混浊之分),甚至变红的一种现象。发生“倒藻”时,首先溶解氧会下降,二氧化碳会增加,使pH值迅速下降;其次,大量的死藻分解,会加大耗氧外,还会产生氨氮和亚硝酸盐;第三,水中的原生物会大量繁殖,反过来抑制藻类的生长。
2、水藻(shuǐzǎo),水生藻类植物。藻的一种,水中很多。水藻叶子2、3寸长,两两对,叶子细小如鱼鳃状。1.水生藻类植物名,又名马藻。李时珍(明代)《本草纲目·草八·水藻》:“水藻,叶长二三寸,两两对生,即马藻也。”2.泛指水生藻类植物。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当中一只透明的玻璃缸,几条金鱼在水藻里悠然游漾。”参阅清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水草·藻》。
更多关于倒藻是怎么形成的,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2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