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别丝大蓟马与黄蓟马?怎样防治?
大蓟马雌成虫体长1.4~1.5毫米。体暗褐色,触角第三节黄色,其余节暗褐色,跗节黄色。前翅淡灰色,中央具一宽的暗褐色带,顶端暗褐色。触角第八节长为第七节长的2倍以下。单眼间鬃长,位于三角形连线外缘。前胸背板前角各具1根长鬃,后角各具2根长鬃。前翅上脉基中部具11~14根鬃,端鬃2根;下脉鬃12~13根。前足胫节顶端内侧有刺。腹部2~8背板近前缘有一稍宽的黑色横纹,第5~8背板两侧无微弯梳,后缘梳不完整(彩图46)。
黄蓟马成虫体长1.1毫米。体黄色,触角第3~5节端半部较暗,6~7节暗褐色。头宽大于长,短于前胸;单眼间鬃间距小,位于前、后单眼的内缘连线上。触角7节,第3、4节上具叉状感觉锥,锥伸达前节基部。前胸背板中部约有30根鬃,前外侧有1对鬃较粗,后外侧有一对鬃粗而长;后角2对鬃较其他鬃长得多。后胸背板有一对钟形感觉孔,位于背板后部,且间距小。中胸腹板内叉骨具长刺,后胸腹板内叉骨无刺。前翅前缘鬃28根;前脉基鬃7根,端鬃3根;后脉鬃14根。腹部第5~8背板两侧具微弯梳,第8背板后缘梳完整,梳毛细而排列均匀;第2背板侧缘各有纵排的4根鬃;第3~4背板鬃2比鬃3短而细。雄成虫相似于雌成虫,但较小而淡黄,腹部第8背板缺后缘梳;腹部第3~7腹板有横腺域。
防治方法:由于蓟马系小害虫,把卵产在植株组织里,对杀虫剂易产生抗性,防治较困难。
(1)农业防治。①生产上应从铲除田间杂草,消灭越冬寄主上的虫源入手,避免蓟马向瓜上转移。②利用营养钵育苗,采用地膜覆盖,防止瓜苗受越冬蓟马为害。③使用防虫网可减少受害。④气候干旱时,采用浇跑马水的方法灌溉。
(2)生物防治。注意保护利用天敌。如南方小花蝽、中华微刺盲蝽、草蛉等。
(3)化学防治。①注意虫口数量变化,生长点出现1~3头时,提倡采用生长点浸泡法: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000倍液或20%丁硫克百威乳油1500倍液置于小瓷盆等容器中,于晴好天气把上述蔬菜的生长点浸入配好的药液中杀死蓟马。②抓住花期,首选99.1%敌死虫乳油300倍液或0.5%楝素杀虫乳油800倍液、40%稻丰·仲乳油600~800倍液或2.5%多杀菌素乳油1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500倍液、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000倍液、5%氟虫腈悬浮剂2500倍液。
蓟马怎么防治
专家解答
蓟马种类很多,其中为害瓜类的蓟马主要有烟蓟马(又称棉蓟马、葱蓟马)和黄蓟马(又称瓜亮蓟马、忍冬蓟马)。
(1)症状主要为害茄果类、瓜类和豆类蔬菜。以成虫、若虫锉吸植株心叶、嫩芽、嫩叶、幼果汁液,使被害植株心叶不能正常展开,嫩芽、嫩叶卷缩,出现丛生现象;幼果受害后,茸毛变黑褐色,果实畸形,生长缓慢,严重时造成落果。被害果(瓜)皮粗糙有斑痕,布满“锈皮”,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2)为害特点成虫体长仅1.4~1.7毫米,体色淡黄色至褐色。1年可发生20~21代,世代重叠。成虫活跃、善飞、怕光,以孤雌生殖为主,卵散产于叶肉组织内。若虫也怕光,到3龄末期停止取食,落入表土化蛹。高温、空气和土壤湿度低,化蛹和羽化率高,危害重。(3)防治方法清除田间附近杂草,减少虫源;覆盖地膜,阻止化蛹。由于蓟马虫体微小,常生活于芽、花等隐蔽处,高繁殖性,短生活期,而且卵产于作物组织中,防治难度较大。当每株虫口达3~5头时即应喷药防治,可用20%好年冬1000倍液,或5%高效大功臣1000~1500倍液,或25%吡虫啉3000倍液,或40%七星宝800倍液,或2.5%菜喜悬浮剂1000倍液,或0.3%印楝素乳油400倍液,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15000倍液轮换喷雾防治。在苗期、开花前和花期各喷1次,连喷3次。喷药重点是植株的生长点、嫩叶背面、花蕾。在蓟马大发生时也可结合浇水冲施杀蓟马的农药,以消灭地下的若虫和蛹。
提示板
马对蓝色有强烈趋性,可在温室近地面处每667米2设置30~35块20厘米×30厘米的蓝色黏虫板,同时每隔7~10天要清除一次黏虫板上的蓟马并补刷机油。
防治蓟马
专家解答
蓟马种类很多,其中为害瓜类的蓟马主要有烟蓟马(又称棉蓟马、葱蓟马)和黄蓟马(又称瓜亮蓟马、忍冬蓟马)。
(1)症状主要为害茄果类、瓜类和豆类蔬菜。以成虫、若虫锉吸植株心叶、嫩芽、嫩叶、幼果汁液,使被害植株心叶不能正常展开,嫩芽、嫩叶卷缩,出现丛生现象;幼果受害后,茸毛变黑褐色,果实畸形,生长缓慢,严重时造成落果。被害果(瓜)皮粗糙有斑痕,布满“锈皮”,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2)为害特点成虫体长仅1.4~1.7毫米,体色淡黄色至褐色。1年可发生20~21代,世代重叠。成虫活跃、善飞、怕光,以孤雌生殖为主,卵散产于叶肉组织内。若虫也怕光,到3龄末期停止取食,落入表土化蛹。高温、空气和土壤湿度低,化蛹和羽化率高,危害重。(3)防治方法清除田间附近杂草,减少虫源;覆盖地膜,阻止化蛹。由于蓟马虫体微小,常生活于芽、花等隐蔽处,高繁殖性,短生活期,而且卵产于作物组织中,防治难度较大。当每株虫口达3~5头时即应喷药防治,可用20%好年冬1000倍液,或5%高效大功臣1000~1500倍液,或25%吡虫啉3000倍液,或40%七星宝800倍液,或2.5%菜喜悬浮剂1000倍液,或0.3%印楝素乳油400倍液,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15000倍液轮换喷雾防治。在苗期、开花前和花期各喷1次,连喷3次。喷药重点是植株的生长点、嫩叶背面、花蕾。在蓟马大发生时也可结合浇水冲施杀蓟马的农药,以消灭地下的若虫和蛹。
提示板
马对蓝色有强烈趋性,可在温室近地面处每667米2设置30~35块20厘米×30厘米的蓝色黏虫板,同时每隔7~10天要清除一次黏虫板上的蓟马并补刷机油。
瓜蓟马如何识别与防治?
瓜亮蓟马也称为叫黄蓟马。以成、若虫锉吸植株的嫩梢、嫩叶、花和幼果的汁液,被害嫩叶、嫩梢变硬且小,茸毛呈灰褐色或黑褐色,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心叶不能展开。幼瓜受害后,茸毛变黑,表皮呈锈褐色,造成畸形,甚至落果,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毫米,金黄色,头近方形,复眼稍突出,单眼3只,红色,排成三角形,单眼间的鬃位于单眼三角形连线的外缘,触角7节,翅狭长,周缘具细长缘毛,腹部扁长。卵长约0.2毫米,长椭圆形,黄白色。若虫黄白色,3龄时复眼红色。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春瓜注意及时清除杂草,以减少该蓟马转移到春黄瓜上。注意调节黄瓜、节瓜等播种期,尽量避开蓟马发生高峰期,以减轻为害。
(2)物理防治。提倡采用遮阳网、防虫网,可减轻受害。
(3)保护利用天敌如小花蝽。
(4)药剂防治。在黄瓜现蕾和初花期,及时喷洒5%吡?丁乳油1500倍液或5%氟虫腈乳油1500倍液、2.5%多杀菌素悬浮剂1000~1500倍液、22%毒死蜱?吡虫啉乳油1500倍液、0.3%印楝素乳油800倍液。每10~14天1次,连喷2~3次。喷药的重点是植株的上部,尤其是嫩叶背面和嫩茎。
蓟马怎么打?什么时候打蓟马好
一、蓟马简介
蓟马(蓟虫)是一种靠吸取植物汁液为生的昆虫,在动物分类学中属于昆虫纲缨翅目。蓟马喜欢温暖、干旱的天气,以成虫和若虫锉吸植株幼嫩组织(枝梢、叶片、花、果实等)汁液,被害的嫩叶、嫩梢变硬卷曲枯萎,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
中文学名:蓟马别称:蓟虫界:动物界体长:1mm
体色:金黄色卵长:0.2mm卵形状:长椭圆形
卵颜色:淡黄色食物:汁液亚纲:有翅亚纲纲:昆虫纲
目:缨翅目门:节肢动物门亚门:有颚亚门
二、形态特征
体微小,体长0.5-2mm,很少超过7mm;黑色、褐色或黄色;头略呈后口式,口器锉吸式,能挫破植物表皮,吸允汁液;触角6-9节,线状,略呈念珠状,一些节上有感觉器;翅狭长,边缘有长而整齐的缘毛,脉纹最多有两条纵脉;足的末端有泡状的中垫,爪退化;雌性腹部末端圆锥形,腹面有锯齿状产卵器,或呈圆柱形,无产卵器。
三、品种分类
缨翅目昆虫通称为蓟马,全世界已知约3000种,中国已知约300种,主要有蓟马科和管蓟马科。在瓜果、蔬菜上发生为害的主要种类有瓜蓟马、葱蓟马等,此外还有稻蓟马、西花蓟马等。
1、瓜蓟马
瓜蓟马又称棕榈蓟马、棕黄蓟马,主要危害节瓜、冬瓜、西瓜、苦瓜、番茄、茄子及豆类蔬菜。成虫、若虫以锉吸式口器取食心叶、嫩芽、花器和幼果汁液,嫩叶嫩梢受害,组织变硬缩小,茸毛变灰褐或黑褐色,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幼瓜受害,果实硬化,瓜毛变黑,造成落瓜。
瓜蓟马在广西一年发生17~18代,世代重叠,终年繁殖,3~10月为害瓜类和茄子,冬季取食马铃薯等作物,每年有3个为害高峰期,即5月下旬至6月中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以及9月,尤以秋季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瓜蓟马成虫活跃、善飞、怕光,多在节瓜嫩梢或幼瓜的毛丛中取食,少数在叶背为害。雌成虫主要行孤雌生殖,也偶有两性生殖;卵散产于叶肉组织内,每雌产卵22~35粒,若虫也怕光,到3龄末期停止取食,坠落在表土。
2、葱蓟马
葱蓟马又称烟蓟马、棉蓟马,体型较大,体长约1.2~1.4毫米,体色自浅黄色至深褐色不等。年发生8~10代,世代重叠。葱蓟马寄主范围广泛,达30种以上,主要受害的作物有葱、洋葱、大蒜等百合科蔬菜和葫芦科、茄科蔬菜及棉花等。保护地栽培环境条件有利于蓟马的发生,由于其繁殖速度快,若不及时防治,会造成灾害性危害,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及果实的品质。
葱蓟马为不完全变态昆虫,若虫有4龄,后2龄处于不取食状态,常被称为“前蛹”及“蛹”,其实为3龄、4龄若虫。成虫较活跃,能飞能跳。怕阳光,白天多在叶荫或叶腋处为害,阴天和夜间才到叶面上活动为害。雌虫以产卵器刺入叶内产卵,1次产1粒,每头雌虫1生可产卵数十粒到近百粒。此外,雌虫还可孤雌生殖。5-6月间卵期6-7天,初孵幼虫群集为害,以后即分散。3-4龄为前蛹,前蛹期1-2天,蛹期4-7天,整个蛹期在土中度过。温度适宜,完成一个世代约需20多天。葱蓟马在温暖、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发生严重。在葱上发生的最适条件是气温23-28℃,相对湿度40%-70%。雨季到来,虫口减少。
3、稻蓟马
稻蓟马寄主有稻、麦、游草、稗、看麦娘等,稻蓟马除上述寄主外,还可在玉米、高粱、甘蔗、烟草、豆类上寄生。稻蓟马成、若虫锉吸叶片,吸取汁液,轻者出现花白斑,重者使叶尖卷褶枯黄,受害严重者秧苗返青慢,萎缩不发。稻管蓟马主要危害穗粒和花器,引起籽粒不实。若危害心叶,常引起叶片扭曲,叶鞘不能伸展,还破坏颖壳,形成空粒。
稻蓟马在我国南方可终年繁殖为害,江淮稻区一年发生10~14代,以成虫在看麦娘、李氏禾、芒草、麦类及稻桩上越冬。3月中旬,成虫开始活动,先在麦类及禾本科杂草上取食、繁殖,4月下旬水稻秧苗露青后,成虫大量迁往稻秧上,在水稻秧田及分蘖期稻田为害、繁殖,至7月中旬后,气温升高,水稻圆杆拔节后,虫口数量急剧下降,大都转移到晚稻秧田为害,以后再转移到麦苗和禾本科杂草的心叶或叶鞘间生活,11月底成虫进入越冬。成虫性活泼,迁移扩散能力强,水稻出苗后就侵入秧田。天气晴朗时,成虫白天多栖息于心叶及卷叶内,早晨和傍晚常在叶面爬动。雄虫罕见,主要营孤雌生殖。卵散产于叶面正面脉间的表皮下组织内,对着光可见产卵处为针尖大小的透明小点。秧苗4~5叶期卵量最多,多产于水稻分蘖期,圆杆拔节后卵量减少。初孵若虫多潜入未展开的心叶、叶鞘或卷叶内取食。自第2龄起大部分群集在叶尖上为害,使叶尖纵卷枯黄。3、4龄隐藏在卷缩枯黄的叶缘和叶尖内,不再取食,也不大活动,直至羽化。稻蓟马不耐高温,最适宜温度为15~25℃,18℃时产卵最多,超过28℃时,生长和繁殖即受抑制。所以在长江流域6、7月份间发生多,为害重,尤以此2月气温偏低的年份易大发生。
4、西花蓟马
西花蓟马是一种世界著名的危险性害虫,原产于北美洲,1955年首先在夏威夷考艾岛发现,1980年前主要分布于美国北达科塔州与德克萨斯州以西,以及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曾是美国加州最常见的一种蓟马。但自1980年以后,该害虫适应性显著增强,不再局限于原先的生存环境,相继扩散到荷兰、丹麦、法国、芬兰、日本等地,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重要害虫。
该虫取食植株的茎、叶、花、果,导致植株枯萎,同时还传播包括臭名昭著的番茄斑萎病毒在内的多种病毒。其寄主范围广,食性杂,寄主植物多达500余种,包括多种蔬菜、花卉、棉花等重要经济作物,而且在其扩散过程中,其寄主植物种类一直在持续增加,呈现明显的寄主谱扩张现象。远距离扩散主要依靠人为因素如种苗、花卉调运以及人工携带等,在运销途中即使遭遇不适的温度、湿度等劣境,到埠后仍能存活并保持相当的活力,经过短暂的潜伏期后,就能在入侵地迅速适应成为当地的重大害虫,造成农作物严重损失。我国南方各省和北方温室的气候条件均适合其发生危害,因此该害虫存在着在我国更大范围迅速扩散危害的可能。
5、大姜蓟马
在大姜上发生的蓟马多是黄蓟马,它的成虫和若虫锉吸大姜的心叶、嫩稍、嫩叶的汁液,使被害嫩叶变硬缩小,植株生长缓慢,嫩芽和嫩叶卷缩,心叶不能正常张开,出现畸形。黄蓟马每年4月开始活动,5-9月份为发生危害高峰期,以夏初最为严重。初羽化的成虫具有向上、喜嫩绿的习性,且特别活跃,能飞善跳,行动敏捷,以后畏强光隐藏,白天阳光充足时,成虫多隐蔽于叶腋或幼叶卷中取食,少数在叶背危害。防治蓟马可以同时使用农药防治和物理防治。点片发生时用5%啶虫咪2000倍连续防治2-3次,可收到很好的效果。一定要注意打药时间,下午光照不强时打药,同时建议在药液中加入50克红糖,以充分提高防治效果。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蓟马对蓝色敏感的特性,采取蓝板诱杀:每亩地使用30×40厘米蓝板20-25块,离作物上部高出15-25厘米排放。
四、危害状况
蓟马以成虫和若虫锉吸植株幼嫩组织(枝梢、叶片、花、果实等)汁液,被害的嫩叶、嫩梢变硬卷曲枯萎,植株生长缓慢,节间缩短;幼嫩果实(如茄子、黄瓜、西瓜等)被害后会硬化,严重时造成落果,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五、防治要点
防治效果差的原因
1、藏的好:蓟马怕光,白天潜伏(有时会躲在土壤缝隙里),夜晚出来活动。在叶背和花中危害,行动比较隐蔽。
2、跑的快:蓟马个体非常小,肉眼不容易看清楚, 成虫善飞能跳,可借助外力四处逃窜,因此,蓟马一旦发生,扩散很快,防治困难。
3、生的多:从卵到成虫仅需14天,世代更替快,一年发生7~8代,1~2代发生就已经较为齐整,以后会世代重叠。
4、温度好:其适温为23℃~28℃,球季气温正当时。适宜空气湿度为40%~70%;湿度过大不能存活,当湿度达到,温度达31℃时,若虫全部死亡。
蓟马怎么打?什么时候打蓟马好
1、根据蓟马昼伏夜出的特性,建议在下午用药。
2、蓟马隐蔽性强,药剂需要选择内吸性的或者添加有机硅助剂,而且尽量选择持效期长的药剂比如 琦蓟 。
3、如果条件允许,建议药灌根和叶面喷雾相结合的方法。
4、尚采农业我建议提前预防,不要等到泛滥了再用药。在高温期间种植蔬菜,如果没有覆盖地膜,药剂最好同时喷雾植株中下部和地面,因为这些地方是蓟马若虫栖息地。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2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