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霜霉病?
霜霉病指的是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霜霉菌是专性寄生菌,极少数的霜霉菌已可人工培养,如引起谷子白发病的禾生指梗霉、引起白菜霜霉病的寄生霜霉。
秋冬季节,萝卜、白菜等易得霜霉病,霜霉病可以用代森锰锌进行防治。
霜霉病和灰霉病有何区别,用药是否一致?
区别如下:
1、灰霉病
发生在果实主要引起果实顶部变软、腐烂,后期腐烂、出现灰色霉层;在叶部主要是有掉落的花瓣、卷须等腐烂引起发病,后期灰色霉层;
2、霜霉病
主要在中下部叶片发生,在叶片背部出现水渍状小点,后期呈现不规则状病斑(受叶脉影响,即病斑不能跨越叶脉),后期如水浸泡般,出现黑色霉层。
3、防治用药不一致。
扩展资料
霜霉病
此病从幼苗到收获各阶段均可发生,以成株受害较重。主要危害叶片,由基部向上部叶发展。发病初期在叶面形成浅黄色近圆形至多角形病斑,容易并发角斑病,空气潮湿时叶背产生霜状霉层,有时可蔓延到叶面。后期病斑枯死连片,呈黄褐色,严重时全部外叶枯黄死亡,类似黄萎病。
灰霉病
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沿叶脉间成“V”形向内扩展,灰褐色,边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病键交界分明。该病害是一种典型的气传病害,可随空气、水流以及农事作业传播。在实际病害防治过程中,难以采取有效措施彻底切断传染源;在病原菌侵入的情况下,也难以彻底消灭病原菌,如药剂喷施,难以解决空气及露水中的病原菌;而单独熏棚,不能重点解决病叶、病果等病残体上或内部的病原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霜霉病
百度百科-灰霉病
霜霉病如何防治?
(1)症状 霜霉病俗称黑毛病,是瓜类蔬菜生长中重要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先出现水浸状黄色斑点,病斑逐渐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黄褐色不规则多角形病斑。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背面长有灰黑色霉层。该病一般由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发展,发病重时,病斑连成片,使叶片变黄干枯、易破碎,病田植株一片枯黄,似火烧一样。
(2)发病条件 当气温在15~22℃、相对湿度大于83%时,易发病。叶面有水滴和水膜的时间达到2~6小时,病菌就极易侵染叶片,多雨、多雾、多露水天气易发病。
(3)防治方法 选抗病品种,选土质肥沃的沙壤土栽培,施足底肥,特别是钾肥,结瓜期严禁大水漫灌,及时整枝、打杈,保持通风良好。对长势差的瓜秧喷叶面肥。霜霉病通过气流传播,发病迅速,打药必须及时,一般在发病前5天就要预防,常用药剂有: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或50%甲霜磷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上述杀菌剂要交替使用,5~7天1次,连喷3~4次。
霜霉病如何识别与防治?
(1)发病症状 子叶发病,表现正面不均匀褪绿、黄化,逐渐转为不规则的枯黄斑,在潮湿情况下,反面为一层疏松的灰色或紫黑色霉层,子叶即很快变黄枯干;苗期以后发病,在叶片正面隐约可见淡黄色病斑,无明显边缘,黄色病斑的反面出现圆形到多角形病斑,边缘水渍状,在清晨露水未干时观察尤其明显。病斑继续发展,正面为黄褐色至褐色病斑,反面形成一层灰黑色至紫黑色霉层;遇高温干燥时病斑停止发展而枯干,背面不产生霉层。
(2)防治方法 ①厚皮甜瓜较耐高温,短期内适当提高棚室温度至40~45℃,将明显抑制霜霉病发生。②药剂防治。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作常规喷雾防治;或用甲霜灵混用代森锰锌防治,单用甲霜灵,病菌易产生抗药性防效不好;若用克露600倍液或普力克等新药,在发病初期就开始防治效果会更好。在保护地内也可选用百菌清烟剂熏蒸防治。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2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