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度的工业发展的资料
印度一向以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自豪。其中,探明的铁矿砂储量达到120亿吨,成为世界上继澳大利亚、巴西之后第三大铁矿砂出口国。2003年,印度生产铁矿砂1.2亿吨,出口6200万吨,其中对华出口4200万吨。受国际市场铁矿砂需求量迅速增长的影响,印度国内2003年铁矿砂价格由每吨793卢比(约17美元)上涨到1,300卢比(约28美元)以上,出口价格由34美元左右上涨到36美元以上。随着国际市场铁矿砂需求量增加,印度铁矿砂开采量和出口量也在增加。印度计划2010年铁矿砂产量达到1.9亿吨。
丰富的铁矿资源为印度钢铁生产提供了原料保障。但是,大量铁矿砂出口导致印度国内铁矿砂供应紧张,价格大幅上涨,使钢材生产成本大大增加,钢材出口竞争力受到很大影响。印度钢铁行业协会力促政府禁止铁含量64%以上的铁矿砂出口,优先保证国内钢铁企业对铁矿砂的需求。
印度钢铁工业一直发展较慢,过去政府只允许公众公司(上市公司)从事钢铁生产。钢铁产量低,国内消费量不高,出口数量少。自从1991年印度政府实施经济改革以后,印度政府相继取消了钢铁企业增加产量审批制度和只有公众公司才能生产钢材的规定,允许私人企业兴建中小钢铁厂,允许外资企业以自动审批方式建全资钢铁厂。1992年,印度政府为提高本国钢铁企业效率和竞争能力,取消了钢材销售价格控制和分销调控政策,取消了钢材进出口限制。此外,印度政府降低了资本货物进口关税、实行贸易帐户卢比可兑换、允许动用海外金融市场资源、稳定现有税收结构等政策,极大地调动了钢铁生产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从此使钢铁产业出现转机。目前,印度的钢铁产量中,大钢铁联合企业生产的数量占43%,中小钢铁企业占57%。
印度生铁产量增长速度很快。1991-1992财年印度生铁产量为159万吨,2002-2003财年生铁产量达到529万吨。
1991-1992财年以来印度生铁产量如下:
单位:百万吨
财政年度 生铁产量 财政年度 生铁产量
1991-1992 1.59 1998-1999 2.97
1992-1993 1.85 1999-2000 3.18
1993-1994 2.25 2000-2001 3.11
1994-1995 2.79 2001-2002 4.07
1995-1996 2.80 2002-2003 5.29
1996-1997 3.30 2003-2004 5.22
1997-1998 3.39 2004-05(4-9月) 2.32
1991-92财年印度钢材(成品碳钢)产量为1,433万吨,到2003-04财年,其钢材产量达到3,619万吨。以下是印度1991-1992财年以来钢材产量情况:
单位:百万吨
财政年度 产量 财政年度 产量
1991-1992 14.33 1998-1999 23.82
1992-1993 15.20 1999-2000 26.71
1993-1994 15.20 2000-2001 29.70
1994-1995 17.82 2001-2002 30.63
1995-1996 21.40 2002-2003 33.67
1996-1997 22.72 2003-2004 36.19
1997-1998 23.37 2004-05(4-9月) 18.80
印度国内钢材消费量不大,人均钢材消费量为26.7公斤,与2000-01财年世界人均钢材消费量121公斤相距甚远,与印度日益增长的钢材生产能力不相符。因此,印度政府一直设法通过建造发电厂、石油化工厂、化肥厂等项目,通过房屋改造、道路和港口等交通设施建设等措施加大国内钢材消费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1991-1992财年印度钢材表面消费量,即:印度钢材总产量与进口数量之和减去出口的数量为1,484万吨,2003-2004财年钢材消费量达到3,032.8万吨。
印度1991-1992财年以来钢材消费情况如下:
单位:百万吨
财政年度 消费碳钢数量 财政年度 消费碳钢数量
1991-1992 14.84 1998-1999 23.15
1992-1993 15.00 1999-2000 25.01
1993-1994 15.32 2000-2001 26.87
1994-1995 18.66 2001-2002 27.35
1995-1996 21.43 2002-2003 28.897
1996-1997 22.12 2003-2004 30.328
1997-1998 22.63 2004-05(4-8月) 12.66
鼓励钢材出口是印度政府解决钢材供求矛盾的另一种方式。为调动本国钢材出口企业的出口积极性,印度政府按钢材出口企业实际钢材出口数量,给予一定比例的进口免税额奖励。钢材出口企业可凭此进口免税额进口本企业所需商品。然而,1999-2000财年,受欧盟和美国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影响,印度钢材出口受阻。2002年开始,随着中国对钢材需求量的增加和进口钢材数量的大幅度提高,给印度钢材出口带来转机。2002年印度向中国出口钢材2.63亿美元,出口铁矿砂6.96亿美元。2003年印度向中国出口钢材10.78亿美元,出口铁矿砂14.77亿美元。由此,印度把中国列为其钢铁出口的主要对象。
印度1991-1992财年出口生铁和钢材情况如下:
单位:千吨
财政年度 生铁 钢材 财政年度 生铁 钢材
1991-1992 0 373 1998-1999 281 1,944
1992-1993 16 895 1999-2000 290 2,998
1993-1994 620 1,605 2000-2001 230 3,000
1994-1995 466 1,272 2001-2002 242 3,000
1995-1996 502 1,320 2002-2003 629 4,966
1996-1997 451 1,922 2003-2004 576 5,922
1997-1998 785 2,383 04-05(4-8) 75 1,666
1992年初,印度政府取消对钢铁价格的调控。2004年2月,印度政府将碳钢进口关税降低到15%,生铁关税由10%降为5%,合金钢进口关税由20%降为15%。2004年8月,印度政府将非合金钢进口关税由10%降到5%,碎铁屑进口关税由5%降为零,废船进口关税由15%降到5%,次品钢材进口关税为40%,非炼焦煤、冶炼用煤、镍进口关税为5%,炼焦煤进口关税为零,高熔点原料进口关税由20%降到15%。钢铁消费税为12%。印度政府降低钢铁进口关税使钢材进口大大增加。
印度1991-92财年以来进口生铁和成品碳钢情况如下:
单位:千吨
财政年度 生铁 碳钢 财政年度 生铁 碳钢
1991-1992 152 1,043 1998-1999 2 1,637
1992-1993 73 1,115 1999-2000 3 2,200
1993-1994 21 1,153 2000-2001 2 1,632
1994-1995 1 1,936 2001-2002 2 1,375
1995-1996 8 1,864 2002-2003 1 1,510
1996-1997 15 1,822 2003-2004 2 1,650
1997-1998 3 1,815 04-05(4-9) 0 900
目前,印度钢铁企业面临许多问题。除以上提到的钢材供需矛盾之外,还有冶炼焦炭不足问题,电、铁矿砂、焦炭等价格上涨问题等。为应对这些难题,该行业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印度米拓钢铁公司收购北美最大的钢铁厂-维尔博罗斯国际钢铁集团公司,印度塔塔钢铁公司收购新加坡NatSteel钢铁公司,印度金达尔钢铁集团公司收购印尼不锈钢冷轧钢厂等。印度积极利用自身海绵铁储量大的优势,大力开采海绵铁。以此代替进口货紧价扬的废钢铁,大大提高优质钢材生产量。2003年印度海绵铁产量比2002年增长17.5%,达770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印度的基础设施为什么建设不起来
最重要的放在第一个:票仓:基础设施耗时长,属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所以政客通常喜欢直接以补贴的方式进行贿选,而不喜欢长远的利益。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票仓二:基础设施有阶段性,给一个地方建设就会失去其他地方的选民,必须同时兴建才有可能。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票仓三:基础设施在城市里能效益最大化,但是选民在农村,所以城市往往会被边缘化。
认全:基础设施需要个别人做出让步,才能使大多数人受益,但是总有个别人是极端自私者,尤其是印度这个自大的民族,很少考虑别人,政府又不敢强拆。
基础设施建成的越快,成本越小。但是印度人比较懒散,上班时间外坚决不干活,否则就罢工,即使提高加班工资也不加班。印度是个重精神而轻物质的国家,几千年的文明史没有建成一栋印度教建筑物,泰姬陵还是伊斯兰教建成的。
世贸为什么不把工厂建到印度
审批程序复杂。“印度”,位于南亚,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世贸在很多国家都是有工厂的,但是在印度是建立不成的,主要是某些在印度常见的非经济因素和治理因素阻碍了制造业企业迁来印度,印度对外资的开放力度还不够,审批程序复杂,因此没有把工厂建到印度。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1月1日,总部设在日内瓦,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
印度为什么不发展工业
我个人认为,无论重工业还是轻工业,都需要配套能跟上,比喻电力、交通、人力资源、政府经济政策。印度政府缺乏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所以至今这些条件还有很多依然不具备,比喻交通,听说印度至今还没有一条像样的高速公路,电力跟不上(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就有生小孩停电的场景)。劳动密集型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印度有人力,但是服务于人力的配套没有跟上,比喻衣食住行。制造业也需要强大的外资企业注入,印度改革开放比我们晚,因自身的种种原因导致外资企业在硬度投入较少,甚至连马来西亚、印尼这些国家都不如,印度不像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有大量的外资企业注入。
印度在服务业和IT软件产业上发展要比我们好很多,号称世界的办公室,服务业和软件产业占印度GDP的比例非常大,所以他们国民经济中自然就忽视了工业。当然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工业基础肯定是不行的,经济结构过于单一很容易出问题。
而且我个人认为印度人比中国人懒惰而且没有中国人头脑灵活。
印度这几年经济增长要比我们快,最重要的是在军事上与我们的差距越来越小,不断扩充军备,霸占我藏南地区,虎视眈眈我阿克塞钦地区,严重威胁我西部地区,千万不要小看印度。
曹德旺为何始终没在印度建厂?
中、印两国都是人口非常多的国家,但现在印度的经济发展落后于中国。其中,印度的塔塔集团生产很多种产品并提供各种服务。印度也就有塔塔是自己的汽车品牌。作为汽车制造商,它自然希望与曹德旺达成合作。
然而,曹德旺说,印度人非常喜欢节约、节省,他们出售的汽车也非常便宜,但他们没有在短期内与塔塔合作的计划。他们只有联系,尊重彼此的想法。欣赏印度的人,感觉印度人值得很多人学习,也就是说,他们在时间概念上有一些缺陷。印度人喜欢随意,没有计划也没有目的。就像当地的火车一样,不会在规定的时间到了目的地。基本上,迟到一两天是正常的。也许有许多人认为印度人没有进取心。
如果工厂建在这样一个不稳定的地方,人们的积极性不高,工厂的寿命也可能会很短。然而,一些人渴望印度休闲的生活方式。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想法,需要互相尊重。
现在的福耀玻璃在世界上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在其他国家建厂是很有必要的。在一次采访中,一位主持人问曹德旺将来是否打算在印度建厂。对于这个问题,许多人表示了极大的好奇。曹德旺说不会有这个打算。中、印两国人不同,这值得我们欣赏。他们的性格和我们的也大不一样。一般来说,他们不太关心他们将如何会成功。印度人看起来很懒,这种人不适合与工作有来往。
这是印度人的真实情况,对他们来说,生活没有计划,他们也不在乎是否会成功。虽然曹德旺对印度人很欣赏,但实际上,这种处事风格并不适合福耀,所以曹德旺目前不打算印度建厂。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2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