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树的施肥中氮和磷钾的吸收比例是多少?
据日本福田(1955)的研究,桃树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3∶12,Wanen(1956)研究为10∶3∶6,Rogere(1959)为10∶3∶16,因此,氮、磷、钾的比例大致为10∶3∶6~16。一般认为每生产100千克桃果需氮0.5千克,磷0.2千克,钾0.6~0.7千克。目前我国丰产园实际用量氮0.7~1.6千克,磷0.15~0.75千克,钾0.46~0.6千克。桃树的施肥,基肥在采收后施入,早熟种为全年用量的70%~80%,晚熟种为60%~70%。发芽前为催芽肥,以速效氮、磷肥为主,新梢生长停止,果实定果后为壮果肥,以钾肥为主,可加少量的氮肥。在采收前晚熟种可追施补肥,以恢复树势。盆栽桃树除换盆时加入有机肥外,在落叶后亦要追施腐熟的堆厩肥或饼肥加骨粉,在生长季节每7~10天施一次0.5%有机液肥如豆饼水加磷酸二氢钾。对结果较多的盆树,在花芽分化期(6月中旬至8月初)及采果前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追施磷钾肥或三元素复合肥,即可促进花芽分化,又可增加单果重,提高观赏效果,还可提高树体的贮藏营养水平,有利于明年的开花和坐果。桃果实中90%,枝干70%以上是水分,水与桃树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在开花前,新梢旺盛生长期及果实膨大期,必须供应充足的水分。在7月中下旬,可以减少浇水量至叶片出现轻度萎蔫再浇水,控水处理1个月,可抑制二次梢的生长,促进花芽分化与形成。在南方中晚熟种的果实膨大期,正值高温烈日,蒸发量大,急需及时补水。但是桃树非常怕涝,在积水中2~3天即可能死亡,所以盆桃在雨后,要及时排水,因为桃树的根系对氧气比较敏感,而且积水后还能形成硫化氢和其它还原物,使根系受害。
氮磷钾肥料配比怎么计算?
一般情况下,肥料中氮磷钾的含量指N、P2O5、K2O。氮的含量就是样品中氮元素的质量除以样品的总质量。
磷、钾的含量计算方法不同,要分别换算成磷钾的氧化物,即磷根据磷的个数不变,换算为P2O5,钾换算为K2O,氧化物的质量再除以样品的质量即等于磷钾含量。
氮磷钾肥料注意事项
科学施用钾肥,可以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作物抗倒、抗病、抗旱能力;但过多施用钾肥,不仅浪费,还会引起黄叶、干烧心等生理病害,甚至影响产量与品质。
不同的作物需钾量不同,西瓜、果树需钾较多;玉米、棉花需钾中等;花生、大豆及马铃薯等对钾虽很敏感但需要量不多,小麦、谷子需钾也较少。
水稻氮磷钾施用比例在多少最佳
水稻施用氮、磷、钾的配合比例,一般以1:0.4—0.6:1—1.5为好。不同地区的土地肥力是不一样的,还是要根据当地土壤中的磷、钾、氮含量确定磷、氮、钾肥用量。另外,在给水稻施肥时要注意方法、用量和施肥的时间。
氮、磷、钾中任何一种元素不足都将导致生长发育异常和产量降低。由最小养分定律可知,这种亏缺的元素便成为生产中的障碍因子,成为施肥时首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在稻株及产量构成中,氮、磷、钾有其自身元素特性,水稻对氮、磷、钾利用也有其生物特性,因此如何使磷、钾肥与氮肥协调平衡是水稻取得高产的重要一环。
我国土壤全氮含量的分布
植物养分的主要来源是土壤。我国土壤全氮含量的基本分布特点是:东北平原较高,黄淮海平原、西北高原、蒙新地区较低,华东、华南、中南、西南地区中等。大体呈现南北较高,中部略低的分布。但南方略高主要指水稻土,旱地含氮量很低。
一般认为土壤全氮含量0.2%即有可能缺氮,我国大部分耕地的土壤全氮含量都在0.2%以下,这就是为什么我国几乎所有农田都需要施用化学氮肥的原因。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氮磷钾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1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