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亲的婚姻
在父母亲那个年代自由恋爱极少,依然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听母亲讲述,那个时候是长辈提的亲,并且有些关联的亲戚,知根知底更靠谱。
那时的母亲在同龄之间身高不矮,身材苗条,扎着两条大辫子,水嫩皮肤,虽不是大美人,清秀和小家碧玉也是有的,而父亲可能体弱多病缘故,那时不到十六七岁年纪,个子不比母亲高,瘦小像孩子。
母亲在家里是老大,上了没几天学,识字不多,但从十几岁已经挑下家里重担,割猪草,织布纺布,做鞋子衣服给家里人穿,虽然母亲说家里不缺吃穿,上学也交的起钱或粮食,但姥爷根深蒂固种地思想,觉得上学无用,不如种地吃饱饭,母亲如同那时每个姑娘一样,在家做事,等到年龄嫁人。
母亲在亲戚中间人安排下见了父亲一面,印象就是不高,瘦小。心里不算满意,不想同意,但姥爷觉得亲戚介绍,知根知底,还是劝母亲同意了婚事,再者父亲那时还年轻,个子还会长,父母亲的婚姻这样定下了。
其实母亲说起来见面还觉得庆幸,母亲描述在她父母辈婚前一般见不到面,到了结婚那天才知道长相,就那样也是闷头过一辈子,母亲订婚后再次见父亲就是两年后,换聘礼时了,父亲那时个子窜的比母亲高多了,人也长的结实了,更加帅气了,如果说母亲最初订婚还有不情愿,半推半就,那这次见到估计是满意极了。
我和老公订婚和结婚相差大概最多半年,母亲却和父亲相差两年,母亲曾说现在结婚太快了,他们那个时代订婚距离结婚还远,而且中间几乎不见面,母亲结婚东西很少,大概几套新衣服,新被褥之类的,母亲说那时的女儿不如儿子吃香,重男轻女,原因在于女儿出嫁要嫁妆,儿子娶媳妇不需要,所谓养女儿赔钱。
我不知道父母亲如何举行的婚礼典礼,大概是举行仪式拜天地拜高堂之类的吧,我只记得见过他们结婚证,一张画报纸,有点像喜报一样,单纯一张纸,已经泛黄模糊,母亲还保存着。
那时结婚极少另外盖新房的,母亲嫁过来住在原来爷奶住的旧房子里,不过收拾一番,房子还是旧的,那时还都是土房子,我记忆里有的堂屋红砖房是有了二哥那年,父母亲辛苦攒钱新盖的,其他东西屋都是原来旧土房,一直伴随着我长大,等到大哥结婚才翻盖成红砖房。
那时年代家里孩子多,四五个孩子很平常,八九个的都有,父亲有四个兄弟姐妹,母亲也有四个,家庭热闹又复杂,所以为了避免都在一块,父亲母亲结婚不久就分出来单过,母亲说以前也不怎么会做饭,跟奶奶学习慢慢练习学会的,再加上自己琢磨揣摩,做饭方面母亲的确有天赋,即使只用面粉做的面筋汤也特别顺滑好喝。
那时婆媳分家后分的比较清楚,不像现在即使分家,也经常凑一块吃饭,奶奶基本把孙子揽过来跟着吃住,以前妯娌多,婆婆也顾不过来,基本过年过节凑一块吃团圆饭,平时如果谁吃了谁一顿饭好像沾了很大便宜一样,当然也跟以前物质条件不富裕孩子多有关。
母亲那时喜欢自己一头长头发,可能父亲年轻比较孩子气,母亲说父亲趁着自己沉睡,把她一头秀发给剪短了,母亲起来发现特别生气,母亲说起这段往事,让我脑子里想象父母亲年轻时候的鲜活形象,一个调皮好玩,一个生气插腰。
父母亲清晰的男主外女主内模式,父亲年轻时经常出门打工,母亲自己在家带孩子,还顾着田地,不过每到农忙时父亲回来收庄稼,收完后接着再去打工。
母亲说起和父亲从没因为钱的事有争执,父亲挣的钱全部一分不留的交给母亲,家里一切开支都是母亲掌管,父亲研究如何增加田地产量和去哪儿打工,从不问家里钱的开支,我和哥哥小时候每次想从父亲这儿突破要零花钱,父亲经常事实回答我没钱,都在你娘那儿呢,给你娘要。
父亲身上有零钱时候是冬天打麻将期间,可能有二十块的本钱,然后每天出去玩,回家如果一脸喜色,并且还整理查钱,那就是赢钱了,如果回家就拿毛笔练字等着母亲喊吃饭,那多半可能输了,要么不输不赢状态。
那时母亲想让父亲帮忙带孩子,她有时间做家务之类的,父亲答应干脆,逃脱也迅速,每次母亲提到看孩子,父亲借口去厕所,母亲出来看时父亲已经溜得没影了。
不过母亲曾说父亲特别疼爱我,每到中午把我抱出来晒太阳补钙,也可能父亲那时已经成熟,意识到分担家里责任了,也许重女轻男吧,我毕竟是家里唯一女孩,上面已有两个哥哥了。
我印象中父亲从小到大从没打过我,就如父亲所说我本身已经瘦弱的风一吹就要倒的模样,何况下手打,所以我见过他拿起棍棒打哥哥们的模样,庆幸父亲没打过我,只是打哥哥,我已经受到惊吓啊啊大哭。
父亲母亲大事上商量着来,如果家里杂事一般母亲做主,田地里撒化肥之类的事父母亲会有分歧和争执,父亲根据科学种田,撒化肥按照数据来,母亲凭借经验和感觉来,觉得父亲化肥上多了,庄稼反而会被杀死,目的是都想要产量高,但谁都不认谁的。
母亲和父亲还有争执的是父亲干活忘记吃饭时间,经常在田里喊也不回来,父亲执着的想要做完再回家,母亲一方面心疼父亲饿肚子干活,另一方面饭菜捂在锅里都凉了,再热不好吃,每次父亲都是在母亲唠叨中坚持到底,一定完成他的农活回家吃饭。
大部分时候看似母亲强势,父亲脾气温和好说话,但其实父亲执拗起来,母亲也无法,估计人都有一个倔脾气,父亲母亲如果同时倔脾气上来那就吵架后生气不说话,谁也不理谁,可如果邻居上家里来玩或者有事要说,父亲母亲就暂时停止内战,一致客气的和邻居说话,基本邻居走之后,父亲母亲继续说着刚才事情,早忘了前几分钟吵的脸红脖子粗的情形。
我觉得父母亲的婚姻属于时间长久相处成了亲人,虽然过着清淡日子,却温馨充实,虽也有相看两厌时,但最终一路吵吵闹闹的过来了,不说十分圆满幸福,却也一块经历了许多,经常看到他们坐下商谈事情的模样,或者聊起两个人都知道的某个人,她们虽然在田地里辛苦劳作,却也有诸多快乐场景,在田里的苦中作乐吧。
现在父亲母亲各自带一个孙女,每周末才能相聚,父亲也理解了母亲以前带孩子的劳累,父亲带我大侄女,已经快上三年级了,但是每顿饭不按时按点吃都不满意,接送上学的点也不能差,母亲相对轻松,小侄女上幼儿园,不在家吃饭,中午不用接送,每天在家闲着,所以我想这就是母亲的补偿吧,父亲年轻时带娃少,现在是轮到他受些累了。
母亲和父亲经历了刚安装电灯的时刻,在之前母亲说家里是点煤油灯的,他们又经历了交公粮到后来直接免去公粮,他们从那个清贫年代走到小康社会。
他们经历过风风雨雨,一路都走过来了,现在仍然偶尔拌嘴,但这才是婚姻本来的模样,吵吵闹闹但不会分开,一辈子相濡以沫的生活。
五年级下册作文第四单元《我记得这一天》
记住这一天
五年级 | 叙事 | 674字
记得那是一个闷热的夏天,母亲要到玉米地里撒化肥,那时正是午后,骄阳似火,酷热难当,妈妈不愿让我跟着她吃苦受累,就让我在树荫下乘凉等着她。可我不甘寂寞,争着吵着要和母亲一起去。母亲说不过我,只好同意让我跟着。
玉米地里,阳光在肆无忌惮地烘烤着大地,闷热的空气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我跟着母亲,一步一把地撒着化肥。强烈的阳光直射着感觉,就像被火烤一样难受,豆粒大的汗珠在不知不觉中布满了我的脸。不时有玉米叶从脸边划过,只觉得一阵痛痒。“这该死的鬼天气”!我心里埋怨道。
那种感觉实在让人难受,我终于忍不住停下来,擦了擦汗。看到母亲仍旧弯着身子,在阳光下不知疲倦地干着,我似乎霎时懂得了什么。原来,母亲就是这样辛辛苦苦挣钱养家,辛辛苦苦供养我和姐姐、弟弟上学啊!
想到这里,我心头猛地一酸,泪珠便夺眶而出,在布满汗水的脸上滑过。
我情不自禁地叫了一声:“妈妈!”听到喊声,母亲挺直了腰,回头看着我,心疼地说:“孩子,快回去吧,这儿真太热了”。我坚定地说:“不,妈妈,干完我同你一起回去”。母亲似乎也明白了什么,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于是,我又弯下腰干了起来。阳光仍然那么毒辣辣的,我似乎忘记了炙热,学着妈妈的样子,在地里干个不停。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再一次布满了我的脸颊。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的父母为了自己的子女长大成人,即使每天都辛苦劳作,面向黄土背朝天,也不会发出一句怨言。他们为子女付出的太多太多,但又有多少人能体会到父母的含辛茹苦?当我们不好好学习虚度光阴时,就该拍拍自己的胸口,问问自己,你对得起父母的付出吗?
从那以后,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记住这一天。
你活这么大,最想撤回删除的事情是什么?
; 其实长这么大做过最多的事情就是后悔的事情,我这个人做事总是优柔寡断,做完还特别容易后悔,不做呢可能更后悔,这可能和我的性格有很大关系,真得很羡慕那些敢想敢干的人,不论结果如何,对自己来说都是一次宝贵的财富。对很多人而言,那些想要删除撤回的事情必然是曾经对我们造成很大伤害的事情,这些经历即使随着时间的流逝回忆起来依然会感到伤心难过,也许这些就是我们最后悔的也是最想要从我们记忆里删除的事情吧。
这就不得不揭开我的旧伤疤了,我和我的前男友在一起两年半,起初他追我的时候他是有女朋友的,我不顾身边朋友同学的反对毅然的选择和他在一起,当时也是想着既然遇到喜欢的人那就在一起喽干嘛非要在意别人的想法,刚开始在一起的时候我俩感情特别好,几乎都没有吵过架,每次看到别人的情侣在闹矛盾冷战时我俩心里都窃喜我们并没有像他们一样,不过度过了爱情的甜蜜期,矛盾总是要有的,我和其他的小女生一样每次生气都要对方哄才行,刚开始他看我生气确实挺害怕的怕我难过总会第一时间哄我,后来时间长了他总会用他的想法强加给我去教育我,本来我这个嘴就笨吵架就不占优势,所以每次不管谁对谁错最后变得都是我做错了,我这个人脾气还倔,吵不过我就不理你,所以几乎每次吵架我俩都要冷战几天才能和好。由于是高中,老师管的比较严反对同学早恋,所以他主动向老师提出作班长,因为我班上课纪律比较乱不好管几乎没有人愿意当班长,而且我班老师还重男轻女,这样老师就比较偏向他对我俩的事情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要说我俩高中这两年半的感情也算是蛮坎坷的,起初我身边的朋友不看好,老师也一直反对早恋,家长也是怕耽误了学习所以我俩一直都瞒着家里,每次约会都要趁着补课时间好逃课出去,平时发短信打电话也要趁着家里没人的时候,我本以为高中毕业后就再也没有人可以束缚我们了,我们就可以一直在一起了,可是现实远比想象的残酷,毕业季同时也是分手的季节,和很多情侣一样,我们分手了。
至于为什么分手,说出来比较荒唐,就是在高三的下半年,两个人都各自为高考努力学习,逐渐的少了联系,就这样,毕业的那年夏天一句短信就此结束了两年半的感情,没有原因。其实我也想了很久究竟是为什么,可能是这两年半的时间早已把我们当初的激情给磨灭了,也许是我俩性格不合适,也许是他遇到了更适合他的人。其实想想挺可悲的,两年半的时间并没有让两个人爱的更深,而是让两个人越来越陌生,分手之后我好久都没能从这段感情中走出来,直到遇到我现在爱的人,我很庆幸,也很谢谢他。
闲书中说明母亲是什么人?
我的母亲是个天才
再有两年,母亲就要年满80岁了。
母亲是个全面型的天才。
我的父亲因为常年患有心脏病,几十年以来,几乎丧失了全部劳动能力。家中的一切农活,几乎全部靠的是母亲。
母亲还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我少年时代,村里面所有的人吃的都比我家好。那时候在生产队里面,农民们是靠工分吃饭的。虽然大家都是一样日常吃不上不上精粮、肉和鱼,但他们粗粮是不缺的。农村出劳动力去扒河的时候,别人的家庭因为有男劳动力去干活,所以他们的家人偶尔也能吃上精粮馒头,米饭和肉。那些美食,那个年代的我是连想都不用想的。那个年代我都不知道肉的存在。
大概1979年,我们那儿开始要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了,大队书记召开村民们开会。在会上,大队书记向大家公开说,愿意联产承包的可以自己单干,而像我家这样的困难户,国家有政策,可以留在集体里边,继续接受以前村集体的经济扶助。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分产到户村民表态的时候,她就坚决表示支持。在生产队里面别的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因为在那以前,每年我们家都要向村里面透支粮食吃,所谓的寅吃卯粮。就是说,在生产队里边,像我家这样的家庭是典型的困难户。这样的困难户竟然也想单干,简直是太自不量力,有点天方夜谭了。脱离集体生活,能活得下去吗?
我们村上的一位老人,当时就开始发表评论了:不管怎么说,他们今年还有得吃,看他们家明年吃什么?!
80年代我上初中的时候,不知道村干部为什么那么邪恶,非要安排我们家也去扒河。不得已,我母亲也去参加了那种重体力活动。当然也有好的一面,那一年的春节的时候,我们家因为我母亲而吃上了几个馒头,弥足珍贵。
母亲做得一手好菜。
因为父亲体弱多病,家中的很多事情都需要母亲出面张罗。尤其是有些活一个人干不了,需要几个人齐心协力的时候。相比较别的人家,我们家总是很容易请到别人来帮忙。我的家乡盛产水果,而水果的树枝是需要修剪的。这种情况之下,每次都要请上七八个人,连续干上好几天。只要我们家请别人来帮忙,别人就一定会出面。换上别的人家,也要去请这些人帮忙的时候,就不一定请得动了。那些人到我家干上几天活,就是为了吃上几次满意的美食。
母亲是个美食家,她的厨房功夫,不仅在农村拿得出手,在城市里也有施展拳脚的地方。
进入新世纪以后,农村里面的田地基本上都不怎么种植了,很多人都出去打工了。弟弟在南方的一个城市里面打工,那几年母亲和弟弟生活在一起。弟弟于是找机会为母亲介绍一个当厨师的活儿。那时候的母亲已经60多岁了。
母亲在一个工厂里面为几十号人做饭。尽管母亲岁数已大,一般情况之下,工厂的老板是不会招这样的老年人当厨师的。可是在试做了几次饭之后,工厂的老板非常满意,好多次翘起大拇指,说阿姨你做的菜真好吃。
母亲还是个缝纫能手。
得亏我爷爷是个老红军,当年买缝纫机买自行车什么的,别人都会找他批条子。父亲结婚的时候,母亲在爷爷面前提出了一个要求,说想要一个缝纫机。但非常抠门的爷爷那一次竟然非常不错,70年代初的时候,给我家买了一个上海产的缝纫机。
前两个月我曾经发过一个帖子,晒过我家的缝纫机:快要50年了,还很新的样子,一点儿都没有生锈。
说母亲会做衣服是无师自通,或许有点夸张。母亲只是在别人那看了几次之后就自己会了。从小学到高中,从单衣到棉衣,我的衣服都是母亲做的。得亏了母亲的心灵手巧,因为我的胳膊和腿都比一般人长一些,在上个世纪寒冷的七八十年代,我的手腕和脚踝,要比村上其他的人家的孩子保暖性要好一些。直到21世纪的今天,我因为腿偏长的原因,走遍服装市场也找不到自己适合的裤子穿。今年的冬天,我仍然穿的是母亲为我新做的保暖裤。
母亲还会给鸡动手术。上个世纪的农村里面,因为鸡几乎都是散养的,村民们有时候会用农药把别人家的鸡毒死。有些鸡在刚刚吃了拌有农药的粮食之后,因为发现的及时,村民们会把鸡拿到我们家来,让母亲为这些鸡开膛破肚做手术。
母亲还是一个种地天才。
前面说了,因为父亲常年体弱多病,家中的农活要靠母亲操作。
我的母亲会犁田。
在我们那个村里面,靠女人来犁田,母亲是唯一的一个。
有一年我从镇上的学校回家的时候,正好骑自行车跟在另外几个人后面。那几个人是我们邻边村上的。我刚好听到了他们的闲谈。他们似乎是在说风凉话的样子,说谁说女人就不能犁田呢,那谁谁家不就是女人犁田干活的吗。那一刻,我真的是无地自容,觉得我们家欠母亲太多了。
都说海水又苦又咸,谁知道尘世生活的悲苦辛酸。
母亲会骑自行车。
大概是1986年的时候,我家竟然买了一辆自行车。那时候村里面已经逐渐的有一些人家买上自行车了。当年我家买的自行车,是一个二手的凤凰自行车。至今我都感到遗憾,遗憾当年没有钱买飞鸽自行车。因为飞鸽自行车质量明显高上一层。
那时候的母亲已经人到中年了。那时候上了岁数的人,即便是男同志,也都不愿意学骑自行车了。可是我身材矮小的母亲,竟然不服输,大概花了两个礼拜时间学会了骑自行车。毫不夸张的说,那个岁数的女同志会骑自行车的,在我村里边,我母亲是唯一的一个。好多比我母亲小几岁的人,至今都不会骑自行车。今天写上这段话的时候我想一想,当年我母亲学会骑自行车,然后骑着自行车到我外婆家的时候,是一件多么拉风的事情啊。
乡心不畏两峰高,昨夜慈亲入梦遥。从那以后,我母亲去看我外婆,就变得容易多了。当水果成熟的时候,会带上梨、苹果或者杏送给外婆吃。送给亲人吃的水果都是最好吃的,我曾经不止一次的说过:那些好吃的水果,风味绝佳,皇帝也吃不到。
母亲还是个语言天才。
我大概两岁左右的时候吧,母亲整天背着我在田地里边干活。村里边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说这个女人聪明,是因为这个女人善于讨好村书记,硬是把他的儿子当时候办成了教师身份。
村里面这个聪明女人,看到我母亲每天背着我在田地里面奔波干活,似乎是拉闲话的跟我和母亲说,说孩子你以后要多么感谢你母亲呀,走到哪里都把你带到哪里。母亲听了之后,很平淡的说,我天天背着他风里来雨里去,风吹日晒的,他以后能不恨我就好了。这位聪明的女人听了之后大感惊奇,回家之后说她的儿媳妇,说你看你还念了几年书,人家大字不识几个,还竟然这么会说话。这个儿媳妇后来在我母亲面前提起了这件事情,否则我们也不会知道他们家的对话。
我工作了几年之后,还是住在单位的集体宿舍里面。最初的时候是两个人一个房间。那几年父亲已经去世了。作为母亲,她肯定是非常指望我把她带到城里面生活。可是我自己都居住成问题,怎么可能把母亲带到我们的宿舍去呢。21世纪年代初的时候,打电话都是一件奢侈品。当然那时候我们家也没有电话。我也不能每个月回去看一次母亲。但我几个月回去一次的时候,母亲有一次竟然幽幽的跟我说:孩子,你把我忘到九霄云外了吧。
当时我就震惊了,老人家竟然会使用九霄云外这个字。
母亲毕竟文化程度太低。有时候她听到一些好词汇,想努力记住,可是就是记不住。80年代末期的时候,农村的生活逐渐好起来了。村上的一位教书先生和母亲聊天说,说生活好起来了,能吃上饭了,咱们要知足常乐呀。
母亲在随后的几年里,好几次问我知足常乐那个词到底怎么个说法。我解释了之后,母亲似乎懂了。可是因为她根本不会写那几个字,始终无法透彻的理解。所以隔不了一两年,就会在充满狐疑的再问我一次。
我心中感叹,没受过教育的人,教一个词都那么难。
和我家一墙之隔的我的邻居,是我的堂叔家。他们家虽然说不上是十恶不赦,但也可以说得上头顶长疮脚底流脓了。父亲在世的时候,就和他们家是世仇。反倒是父亲过世之后的岁月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两家逐渐有点来往了。当然,很多时候都是面子上的。
有一次母亲要堂叔去集市顺便办点事情。办完之后,他回来交差,想表白说他办的一点都不差。母亲笑笑拦住他,说你办事我放心。后来母亲跟我说,我这个堂叔走的时候,背影里还不停的点头。我知道,他那种恶人点头,无非是在说,我妈这个目不识丁的人,竟然能够活学活用伟大领袖的语录。
老人家会种田,因为种田的事情,老人家会时不时冒出一个词来:因地适宜。意思是说什么地什么时候适合种什么庄稼。
老人家会种田。
前面说了,家乡盛产水果。我们村上的人,有的人就在梨树上嫁接。把好品种的树条嫁接在差树种上。
别人这么做的时候,都是在同一个系列的产品上做,而且他们当时做的时候都是在梨树上做的。
母亲触类旁通。竟然在苹果树上嫁接起来了梨,同样的又在我家的梨树上嫁接起了苹果。至今我都非常怀疑,我家是我们村上唯一吃过苹果梨、梨苹果这两种水果的人家。离开家乡,在城市漂泊经年,我也没看到市场上有卖过这种水果的。
农村的人种田的时候是要深耕细作的。因为父亲体弱,母亲有时候不得不另寻思路。别的人家施肥,都要把肥料埋在田地里。我们家就没有这方面的指望了。多亏了母亲的天才。每年冬天即将下雪的时候,母亲靠她自己的经验判断,判断过几天会有一场大雪。于是未雨绸缪,带着我们在天气暗淡的时候,在田地里边撒化肥。上天垂怜,几乎是每一次,第二天就下起了大雪。就靠着这及时雪,把肥料融化在田地里面,省去了大量劳动力。同样种麦子的时候,家家都在忙,我们也请不到别人来给我们忙干活。于是等到看着快要下雨了,母亲就把种子一把一把地撒在田地里。
天可怜见,靠了这样的投机取巧,那几年里,我们家田地几乎是最高产的。惹得那些种田能手们都要羡慕我们家了。
母亲认的字估计不超过十个。她会写自己的名字,还有大小和一二三5个字。
有一年村里面的人结婚,母亲出面去送礼。登记的时候,账房的先生把我家明明是5元钱写成了2元,我母亲竟发现了。那必须要靠心地细腻呀。于是母亲当面提出了疑问,咱明明送的是5元,你为啥写成了2元?账房先生大感惭愧,众目睽睽之下,自我解嘲的说:咱识字的人,竟然还不如不识字的人!
我非常怀疑,我母亲如果念过书,她可能会成为一个资深无线电爱好者,成为一个专家也未尝不可能。
我深深的相信,我的无线电爱好就是遗传自母亲的基因。
因为,我父亲是村里面最有文化的人,可是少年时代,我在家里面搞无线电实验的时候,每次父亲发现了,他不仅不支持我,还都要恶狠狠的注视着我,认为我当一个农民不务正业吧。
最后还要说一下,我母亲竟然还会看一点风水,也会看一点面相。
写到这儿,我有一个想法。
假如有一天条件好了,我有一个愿望,就是带母亲去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乱云飞渡仍从容,暮色苍茫看劲松。江山如此多娇。
我还有一个愿望,在母亲的有生之年里,让她每年醉上十次。
我母亲还没有醉酒吐过。
有一年的喝酒,母亲喝地最为理想。喝到最后的时候,母亲想站起来,却站不起来了。作为儿子那一刻,我心里面满满的幸福:我和弟弟一人一边一个胳膊,驾着母亲扶上了床。
可惜我父亲有心脏病,70年代以后就不能喝酒了。否则的话,如果他还活着,我一定要让他老人家和我母亲一样,每年喝上几次茅台。
人的一生,如果不醉上几次,那将是深深的遗憾。
人生难得几回醉。
特别是晚上喝醉了酒,极为深沉的睡上一夜,那是最好的幸福!
以后我小孩子如果有本事,能让我在老年,哪怕醉死,我都感到幸福,或者说不感到什么遗憾。
人世难逢樽前醉,菊花须插满头归。
父亲去世,马上20年了。老人家不仅在活着的后来几十年里,没喝过酒,也没有吃过巧克力,喝过酸奶、臭鳜鱼这些人间美味。当然也没有机会能看到今天我所看到的那些政治历史书籍。这些都是我深深的遗憾。
当时匆忙写完的时候,我还漏了一个细节。
大字不识几个的我的母亲,数学的心算能力比我竟然不差。可以说竟然可以超过我们村上一般的大老爷们。
比如到集市上去卖水果。2块4一斤,1斤8两。这个帐如果硬算起来,那可不是容易算。
如今菜市场都用电子秤了。可是我母亲就像一个中学生那样算的起来:二斤算4块8毛钱,去除2两,等于去掉四毛八分钱。这样的话4块8去掉4毛8,还剩4.3元。
去年我曾经发过一个帖子,曾经开玩笑的说自己是一个农民天才。当时说的是自己用手掂一掂,就知道手里的水果大概多重,经常是一两都不差。
我的母亲也有这个本事。
记叙文美文摘抄600着急 真的
感 悟 父 爱
郁闷的最后一节课,伴随着老师的语声不绝和空中的雷声不断,郁闷的进行着.
引领望望窗外,飘泼大雨正无情地摧残着大地,噪乱的撞击声,扰烦了同学门的心,耳畔响起了同学的小声议论——他们害怕大雨!
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如坐针毡.望着校门口的一辆辆各色个样的轿车、面包车、摩托车……我很焦虑,多么希望父亲不要来啊!
老师在讲台上讲些什么已记不清楚,事实上是根本听不进去,再次望望窗外,还好,父亲没有来.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致命的下课铃响了,我一拎书包,飞一般地冲出教室,一头钻进茫茫的雨帘中.雨水迅速地从头顶直浇身上,但我很庆幸,庆幸父亲没有来.回头看看校门口,同学们一个个钻进温暖宽敞的车厢里,马达的声音渐渐地盖过了我的思绪……
“儿子!”一声炸雷把我从“梦”中惊醒,这熟悉的声音……不!循声望去,父亲来了!他手上撑着一把旧伞,扶着一辆老爷自行车,车上的锈迹像他脸上的皱纹一般,满无规律.他脸上带着微笑,尽管很慈祥,但我觉得一身的不自在.
“爸爸来迟了,对不起,快带上伞,爸爸送你回家.”他慢慢地说.
身旁开过一辆又一辆的小轿车,我感觉得到,车里的同学肯定在用鄙夷的目光注视着衰老的他和破旧的自行车.我的脸感到了火辣辣的烧痛……
他似乎知道了什么,从怀中掏出了一张破旧的五元纸币,小心翼翼地递给我,“我还有事先走了,你自己乘公交车回家吧.”说完,就慢慢地跨上那辆流着雨水的自行车,吃力地蹬起来,伴随着“吱嘎,吱嘎”的声音,父亲慢慢地离开了我;父亲那佝偻瘦弱的背影,也渐渐地模糊在茫茫的雨幕里.
我脸上火辣辣的,低下了头,忽然望见,在父亲站过的地方,只有密密匝匝的雨滴和两个还在冒烟的烟头,我知道,父亲是从来不吸烟的……
一股热流猛然涌上心头,鼻子一酸,眼泪流了下来.有人说,憋气可以使泪水不流出来,但我的泪水已无法自抑,迷糊了两眼.他是我的父亲啊,寒酸改变不了深深的父子情啊!
“等等我——”我喊着,跑着,飞步追上父亲,紧紧地和眼含泪花的父亲拥抱在一起……
一把褪了色的雨伞下,两颗火热的心融化了暴雨的寒冷;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上,飞出世间最美最真的笑声……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1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