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量给蔬菜洒肥料导致哪些危害?
过量的给蔬菜施肥可以导致很多种情况。
例如:烧苗、烧根这些现象就是氮肥、钾肥施用的过多
像葡萄钾肥施用的过多,则会在后期收获得时候,果子爆果。
氮肥的施用量对番茄的品质影响有哪些?
外观美丽,酸甜多汁,营养丰富,果菜兼用的番茄,在我们这里是菜农们的首选栽培蔬菜,不管是露地还是保护地栽培蔬菜中,番茄几乎都是第一选择。因其生长所适应的温度范围较广,可在15–33℃的温度范围内正常生长,喜光,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而且其生长期,相应的产量就高,销量高,菜农们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就高,所以栽培面积较大。
番茄因生长结果时间长,茎叶繁茂,生长量较大,那么对肥料的需求就会很多,最为常用的化学肥料就是氮磷钾,而且尤以氮肥为最。由于本人经销农资,经常与菜农打交道,常常会被叫去查看番茄的生长情况,会发现有很多番茄发生氮肥过量使用造成的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幼苗徒长
番茄一般都是育苗移栽。番茄育苗是指自播种到定植的栽培管理阶段,培育整齐一致的壮苗是番茄高产优质栽培最关健的技术之一。
番茄育苗可分为保护地育苗和露地育苗两种,保护地育苗又可分为保温育苗和降温育苗。不管是采用的哪种育苗方式,都需要有养分充足,富含有机物质,有良好物理性状,保水力强,空气通透性好,无病虫草害的营养土。在营养土中一般会加入适量的速效性肥料,如氮磷钾复合肥,过磷酸钙,或尿素等。
在番茄幼苗生长期间,如果因底肥不足,幼苗叶色浅淡,茎叶细弱,长势差,也会结合浇水施用部分尿素或磷酸二铵等氮肥。
番茄幼苗定植后7天左右,当植株新叶长出时,会结合浇缓苗水追施尿素或磷酸二铵等缓苗肥。
在以上的施肥中,如果不注意肥料的施用量,都有可能会造成番茄幼苗的徒长。番茄苗一旦发生徒长,危害是很大的,造成结果位置的偏高,坐果率的下降,甚至不结果。
二,氨害
番茄在冬春季节保护地栽培条件下,在追施氮肥时,一定要注意追施硝态氮肥。
氮肥有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如常用的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等都是铵态氮肥,而硝酸铵是半铵态氮肥,就是一半铵态氮肥一半硝态氮肥,尿素虽然是酰胺态氮肥,但是施入土壤后会分解成碳酸氢铵后才可利用,也会产生铵态氮。
铵态氮肥在碱性的土壤条件下会释放出氨气,在密闭的设施内会造成番茄发生氨害,导致叶果的伤害。所以在保护地栽培番茄时,要注意施用硝态氮肥,如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铵和尿素要注意施用量,可少施多次。而且蔬菜类作物对硝态氮肥更为适应,因为硝态氮肥的肥效快于铵态氮肥,且不会引起氨害。
三,病害
番茄如果因氮肥施用量不当,常会发生生理性病害。
所谓生理性病害,就因栽培环境条件不良或栽培管理措施不当而引起的生长发育异常。生理性病害没有传染性,可通过改善栽培环境条件,提高管理措施等加以防治。
番茄因氮肥施用不当常会发生畸形果,空洞果,脐腐病,筋腐病等生理性病害。
1,畸形果
番茄畸形果多出现于大果型品种,就是在番茄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氮肥用量过多,钾肥用量少,温度太低,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不适,重复处理等原因,导致果实发育不能保持该品种特有的果形,发生畸形生长的现象。
对于番茄畸形果的防治,除选种耐低温,不易产生畸形果的番茄品种,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要合适,花朵开放前不处理,防止花朵重复处理或处理后柱头处留有液滴,注意加强苗期管理,防止温度过高,培育壮苗之外,就是要注意合理施肥,防止氮肥过多,适量增施磷钾肥。
2,空洞果
番茄空洞果多出现于番茄生长的后期,秋冬季塑料大棚和温室栽培的番茄更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果实外观不圆整,表面有棱角状,并伴有深的凹陷,果实内部是空的,仅有外层果肉而内部空腔。
造成番茄果空洞的原因是,肥水管理不到位,摘心过早,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不适,处理的方法不正确等造成的果实空洞。
对于番茄空洞果的防治,除注意适时摘心,过早摘心容易使植株的营养分配发生变化,导致果实各部分的膨大不一致,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要适宜,且下层花序处理了以后,上层花序也必须进行处理之外,就是要注意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注意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避免氮肥的用量过多。
3,脐腐病
番茄脐腐病又称顶腐病,蒂腐病等,多发生于果实膨大期,多数是由于水分失调引起的。发病时间番茄果脐处出现暗褐色的凹陷病斑,潮湿时病斑处出现黑绿色或红色霉状物。受害的番茄果实往往早熟,但是却不堪食用,废果一个。
形成番茄空洞果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偏施氮肥造成的。由于土壤干旱,氮肥过量,造成番茄植株对钙和硼的吸收能力下降,果实水分亏欠,果脐处的果肉组织生理功能紊乱而发病。
对于番茄脐腐病的防治,一是要深翻土地,增施有机肥,避免过量施用化肥,特别是氮肥的用量。二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三是要及时浇水,尤其是在结果期注意水分的均衡供应,保持土壤湿润,禁止忽干忽湿。四是在番茄果实的膨大期,叶面喷施钙肥,如过磷酸钙浸出液,硝酸钙等,15天左右喷一次,连喷二次。
4,筋腐病
番茄筋腐病又称为条腐病,在番茄栽培中,常见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褐变型的筋腐病,就是番茄果着色不均匀,颜色变淡,横切开番茄果后,你会发现果肉内的维管束是黑褐色的,还有的果实是空腔的,果皮和果肉发硬。再一种是白变型的,大多发生于果皮上。从茄果的外观看,着色不良,表皮橙色,并且凹凸不平的,病斑处是硬的。切开果实后发现,果肉内部呈现出白色糖心。
对于番茄筋腐病的防治,除选择对病毒病抗性强的品种,因为病毒病能够促进番茄筋腐病的发生,栽培密度不能过大,影响田间通风透光,保持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低洼处雨后及时排水,禁止大水漫灌等之外,再就是注意合理施肥,避免氮肥的过量施用,尤其是铵态氮肥的过量施用,注意增施磷钾肥。临时补救措施就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或者是柠檬酸钾和糖的混合液,可缓解发病症状。
以上就是我在番茄日常栽培管理中常见的,因氮肥施用不当而造成的几点不良影响。那么,我们在番茄管理中,该如何施用氮肥呢?就番茄育苗和大田用氮肥简单介绍一下。
四,合理施用氮肥
1,育苗期的氮肥施用
番茄在育苗时,营养土的配制可多施有机肥料,有机肥料与土壤的比例为6:4或7:3,如果肥力不足,可加入少量的速效化肥,如过磷酸钙或三元复合肥,不要施用尿素等氮肥。
番茄幼苗在有2–3片真叶后,如果出现叶色浅淡,茎叶细弱,长势差等缺肥现象,可结合喷水施用少量的尿素或磷酸二铵等化肥,也可用尿素水加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施。
2,栽培后的氮肥施用
番茄移栽前的大田基肥,要施足有机肥,及氮磷钾复合肥。
定植后的7天左右,当植株有新的叶片长出,可以结合浇水追施催苗肥。一般露地栽培的番茄,此次可追施尿素或磷酸二铵。保护地栽培的番茄一般浇过缓苗水后不再浇水追肥,直到第一穗花坐住果前,尤其是氮肥,否则容易造成幼苗的徒长。
露地番茄在结束蹲苗后浇水,可结合追肥进,一般亩施复合肥,或磷酸二铵,以促进果实的膨大,以后每隔10–12天,结合浇水追施复合肥或磷酸二铵。除土壤追肥外,可叶面喷施尿素水,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多元复合型叶面肥等。
保护地栽培的番茄,在第一穗果鸡蛋大小时,可结合浇水追施平衡复合肥,或者是亩追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第二穗果开始膨大时,可亩追施尿素,硫酸钾。也可喷施尿素➕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微量元素肥。第三穗果开始膨大时追一次肥,施尿素,硫酸钾,同时也可以叶面喷尿素水。第四穗果开始迅速膨大时,看苗情决定是否追肥。苗情好可不追肥,否则随水追施尿素。此时可以加强叶面追肥,以延长叶片的寿命,促进生长发育,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增产增收。
总之,番茄因生长期长,生长量大,对肥料的需求多,在生产上要强调有机肥的使用,同时也要注意化学肥料的使用。番茄苗期不可缺少氮肥,但要适当控制,以防徒长,结果期应勤施多施,确保果实发育的需要。冬季保护地栽培番茄,注意氮肥的选择施用,以硝态氮肥为主,防止出现氨害,且硝态氮肥的肥效速度快于铵态氮肥,且要注意磷钾肥的增施,禁止出现氮肥过量。
氮肥过量使用有什么危害呢
优质解答
氮肥过量施用,往往会产生危害,其原因是:
(1) 气体毒害
主要指氨气毒害.不仅在施用碳酸氢铵时容易发生氨气毒害,而且在施用尿素时也可能发生氨的毒害.当空气中铵的浓度达到5毫克/公斤时,就会造成叶片伤害;当浓度达到40毫克/公斤时,铵就会使叶肉组织坏死,叶绿素解体,叶脉间出现褐色斑点或块状.
(2)浓度伤害
当一次过量施用氮肥时,很容易造成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渗透阻力增大,导致在作物根系吸水困难,甚至发生细胞脱水现象,初时叶片发蔫,继而叶片枯黄死亡,群众称为烧苗.
防止肥害得方法是:①控制氮肥用量,应分次施用.②增施有机肥料,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增加土壤的缓冲性.③施肥时不要溅到叶片上,尤其是当有露水时,不能随意撒施,以免灼伤.
氮肥过量对土壤的影响
氮肥过量还容易导致土壤酸化:氮肥在土壤里面都会转化,在此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质子,各种氮肥转化成硝酸盐,硝酸盐损失的时候,带走钙、镁这些碱性离子,造成土壤酸化。
氮素过多时容易增进植株体内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大批形成,使营养体徒长,叶面积增大,叶色浓绿,叶片下披互相遮荫,影响通风透光。此外,作物变得柔软多汁,抗倒伏能力差,容易发生病虫害。
实验证明:氮肥过量是导致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水稻纹枯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此外氮肥的使用不平衡对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
果树体内氮素过多,则枝叶徒长,不能充分进行花芽分化,而且易发生病虫害等;另外果实品质差,缺少甜味,着色不良,熟期也晚。
为了合理发挥氮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根据土壤情况和作物生长不同时期及养分需求比例,合理的施肥位置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来进行施用。同时还要注重与磷钾和微生物菌剂及中微量元素合理搭配,可以选择里贝里宴沃微生物菌剂,20亿活菌种类多,营养赛燕窝,尽可能地减少氮素的挥发和在土壤中的损失,从而达到高效施肥的目的。
肥使用过量后,会对蔬菜造成哪些影响?
蔬菜是经济效益高的作物,因此很多农民为了获得更高的产量,过度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导致土壤养分过度积累,蔬菜出现生理障碍。现在在塑料大棚、温室种植蔬菜的一般生理病害表现如下。
叶脉间黄化这是因为磷肥的过度应用导致锌不足。叶脉之间的黄白色化这是因为过量施用钾肥导致镁不足。叶脉之间的黄白色化,叶缘仍然是绿色的。这是因为磷肥的过度应用导致镁不足。叶子沿着叶脉发生褐变。这是因为过量施用磷肥导致钾不足。
茎表面出现条纹沟纹,甚至出现裂纹、茎内孔。原因是氮肥的过度应用导致钙和硼不足。水果落花部位出现坏死、发黑、腐烂。因为高温、干燥、氮肥或钾肥的过度施用会影响钙的吸收。周围的水果表面是绿色的。这是因为氮肥太多,气候干燥导致钾不足。着色不良,瓜面呈多褐色。这是各种养分离子聚集和排水不良引起的。
水果顶部(掉落的花部分)忧郁症,硬化。这是施氮肥料太多,影响了水分吸收。下部或侧枝嫩叶上有褐色斑点。因为排水不良导致锰过剩。果实顶端(落花部位)变黑,变软。这是因为氮肥或钾肥施用过量,高温干燥导致钙不足。结球内部变成棕色,腐烂。原因是氮肥过多,缺钙。
结球初期,中期叶缘变成棕色,腐烂。原因是过量施用氮肥导致钙缺乏。蔬菜心脏部位变成棕色,腐烂。这是因为过量施用氮肥导致钙不足。包心初期,中期叶边变成棕色,腐烂。这是因为氮肥太多,高温、干燥导致钙不足。包心叶的主脉表皮上出现了黑色的山上小斑点。因为日照不足,施太多氮肥会产生毒性。包心叶主脉,叶柄上出现屎壳。这是因为钙太多,土壤PH值太高。
生长点变成棕色,坏死,株高停止生长。因为磷肥过剩和干燥导致钙不足。植物的心脏变成棕色,腐烂。因为氮肥或钾肥过量导致缺钙。金叶早期叶呈深绿色,逐渐变成棕色,抑制生育。经常是磷过剩引起的。叶脉间硫化或黄白色化。原因是土壤PH值高,导致了钚缺乏。特别是下雨后更为明显。新叶边缘发生黄化。原因是锰过剩导致缺铁。
中部叶子的叶缘出现黑紫色,叶脉之间逐渐变成棕色。因为土壤中的高磷会造成其他养分不平衡。2.根的中心部位是深棕色,逐渐变成浅黄色。这是因为土壤PH值高,钙太多,导致钚不足。以座果节部位为中心的叶子上出现了深色的小斑点。这是因为过量使用钾肥导致镁毒性不足。藤蔓,叶道路,藤蔓的上部变粗,很难结实。这是氮过多引起的。
种植蔬菜的的时候,施肥过多对蔬菜有哪些影响?
要想植物长得好,长得旺盛,施肥是必不可少的。既然少肥对植物的生长不利,那么施肥多了会不会对植物产生有害影响呢?答案是肯定的。就像我们吃饭,不吃少吃饿得慌,但是吃太多就撑的难受了,对身体也不好。
为什么施肥过量会有副作用呢?我们生物学有学过,植物是通过根和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类营养元素的。正常情况下,根系细胞液的浓度比土壤浓度高,根系可以顺利吸收土壤里的营养元素。如果施肥过多,土壤里的水溶液浓度就会远远高于植物体内的浓度,根据渗透压原理,低浓度溶液自动向高浓度溶液渗入,植物体内就会出现严重缺水,导致植株干枯死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烧根”。另外,过量施用氨水、碳酸氢铵等肥料,这类化肥在气温较高时施用,容易产生大量的氨气,直接刺激伤害植物。
肥害症状
施肥多了不好,但是怎么判断养的植物施肥过量了呢?首先要确认最近有没有施肥,然后观察植株的整体情况,有以下情况的多是肥害。
1、叶面凹凸不平
这种情况在氮肥过多,缺乏磷、钾肥时,尤为明显,具体表现为新叶肥厚,表面凹凸不平,老叶枯黄、焦黄脱落。
2、叶尖干枯,叶子边缘焦黄
这个要和叶斑病、叶枯病区别,如果之前植株生长良好,施肥后才出现叶尖干枯,叶片边缘焦黄现象,很可能就是施肥过量导致的。还有如果使用了含氨类的化肥或者未腐熟的有机肥,挥发的氨气也会导致叶片发焦,烧伤根系。
3、叶子发软,植株萎蔫
这种情况可能我们一般会认为是植株缺水造成的,首先要判断是不是施肥后产生的,盆土湿润程度怎样,如果不是缺水导致的,出现在施肥后,那多半就是因为肥害引起的,土壤浓度太高,植株体内水分外流,造成了植株脱水严重,叶子发软发蔫。
4、大量黄叶、掉叶
如果施肥后,出现黄叶,掉叶,就要注意了,无疑是由于施肥引起的。由于根系脱水严重,加上土壤营养元素浓度过高,在湿热环境下,很容易就产生黑根,烂根,进而影响整棵植株。
肥害解决方法
如果出现的症状较轻,对植物影响不大的话,可以不用特别处理;严重的话,就要特别留心了,可以浇多几遍水,稀释掉过量的肥料;或者直接检查根系的受损情况,有黑根、烂根的清除干净,然后浸泡清水,晾干后换土重新上盆。
当然,预防大于治疗。平时施肥要谨遵“薄肥勤施”的原则,夏季高温,冬季低温都要控制好施肥的量。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1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