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菌(竹荪菌图片)

竹荪菌种管理方法 竹荪菌种的管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1、接种管理

首先我们就是要选好竹荪的菌种,然后在进入接种的无菌房之前我们需要先穿好无菌服,并且将要用于接种的工具和设备进行消毒,才可以进行接种。在接种的时候通常是要按照合理的间隔进行接种的,一般是行间距八厘米、株间距六厘米左右整齐的排列在培育床上,最后用一层竹叶轻轻地覆盖在上面即可。

2、出菌管理

出菌管理也就是说竹荪菌的菌丝体在发育的过程,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对温度和湿度以及光照和空气流通等各方面的管理,首先在菌丝体生长之后要在上面覆盖一层肥力较为充足的细土,然后再盖上一层竹叶,同时每天至少要保证出菌房中的空气流通性较好,以及将温度控制在二十四度左右,湿度控制在百分之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五之间,这样就可以等待竹荪长出来了。

3、注意事项

首先要注意的就是种植的养分主要是竹竹叶和竹竿等,尽可能的不要去使用化肥,主要适量补充一点微量元素肥即可,其次就是种植的温度不能低于十五度同时也不能高于三十五度,然后就是空气中的湿度不能低于百分之七十,养料中的湿度不能低于百分之五十,还有就是竹荪的生长的光照最好是发散性的光,但是光照也不能太弱,最后就是要注意清理种植地的杂菌以及进行病虫害的防治。

竹荪菌(竹荪菌图片)

竹荪从哪里长出来的

回答竹荪是从地里长出来的,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雪白色的菌柄,深绿色的菌帽,粉红色的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中国各地的竹荪品种不完全相同,其中以西南各省分布较广,食用品种质量也较优。

一、竹荪从哪里长出来的

1、竹荪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它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雪白色的圆柱状菌柄,深绿色的菌帽,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营养丰富,香味浓郁,滋味鲜美,自古就列为“草八珍”之一。

2、竹荪在中国分布范围很广,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河北、陕西、湖北、安徽、湖南、四川、云南、江西、福建、贵州、西藏、广东、广西及台湾等省区都有采集到竹荪的报道,但各地的竹荪品种不完全相同,其中以西南各省分布较广,食用品种质量也较优。

二、竹荪的生长环境

1、竹荪基部菌索与竹鞭和枯死竹根相连,短裙竹荪则多长在温湿环境,而同属的长裙竹荪多产于高温高湿地区。野生时多生长于平竹、楠竹、慈竹、苦竹等竹林里,其土质有紫色土、黑色壤土、黄泥土等。人工栽培时,可用竹木屑及多种农作物秸秆及少量无机盐等,即可满足其营养需求。

2、竹荪是典型的中温型菌类,菌丝的生长温度为4-28℃,最适温度为20-23℃,低于16℃或高于36℃,生长缓慢,子实体形成温度为17-29℃,以20-24℃为宜,最适温度是22℃。这里所指的温度,是菌丝和子实体生长所处的环境温度,即子实体分化的地下1-30厘米深和培养基所处的地下5-20厘米深的温度。

3、竹荪生长所需的湿度包括培养基含水量、土壤含水量及空气相对湿度3个方面,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培养基含水量达60%-70%,低于50%,菌丝生长受阻,低于30%,则休眠或死亡,子实体形成要求空气相对湿度达85%-90%,土壤含水量达20%左右。

4、竹荪属好气性真菌,无论是菌丝生长还是竹荪球形成及子实体生长发育,都需要充足的氧气,如果基质或土壤中的氧气充足,菌丝生长或子实体形成都较快。

5、竹荪菌丝生长不需要光照,有光照会延缓菌丝生长速度,在原基发生和子实体的最后形成需要有一定的散射光,以100-300勒克斯为宜。

6、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的pH值为5-6,pH值大于7.5,生长受阻,发育阶段pH值以4.6-5.5为宜。

7、在竹荪的生殖生长阶段即竹荪球分化阶段需要土壤,覆土后菌丝供氧不足,被迫向土层伸长,有利于形成子实体,因此,覆土是竹荪栽培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之一。

竹荪有哪些特征?

(陈可义、王亦仁、徐国山)

长裙竹荪〔Dictyophora indusiata(Vent.ex Pers.)Fischer〕属担子菌亚门、腹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竹荪属。别名有竹参、竹笙、竹姑娘、面纱菌、臭角菌、仙人笠、僧蕈、虚无僧蕈等。竹荪常于夏秋季散生或群生于湿热地区的多种竹林、杂木林及橡胶林的地下腐竹鞭、腐木基部的偏酸性土壤中。竹荪的自然分布很广,日本、印度、巴西、瑞士以及南北美洲均有生长,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广东、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江苏等省。

竹荪不仅营养丰富、脆嫩爽口,属于国宴名肴,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竹荪对高血压症、高胆固醇及腹壁脂肪增厚等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云南昭通地区苗族同胞,把竹荪和糯米一起泡水喝,认为有止咳、补气、止痛等作用。

近年来,广东、云南、贵州、浙江等有关单位,人工栽培竹荪相继获得成功,特别是浙江云和的室外栽培、推广面积较大。

一、形态特征

竹荪的生长发育可分为菌丝体、菌蕾(菌蛋)和子实体三个阶段。

菌丝体分菌丝和菌索。菌丝白色,见光或老化时变成粉红色或紫蓝色,呈绒毛状,许多菌丝交错在一起成为菌丝体。菌索白色,比较粗壮,见光后变成紫色或紫蓝色,呈索状。菌丝镜检为无色管状,有分枝,具横隔,并具有较发达的锁状联合,菌丝粗1.8—2.4μm。

菌蕾由近地面或地面的一支或数支菌索顶端扭结膨大而成小菌蕾,初形成时小如菜籽,圆形、白色,见光后变成粉红色或咖啡色,成熟后变成竖立的鸡蛋状,俗称“竹鸡蛋”。一般菌蛋直径4—12cm,高5—12cm,蛋壁由内外膜和半透明的胶质体组成,外膜柔韧而富有弹性,内膜白色,中间是半透明的胶质体,壁厚0.3—0.5cm。全株高12—40cm。菌盖钟形,直径3.5—8cm,高4—9cm,有白色多角形网格,大小不一,网格深0.3—0.5cm,网格内储藏着胶质粘稠的孢子液,呈黑褐色,成熟时胶质孢子液自溶,同时散发出酒香气味,孢子混在粘稠的胶质中,孢子长椭圆形,透明光滑,长3.1—3.9μm,宽1.5—2.3μm。菌裙长在菌柄顶端,空气相对湿度在94%以上时,菌裙可以从菌柄与菌帽之间下垂至菌托,一般长8—23cm,形如鱼网或纱罩,网格近似圆形,大小不一,直径0.3—1.0cm,色白,脆嫩易破。菌柄上细下粗,白色,中空似管,管壁厚0.1—0.5cm,海绵状组织,柄粗直径2—7cm,着生于菌托的底上,很容易与菌托分开。菌托原系菌蕾的外壳,土下部分为白色,见光后呈咖啡色,受伤变成紫蓝色斑块,托底外与菌索及菌丝相联接(图21—1)。

图21—1 竹荪子实体示意图

二、生物学特性

(一)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长裙竹荪属中温型真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6—32℃,以21—25℃为最适,26℃以上与20℃以下生长缓慢,32℃以上停止生长,36℃以上容易死亡,6℃以下停止生长,处于休眠状态。菌蕾形成及生长温度范围是10—30℃,以22—26℃最适,开伞以22—25℃最佳。

2.湿度

菌丝生长要求低湿,培养料含水量要求55%左右。子实体生长要求高湿,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菌裙能全部开张下垂,低于80%,菌裙很难开张下垂,或呈畸形,甚至难以破蕾。菌蕾生长发育要求空气相对湿度在75—90%之间,毛毛细雨或阴天是竹荪破蕾开伞放裙最适的天气。

3.光照

菌丝在完全黑暗的环境里生长正常,色白健壮,光照对菌丝生长有抑制的作用,见光后,菌丝容易变色老化,菌蕾形成的前期,也不需要光照,但菌蕾皮白、细嫩,抵抗力弱,子实体破蕾生长放裙,约需50lx以上的光照,不需要强光直射。

4.空气

竹荪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在各个生长发育阶段,都需要足够的氧气,特别是菌蕾原基形成与生长发育时间,更需足够的氧气。如基质水分过多,或土质水分过大,菌丝和菌蕾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5.营养

竹荪属腐生菌,依靠菌丝分泌出各种酶来分解蛋白质、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才能吸收利用。其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是碳源和氮源,其次是磷、钾和微量元素钙、镁、铁以及维生素等。

竹荪菌所需要的碳和氮,主要来自竹、木等的腐殖质,栽培时可选用竹类、木屑、杂木、蔗渣等作为制种和栽培的基质。

6.酸碱度

竹荪一生均喜偏酸性的生活环境,土壤和培养基的pH值以5.5—6为宜。

7.土壤

竹荪适合在土壤疏松、偏酸性、含腐殖质较高、砂质团粒结构的土壤中生长。

(二)生活史

当竹荪子实体成熟时,孢子胶质开始自溶,孢子随胶液流出,遇到适宜的生长条件,即萌发成初生菌丝(单核菌丝),核配后形成次生菌丝(双核菌丝),次生菌丝完成营养生长后形成菌索,菌索生理成熟时在顶端膨大而形成菌蕾原基,原基长大成菌蕾,菌蕾成熟后破壳长出子实体——竹荪(图21—2)。

图21—2 竹荪生活史示意图

三、栽培方法

一般采用纯菌种压块栽培和填料栽培两种方法。

(一)菌种制作

1.母种制作

(1)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 250g

琼脂 23g

水 1000ml

丁维葡葡糖 20g

鲜松针 150g

pH值 5.5—6

(2)培养基制作

同一般斜面培养基制作方法。

(3)母种分离

竹荪母种分离可采用菌蕾组织分离、孢子分离及基内菌丝分离三种方法,以七八成熟的菌蕾组织分离较理想。

(4)母种培养 竹荪母种分离后应立即放入恒温箱或恒温室,要求全黑暗,温度控制在21—25℃,待纯菌丝长满斜面时择优转管。一般每支母种转8—12支,培养25—32天菌丝长满斜面。

2.原种制作

(1)培养基配方

杂木屑 36kg

米皮糠 6kg

鲜松针 5kg(用煎出液)

石膏 0.5kg

麦麸 6.5kg

红糖 1kg

pH值 5.5—6

(2)培养基制作

先将木屑、麦麸、米皮糠,石膏粉混合拌匀,把红糖溶于水中,取鲜松针煎出液与糖液合并成稀液,然后倒入料中搅拌,直拌至含水量在60%左右时开始装瓶,装好瓶经1.4kg/cm2压力灭菌1小时,冷却后即可接种。

(3)接种与培养

接种必须无菌操作,尽量避免种块菌丝创伤部位,同时母种不能太老,最好是待母种菌丝长满斜面后用以接原种。接种完毕置黑暗的恒温室,培养温度21—25℃,待菌长满瓶时,在棉塞外面包上防水纸保存待用。

3.栽培种制作

(1)培养基配方

杂木屑 20kg

麦麸 6.5

红糖 0.75kg

大豆(磨浆) 1.25kg

破竹 15kg

米皮糠 6kg

石膏 0.5kg

pH值 5.5—6

(2)培养基制作

将碎竹用糖水煮或浸至含水量55%左右;把木屑,麦麸,米皮糠,石膏粉拌匀;再把碎竹倒入料中拌匀,然后将豆浆与糖水混合,倒入料中,继续拌料至含水量60%左右时装瓶;装瓶后经1.4kg/cm2压力灭菌1小时。

(3)接种与培养

接种要求无菌操作,每瓶原种接30—40瓶栽培种,培养同原种。

(二)纯菌种压块栽培

1.栽培程序

挖种压块→菌丝愈合→排块覆土→管理→采收加工。

2.栽培方法

(1)压块与菌丝愈合: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将适龄的纯菌种挖出压成一尺见方的栽培块,每块12—13瓶菌种,复膜使菌丝愈合,菌丝愈合期室温15—25℃,在无光条件下培养。待菌丝愈合后进行覆土栽培。(2)选择多云或阴天细整场地,顺坡作成1m宽、长度不限的栽培畦。畦底留10cm厚松土,将栽培块顺坡排列于畦内,覆盖松土8—10cm,表面撒一层竹叶,四周开好排水沟(图21—3)。

图21—3 竹荪栽培畦横断面

A.纯菌种压块栽培 B.填料栽培

(三)填料栽培

将干竹锯成70cm左右长,劈成片。播种前先细整地作畦,畦底留10cm松土,铺一层竹片,撒一层竹叶,播上菌种(每m2用种9—18瓶),覆土8—10cm,再撒一层竹叶。播种后3个月左右即能形成菌蕾(图21—3)。

(四)栽培管理

1.菌丝阶段的管理

竹荪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是21—25℃,土壤含水量20—25%,随栽培季节不同其管理方法亦有差异。3—4月上旬栽培的,因气温低和雨水足,应以保温控湿为主;4月中旬后栽培的,则以控温调湿为重,并及时搭好荫棚。7—9月高温季节应加厚荫棚覆盖,遇干旱天气,在早、晚适量喷水,涝季应及时做好开沟排水工作。

2.菌蕾阶段的管理

菌蕾生长发育要求温度22—26℃,高于30℃或低于10℃幼蕾易枯萎。土层保持湿润,空气相对湿度以75—90%为好。随菌蕾的逐渐长大空气相对湿度亦应随之加大至95%。

3.开伞阶段的管理

菌蕾开伞阶段要求土壤潮湿而不积水为度,空气相对湿度保持94%以上,温度以22—25℃为宜,如室外温湿度不理想,可将快开伞的菌蕾移至室内底层盛有少量水的桶内,上遮湿纱布,使其在适宜的小气候中完整地开伞。

(五)病虫害及其防治

1.病虫害种类

为害竹荪的病害主要有青霉(Penicillium sp.)、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Pers.ex Fr.)、亚木霉(Trichoderma K?ningii Oudem)、多孢木霉(Trichoderma polysporum)、根霉(Rhizopus)、毛霉(Mucor)、曲霉(Aspergillus)、墨汁鬼伞〔Coprinus atramentarius(Bull.)Fr.〕、长根鬼伞〔C.macrorhizus(Pers.ex Fr.)Rea〕等。虫害主要有白蚁(Reticulitermes fiavicepes Oshima)、线虫(蘑菇菌丝线虫)(Ditylenchus sp.)、长粉螨(Tyrophagus dimidiatus Herm)、菇疣跳虫(Achorutes armalus Nie)、蛞蝓(Limax)、蜗牛(Eulota)、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 Palisot de Beauvois)、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等。

2.防治方法

(1)选择避风向阳、荫蔽度在70—80%、排水良好、含沙量约50%、偏酸性土壤的场地栽培;(2)杜绝病虫来源:清除场内杂草和污物,严格挑选纯菌种,选择新鲜无霉变的栽培料等;(3)药物防治:螨类及跳虫等以0.5%敌敌畏药液喷治,杂菌用500—-800倍多菌灵进行局部喷雾,白蚁用灭蚁灵防治。在菌蕾生长后期以及子实体生长阶段,切勿施用农药,避免残毒。

四、采收与加工

(一)采收

菌蕾破壳开伞至成熟约2.5—7小时,成熟后即开始萎缩,一般12—48小时即倒地死亡。因此,当竹荪开伞待菌裙下沿伸至菌托、孢子胶质将开始自溶时(子实体已成熟)即可采收。采摘时用手指握住菌托,将子实体轻轻扭动拔起,小心地放进篮子,切勿损坏菌裙,影响商品质量。

(二)加工

竹荪子实体采回后,随即除去菌盖和菌托,不使黑褐色的孢子胶质液污染柄、裙。然后,将洁白的竹荪子实体一只一只地插到晒架的竹签上进行日晒或烘烤。无论日晒或烘烤,商品均要求完整、洁白、干燥等。

竹荪的营养价值

1、竹荪含有丰富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具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宁神健体的功效;

2、竹荪的有效成分可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提高机体的免疫抗病能力;

3、竹荪能够保护肝脏,减少腹壁脂肪的积存,有俗称“刮油”的作用,从而产生降血压、降血脂和减肥的效果;

4、云南苗族人患癌症的几率较低,这恐怕与他们经常用竹荪与糯米一同泡水食用有关。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竹荪中含有能抑制肿瘤的成分。

扩展资料:

生长环境:

竹荪是典型的中温型菌类。菌丝的生长温度为4~28℃,最适温度为20~23℃;低于16℃或高于36℃,生长缓慢。子实体形成温度为17~29℃,以20~24℃为宜,最适温度为22℃;高于28℃,生长缓慢,生长势弱;

35℃以上,停止生长;低于15℃,发育减慢,菌球萎缩或出现畸形。这里所指的温度,是菌丝和子实体生长所处的环境温度,即培养基所处的地下5~20厘米深和子实体分化的地下1~30厘米深的温度。因为同一时间地表和地下的温度有较大差异,一般情况下,地表的温度高于地下温度,离地表越深,温度越低。栽培时要注意此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竹荪

竹荪菌炖汤最佳做法

竹荪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竹荪可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提高机体的免疫抗病能力,保护肝脏,益气补脑的作用。

竹荪煲鸡汤是竹荪,草鸡为主要原料,配以大葱,生姜为辅料制作而成的一道美食。

首先我们准备一下食材:干竹荪150克,放在盆中,倒入清水,静置20分钟泡发。

准备草鸡半只,剁成大小均匀的小块,放在盆中,洗去血水,挤干水分放在盆中。

生姜一小块,切成菱形片,放在碗中。

大葱白一根,切成2厘米左右的段,和生姜放在一起。

等食材准备好以后,我们开始进行下一步操作:

我们先把鸡块焯一下水,锅内烧水,把鸡块凉水下锅,(鸡块凉水下锅,更容易去除里面残留的血水)。

等水烧开后,撇去上面的浮末,再焯水一分钟左右。

然后捞出鸡块,用清水冲洗干净以后,捞出控干水分。

接下来,我们再把鸡块煮一下,锅内烧水,放入鸡块,再放入葱、姜一块煮。

在等待水烧开的时间,捞出竹荪,挤干水分,然后,再改刀切成段。

等水烧开后,加入切好的竹荪,煮几分钟以后,一块倒入煲汤锅中,小火慢煲。(竹荪是一种菌类,营养丰富,有菌中皇后的美称,用于煲汤味道鲜美。)

准备一个小碗,取枸杞子2克,洗净后,加入煲汤锅中。

下面我们开始调味,加入食盐4克,鸡粉2克,胡椒粉1.5克,化开调料以后,盖上锅盖,开小火焖煮三十分钟。

三十分钟以后,汤鲜味美的竹荪煲鸡汤就煮好了,最后撒上一点葱叶来点缀一下。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0995.html

(0)
氨基酸肥料氨基酸肥料
上一篇 2023年1月17日 上午10:40
下一篇 2023年1月17日 上午10:46

相关推荐

  • 槟榔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种植多少年可以摘果

         回答槟榔树对于土壤要求不高,种植的时候选用疏松肥沃的土壤;选择高度大约在60-100厘米左右的苗进行定植,定植的时间一般在3-4月或者8-9月,种植后要浇透水;定植后3年为槟榔幼龄期,要给槟榔树荫蔽保湿;种植槟榔树后每年都要进行除草,一般要除草2-3次,进行培土3-4次,可以促进根部更好的生长。   一、槟榔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1、槟榔树对于土…

    肥料资讯 2022年3月21日
    00
  • 斯尔特复合肥 斯尔特复合肥广告词

    司尔特复合肥怎么样 “司尔特复合肥”不错。 是品牌复合肥,价格略高,肥效好。 司尔特一个上市的企业。司尔特3大基地。每次扩张都不仅仅是产量的增加,更是质量的跨越。今年70万吨氨化造粒缓释肥项目全部竣工投产,11个亿的资金全股市上募集的。相比那些都不敢上市的复合肥企业,(很多比司尔特规模大的牌子不上市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时不时的偷偷含量以降低成本),司…

    肥料资讯 2023年3月5日
    00
  • 鲈鱼有鱼腥线吗

         回答鲈鱼有鱼腥线。鱼腥线是鱼类感觉水体流动的感觉**,在鱼脊背上有一种鱼鳞叫侧线鳞,在侧线鳞的上面有许多排列整齐的小孔,并直接与鱼腥线相通,外界环境的一些气味,如土腥味等都是通过小孔直接附着在鱼腥线里的,因此烹饪之前一般需要先去除鱼腥线。

    肥料资讯 2022年2月21日
    00
  • 7月份长山药该上什么化肥(7月份有山药吗)

    山药在几月份用肥?用什么肥料好? 山药种植过程中,水肥管理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施肥。施肥前需要了解山药需肥的特点,然后选择合适的肥料进行施肥。如果肥料施用不当则会导致山药产生肥害,施用过少则会影响山药的生长发育。    一、山药需肥特性   每生产1000公斤块茎,需纯氮4.32公斤、五氧化二磷1.07公斤、氧化钾5.38公斤,所需氮、磷、钾的比例为4…

    肥料资讯 2023年2月3日
    00
  • 甲基托布津(甲基托布津和甲基硫菌灵的区别)

    甲基托布津使用禁忌,附作用和用途 ;            回答       甲基托布津在使用时,不可以和铜制剂农药或者碱性农药混用,容易造成药害,要尽量避免单一使用,会出现一定的抗药性,使用时人体部位避免与药液直接接触,以免形成伤害。药剂对皮肤、眼睛有刺激作用,在使用过程中,如果药液溅入眼中或者接触到皮肤,应立即用清水或2%苏打水冲洗,并及时就医。 一、甲…

    肥料资讯 2022年10月25日
    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自6.2开始主题新增页头通知功能,购买用户可免费升级到最新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