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孕穗期?
孕穗期
又称打苞期,作物的物候期之一。孕穗又叫打苞,做肚,指作物穗子开始膨大,从外形上明显可见穗苞的状态。从禾谷类作物旗叶的伸长、展开直至抽穗前称为孕穗期。拔节至孕穗期是禾谷类作物从起身拔节开始至抽穗开花前这一阶段,亦称营养与生殖生长并进期。
拔节孕穗期拼音
yùn-suì。
孕穗,读音yùnsuì,汉语词语,指禾谷类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等)拔节后幼穗迅速伸长的过程。
这一时期植株生长发育旺盛,需较多的水分和养分。孕穗又称打苞,作物的物候期之一。禾谷类作物孕穗期的标准为植株最上部一片叶-旗叶展开(俗称”挑旗”)、幼穗在旗叶叶鞘内膨大成“锭子”型。
水稻孕穗至出穗要多少天?
抽穗结实期是以谷粒充实为主的生育阶段。这一阶段包括抽穗、开花、授粉、灌浆成熟(包括乳熟、蜡熟、黄熟、完熟)等时期。这一阶段需时早稻为28-32天,晚稻为35-40天。栽培上的主要任务是:提高颖花结实率,饱粒增重,防止叶片早衰,落黄或贪青和倒伏,稻秆的长相要青枝腊秆。为此,必须抓好养根保叶增粒重等措施。齐穗后至乳熟期叶面积指数应有5-6,蜡熟尚有3-4片绿叶,黄熟期仍应保持1-2片绿叶。乳熟期前后叶色要保持青绿色,不能过于深绿色,否则光合产物的缩合和转运受阻,分布在穗中的分量减少,在叶鞘和茎上比例增大。
水稻出穗过程如何?影响出穗速度有哪些因素?
稻株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穗部节间积累了相当数量的生理活性物质,促使这些细胞呼吸增强,透性增加,吸收了大量的水分,于是节间细胞迅速伸长,稻穗也就从剑叶的叶鞘里抽出,这个过程叫抽穗。
影响出穗速度的因素有温度、土壤中的肥水条件、湿度以及开花时的日照,叶光合产物等。最适宜的温度为25-32℃,在此温度范围内,出穗的速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湿度以70-80%为宜。当土壤肥、水充足,日照足,叶光合产物多,出穗的速度明显加快,而且成熟一致。所以晴暖微风的天气最有利于抽穗。
抽穗包颈现象及产生的原因怎样?栽培上应如何防止包颈现象的发生?
所谓包颈就是有一部分穗粒被剑叶的叶鞘裹住,被包襄住的颖花容易形成空粒,即使受精米粒发育也不充实,形成穗粒,谷壳发黑,米质也不好。
产生包颈的原因:
低温的影响。在孕穗中后期至始穗期遇上连续5-6天的低温天气,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包颈现象,如果并遇冷雨寡照,包颈现象更为明显。原因是,在低温影响下穗颈节间,茎部细胞分生与伸长活性受挫,历经5-6天后已老化,升温后无法继续恢复延生,故引起包颈。
水肥管理不善。水稻抽穗期间,需要大量水分和养分,肥水不足造成早衰落黄,抽穗无力。肥水过多,叶片贪青徒长,行间荫蔽,中下层叶的光合产物少,呼吸作用的消耗养分过多,也会造成抽穗无力。
生理上失调。某些土壤性质不良的稻田,禾苗根系发育不良,后期茎叶长势早衰,植株营养不足,或因病虫为害,茎叶受损,均造成抽穗无力,引起包颈。另外,大风雨严重损伤茎叶,呼吸增强,抽穗所需营养供不应求,也会产生包颈。
防止包颈的栽培措施如下:
(1)因地制宜采用品种,合理选择播种与插秧季节,保证安全抽穗。
(2)加强后期的肥水管理,防止早衰落黄或过于贪青徒长,造成行间荫蔽。台风暴雨过后及时排水,并补施适量肥料,而且及时防治病虫害。孕穗初期,有明显缺肥落黄现象或根据天气预报确认孕穗有低温影响,需要及时在抽穗前几天施用抽穗肥,亩施3-4公斤尿素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0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