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万体虫具
使用了养虫子的一种器皿。
南北方赏玩鸣虫种类有较大区别,北方多玩蝈蝈、黑虫,而南方则以赏玩小型蛉虫为主。鸣虫类型的差异,再加上南北方传统文化与气候等方面的差别,致使玩虫所用的虫具也存在本质不同。相对于葫芦在北方鸣虫界的主流地位,南方虫具在类型、材质以及形状上都要丰富许多。
按照类型划分,主要有:筒、盒、管、葫芦等。
按照材质划分,主要有:竹、泥、陶、瓷、骨、木、有机玻璃、葫芦等。
按照形状划分,主要有:圆、正方、长方、椭圆、六角、八角等。
在床上发现一种吸血的虫子
蜱(pí)也叫壁虱 ,蜱在叮刺吸血时多无痛感,但由于螯肢、口下板同时刺入宿主皮肤,可造成局部充血、水肿、急性炎症反应,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 有些硬蜱在叮刺吸血过程中唾液分泌的神经毒素可导致宿主运动性纤维的传导障碍,引起上行性肌肉麻痹现象,可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称为蜱瘫痪(tick paralysis)。多见于儿童,如能及时发现,将蜱除去,症状即可消除。此病在东北和山西曾有人体病例报告。一旦被蜱虫叮咬 千万不可用手强拔 1、有小手指甲盖那么大小,掉到人身上后往身上钻。经头部钻入皮肤。 2、蜱叮咬人后会散发一种麻醉,在将头埋在皮肤内吸血,同时它分泌有一种可以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钻入人体需及时取出。若不及时取出: 轻者,数年后遇阴雨天气,患者便瘙痒难忍。 重者,高烧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发森林脑炎。 电视播出有两例患者,其中一例是自行取出将头留在了皮肤,治好后全身瘫痪无力不能自行站立。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一旦发现有蜱已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 用尖头镊子取出蜱。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诊,诊断是否患上蜱传疾病,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注意千万不要在被咬时用水冲它) 如在野外,可用点燃的香烟(或香)慢慢的烤蜱虫的身体(千万别烤死蜱虫),多数情况下,钻入皮肤的蜱虫就会钻出皮肤,然后再对伤口做消毒处理。
古代有没有只叫万的虫子
在古代,“万”的原意就是蝎子,千百万的“万”是后起的假借意:
——甲骨文的“万”,就是蝎子的象形
——小篆的“万”,仍然有蝎子的样子
——繁体楷书,已经看不到原型的样子了
背部是五边形的翅壳,腹部是白色,生的卵是绿色的虫子是什么?
荔枝蝽属于昆虫纲,半翅目,荔蝽科Pentatomidae。果树害虫,主要为害荔枝和龙眼;也为害其他无患子科植物。成虫体长25毫米左右、体盾形、黄褐色。中国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
中文学名
荔枝蝽
万加虫是什么字
[chài]
部首:虫五笔:DNJU
释义:古书上说的蝎子一类的毒虫:~芒(虿的毒刺)。蜂~有毒。
万加虫的字读音是什么?
虿读音是chài,声母是ch,韵母是ai,声调是四声,具体解释如下:
拼音:chài、四角码:10136
部首:虫、总笔画:9、部首外:3
98五笔:gqju、86五笔:dnju、郑码:ayi
统一码:867F、仓颉:mslmi、笔顺:153251214
释义:古书上说的蝎子一类的毒虫:虿芒(虿的毒刺)。
笔画
扩展资料
部分词语具体解释:
1、虿锋:[chài fēng]
虿尾的毒刺,比喻凶恶的气焰。
2、虿尾虫:[chài wěi chóng]
蝎子。
3、虿尾书:[chài wěi shū]
谓笔力遒劲的书法。
4、银钩虿尾:[yín gōu chài wěi]
比喻书法的钩、挑等笔画遒劲有力,有如银钩和蝎尾。一说虿尾指指蝎子的尾巴,能揵然上卷,写“乙”、“丁”、“亭”等字之末趯,须驻锋而后趯出,故遒劲有力。
5、蜂虿有毒:[fēng chài yǒu dú]
虿:蝎子一类的毒虫。比喻有些人物,地位虽低,但能害人,不可轻视。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0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