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园林植物进行合理施肥?
1、施氮肥:常见的肥料有尿素、硫酸铵和硝酸铵等,它们是供给速效氮的主要肥源,是植物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之一。使用时可配制成浓度低于0.1%的溶液,过多则会造成植物脱水死亡。
2、施磷肥:过磷酸钙及磷矿粉是磷的来源之一,有助于花芽分化、能强化植物的根系,并能增加植物的抗寒性。它们的肥效较缓慢,在盆栽培花卉里较少使用,花卉栽培中磷的获得往往是施用复合磷肥。过磷酸钙做追肥时先加水50-100倍,浸泡一昼夜后取上面澄清液浇灌。
3、施钾肥:钾是构成植物的灰分的主要元素,钾可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和抗病力,是植物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常用的钾肥有氯化钾和硫酸钾,使用时可配制成浓度低于0.1%的溶液追施。
4、施复合肥:复合肥的种类较多,是指成分中含有氮、磷、钾三要素或其中的二种元素的化学肥料。常见的磷酸二氢钾、俄罗斯复合肥、二铵等,在追施时可配成浓度为 0.1%—0.2%的水溶液。各肥料厂家还推出了一些花卉专用肥,如观叶花卉专用肥、木本花卉专用肥、草本花卉专用肥、酸性土花卉专用肥、仙人掌类专用肥及盆景专用肥等,在花卉市场有售,按说明使用即可。
5、施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植物发育过程中需用量较少,一般情况下土壤中含有的微量元素足够花卉植物的生长的需要,但有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因缺乏微量元素而表现失绿、斑叶等现象。如花卉缺铁表现为失绿;
缺硼表现为顶芽停止生长,植株矮化,叶形变小;缺锌表现为失绿及小叶病等。施用浓度:硼肥叶面喷施浓度为0.1%—0.25%,锌肥喷施浓度为0.05—0.2%,钼肥喷施0.02%—0.05%,铁肥喷施浓度为0.2%—0.5%,锰肥喷施浓度为0.05%—0.1% 。
因土施磷
土壤有效磷含量是决定磷肥有无效果以及效果大小的主要因素。要用好磷肥,必须根据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区别对待。
土壤有效磷在20-40PpM之间,是较缺磷土壤。施磷肥对夏播作物效果不稳定,秋播作物仍有明显增产效果,一般增产10-20%,甚至更高一些。这大都是当季未施有机肥料,或有机肥料量不多,或年年施用有机肥料而复种指数高,水分供应充分,对土壤养分消耗较多的中等肥力田块。 在这类土壤上,一般亩施30斤过磷酸钙即可,且一定要配合氮肥。
土壤有效磷在40PPM以上,属磷素丰富的土壤,施磷增产不明显。这都是年年施用大量有机肥料的肥地,可不施磷肥。 对播期偏晚的回茬小麦,施磷显著增产,要特别注意施用。
作物幼苗期是需磷的关键时期,苗期缺磷,后期迫肥难以补救。因此,磷肥应尽量作基肥或种肥早施。如果来不及作基肥、种肥,应尽早开沟追施,施后灌水。
肥料应该如何进行合理使用?
首先,我们要对植物的营养进行诊断,判断植物是否需要肥料,需要哪类肥料。对于植物的营养诊断,我们要看植物营养元素含量达到临界浓度之前的缺乏范围。如果元素含量超过临界水平后,作物产量不再随元素含量的提高而上升,而在一定范围内维持最高水平,这一段称为适宜的范围,该范围可以不施用肥料。随着营养元素含量的继续提高,超过适宜范围,就进人过剩范围,该范围施肥会使植物有过多元素残留,会使肥料起到毒害作用。
在判断植物施肥可以施肥时,我们可以通过先少量施肥,看植物对养分是否有明显反应来看植物是否有缺素症。如果植物对施肥的反应一般,可看出该植物无明显的缺素症。
其次,植物对不同元素的缺失有不同的状态。在植物缺氮元素时,植株生长矮小,基部叶片呈浅绿或黄绿,使得植物侧芽休眠或者枯萎,花朵和果实少,成熟提早,产量、品质下降;在植物缺磷元素时,植株生长缓慢且矮小,叶面呈暗绿或灰绿色无光泽。缺磷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少而小,品质低;当植物缺钾元素时,植株易倒伏,茎的强度收到影响。缺钾一般表现为老叶叶尖及叶缘发黄,然后黄化逐步向内延伸,同时出现褐斑;当植物缺钙元素时,会使果树果实硬度降低,缺钙的果树果实内部易腐烂,病害多,裂果多,保鲜期短。除此之外,植株还会有锌、铁、钼、硼等微量元素的缺失,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判断并合理使用相同作用的肥料。
最后,在使用肥料时,我们要适量使用。可以通过反射仪法、土壤诊断法等,对植株所缺元素进行判断。要注意,化学肥料大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盐类组成,当它们进入土壤后,会增加土壤中盐的浓度。如果大量施肥,会将细胞中的水分倒流进入土壤中,会使植物受害。所以,我们在施肥的时候要考虑到肥料的盐害和作物的耐盐能力。要注意,尿素类肥料不可以和种子一起施用或者接触到种子。
如何合理使用肥料,提高利用率
肥料是决定玉米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补种改种玉米增产的关键技术因素。施肥量、方法、施用时间关系到充分发挥肥效,避免有效养分的流失和浪费。据研究,补种改种晚夏玉米施肥的基本原则是:有机无机配搭,底肥、追肥并重;氮、磷、钾为主,微肥为辅;攻秆肥为主,攻穗肥为辅。应广开肥源,积极利用农家肥,提倡无机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根据玉米生长发育各阶段对肥料吸收利用的规律,结合当地土壤肥力状况,实行配方施肥,是夺取补种改种玉米高产的重要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玉米高产的需肥量和施肥量 玉米对氮、磷、钾的需求数量和比例,与土壤能供给的数量和比例存在着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在生产中主要是通过合理施肥进行调节,做到供需平衡,以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
玉米的施肥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玉米产量要求的提高而增加。主要应根据玉米品种的需肥状况、土壤供肥能力、肥料种类、性质、成分以及雨量、温度变化等因素,考虑当地肥料利用率,并结合群众的生产经验来确定。一般可按下列公式计算施肥量:
据研究,每形成100千克籽粒需要氮2.4千克、磷(P2O5)0.96千克、钾(K2O)2.1千克,还需补充一定的锌。玉米苗期对磷肥特别敏感,拔节前后对钾肥敏感,抽雄前对氮肥敏感。从吸收强度分析,玉米氮磷吸收的最大强度时期,出现在小喇叭口至抽雄,即雄穗小花分化—雌穗小花分化的性器官形成期。夏玉米前期吸收氮素80%~90%,后期吸收10%~20%;钾吸收的最大时期,出现在大喇叭口至抽雄期。根据这一特点,对氮肥的施用,夏玉米则应重视底肥与苗肥,早施穗肥,以40%、30%、30%施用,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2)施肥技术 灾区以紫色土和黄壤为主,土壤养分含量的总趋势是普遍缺氮和磷,大部分土壤缺钾和微量元素。据研究,当土壤中速效养分含量中的碱解氮低于20毫克/千克,速效磷低于10毫克/千克,速效钾低于50毫克/千克时,玉米生长发育将受到严重影响,增施氮磷钾肥料,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补种改种玉米以一底二追、肥水耦合的施肥技术较为经济高效。施肥技术如下:
施足底肥:底肥应迟、速并重,以磷促根,以肥调水。据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玉米幼苗在1叶后,外源养分的加入缩短了出叶间隔时间,提高了幼苗相对生长率,3、4叶时外源养分的供给显著地增加了株高,3叶以后,施氮对叶面积的增加有显著的影响,玉米幼苗离乳期(开始完全依赖外源养分)的叶龄为4.1~4.7叶。说明底肥对促进幼苗生长具有重要作用。补种改种玉米底肥应占到总施肥量的40%左右,一般窝施作种肥用。山区有将厩肥或堆肥撒施耕翻在地中作基肥,留少部分作种肥的习惯,在有机肥较多的地方是可行的。有机肥少的地方,则应大力提倡有机肥堆沤腐熟后作种肥施用。底肥施用的数量一般是:每亩用腐熟干粪500千克左右,过磷酸钙25千克,氯化钾12千克左右,尿素7~8千克,增施硫酸锌1千克左右,人畜粪水500~800千克,于播种时作种肥施用。未堆沤的过磷酸钙应同其他化肥一道冲入水粪中对水灌窝,避免烧芽烧根,影响出苗。氮素化肥不宜过多,过多会妨碍直播玉米的种子发芽,造成出苗迟缓,缺苗断垄,根系发育不良,影响后期籽粒形成,导致减产。水稻改种玉米田以磷肥作种肥,不仅能促进玉米根系生长,使幼苗健壮,而且还能促进雄、雌穗分化。
早追苗肥:苗肥在于促根壮苗,奠定良好的生育基础。玉米出苗后直到拔节以前,幼苗主要由根、叶组成,茎秆还没有伸长,第1~6节叶是新器官形成的营养制造和供给的来源,根系是这个阶段的生长中心。保持叶片的完整和深绿色,促进根系发达是培育壮苗的关键。补种改种玉米苗期生长快,在直播定苗后及时追施苗肥。施肥时做到:偏施小苗赶大苗、促弱苗变壮苗,促进幼苗生长,力争达到“三叶全、五叶齐、七叶壮”的长相指标,为中后期的正常生长发育奠定良好基础。施肥量应占总用量的30%左右。遇干旱时应增施1~2次淡清粪水,以保苗为主。苗肥一般每亩用人畜粪水500千克左右,尿素5.4~6千克对水施用。
巧施穗肥:穗肥是指玉米雄穗抽出前的施肥。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雄穗性器官开始形成,生长量显著增大,雌穗小穗分化,紧接着进入小花分期,此期植株需水肥量最多,是决定果穗大小、粒行数多少、行列整齐度、行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此时对水肥特别敏感,通常称水肥临界期。巧施穗肥,满足玉米植株生长发育对肥水的需要,才能获得较大的增产效果。这次追肥以氮肥为主,施用量占总施肥量的30%,每亩用尿素5.4~6千克。关键是施肥时间,可按叶龄法计算,在全展叶12~13片,可见叶16~18片,见展叶差为4.5~5.0时施用。
怎样施肥 如何合理施肥
1、合理施肥总的应把握的是: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施足基肥,合理追肥,科学配方,平衡施肥。
2、肥料浅施或表施。肥料易挥发、流失或难以达作物根部,不利于作物吸收,造成肥料浪费,利用率低。肥料应施于种子或作物15—26厘米处。
3、农作物施肥不当,可造成肥害,发生烧苗,植株萎焉等现象。如化肥直接施于辣椒、玉米茎部,化肥必须得距作物8—15厘米;否则就会发生烧苗现象。如一次性施用化肥多或施肥后土壤水分不足,会造成土壤溶液浓度过高,作物根系吸收困难,导至植株萎焉,甚至枯死,施氮肥过量,土壤中有大量的氨或氨离子,一方面氨挥发,遇空气中的露滴形成碱性小珠,烧伤作物,在叶片上产生焦枯斑点,另一方面,氨离子在旱土上易硝化,在亚硝化细菌作用下转化为亚硝氨,气化产生二痒化痰气体毒害作物。
化肥怎样施用合理?
化肥怎样施用合理?
介绍几种常用化学肥料施用方法:
一、碳酸氢铵宜深施:由于碳酸氢铵很不稳定,最容易分解为氨气而挥发,且温度越高,挥发损失就越大,所以不宜在温室大棚内使用,也不能撒施于表土,应进行沟施或穴施。
二、尿素施后不宜立即浇水:尿素施入土壤后,会很快转为酰铵,很易随水流失,因而施用后不宜马上浇水,也不要在大雨前施用。尿素可作为根外追肥施用,能有效地防止作物中、后期因植株缺氮出现早衰现象发生,但要注意避免发生肥害烧苗。尿素还要忌作种肥。
三、硫酸铵忌长期使用:硫酸铵属生理性酸性化肥,若在地里长期施用,会增加土壤酸性,破坏土壤团粒结构,使土壤板结而降低理化性能,不利于培肥地力。
四、硝态氮化肥勿在稻田和菜地施用:硝酸铵、硝酸钠等硝态氮化肥施入稻田后易产生反硝化作用而损失氮素。硝态氮肥料施入菜地后,会使蔬菜硝酸盐含量成倍增加,并能在人体内还原成亚硝酸盐,对人体危害极大。
五、含氯化肥忌施于盐碱地和忌氯作物上:氯化铵、氯化钾等含氯化肥施入土壤中分解后日积月累会导致土壤酸化,在盐碱地上使用,会加重盐害。对忌氯作物如薯类、西瓜、葡萄等施用含氯化肥,可使其产品淀粉和糖分下降,影响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六、磷肥不宜分散施用:由于磷肥的活动性小而难以被作物吸收。因而在施用磷肥时,应作基肥施用,并较集中施于播种沟或窝内,最好是与有机渣肥混合堆沤一段时间再施用。
七、钾肥不宜在作物生长后期追施:由于农作物下部茎叶中的钾元素,能转移到顶部细嫩部分再利用。因而钾肥应提前在作物苗期或进入生殖生长初期追施,或一次性作为基肥施用。
望采纳,谢谢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0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