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寒麦冬苗多少钱一株?
一般来说麦冬苗的价格不贵,一株在0.3元到1元不等。麦冬是生活中常见的中药材。很多人都知道它可能来自路边的绿化带。因为它耐阴凉,非常适合绿化和种草。麦冬含有天然抗菌成分,可预防多种疾病,促进健康。接下来给大家分享麦冬苗各地的价格以及它的特性和用途。
1.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价格。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马口桥农园艺场,麦冬批发,高度20厘米,每株0.35元;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九湖文轩园艺场,13厘米高的麦冬每株批发22元;
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绿营苗木种植园,批发麦冬,株高20厘米,每株0.6元;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轩然绿化种苗有限公司麦冬每株30厘米高0.15元;
福建省漳浦县的二六六园专业合作社,高20厘米,麦冬,每棵1元。
2.麦冬最新价格:
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麦冬,每斤1.87元;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麦冬,0.35元/株;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麦冬,每斤0.13元;
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麦冬0.1元/株;
山东省荷泽市曹县麦冬单株0.22元;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麦冬5元/株;
山东省荷泽市曹县的麦冬每斤0.2元。
3.麦冬幼苗的价格主要由其幼苗规格决定。在江苏绿宝花园购买麦冬幼苗。麦冬幼苗的价格也与购买麦冬幼苗的数量、质量和时间有关,大量购买麦冬幼苗的价格也会更优惠。如果您想了解不同规格麦冬幼苗的价格,请致电江苏绿宝花园了解详情。
4.麦冬幼苗特别耐寒,因此麦冬幼苗可以在许多寒冷省份种植。麦冬幼苗的原产地是中国,因此麦冬幼苗在我国种植范围最广。在通风和阳光充足的地方培育麦冬幼苗会有很好的效果,在通风和光线充足的地方排水效果会更快。良好的生活环境会使麦冬幼苗生长更快。
5.麦冬幼苗生命力顽强,生长速度快,耐寒性好。麦冬幼苗可在北方地区和寒冷省份种植。麦冬幼苗在寒冷地区仍能安全越冬。麦冬幼苗的叶尖有点尖,叶长,油绿色,有光泽。麦冬幼苗的叶子看起来也很娇嫩。移植麦冬幼苗时,在幼苗运输过程中,运输速度越快,麦冬幼苗的成活率越高。
6.麦冬的功效和功能是什么:润肺、降血糖、抑菌和绿化。麦冬价值高,终年常绿,抗寒抗冻。这些特点使其在市场上稳定,用途广泛。
干麦冬多少钱一斤?
麦冬在市场上的价格为每斤26至29元左右,麦冬根据产地分为杭麦冬、川麦冬、浙麦冬,购买时可根据需求进行选择。
一、麦冬多少钱一斤
麦冬价格不太贵,统货价格在52-58元每公斤,零售的市场价一般不高于0.1元1克。
二、麦冬的鉴别方法
1、杭麦冬:杭麦冬块根呈纺锤形,略扁稍扭曲,长1~3厘米,直径3~6毫米,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有不规则的纵皱纹,未干透的质较柔韧,干后则坚硬,断面黄白色,角质状,中柱心细小,湿润后可抽出,气微香,味甜微苦,嚼之发粘。
2、川麦冬:川麦冬块根较瘦长,中部不甚肥满,表多呈灰白色,新产者质较软,干后质不甚坚,香气较弱,味甜微苦而较淡,嚼之不发粘,糖陛较杭麦冬小。
三、麦冬的商品分级
1、浙麦冬:浙麦冬呈纺锤形,半透明,表面黄白色,质柔韧,断面牙白色,有木质心。味微甜,嚼之有黏性。
①一等:每50克150粒以内,无须根。
②二等:每50克280粒以内,余同一等。
③三等:每50克280粒以外,最小不低于麦粒大,无须根,油粒、烂头不超过10%。
2、川麦冬:川麦冬呈纺锤形,半透明,表面淡白色,断面牙白色,木质心细软。味微甜,嚼之少黏性。
①一等:每50克190粒以内,无须根。
②二等:每50克300粒以内,余同一等。
③三等:每50克300粒以外,最小不低于麦粒大,间有乌花、油粒不超过10%,余同一等。
3、出口商品:麦冬的出口商品按浙江省的标准分为四等。
①一等:色黄亮,颗粒均匀,肥壮,长2.54厘米以上。
②二等:颗粒较小,长约2.54厘米。
③三等:色较着,颗粒大小不匀而瘦,长2.54厘米以下。
④四等:色差粒瘦,长短不一,多在2.54厘米以下。
草坪的绿化价格是多少(麦冬)
; 1、麦冬草浙江、滁洲产地价大约每市斤1-1.2元;2、一般栽植密度每平方米25-36丛,如按每丛3-4株计算,大约3-4市斤即可;3、整地费用2-3元,栽种费用按每人每个工作日栽25-30平方米计算费用,养护费用大约每年每平方米1.5-2元;4、我们安徽安庆地区税前均价(成本)大约8.5元左右。
麦冬多少钱一斤?
20~60元钱一斤
麦冬(学名:Ophiopogon japonicus(Linn. f.) Ker-Gawl.)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根较粗,中间或近末端常膨大成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小块根,茎很短,叶基生成丛,禾叶状,苞片披针形,先端渐尖,种子球形,花期5-8月,果期8-9月。
麦冬原产中国,日本、越南、印度也有分布。中国南方等地均有栽培。生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阴湿处、林下或溪旁。麦冬的小块根是中药,有生津解渴、润肺止咳之效。
麦冬喜温暖湿润,降雨充沛的气候条件5-30℃能正常生长,最适生长气温15-25℃,低于0℃或高于35℃生长停止,生长过程中需水量大,要求光照充足,尤其是块根膨大期,光照充足才能促进块根的膨大。
麦冬对土壤条件有特殊要求,宜于土质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微碱性砂质壤土,种植土壤质地过重影响须根的发生与生长,块根生长不好,沙性过重,土壤保水保肥力弱,植株生长差,产量低,最适宜种植在河流冲积坝的一、二级阶地,河流冲积坝地势平坦,
土壤多为新冲积土,土壤黏沙适中,能满足麦冬生长需要,河流一、二级阶地多能形成自流灌溉渠道网,其灌溉条件能提供麦冬生长的水分需求。
繁殖方法,麦冬多采用分株繁殖。于4-5月收获麦冬时,挖出叶色深绿、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抖掉泥土,剪下块根做商品。然后切去根茎下部的茎节,留0.5厘米长的茎基,以断面呈白色、叶片不散开为好,根茎不宜留得太长,否则栽后多数产生两重茎节,俗称高脚苗。
高脚苗块根结得少,产量低。敲松基部,分成单株,用稻草捆成小把,剪去叶尖,以减少水分蒸发。立即栽种。栽不完的苗子,将茎基部先放入清水浸泡片刻,使其吸足水分,再埋入阴凉处的松土内假植,每日或隔日浇1次水,但时间不得超过5天,否则影响成活率。
扩展资料:
《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能入胃以养胃液,开胃进食,更能入脾以助脾散精于肺,定喘宁嗽。”中医认为,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胃、肺、心经,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症。
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麦冬主要含沿阶草苷、甾体皂苷、生物碱、谷甾醇、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等,具有抗疲劳、清除自由基、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以及降血糖的作用。另外,麦冬有镇静、催眠、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肿瘤等作用,尤其对增进老年人健康具有多方面功效。
此外,麦冬还有促进胰岛细胞功能恢复、增加肝糖原、降低血糖的作用,是糖友处方中的常用品。麦冬可代茶饮。取适量麦冬,开水浸泡,每天多服几次,能有效缓解口干渴的症状。部分糖尿病患者气阴两虚,因此饮用麦冬水时,可搭配一点党参,更能起到补气的作用。
麦冬不宜长期服用,尤其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否则可能生痰生湿,适得其反。另外,麦冬并非人人适合,脾胃虚寒、感冒的人,最好不要随便食用麦冬,否则会加重病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麦冬
细叶麦冬市场价是多少
苗木名称 季节 单位 价格
细叶麦冬草 春 斤 1~1.5
细叶麦冬草 夏 斤 0.9~1.4
细叶麦冬草 秋 斤 1~1.5
细叶麦冬草 冬 斤 1~1.5
以上价格仅供参考。
麦冬价格一平方多少价格?
麦冬价格一平方约10元。
麦冬栽培技术
栽种
栽前须深翻土壤,结合整地每亩施入腐熟肥或厩肥1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栽种前再浅耕1次,整平耙细,做宽1.3米的平畦,畦沟宽40厘米,四周开好排水沟。
结合收获麦冬随收随种。选晴天傍晚或阴天栽种,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15至20厘米横向开沟,深5厘米左右,按株距8至10厘米栽苗3株。不能栽得过深或过浅。过深,难于发苗,且易产生高脚苗,产量低;过浅,根露在外面,易晒死或倒伏,影响成活率。将种苗垂直紧靠沟壁栽下,使根部垂直,不得弯曲,否则靠沟壁处不易发根。栽后覆土、压紧,使根部与土壤密接,再用双脚夹苗踩实,使苗株直立稳固。栽后立即浇1次定根水,以利早发新根。
管护
麦冬栽后约15天返青,发现死苗及时拔除,选阴天或傍晚补种。栽后15天须松土除草1次,以后选晴天每隔1个月或半个月除草1次,促进幼苗早分蘖,多发根。10月以后,宜浅松土,勿伤须根。麦冬植株矮小,应做到田间无杂草,避免草荒。
麦冬喜肥,合理追肥氮、磷、钾是麦冬增产的关键。一般每年追肥3次,第1次在7月,每亩施入腐熟饼肥50公斤;第2次在8月上旬,每亩追施入腐熟饼肥80公斤、灶灰150公斤;第3次在11月上旬,每亩追施入畜粪水3000公斤、饼肥5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以促进块根生长肥大。
麦冬生长期需水量较大,立夏后气温上升,蒸发量增大,应及时灌水。冬春若遇干旱天气,立春前灌水1至2次,以促进块根生长发育。
麦冬喜阴湿环境,种植时可实行间作。夏、秋季以间作玉米为好,可减少强烈目光的直射,有利于麦冬生长;冬春季有些地方间作大蒜,但此时正值麦冬地下茎膨大发育期,一般不间作。
采收
麦冬于栽后第2年或第3年的4月上中旬收获。选晴天先用犁翻耕土壤25厘米,使麦冬翻出,抖去泥土,切下块根和须根,分别放箩筐内,置流水中用脚踩搓淘净泥沙。将洗净的麦冬摊放在晒席或晒场上暴晒,干后再用手轻轻揉搓,再出晒,如此反复几次,直至搓掉须根,用筛子筛去杂质即成。若遇阴雨天,可用40℃至50℃文火烘10至20小时,取出放几天,再烘至全干,筛去杂质即成商品。一般可亩产干麦冬150公斤左右,高产时达250公斤。麦冬以粒大而长、形似棱状、肉实色黄白者为佳。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0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