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角斑病怎么治疗?
角斑病,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病害,用中生菌素,或乙蒜素,或多抗霉素,或农用链霉素,或辛菌胺乙酸盐,或氯溴异氰脲酸,或春雷王铜,或噻菌铜,或噻森铜,或喹啉铜,或氢氧化铜,或氧化亚铜,或氧氯化铜,或甲霜铜,或络氨铜,或松脂酸铜等进行防治效果很好,发病后每7~10天叶面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即可控制发病,并使患病植株恢复正常生长。
什么是四棱豆角斑病?
1.角斑病为四棱豆的普通病害,在部分地区发生,一般较少见。一旦发病,田间发病率往往较高,常达80%以上,明显影响生产。
2.症状:此病多在生长中后期发生,仅为害叶片,在叶片上产生多角形黄褐色病斑,以后转变成红褐色至紫褐色,叶背病斑密生灰紫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叶片上病斑密集,相互连接成片,短期内即致叶片坏死干枯。
3.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块或分生孢子随病残体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或菌丝块在种子上越冬,条件适宜病菌萌发引起发病。生长期以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使病害扩展蔓延。四棱豆生长期多雨,田间空气湿度高,雾大露多,病害发生较重。
枇杷树的角斑病要怎样防治?
枇杷树的角斑病:属于半知菌亚门的真菌。只侵害叶片。病初为小褐点,后呈多角形,赤褐色,周围有黄色晕环。后期病斑中央稍褪色,长出黑色霉状小粒点。
防治方法:加强肥培,增强树势;避免棚内湿度太高;并要清除落叶、烂果,减少病源。喷洒50%托布津500~6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600倍液;或80%大生M-45600倍液防治。在采果后至开花前,可用0.3%~0.4%波尔多液防治。
什么是扁豆角斑病?
1、角斑病为扁豆的普通病害,分布较广,部分地区发生较重。一般病株率50%左右,轻度影响扁豆生产,严重地块病株率80%~100%,使部分叶片坏死干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量和质量。
2、症状:此病多在扁豆中后期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初产生灰褐色至黄褐色小点,以后变成紫褐色多角形病斑,病斑背面产生灰褐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叶片上病斑密布,短时期内病叶即坏死干枯。
3、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块或分生孢子随病残体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或菌丝块在种子上越冬,条件适宜即引起发病。生长期以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秋季多雨,昼夜温差大,雾大露多,病害发生较重。
棉花角斑病是什么?
棉花角斑病又叫角点病、黑臂病,各棉区均有发生。为害草棉、木棉为主。受害棉株引起幼苗死亡,叶片枯死,落蕾、落花、落铃、枯叶、枯茎、烂铃等。受害严重时,棉株造成死亡,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症状
棉苗出土前受害,造成烂籽、烂芽,不能出苗。子叶和幼茎受害后,出现深绿色成油渍状斑点,后变为淡褐到黑褐色圆形斑,使棉茎收缩变细,使幼苗折断死亡。病菌初侵入时,仅为害气孔四周的组织,出现油渍状小点,后病菌繁殖增大,破坏周围组织,形成斑点,扩大为重病斑。真叶上病斑开始灰绿色、水渍状小斑,后扩展为暗褐色、呈半透明的多角形斑或不规则的病斑;有时沿叶脉发展为条状黑褐病斑,使叶片皱缩歪扭;严重时蔓延到叶柄,使叶片脱落;植株矮小,生长停滞。蕾和苞叶上出现不规则油渍状透明、深绿色到红褐色病斑,造成蕾铃脱落。铃壳上产生深绿色小点,后发展为透明油渍状病斑。病斑近圆形,数个病斑连在一起,成不规则形,受病组织死亡,病斑变褐色或红褐色的凹陷。棉铃各个时期都受该病菌的侵害,尤其正在生长的幼铃受害重。幼铃受害后,病菌侵入内部,导致其他病菌的侵入,促使棉铃腐烂。成铃受害多限于铃室,只侵害铃壳,内部纤维略变黄。
病原
Xanthomonas matvacearum(Smith)Dowson.为黄极毛杆菌。菌体短杆状,1.2~2.4微米×0.4~0.6微米,一端具1~2根鞭毛,能在水中活动。病菌生长适温为25~30℃,最高温度36~38℃。细菌单独存在时,在50~51℃下经10分钟即死亡;在干燥情况下,可耐80℃高温或-21℃低温。阳光直射,遇40℃或0℃的温度病菌死亡。自然土壤中不易存活;含有机质土壤中可存活70天,如潜伏种子内可存活1~2年。
发生特点
角斑病病原细菌,主要在棉籽上越冬。棉籽内外都可带菌,以棉籽外部短绒上带菌率最高。据测定,棉籽短绒带菌率占65%。在土壤的不腐烂的病残组织中,病菌可长期存活(存活18个月)。带菌的棉籽发芽时,可从幼苗子叶的气孔中侵入,并在子叶的病斑部溢出大量带菌的溢脓,经风、雨、昆虫传播到其他棉株上或其他部位,引起再侵染,后又侵害蕾、铃,最后到种子。病菌主要从气孔入侵,亦可从伤口入侵,侵入后10天显病。一般土温达10~15℃时发病轻,16~20℃发病重,21~28℃最适宜。在降雨或田间湿度大(>40%)或相对湿度大于85%时,侵染的机会多,发病重。因病菌可借雨水或露水在寄主上形成的水膜,自气孔侵入。田间湿度小于85%,发病轻。
防治方法
(1)清洁棉田。棉田管理要抓好整枝,将空枝、赘芽、老叶及收花后棉田遗落的残枝、败叶、烂铃等清除后,集中销毁,可减少病菌来源。
(2)栽培管理。适期播种,及时间苗、定苗,拔除病苗;控制水肥,防止棉株徒长,促进棉花健壮生长。多雨年,及时中耕松土,降低湿度;施氮、磷、钾肥要适宜。
(3)精选棉种、晒种。采用硫酸脱绒和温水浸种。药剂消毒用20%三氯酚酮可湿性粉或萎锈散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1∶100)或40%拌种双可湿性粉(0.5∶100)等进行种子处理。
(4)喷药保护。发病后,采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600~800倍液或用1∶1∶20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600倍液或用0.0005%的链霉素+土霉素与0.25%氧氯化铜混剂等喷雾防治。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60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