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菌核病危害大,它都有什么危害?农民该如何防治?
油菜是世界上四大粮食作物(大豆、向日葵、油菜、花生)之一,是南方关键栽种的原料油农作物,菜油是较好的植物油,菜籽饼是禽畜优良的能量饲料,油菜花是非常好的密源和游玩景点。油菜菌核病又叫烂秆症,是油菜的关键病虫害,伤害大,一旦感柒油菜菌核病产量损害10%之上,危重症田块产量损害可以达到40—50%,对油菜生产制造的伤害非常大。
药品预防,挑选在初花后到开花期大晴天并没有露珠时开展,一般完成2—3次。4%菌核净可湿性粉剂稀释液1000——1500倍喷撒;5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稀释液500倍喷撒;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液500——1500倍喷撒;50%乙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稀释液500——1500倍喷撒。采用抗病力强的增产种类栽种,如秦油二号、油研七号等。
油菜感柒生病后,油菜角粒数显著降低、出苗率降低,一般可限产10%~30%上下,在伤害比较严重的主产区,限产率达30%之上。油菜的幼叶、叶子、茎杆、花瓣儿、角果、种籽都会被感柒此病,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防止此病的伤害,特别是在油菜开花期更为重要。前期多是感柒伤害底部的叶茎,发觉在病叶上发生有环形水迹状病斑,随后渐渐变为青深褐色的,轮纹状造成灰白色霉的状况。
大田种植最好是执行水旱轮作对策,旱田栽种油菜,能够和麦子等冬天农作物轮种尽可能不连作。要搞好进行开沟排水管道、排涝对策,保证雨停田干。要科学合理配制稀植,降低田里隐敝、倒苗的油菜。多采用有机肥料、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防止在薹开花期过多使用基肥。期内搞好培土松土、时摘消除病、黄、黄叶,随后弄出田外埋藏或者损坏,能够缓解病原菌扩散的伤害。
油菜菌核病是世界性病害,油菜菌核病有什么危害?
油菜菌核病是世界性病害,中国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发病最重,发病率一般为10-30%,严重田块达80%以上。病害不仅导致减产10-70%,还会使病株种子含油量锐减,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油菜菌核病又叫油菜的白杆、空杆、烂杆和霉蔸病,它是由子囊菌亚门核盘菌感染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主要是在上年收割油菜时,残留在土壤中或是在病残体内越夏、越冬。
成株期发病,病斑呈圆或不规则形,中心灰褐色或黄褐色,中层暗青,外缘有黄晕。湿度大时迅速扩展,全叶腐烂。茎部染病后病斑呈梭形,稍凹陷,中间白色,边缘褐色。潮湿时,病斑发展迅速,其上长白色菌丝。后期,茎内可形成很多黑色鼠粪状菌核。
油菜是世界上四大油料作物(大豆、向日葵、油菜、花生)之一,是南方地区主要种植的油类作物,菜油是良好的食用油,菜籽饼是畜禽良好的蛋白质饲料,油菜花是很好的蜜源和旅游景点。一般茎部受到病害感染后会表现为浅褐色水渍状病斑,后期随着病情发展病斑会转变为长条斑,而当田间湿度大时,会明显看出絮状菌丝,这时的茎杆内部已经中空且有大量黑色菌丝,掰开病株茎杆可见茎内几乎完全腐烂,最终导致病部以上植株枝条枯萎。
高湿时,病斑上产生白色绵毛样菌丝。茎杆受害,病部初呈褐色水渍状圆形或梭形病斑,后转为灰白色,病斑逐渐扩大直至围绕茎杆形成大病斑。后期病杆内部烂成空心,并有鼠粪大小的黑色菌核。果荚受害,病部变白,籽粒瘪秕,果荚内外有细小的黑色菌核。油菜菌核病是油菜上的第一大病害,在油菜的整个生育期内均可发生,主要在油菜开花结荚期发生重且普遍,对油菜的产量危害大,发生较轻会造成减产10%-20%,严重可致减产50%以上。
油菜菌核病是由核盘菌引起的,怎么防治油菜菌核病?
油菜种植田块土壤湿度不宜过高,宜选择透气性好,墒情适宜油菜生长的地势较高的田块或坡地栽种。十字花科作物栽培必须实行土地轮作制度,即同一地块不能连作,这样就能避免作物感染病毒。油菜菌核病也是可以用药剂防治的,春天只要在初花期和盛期各喷一个多菌灵,或托布津都不会发生菌核病的。
油菜菌核病主要危害油菜的茎基部以及叶片、茎杆和种荚,同时危害叶用油菜的叶球。农田里的油菜,在苗期和成株期都有可能被核盘菌侵染发病。苗期症状 靠近地面的幼苗茎基部,产生水渍状的病斑,然后会很快绕茎一圈,形成环腐,最后幼苗猝死。
重施基肥、苗肥,早施或控施蕾台肥,施足磷、钾肥,防止贪青倒伏。油菜抽台期培土,开花期摘除病、黄、老叶,收获后深耕。推广抗(耐)病品种。目前未发现真正抵抗核盘菌的油菜品种。但油菜品种之间抗(耐)菌核病的能力存在明显差异。这种技术的使用适期: 本技术模式贯穿油菜生产的整个环节。油菜与水稻连作始于油菜收获之后。
科学施肥。油菜应重施基肥,增施磷、钾、硼肥,适当施用氮素化肥,确保油菜健壮生长,提高油菜抗病能力。减少初侵染来源 具体措施:①水旱轮作:旱地油菜的轮作年限应在2年以上;②选种和种子处理:选无病株留种,筛去种子中的菌核,然后用盐水(5Kg水加食盐0.5~0.75Kg)或硫酸铵水选种。
发病严重或较多时,宜及时清除病株后喷药防治,同时对病株田外集中销毁,病穴撒施生石灰进行消毒处理或喷药杀灭。可以防止病菌在浇水或降雨时蔓延为害。
油菜菌核病 主要有哪些农业防治措施
注意选用华双3号、中双9号、中油杂2号等抗病品种,同时采用以下综合防治措施。
(1)防止种子带菌在油菜收获时,选无病或性状优良的植株取其主轴中段留种,或在播种前先筛去混杂在种子中的菌核,然后用0.5~0.75克食盐或0.5~1千克硫酸铵对水5千克选种,除去上浮的秕粒和菌核,用清水洗干净后再播种。
(2)实行轮作,清洁田园苗床、大田不重茬。油菜收获后,将在田间、路旁和脱粒场等处的病残体彻底清除,集中烧毁(如用作堆肥必须高温发酵)。
(3)加强田间管理注意开沟排渍,做到雨停田干。合理密植,减少田间荫蔽,一般高肥力的田块每亩8000株左右为宜。重施基肥,增施磷、钾肥,早施薹肥,避免薹花期过量施用氮肥。做好中耕培土,及时摘除病、黄、老叶,随即带出田外,减轻病菌蔓延危害。
油菜菌核病危害产量,油菜菌核病怎么防治?
油菜是世界上四大油料作物(大豆、向日葵、油菜、花生)之一,是南方地区主要种植的油类作物,菜油是良好的食用油,菜籽饼是畜禽良好的蛋白质饲料,油菜花是很好的蜜源和旅游景点。菌核病就是重要病害之一,而且危害大,严重时能造成大面积减产,尤其油菜盛花时期更是病害发病高峰期,那么油菜菌核病它表现出哪些危害特点。
油菜一生病虫害不多,但由于属十字花科植物,对其危害性较大的是土传病毒,特别是菌核病首当其冲,如果在栽培过程中管理不当,就会因菌核病的发作蔓延造成大面积感病而减产,甚至绝收。油菜菌核病是油菜上的第一大病害,在油菜的整个生育期内均可发生,主要在油菜开花结荚期发生重且普遍,对油菜的产量危害大。
要想获得丰产,种植是关键,前期苗壮地肥长势不错,但因防治病虫害经验不足,或者疏于防治而导致减产。其中油菜的菌核病就极大的影响着油菜的生长和发育。苗期受害的茎和叶柄初产生红褐色的斑点,后扩大变为白色,组织湿腐,上面长出白色的菌丝,病斑饶茎后幼苗死亡,病部形成黑色的菌核。
这一病害可为害油菜叶片、茎杆、荚及籽粒。在发病后期形成黑色鼠粪状菌核。在我国,油菜菌病是一种常发性病害,尤其是在长江中下游冬油菜产区。改善油菜生态环境,如重施基肥、苗肥,施足磷、钾肥,防止倒伏,在油菜开花期摘除病叶、黄叶,适时播种,适当迟播等。科学施肥,油菜应重施基肥,增施磷、钾、硼肥,适当施用氮素化肥,确保油菜健壮生长,提高油菜抗病能力等等。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9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