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毛虫防治主要方法?
1. 加强预测预报
要有专人负责,常年观察虫情,以便出现大发生征兆时,及时采取措施。
2.
营林技术防治
造林密植,疏林补密,合理打枝,针阔混交,轮流封禁,保持郁生,造成有利于天敌而不利松毛虫的森林环境。
3.
化学药剂防治
松毛虫防治原则上不使用化学农药喷雾、喷粉、喷烟。若必需采用,则应选择药剂,在大面积发生初期防治小面积虫源地,迅速压低虫口。
4. 招引益鸟
在虫口密度较低、林龄较大的林分,可设置人工巢箱招引益鸟。布巢时间、数量、巢箱类型根据招引的鸟类而定。
5.
自然防治。
虫口密度虽然大,松叶被害率达70%以上,但松毛虫寄生率高,虫情处于下降趋势时,不进行药物防治。安全区发生松毛虫为害时,偶灾区小面积发生时不进行药物防治,任其自然消长。
马尾松毛虫的生活习性
河南1年2代、广东3-4代、其他省2-3代,以幼虫在针叶丛中或树皮缝隙中越冬。在浙江越冬的幼虫,4月中旬老熟,每年第1代的发生较为整齐。生活史见表。松毛虫繁殖力强,产卵量大,卵多成块或成串产在未曾受害的幼树针叶上。1-2龄幼虫有群集和受惊吐丝下垂的习性;3龄后受惊扰有弹跳现象;幼虫一般喜食老叶。成虫有趋光性,以20时活动最盛。成虫、幼虫扩散迁移能力都很强,相邻的山林要注意联防联治。马尾松毛虫易大发生于海拔100-300米丘陵地区、阳坡、10年生左右密度小的马尾松纯林。各种类型混交林,均有减轻虫害作用,5月或8月份,如果雨天多,湿度大,有利于松毛虫卵的孵化及初孵幼虫的生长发育,有利于大发生。天敌:卵期有赤眼蜂,黑卵蜂,幼虫期有红头小茧蜂、两色瘦姬蜂,幼虫和蛹期有姬峰、寄蝇和螳螂、胡蜂、食虫鸟等捕食性天敌,以及真菌(白僵菌)、细菌(松毛虫杆菌等)、病毒的寄生。
松毛虫应该要怎样防治?
松毛虫是一种为害多种针叶树的害虫,主要有马尾松毛虫、油松毛虫、云南松毛虫等。马尾松毛虫主要为害马尾松,是为害我国森林最严重的虫害。以幼虫啃食松针,一条雌虫一生可食去松针100束左右,为害严重的树木,整株针叶全被食光,影响树木生长,影响观赏效果,成片松林受害时,如火烧一般,常成片枯死。
防治方法①用青虫菌液剂每毫升菌数0.5亿~1亿或每克含菌数1亿的粉剂喷洒;用白僵菌每毫升含1亿的菌液或每克含孢子1亿的菌粉防治。无论是青虫菌还是白僵菌,使用时加入少量农药效果更好。②人工繁殖赤眼蜂及黑卵蜂,于每年5月下旬、7月中下旬及8月下旬前后松毛虫大量产卵时释放防治松毛虫卵。
③在松毛虫4龄以前用敌敌畏1000~15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3000~4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乳油2000~3000倍液进行喷雾。④利用成虫有趋光性的特点进行灯光诱蛾,一般一支40W的黑光灯在成蛾盛期一晚可诱蛾30多kg松毛虫蛾。⑤人工捕捉松毛虫卵、茧、幼虫,然后集中处理销毁。
马尾松毛虫主要危害的树种是
马尾松,亦为害黑松、湿地松、火炬松。
马尾松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主要为害马尾松,也为害黑松、湿地松、火炬松,是我国历史性森林害虫。
马尾松毛虫危害后容易招引松墨天牛、松纵坑切梢小蠹、松白星象等害虫的入侵,造成松树大面积死亡。
马尾松毛虫形态是怎样的?
马尾松毛虫雄成虫体小,体长20~28mm,翅展36~49mm,触角分枝长而近乎羽状,体茶褐色至黑褐色,前翅自翅基到外缘有5条黑褐色波状横纹,近翅外缘横纹由8~9个黑点组成,近翅基1/3处有一小白点,后翅无斑纹。
雌成虫体长18.4~29.4mm,体色浅,触角分枝短。幼虫有棕红及灰黑色两类,一般为6龄,不同龄期形态有一定的差异,一般胸部2、3节着生深蓝色毒毛带,两带之间丛生黄毛。自3龄起,腹部1~6节背面均有黑色长毛两束,贴体鳞片有银白、金黄或黑褐色等混生。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9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