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胡椒的作用与用途?
地胡椒具有温中健胃、消肿止痛、止血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感冒、感冒哮喘、喉炎、百日咳、痱子、腹痛、阿米巴痢疾、疟疾、痱子、流鼻涕、流鼻涕、结膜充血、瘙痒、臁疮、疥疮、跌打损伤。用于胃痛、吐酸、吐血;外伤外用药。农村人经常用它作为牲畜饲料。冬天手脚的麻木可以通过用酒浸泡草来改善,这在许多古代和现代医学书籍中都有记载。
通天窍是什么意思?
“通天窍”是指呼吸通道,主要是鼻子
通天窍外通天地阴阳,四方上下,九洲二十四节气。内通周身上下,上通天谷泥丸,下通尾闾涌泉,九窍五脏任督及奇经八脉,是天地人生之根与生药之源。一息起动,便通天贯地,牵动四肢百脉;一息不来,便零寂无声,生命即非我有。
天气通于鼻,地气通于口,天食人以五气,鼻受之,地食人以五味,口受之。
可能只有云南昭通威信县老乡才知道,老家方言叫,地胡椒,长叶子,有一种独特的香味,可以拿来炖鸡,求学
应该是正解
茴香菖蒲
茴香菖蒲俗名香菖蒲、石蜈蚣,四川一带又叫随手香、洗手香,而贵州一带叫山萘、五香草,湖南、广西部分地区叫沙香或沙姜,常作为狗肉羊肉的香料,也有端午挂门边用的。为我国特有植物,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各省。匍匐根状茎,茎干粗0.6-1CM,有茴香味,叶长40-60CM,宽0.8-1.3CM,佛焰苞叶状账17-30CM 。
茴香菖蒲喜阴湿、耐寒、四季常青,全株具有香气,随手摸随手香,香味给人以舒服和清新的感受,最宜作盆栽,花坛,也可作地被植物,具有行气止痛,祛风逐寒,解毒利水,化结开窍之功能。
形态特征
茴香菖蒲,也叫随手香,山奈,沙姜狗肉香等。一种野生香料植物,和石菖蒲,水菖蒲外形很像。最大区别是它有浓郁的茴香味,根据这一特点,专家们以茴香菖蒲命名。
茴香菖蒲为多年生常绿草本。高15~40厘米,根茎横走,直径0.5厘米,白色带红晕,节明显。叶丛生根茎先端,线形,2例,长5~30厘米,宽0.2~0.5厘米,先端渐尖,全缘,暗绿色,光滑。3~7月开花,花茎扁三棱形,佛焰苞叶状,基部与无柄的肉穗苞序相连,肉穗苞序圆柱形,柔弱,长5~10厘米,宽0.3厘米,花小,两性,淡黄色,密生,花被六片。6~8月结果,浆果肉质,倒卵形。用手指轻轻掐搓叶片,会有异香。茴香菖蒲主要分部在中国西南部的贵州,湖南和广西,当地人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山区,茴香菖蒲是狗肉,羊肉,牛肉,蛇或各种山味的香料,少了它就会食之无味。茴香菖蒲不仅具有去腥除臊功能,味道更是鲜美无比。所以,在贵州部分地区,茴香菖蒲又被成为牛肉香,狗肉香。
茴香菖蒲可以做香料、调料、提炼香精、可以做园林植物的林下配置、可以做盆栽花卉、可以做药(跟九节菖蒲药效相同),全身都是宝。多年来长在深山人未识,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珍贵植物!它四季常青,外形美观,叶子长可到10cm—60cm.而且生命力极强,丢在墙角半月依然可以种活。对环境要求不高。生于阴湿的岩隙及沙质土壤处,可以当盆景种值。可以水培和土植,土植要比水植香。干旱和太阳暴晒容易枯萎叶尖,如果冬季零度以下太寒冷,苗会枯萎,到来年温暖后再发芽。
分布范围
茴香菖蒲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以南,四川省、湖南省、湖北省、贵州省、重庆、云南省、广西省、广东省等地均有分布
【食用】在贵州、重庆、湖南等地区茴香菖蒲用于炒牛肉、羊肉等腥味较重的食物。可有效的去除牛肉腥味,使食物食用起来更有品味。
鹅不食草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鹅不食草的功效是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作用是主治风寒感冒,鼻塞不通,寒痰咳喘,疮痈肿毒。鹅不食草味辛,性温,植物的全草都可以入药。
鹅不食草的全草干后,久嗅使人打喷嚏。中国普遍有分布,5-10月花未开或正开放时采收。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中、华工、华南、西南。
鹅不食草内服:煎汤,6-9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捣烂塞鼻或研末畜鼻。
扩展资料
服用鹅不食草的注意事项
过量服用是鹅不食草最大的禁忌,它虽然无毒,但是却含有多种药用成分,如果过量服用会加重肠胃负担,容易让人们出现胃痛和恶心呕吐以及腹痛等不良症状,对人体健康不利。
鹅不食草别名石胡荽,是一种野生植物,冬秋二季采摘,既可以鲜用也可以干用。鹅不食草里面含有与抑制炎性介质组胺和5一羟色胺的释放有关的物质,对于急慢性的炎症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对身体的其他炎症也有不错的功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鹅不食草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8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