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用有机肥应注意哪些问题
秋播作物施肥,应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大力推广平衡施肥技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覆盖技术。长期坚持增施有机肥,遇旱、涝、风、霜等自然灾害天气,抗灾、稳产作用显著。高产地块每667平方米施农家肥3000千克,中低产田不少于2000千克。抓住气温较高时期多积造农家肥,利用畜禽粪便、枯枝落叶、杂草、秸秆、污泥等废弃物进行高温堆制和沤制,快速腐熟。在夏种作物行间覆盖秸秆,利用高温多雨天气使之腐烂,作为秋种基肥。积极推广秸秆青贮氨化技术和秸秆粉碎还田技术。
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推广以BB肥为代表的变量施肥技术,平衡施肥,有机、无机相结合,氮磷钾配施。有针对性地使用微肥,推广新型高效肥料,推广化肥深施,提高肥料利用率。
推广补素技术。一般土壤缺钾较多,部分土壤还缺少硼、锌、锰、钼等微量元素。应有重点、有针对性、有步骤地补充钾素和中、微量元素,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改进施肥方法,合理运筹肥料。传统的小麦施肥习惯是肥料全部基施,这种施肥方法不但造成肥料浪费,还会引起苗期旺长,穗期倒伏,遇倒春寒易受冻,后期易脱肥,应在磷、钾肥和有机肥全部基施的基础上,将氮肥总量60%~70%基施,30%~40%追施,同时用机械深施,减少氮肥挥发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如何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一、增施有机肥。目前,商品有机肥在我国处于主导地位,主要是将动物废弃物、植物残体等经过发酵、造粒、包装等工艺加工而制成的新型肥料,它与化肥搭配使用,可以达到相互补充,平衡施肥的目的。同时,有机肥在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微生物活性,抑制土传病害、增强作物抗逆性、促进作物早熟等。有机肥施入土壤后,改善了土壤团粒结构,提高保水、保肥能力,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土壤良好的结构促进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增强,有利于提高土壤缓冲性和抗逆性。
二、种植绿肥。绿肥是指所有能翻耕到土壤中作为肥料用的绿色植物,利用部分闲置土地生产优质有机肥料的一种方式,对改良和培肥土壤,提高耕地质量,减少化肥投入方面作用显著。绿肥施入土壤后作用全面、持久,可以为土壤提供丰富的养分。绿肥翻压进土壤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复杂的分解矿化作用,将自身的氮、磷、钾等元素归还到土壤中,为作物提供充足的矿质元素。
三、秸秆还田。秸秆中含有一定的氮、磷、钾等多种元素,同时富含大量的纤维素和蛋白质。秸秆还田的主要方式包括:直接还田、堆沤还田、快速腐熟还田和秸秆免耕还田等等。经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高于无秸秆还田处理,特别是在南方水田更为显著,土壤有机碳含量平均提高了14.01%。秸秆还田可以提供钾素,缓解我国钾肥资源紧张局面。
四、保护性耕作。由于保护性耕作减少了对土壤的翻动,深层土壤接触空气的机会减少,残留于田间或另外覆盖于土壤之上的秸秆等有机物料的降解使得归还到土壤的有机质数量增多。
如何合理施用有机肥
通常的观点认为,有机肥是安全的。一些发达国家在有机农业实践中,提倡施用有机肥而拒绝化肥。国内绿色食品的肥料标准中,也规定只准施用有机肥和微生物肥。 所谓有机肥是指农家就地取材、自行积存制作的多种肥料,也称“农家肥”。有机肥以富含有机质的动物、植物为原料积制而成,除含植物所必需的氮、磷、钾外,还含有其他营养成分,故又称完全肥料。常用的有人粪尿、厩肥、家禽粪、家畜的蹄角、鱼杂、骨粉等动物性肥料和油粕、绿肥、豆饼、酱渣、米糠、堆肥、塘泥、泥炭等植物性肥料。有机肥须经充分腐熟后才能施用,否则对作物是有害的。 一般认为,大量施用有机肥可改良土壤,使沙土变得肥沃、黏土变得疏松易耕,此外,还可协调土壤中空气与水分的比例,从而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和对水分、养料的吸收。 然而,有机肥和化肥一样,施用不当同样会带来硝酸盐淋失、温室气体排放等生态威胁。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经通过立法的形式来控制和指导农田有机肥的施用。 近些年,我国规模化养殖业迅速发展,畜禽粪便中重金属、抗生素等含量增加,有机肥的安全性也存在隐患。 那么,如何施用有机肥才科学合理呢?
正确施用有机肥注意事项有哪些
(1)有机肥所含养分不是万能的。
有机肥料所含养分种类较多,与养分单一的化肥相比是优点,但是它所含养分并不平衡。
(2)有机肥分解较慢,肥效较迟。
有机肥虽然营养元素含量全,但含量较低,且在土壤中分解较慢,在有机肥用量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很难满足农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要。
(3)有机肥需经过发酵处理。
许多有机肥料带有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有些有机肥料含有不利于作物生长的有机化合物,所以均应经过堆沤发酵、加工处理后才能施用,生粪不能下地。
(4)有机肥的使用禁忌。
腐熟的有机肥不宜与碱性肥料和硝态氮肥混用。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8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