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磷钾对水稻的产量有哪些作用?
分期效应是指某一个生育阶段中,水稻所吸收的单位重量养分(如氮、磷、钾)所能增加的稻谷产量,以PE(partialeffeciency)表示。
氮对水稻产量的分期效应常有两个峰值,一个是在分蘖期,主要是促进分蘖,增加有效穗,二是在幼穗分化期,主要是增加每穗粒数、结实粒和千粒重。但是第二个峰值出现与否和土壤中氮素的丰缺有关。如果土壤中氮素丰富,一般不出现第二个峰值,说明没有追施氮肥的必要。反之,土壤氮素不足,增施氮肥则有良好效果。
氮在各个生长期对产量的分期效应
磷对水稻的分期效应的最高值只有一个,即在移栽后2~4周,4周以后的效果明显下降。可见,水稻移栽后2~4周,尤其是第二周,是水稻对磷素最需要的时期。
钾在水稻一生中所表现的分期效应是在分蘖到幼穗分化期,因此钾肥应适当早施,通常分作耙面肥与分蘖肥两次施用。
水稻最快见效的什么肥料?
水稻最快见效的是氮肥,它里面所含的营养物质能很快地让水稻吸收,是水稻最见效的肥料。
水稻能不能多施氮肥 水稻多施氮肥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氮肥是水稻生长不可或缺的营养元素之一,对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但施用过量,会适得其反,以下是水稻施用过多氮肥的危害,希望农民朋友正确认识,科学施用。
1、分蘖期施用氮肥过多,地上部生长过旺,根系生长缓慢,很多分蘖因无根供养而形成无效分蘖,造成瘪粒。
2、生长期氮素过多,水稻植株生长茂盛但软弱,株形相对增高,造成早期下部荫蔽,下部湿度和温度相对提高,通风不好,给病虫害提供条件,易发病虫害。
3、氮肥过多,水稻体内大量积累硝态氮引起中毒,下部叶片枯死早,根易老化,无效分蘖的茎杆就会倒伏,带来严重减产
4、肥施用过多,大米中蛋白质含量增加,导致品质不好口感差。因此在水稻生产栽培过程中必须科学地增施翠姆生物菌肥、磷、钾肥、有机肥,不可偏施氮肥,更不能施氮过量。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8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