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草有什么用?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解毒。治感冒身热,呕吐,腹痛,筋骨疼痛,疮疡,湿疹,痔疾。
①《生草药性备要》:止痛,壮筋骨,消风散热,去毒疮,除筋骨疼痛,肾虚人取其头浸酒饮。祛风湿,壮筋骨,乌须,明目,洗痔疮,洗疳,去肿。
②《陆川本草》:驱风发表,行气疏滞。治感冒身热,呕吐,腹痛,四肢麻痹,蜂、蝎虫伤。
③《南宁市药物志》:祛风散热,解毒止痛。治疮疡,关节疼痛。
【用法用量】内服:熬汤,3~5钱;浸酒或入丸剂。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附方】
①治百节筋骨疼痛:豨莶草十蒸九晒,和蜜为丸服。(《岭南采药录》)
②治高血压病:鲜防风草、鲜海州常山根五钱至二两。水煎服。
③治中风口眼歪斜:鲜防风草一至二两,红糖五钱,水煎服;另用叶和蓖麻子仁共捣烂,贴麻痹侧。
④治痈肿:鲜防风草二两,捣烂绞汁调黄酒炖服,渣外敷;或用鲜防风草、两,鲜马鞭草三钱,水煎调酒服。
⑤治湿疹:鲜防风草,水煎,调食盐或醋洗患处。
⑥治毒蛇咬伤:鲜防风草一两,鲜豨莶草一两,水炖服:渣调食盐、米饭各少许捣烂外敷。(②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防风草是什么?
防风草是一种唇形科广防风属植物,常生于村边、路旁、荒地或林缘。具有散表邪、祛风湿、解疮毒的功效,可用于感冒发热,风湿骨痛。外用治湿疹,疮疡痈肿。
别称:豨莶草、土防风、广防风、落马衣、假紫苏、马衣叶、四方茎、臭草、臭苏头、鸭儿蔑、 秽草、大篾草、排风草。
防风草是一至二年生草本,高达1~2米;茎4棱;叶对生,叶片阔卵形至卵形。防风草从茎、叶、花都与紫苏极为相似,最大不同的之处是紫苏的茎、叶在阳光充足的情况是紫色,而防风草的茎、叶均是绿色。
一、防风草的形态特征:
1、外形:
一至二年生直立草本,分枝,高1-2米,被茸毛。茎4棱。
2、叶:
单叶对生,阔卵形至卵形,长4-10厘米,宽3-5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尖,边缘有不规则的齿,基部近圆形,两面均有茸毛,具细小腺点;叶柄长1.5-3厘米。
3、花:
花轮生,在下部为腋生,在上部可排到顶端而成长总状花序,密生或间断,直径2.5厘米;萼浅绿色,管状,长7-8毫米;5裂;裂片三角状披针形,内外面均有短毛;花冠管状,长1.5厘米,粉红色,2唇,5裂齿,上唇直立,全缘,下唇阔,扩展,内面有短毛;雄蕊4枚,突出,花药连贴,其较长的一对为1室,较短的一对为2室,纵裂;雌蕊1,柱头2裂。
4、果:
小坚果4个,圆形,黑褐色,平滑。
花期9-10月。果期12月至翌年1月。
二、防风草的生长环境与分布情况:
生于海拔1580~2400m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林缘或路旁等荒地上。
分布于我国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
三、防风草药材的采收与炮制:
1、采收时间:
夏、秋季采收。
2、炮制方法:
割取地上部分(全草入药),洗净,晒干。
3、质量要求:
以枝叶茂密、灰绿色者为佳。
4、包装贮藏:
捆压成把,外加蒲席封固,存放于干燥处。
四、防风草的效用:
散表邪,祛风湿,解疮毒。
用于感冒发热,风湿骨痛。
外用治湿疹,疮疡痈肿。
用法与用量:
9~15克,水煎服。
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防风草的功效
功效与作用
祛风、除湿、解毒
防风草为唇形科植物防风草的全草,干燥全草长1~1.5米,茎草质,四棱形,粗可达5毫米,表面棕色或红棕色,被毛,尤以棱角处为多。防风草气微,味淡微苦,具有祛风、除湿、解毒等功效。
1、祛风:防风草可以驱风发表、行气疏滞,可用于治疗感冒身热、呕吐腹痛、四肢麻痹等症状。
2、除湿:防风草具有消风散热、祛湿止痛的功效,可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骨病,膝关节、踝关节的肿胀、疼痛等各种疾患,可壮筋骨、去除疼痛。
3、解毒:防风草具有解毒作用,可去毒疮,多用于治疗蜂、蝎、虫等咬伤,以及疮疡、湿疹、痔疾等病症。
注意事项
适宜人群
感冒身热、疮疡湿疹者
禁忌人群
阴血亏虚者
不宜同食
盐
影响药效
食用方法
水煎内服
鲜防风草和红糖配水煎服,可治中风、口眼歪斜。
浸酒或入丸剂
鲜防风草捣烂绞汁调黄酒炖服,或用鲜防风草与鲜马鞭草水煎调酒服,可治痈肿。防风草十蒸九晒,和蜜为丸内服,可治筋骨疼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7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