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子的功效与作用_千金子的药用价值
导读: 的与专区,为您详细介绍的与的药用价值、千金子的副等,要更多千金子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千金子简介 千金子的功效与作用 千金子的药用价值 千金子的药用附方 千金子的配伍应用 千金子的副作用
千金子简介
千金子,中药名,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的干燥成熟种子。呈椭圆形或倒卵形,长约5mm,直径约4mm。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具不规则网状,网孔凹陷处灰黑色,形成细斑点。一侧有纵沟状种脊,顶端为突起的合点,下端为线形种脐,基部有类白色突起的种阜或具脱落后的。种皮薄脆,种仁白色或黄白色,富油质。气微,味辛。
千金子图片
千金子的功效与作用
逐水消肿,破症杀虫。治水肿胀满,痰饮,宿滞,症瘕积聚;妇女经闭;疥癣疮毒,蛇咬,疣赘。具抗肿瘤作用。用于水肿、痰饮积滞胀满、二便不通、血瘀闭经。
1、《蜀本草》:“治积聚痰饮,不下食,呕逆及腹内诸疾。”
2、《日华于本草》:“宣一切宿滞,治肺气水气,敷一切恶疮疥癣。”
3、《开宝本草》:“主妇人血结月闭,症瘕痃癖,瘀血蛊毒,心腹痛,冷气胀满;利大小肠。”
4、《本草正》;“逐水杀虫。”
5、《草药手册》:“治晚期血吸虫,肝脾肿大。”
千金子的药用价值
【药名】千金子
【别名】续随子、打鼓子、一把伞、小巴豆、看园老。
千金子:除去杂质,筛去泥沙,洗净,捞出,晒乾,用时打碎。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归肝、肾、大肠经。
逐水消肿,破血消症。用于水肿,痰饮,积滞胀满,二便不通,血瘀经闭;外治顽癣,疣赘。
【用法用量】1~2g;去壳,去油用,多入丸散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及体弱便溏者忌服。
千金子的药用附方
1、治水气:联步一两,去壳研,以纸裹,用物压出油,重研末,分作七服。每治一人,只可一服,丈夫生饼子酒下,妇人荆芥汤下。凡五更服之,至晚自止,后以厚朴汤补之,频吃益善。仍不用吃盐、醋一百日。(《斗门方》)
2、治阳水肿胀:续随子(炒,去油)二两,大黄一两。为末,酒、水丸绿豆大。每服以白汤送下五十丸,以去陈莝。(《摘元方》)
3、治小便不通,脐痛不可忍:续随子(去皮)一两,铅丹半两。上二味,先研续随细,次入铅丹,同研匀,用少蜜和作团,盛瓷罐内密封,于阴处掘地坑埋之,上堆冰雪,惟多是妙,腊月合,至春末取出,研匀,别炼蜜丸如梧桐于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煎木通汤下,不拘时,甚者不过再服,要效速,即化破服。急旋合亦得。(《圣济总录》续随子丸)
4、治积聚症块及涎积等:续随子三十枚(去皮),腻粉二钱,青黛(炒)一钱匕(研)。上三味,先研续随子令烂;次下二味,合研匀细,以烧糯米软饭为丸,如鸡头大。每服先烧大枣一枚,剥去皮核,烂嚼,取药一丸,椎破并枣同用,冷腊茶清下。服盾便卧并不搜搅,至中夜后,取下积聚恶物为效。(《圣济总录》续随子丸)
5、治黑子,去疣赘:续随子熟时坏破之,以涂其上,便落。(《苦济方》)
6、治蛇咬肿毒,闷欲死:重台六分,续随子七颗(去皮)。二物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兼唾和少许,敷咬处。(《海上集验方》)
千金子的配伍应用
1、配白术:白术甘温,性缓,健脾力强,补多于散,善于补脾益气且止汗。二药相使配伍,一散一补,一峻一缓,使逐水而不伤脾,补脾而不滋腻,逐水祛湿力强,常用于湿阻中焦及湿气下注等证。
2、配半夏:半夏能燥湿化痰,消痞散结,《药性本草》谓其”消痰下气,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满。“二药配伍,相辅为用,逐水散结,消痞除满,燥湿化痰力增强,可用于寒痰凝结,水饮内停之胸脘满闷,心下痞坚诸证。”
3、配大黄:大黄为苦寒泻下之品,本适用于肠胃实热便秘证,若遇阴寒内盛,冷积停滞,痰饮所聚之腹痛便秘,心下痞塞等证,断非单用大黄所宜,配辛温之千金子等辛温之品,以热制寒,去性存用,苦辛通降,共下寒实。故对寒实积滞所致的便秘腹痛等证,如非温不能散寒,非下不能去其实的情况下,相使为用,最为恰当。
4、配当归:当归甘辛性温,质润而腻,养血之中具活血之力。《本草正》云:“当归,其叶甘而重,故专能补血,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千金子功能破瘕散瘀,两者皆能入血分,一偏养血和血,一偏行血散血,两药相配,活血祛瘀而不伤正,养血而不致血壅气滞,为治寒凝血瘀之妙对。
千金子的副作用
本品中毒剂量为9~15g,多在服药后1~3小时内发。中毒症状开始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流涎、剧烈呕吐,精神萎靡、腹痛、腹泻(稀水样便)、发热、出冷汗、尿量减少、心率加快;甚者出现血压下降、大汗淋漓、四肢厥冷、气息微弱、呼吸浅促、脉微欲绝等症。
以上就是一些千金子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养生之道网频道。
【千金子】、【】、【】、【千金子图片】、【】
千金子是什么?
千金子为少常用中药,始载《蜀本草》原名续随子。 别名:续随子。来源:为大戟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续随子的干燥成熟种子。多为栽培。产地:主产于河南禹县,浙江杭州
千金子的类属、形态、习性、分布及为害情况如何?
千金子(图21)。
图21 千金子学名Leptochloa chinensis(L.)Nees.科属分类禾本科,千金子属。形态特征根须状,秆丛生,直立,基部膝曲或倾斜,着土后节上易生不定根,高30~90厘米,平滑无毛。叶鞘无毛,多短于节间,叶舌膜质,长0.1~0.2厘米,撕裂状,有小纤毛。叶片扁平或多少卷折,先端渐尖,长5~25厘米,宽0.2~0.6厘米。圆锥花序长椭圆形,长10~30厘米,分枝细长,多数,长2~9厘米,小穗多带紫色,长0.2~0.4厘米,具3~7小花,无柄,呈两行着生于穗轴的一侧。颖果长圆形,长约0.1厘米。生物学特性1)休眠与萌发种子休眠期2~3月,萌发温度较稗草为高,需15℃以上,最适温度20~25℃,田间5月萌发较少,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为萌发高峰,发生期长,9~10月仍有发生。
种子萌发湿度要求较宽,土壤湿润至饱和均可萌发,以土壤持水量20%~30%为最适宜,即使是薄的水层亦能抑制萌发,在低湿旱田及排水良好的稻田大量发生。
种子出土深度较浅,一般均在土层1~2厘米之间。2)营养生长千金子在湿润条件下生长良好,浸水及干燥均抑制其生长。千金子属阳生杂草,生长发育需较强的光照,与水稻的相对高度以1.2~1.3生长最好,前期发生的千金子为害严重,往往构成单一群落或与稗草共同构成群落。3)开花结实千金子于8月11日抽穗结实,穗期较长,稻田田间以8月下旬为开花盛期,9月上旬为结实盛期,成熟的种子在水稻收割前即已脱落土中。
分布与为害千金子分布较广,黄河流域以南均有分布,以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发生较多。较稗草耐干旱、耐盐碱、发生量大,为害重,是为害水稻的恶性杂草之一。
千金子有什么作用?
功效与作用
解毒、抗炎镇痛、利尿消肿
千金子,性味辛、温,有毒,归肝、肾、大肠经。具有解毒、抗炎镇痛、利尿消肿的功效。
1、解毒:千金子有良好的解毒作用,可以用于毒蛇咬伤,把适量千金子捣碎,加入米泔水调匀然,然后直接服用,连续服用后可能让中毒的症状减轻。
2、抗炎镇痛:千金子有抗炎镇痛作用,可缓解关节炎,同时对紫外线照射形成的红斑反应、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均有抑制作用。千金子所含的瑞香素有镇痛、镇静作用,临床用于外科手术麻醉。
3、利尿消肿:千金子具有利尿消肿作用,可增加尿量和促进尿酸从组织中排出。
千金子不宜与通便润肠食材同食,千金子本就有利泻功效,同食可能会导致腹泻不止。
适宜人群
: 两便不利、水肿、腹水者
禁忌人群
: 元气虚、脾胃弱、大便不固者
千金子的作用?
千金子又叫一把伞,是大戟科植物续随子的种子。通常在夏、秋二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置阴凉干燥处,防蛀。具有泻下逐水、破血消症之功效,外用具有疗癣蚀疣之功效。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7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