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与记忆方法
初中化学酸碱盐是必考的知识点之一,所以我们要掌握好相关资料,那么这部分内容具体的资料和记忆方法,你想了解吗?我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三化学酸、碱、盐九大知识点
一、 化学用语
1、电离:H2SO4=2H++SO42- NaOH=Na++OH- Al2(SO4)3=2Al3++3SO42-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石灰水的主要成分】
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aCO3
食盐——NaCl 纯碱、口碱——Na2CO3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4·5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氨水——NH3·H2O(学名:一水合氨)
二、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
钾钠铵盐都可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盐)。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七个常见的沉淀物:
中考范围:(由主至次的顺序)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可溶于酸的沉淀
以阅读材料形式考察: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不溶于酸的沉淀
3、四个微溶物:
中考范围: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 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以阅读材料形式考察: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 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三、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1、复分解反应口诀:复分解要进行,溶液中才可行;交换成分价不变;生成水、气或沉淀;不溶物溶于酸除了氯化银和硫酸钡。
2、复分解的tips:
(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
(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四、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
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pH=7溶液为中性; 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
3、中考中常考:溶液为中性的盐——氯化钙和氯化钠;溶液为碱性的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五、离子的检验
1、原理
H+(溶液中):1、石蕊、pH值试纸; 2、加入铁粉,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
3、加入金属氧化物(氧化铜),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4、难溶性碱(如氢氧化铜、氢氧化铁,可溶性碱不行),蓝色固体溶液,溶液变为蓝色;
5、加入碳酸钠或碳酸钙,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OH-(溶液中):1、酚酞、pH值试纸;2、可溶性Cu2+、Fe3+的盐溶液
CO32- (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氯化钙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Cu2+、Fe3+(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可溶性强碱(如氢氧化钠),有蓝色或红褐色沉淀产生。
六、物质的颜色
1、固体(多为白色)
黑色———CuO、MnO2 、Fe3O4、Fe粉、C粉 紫黑色———KMnO4 红色———Cu、Fe2O3
红褐色———Fe(OH)3 蓝色———Cu(OH)2、CuSO4·5H2O 绿色———Cu2(OH)2CO3
2、溶液(多为无色);
浅绿色溶液———(亚铁盐溶液):FeCl2溶液、FeSO4溶液、Fe(NO3)2;
溶液黄色溶液———(铁盐溶液)FeCl3溶液、Fe2(SO4)3溶液、Fe(NO3)3;
溶液蓝色溶液———(铜盐溶液)CuCl2溶液、CuSO4溶液、Cu(NO3)2;
七、酸、碱、盐的特性
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可做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
3、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4、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与熟石灰混合制成碱石灰干燥剂,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酸性气体。
5、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用于检验水蒸气。
6、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
7、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八、酸与碱的通性和盐的性质【记中考常考反应方程式及实验现象】
(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Fe+2HCl==FeCl2+H2↑;Zn+2HCl==ZnCl2+H2↑
(3)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Fe2O3+6HCl==2FeCl3+3H2O;CuO+2HCl==CuCl2+H2O; Ca(OH)2+2HCl==CaCl2+2H2O; Fe(OH)3+3HCl==FeCl3+3H2O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
(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CaCO3+2HCl==CaCl2+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
(6)碱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Ca(OH)2+CO2===CaCO3↓+H2O;2NaOH+CO2===Na2CO3+H2O
(7)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史上最牛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
NaOH(KOH)+FeCl3(Fe(NO3)3、Fe2(SO4)3)==Fe(OH)3↓+NaCl
2NaOH(KOH)+CuCl2(Cu(NO3)2、CuSO4)==Cu(OH)2↓+2NaCl
MgCl2(Mg(NO3)2、MgSO4)+NaOH(KOH)==Mg(OH)2↓+NaCl
(8)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
CaCl2+Na2CO3==CaCO3↓+2NaCl;BaCl2+Na2CO3==BaCO3↓+2NaCl
(9) 有关盐的其他反应
CaCO3高温====CaO+CO2↑;2NaHCO3△==== Na2CO3+ H2O+CO2↑; NH4Cl(NH4NO3、(NH4)2SO4)+NaOH(KOH)==NH3↑+H2O+NaCl
九、有关酸碱盐的反应伴随的实验现象的总结。
1、溶液变色;(如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
2、固体(沉淀)溶解;(碳酸钙、难溶性碱、金属、金属氧化物溶于酸)
3、有气泡产生;(碳酸盐与酸的反应)
4、产生沉淀;(溶液中,钙离子遇到碳酸根离子)
5、固体析出;(铁钉与硫酸铜的反应)
6、溶液升温(金属镁与酸反应放热、生石灰遇水放热、中和反应放热)
高中化学记忆方法
理解记忆
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总结,找出内在联系及规律,然后记忆这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
如:在记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等概念,必须在理解的意义前提下去记忆。
特别是有关化学原理,化学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如果没有理解记忆是很难掌握的。
口诀记忆
由于知识点多,记忆量大,在化学学习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很容易记住的口诀,老师要求我们去记忆它。
首先,要告诉自己这是一种学习的捷径,然后在深刻的理解它的内涵,最后记住了,就会成为你学习化学的利器。
如:“升失氧,降得还”、“见量化摩,求啥先求摩”、“有弱才水解,都强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越热越水解,越弱越水解”。
趣味记忆
为了分散难点,提高兴趣,要采用趣味记忆方法来记忆有关的化学知识。
比如,可以把生边的实际生活甚至自己的经历和观雪有关知识联系起来,让化学知识富有趣味。
特别是一些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的现象。
重复记忆
要利用必要的重复来加深记忆事物的印象也是跟遗忘作斗争的有效方法,所以在记住某些知识时常常用默默重复、叙述再现方法来加深印象。
这种方法往往被我们忽视了,很多同学学的快忘得快也就是这个原因。
短时记忆对于我们的学习远远不够,只有通过不断反复记忆,才能够把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为我们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归类记忆
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分类,抓住特征,在以此类推。
如:电解质判断的时候,把所学的化合物归类,再把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包含的类别记住,对于我们掌握本质就很有帮助;
再如:在掌握了各个主族、周期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规律后,对于具体的元素单质、化合物的性质就容易多了。
对比记忆
对新旧知识中具有相似性和对立性的有关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
比如:中学化学中常见的黄色粉末并不多见,主要就是硫磺和过氧化钠,但是它们的性质却很不相同。
再如:我们在学习硫酸和硝酸的时候,他们作为氧化性酸的酸性和强氧化性的方面的相似性。
联想记忆
把性质相同、相近、相反的事物特征进行比较,记住他们之间的区别联系,再回忆时,只要想到一个,便可联想到其他。
如:记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孤立地记忆很难,如果扩大联想,对比类推,效果可能要好得多。
关键字词记忆
这是记忆概念有效方法之一,在理解基础上找出概念中几个关键字或词来记忆整个概念,如:化学平衡的特征“逆、等、定、动、变”。
知识网络记忆
用表格或图示进行归纳、整理,使看似零散的知识结成网络。
如以一主族代表元素的单质、氧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盐为线索的学习思路,以及以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备、保存之间相互关联的元素化合物类知识,在有机中还要特别注意官能团的性质。
以上的9种方法大家在化学学习中可能也在有意识无意识的用到。需要注意的是,化学中常常有些个别物质性质特殊,这些特殊性最好同类似的对比起来记忆,这一点有时候在解题过程中很重要。
初中化学的盐和化肥那单元主要掌握什么?
教学重点:
1、化学与生活、生产的关系
2、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初三化学十一单元盐 化肥重点复习资料
一、第十一单元内容提要
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3.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4.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5.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5.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6.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内容讲解
1、几种生活中常见盐的组成及主要用途(掌握它们的名称、化学式、俗名、主要用途)
我们可以通过列表归纳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主要用途。
名称
化学式
说明
主要用途
氯化钠
NaCl
食盐的主要成分
作调味品,腌制食品。能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医疗上用来配制生理盐水,工业上用来作原料制取碳酸钠、氢氧化钠、氯气和盐酸等,农业上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碳酸钠
Na2CO3
俗称纯碱、苏打
用于生产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
碳酸氢钠
NaHCO3
小苏打
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
碳酸钙
CaCO3
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可用作补钙剂。石灰石、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也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2、粗盐提纯
这里的粗盐,指的是含有较多杂质的氯化钠晶体。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而得到的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镁等)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可以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步骤来制取精盐。
3、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原理:组成里含有CO32-(或HCO3-)离子的盐,都能跟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利用此反应可以检验盐的组成中是否含有CO32-离子(或HCO3-)。
例如:
CaCO3+2HCl====CaCl2+H2O+CO2↑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实验操作:取样,加入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样品中含有碳酸根。
[探究]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的选择
实验室里利用此反应,常用易得、廉价的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都是碳酸钙)跟稀盐酸反应来制得二氧化碳。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不用纯碳酸钙、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的原因是相对成本较高;不用浓盐酸的原因是浓盐酸有挥发性,将使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氯化氢;不用硫酸的原因是硫酸与块状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见书后附录I),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硫酸与碳酸钙进一步反应。
4、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我们已经知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只有当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才能发生。
可见记住酸、碱、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对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是非常重要的。酸、碱、盐的溶解性可以查阅书后的附录I。
一般来说,钠盐、钾盐、铵盐、硝酸盐在水中都是可溶的;氯化物中除氯化银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外,多数是可溶的;硫酸盐中除硫酸钡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硝酸),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外,其余多数是可溶的;碳酸盐中除钾盐、钠盐、铵盐可溶,碳酸镁微溶外,其余都难溶。常见的碱中,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和氨水易溶,氢氧化钙微溶,其余都难溶。
可以将常见的复分解反应归纳如下表: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酸碱盐
初中化学内容比较多,知识比较零散,老师在讲课时,着重围绕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因此大家要仔细听课?认真做笔记。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9年级化学酸碱盐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9年级化学酸碱盐知识点归纳(一)
酸: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无色酚酞不变色。
2.酸(除硝酸) + 金属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Zn + H2SO4 = ZnSO4 + H2↑
Fe + 2HCl === FeCl2 + H2↑
条件:
①在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排在H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②硝酸和金属发生的不是置换反应,生成物也不是氢气。
3.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CuO + H2SO4 ==== CuSO4 + H2O
凡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碱性氧化物。(除Al2O3、ZnO外)
4.酸 + 碱 → 盐 + 水
HCl + NaOH ==== NaCl +H2O
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离子结合生成水
5.酸 + 某些盐 → 新酸 + 新盐(条件: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HCl + AgNO3 === AgCl↓ + HNO3
H2SO4 + BaCl2 ==== BaSO4 ↓+ 2HCl
9年级化学酸碱盐知识点归纳(二)
碱: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阳根离子的化合物。
1. 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条件:碱必须可溶)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
2.可溶性碱 + 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Ca(OH)2 + CO2 ==== CaCO3 ↓+ H2O
3. 碱 + 酸 → 盐 + 水
2HCl + Cu(OH)2 ==== CuCl2 + 2H2O
HNO3+ NaOH ==== NaNO3 +H2O
4.可溶性碱 + 可溶性盐 → 新盐 + 新碱
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凡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是酸性氧化物。(除CO、H2O外)
9年级化学酸碱盐知识点归纳(三)
盐:
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
1. 可溶性盐 + 某些金属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Fe + CuSO4 === FeSO4 + Cu
Cu + Hg(NO3)2 === Cu(NO3)2 + Hg
条件:在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酸 + 某些盐 → 新酸 + 新盐(同上)
3. 可溶性碱 + 可溶性盐 → 新盐 + 新碱(同上)
4.可溶性盐 + 可溶性盐 → 两种新盐
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九年级化学 知识点酸碱盐相关 文章 :
1.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与记忆方法
2. 9年级化学常见的酸碱盐的知识点
3. 初三化学酸和碱知识点复习
4. 化学酸碱盐知识点
5. 九年化学盐化肥知识点与重点
6. 2019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7. 酸碱盐化学知识点
8. 最全九年级化学复习总结
9. 各类化学学习方法
10.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初三化学酸碱盐
酸碱盐:酸指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指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指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可以简记为:氢头酸、氢氧根结尾碱、金属开头酸根结尾的是盐。酸、碱、盐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点。
主要区分酸碱盐是根据他们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与酸根组成的。例如硝酸是由氢元素和硝酸根组成的所以为HNO₃。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碱为一水合氨。例如氢氧化镁是由镁元素与氢氧根组成的,所以为Mg(OH)₂。
盐是酸碱中和的产物,所以是由金属元素(或铵根)与酸根组成的。硫酸铜是由铜元素与硫酸根组成的,CuSO₄。氯化物也属于盐类,因为它们是盐酸与碱的产物,又称盐酸盐。
其中结晶水合物属于盐类。
/iknow-pic.cdn.bcebos.com/d439b6003af33a870dc15996cb5c10385243b58a”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d439b6003af33a870dc15996cb5c10385243b58a?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扩展资料:
仅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非金属单质结合生成的化合物为酸。
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的化合物为碱。
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的化合物为盐,不一定都是如此。例子如CU₂(OH)₂CO₃碱式碳酸铜,有氢氧根酸碱盐类化合物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关于盐呈酸性碱性的口诀:”谁强显谁性”
比如强酸弱碱盐显酸性,强碱弱酸盐显碱性,
但如果是强酸强碱盐或弱酸弱碱盐就显中性。
说明:强酸性的物质(或化合根)有:Cl(氯)(硝酸根)(硫酸根)等;
弱酸性的物质(或化合根)有:(碳酸根)等;
强碱类的物质(或化合根)有:Na(钠)、K(钾)等;
弱碱类的物质(或化合根)有:NH₄(铵根)、Cu(铜)等;
强酸强碱盐:中性(pH=7)(如:NaCl, KNO₃);
强酸弱碱盐:酸性(pH7)(如:NH₄Cl,CuSO₄);
弱酸强碱盐:碱性(pH7)(如:Na₂CO₃)。
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归纳总结
化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所以在初中学好化学很有必要。那么初中化学酸和碱的知识点有哪些呢?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归纳,希望可以帮到你!
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归纳
一、 化学用语
1、电离:H2SO4=2H++SO42- NaOH=Na++OH- Al2(SO4)3=2Al3++3SO42-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石灰水的主要成分】 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aCO3
食盐——NaCl 纯碱、口碱——Na2CO3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4·5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氨水——NH3·H2O(学名:一水合氨)
二、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
钾钠铵盐都可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碳酸盐只溶钾钠铵(盐)。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七个常见的沉淀物:
中考范围:(由主至次的顺序)碳酸钙、碳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可溶于酸的沉淀
以阅读材料形式考察: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不溶于酸的沉淀
3、四个微溶物:
中考范围: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 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以阅读材料形式考察: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 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三、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
1、复分解反应口诀:复分解要进行,溶液中才可行;交换成分价不变;生成水、气或沉淀;不溶物溶于酸除了氯化银和硫酸钡。
2、复分解的tips:
(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
(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四、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
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pH=7溶液为中性; 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
3、中考中常考:溶液为中性的盐——氯化钙和氯化钠;溶液为碱性的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钾(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五、离子的检验
1、原理
H+(溶液中):1、石蕊、pH值试纸; 2、加入铁粉,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
3、加入金属氧化物(氧化铜),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4、难溶性碱(如氢氧化铜、氢氧化铁,可溶性碱不行),蓝色固体溶液,溶液变为蓝色;
5、加入碳酸钠或碳酸钙,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OH-(溶液中):1、酚酞、pH值试纸;2、可溶性Cu2+、Fe3+的盐溶液
CO32- (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氯化钙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Cu2+、Fe3+(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可溶性强碱(如氢氧化钠),有蓝色或红褐色沉淀产生。
【以下两种离子的检验,中考不要求,高中必知】
Cl – (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NH4+(在溶液中): 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微热溶液,若产生一种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原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
(固体):铵态氮肥的检验;取样品与熟石灰充分混合,研磨,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
2、正确的操作:取样-溶解(样品为固体)-滴加-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六、物质的颜色
1、固体(多为白色)
黑色———CuO、MnO2 、Fe3O4、Fe粉、C粉 紫黑色———KMnO4 红色———Cu、Fe2O3
红褐色———Fe(OH)3 蓝色———Cu(OH)2、CuSO4·5H2O 绿色———Cu2(OH)2CO3
2、溶液(多为无色);
浅绿色溶液———(亚铁盐溶液):FeCl2溶液、FeSO4溶液、Fe(NO3)2;
溶液黄色溶液———(铁盐溶液)FeCl3溶液、Fe2(SO4)3溶液、Fe(NO3)3;
溶液蓝色溶液———(铜盐溶液)CuCl2溶液、CuSO4溶液、Cu(NO3)2;
七、酸、碱、盐的特性
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可做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
3、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4、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与熟石灰混合制成碱石灰干燥剂,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酸性气体。
5、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用于检验水蒸气。
6、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
7、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八、酸与碱的通性和盐的性质【记中考常考反应方程式及实验现象】
(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Fe+2HCl==FeCl2+H2↑;Zn+2HCl==ZnCl2+H2↑
(3)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Fe2O3+6HCl==2FeCl3+3H2O;CuO+2HCl==CuCl2+H2O; Ca(OH)2+2HCl==CaCl2+2H2O; Fe(OH)3+3HCl==FeCl3+3H2O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NaOH+HCl==NaCl+H2O;2NaOH+H2SO4==Na2SO4+2H2O
(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CaCO3+2HCl==CaCl2+H2O+CO2↑;Na2CO3+2HCl==2NaCl+H2O+CO2↑;NaHCO3+HCl==NaCl+H2O+CO2↑
(6)碱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Ca(OH)2+CO2===CaCO3↓+H2O;2NaOH+CO2===Na2CO3+H2O
(7)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史上最牛反应:Ca(OH)2+Na2CO3==CaCO3↓+2NaOH
NaOH(KOH)+FeCl3(Fe(NO3)3、Fe2(SO4)3)==Fe(OH)3↓+NaCl
2NaOH(KOH)+CuCl2(Cu(NO3)2、CuSO4)==Cu(OH)2↓+2NaCl
MgCl2(Mg(NO3)2、MgSO4)+NaOH(KOH)==Mg(OH)2↓+NaCl
(8)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
CaCl2+Na2CO3==CaCO3↓+2NaCl;BaCl2+Na2CO3==BaCO3↓+2NaCl
(9) 有关盐的其他反应
CaCO3高温====CaO+CO2↑;2NaHCO3△==== Na2CO3+ H2O+CO2↑; NH4Cl(NH4NO3、(NH4)2SO4)+NaOH(KOH)==NH3↑+H2O+NaCl
九、有关酸碱盐的反应伴随的实验现象的总结。
1、溶液变色;(如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
2、固体(沉淀)溶解;(碳酸钙、难溶性碱、金属、金属氧化物溶于酸)
3、有气泡产生;(碳酸盐与酸的反应)
4、产生沉淀;(溶液中,钙离子遇到碳酸根离子)
5、固体析出;(铁钉与硫酸铜的反应)
6、溶液升温(金属镁与酸反应放热、生石灰遇水放热、中和反应放热)
初中化学酸碱盐学习误区提醒
1、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可简单的记为“酸入水,且慢慢,用力搅拌不停断,切忌不可水入酸”。如果水倒进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的上面,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不易散失,使水暴沸,带着酸向四处飞溅,有可能发生意外。
2、使用氢氧化钠必须十分小心,防止皮肤、衣服被它腐蚀,实验时最好戴防护镜,防止溶液溅到眼睛里。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3、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溶质HCl氯化氢质量减小,溶剂质量不变,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吸收空气中的水,溶剂质量增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4、根据化学式判断酸和碱
酸——化学式通式 HnR,R表示酸根离子,化学式特点为氢元素开头,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H+和酸根离子,但注意H2O不是酸(属于氧化物),而CH3COOH醋酸,属于酸。
碱——化学式通式为 M(OH)n ,M表示金属元素,化学式特点为氢氧根离子结尾,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OH-和金属阳离子,但注意NH3·H2O(氨水),化学式不符合这一特点。
初中化学酸碱盐典型例题
一、考查指示剂和溶液的酸碱性
小冬在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探究活动中记录如下。根据下判断,不能做指示剂的是( )
解析:根据酸碱指示剂的概念,在酸、碱和中性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以颜色区别酸、碱和盐的溶液,A、C、D三个答案中均出现了不同的颜色,只有B是颜色没有改变,故选B
答案:B
二、考查盐酸与硫酸的特性
下列物质放在敞口容器中一段时间后,质量明显减少的是( )
A. 浓硫酸 B. 浓盐酸 C. 氢氧化钠 D. 氯化钠
解析: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放在敞口溶器中质量减小,氢氧化钠遇水潮解,而浓硫酸可以吸水,所以这两种物质放在敞口容器中质量增加,氯化钠放在敞口容器中质量不会改变,故正确的答案为B。
答案:B
三、考查酸的化学性质
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反应后过滤,向溶液中插入锌片,有气泡产生。则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
A.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铁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
C.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
解析:由题意可知,向滤液中加入锌片,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含有硫酸,故不溶物中不能含有铁粉。题中发生的反应有 Fe+H2SO4=FeSO4+H2↑,CuO + H2SO4=CuSO4 + H2O,Fe+CuSO4=FeSO4 + Cu,所以滤液中有H2SO4、FeSO4,可能还有CuSO4,不溶物中有Cu。
答案:A
四、考查碱的特性及用途
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足以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
解析:A、C、D中NaOH浓溶液与CO2气体反应都会产生较明显的现象,A中蛋被吞入瓶中,C中气球会鼓起,D中塑料瓶会变瘪,只有B中试管内液面在取下橡皮塞后会上升,但CO2能溶于水,CO2与水反应也会产生类似的实验现象,因而B不足以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故正确答案为B。
答案:B
猜你喜欢:
1. 初三化学酸碱盐十大知识点
2. 9年级化学常见的酸碱盐的知识点
3.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复习
4. 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总结
5. 9年级化学酸碱盐知识点归纳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6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