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要怎样施用追肥?
玉米生长期长,对肥料的需求量也大。因此,基肥必须充分施用。施肥方式以农场腐熟有机肥为主,追肥重施磷磷肥,追肥重施氮肥,既能防止玉米长苗,又能防止玉米植株后期不脱肥,保证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同时,玉米对锌敏感,需要大量的钾,锌钾吸收不足,都会影响玉米产量。可以根据它们的化学特性和玉米不同生长期的需要来实施。然后根据玉米各生育期的生长和需肥情况,确定施肥种类和用量,防止植株早衰,促进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增加粒重,提高产量。
玉米需肥量高的时期主要是:苗期到小喇叭口期,这个时期需肥量小,基肥足够保证。从大喇叭口到抽雄期,肥料需求量最大,从抽雄期到成熟期,也较小。在三种主要元素中,氮和钾含量最高,磷含量最少。根据这三个关键时期和肥料需求,施肥应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涂足底肥:
施足基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综合营养,是培育壮苗的基本保证。底肥不足会削弱幼苗的生长,影响正常生长。一般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农家肥4000-5000公斤,尿素15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15-20公斤,硫酸锌2-3公斤。
二、穗攻期追施壮秆肥(大八口期至抽雄期):
这种施肥也叫壮秆攻穗肥,主要是增加玉米植株的叶面积,促进玉米的秆粗,进而使孕穗结实。如果缺乏营养,植株生长势弱,雌、雄花发育不完善,就会造成施肥不良,如籽粒少、秃顶等,影响产量。追肥以氮肥为主,辅以钾肥。追肥量为每亩尿素15-20公斤,硫酸钾5。
第三,追施粮肥(从雄期到成熟期)
抽雄后,玉米芯开始逐渐充实,晶粒变大。为防止早衰,增强叶片光能转化,增加玉米粒重,每亩可追施尿素5公斤,硫酸钾2~3公斤。过量的尿素会延缓成熟,钾能促进玉米淀粉的转化和积累,增加产量,促进品质。
如何根据玉米需肥规律进行施肥
一、水肥管理
1.追施氮肥:玉米抽穗后,大多数地块中所施基肥肥效已基本耗尽。为了保障灌浆和籽粒饱满,所以需要供应速效氮肥,防止玉米早衰,提高千粒重。
2.适当施加中微量元素肥:在玉米生长发育中,不仅仅需要氮磷钾肥的供应,还需要中微量元素肥增效。例如在拔节期至灌浆期喷施降镉灵叶面硅肥,可以促进玉米生长,提高玉米产量,提高抗倒伏能力,为玉米高产提供保障。
3.禁忌大水大肥:玉米灌浆期浇水追肥增加产量,是保障高产丰收的关键,但绝不能投入过多氮肥,否则容易导致玉米贪青晚熟,影响产量。
二、加强田间管理
1.中耕培土:玉米中后期倒伏是限制玉米高产的主要因素。在灌浆后期,还要浅中耕一次,松土通气,防止草害,防止倒伏,也有利于养分分解,促进根系吸收,防止叶片早衰,提高产量。喷施叶面硅肥后作物的茎秆直,使抗倒伏能力提高。
2.隔行去雄:隔两株去一株或隔两行去一行的雄花,可使异花授粉率提高而增产约5%~10%,是提高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去一般隔株去雄较隔行去雄效果好,因隔株去雄使去雄株的前后左右均为未去雄株,增加授粉机会;另外,田边地头的植株不要去雄,以免影响授粉。
3.全田去雄:玉米雄花散布花粉,15天后花粉散完,然后应将雄花从茎秆去除,扔于田外,减少资源争夺。
4.拔除空秆:由于品种特性或留苗过密,有的是玉米在根际长出1~2个分蘖,长不出棒子,这些空秆与分蘖均应拔除,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肥料消耗,利于植株正常生长发育,促使大穗大粒的形成。
5.充分利用太阳光照:灌浆期的主攻目标就是要保根、保叶、防止叶片早衰,促使玉米穗粒多、粒重,以获得高产。玉米适当晚收是简单易行、不增加成本的增产技术。同时、喷施降镉灵叶面硅肥后可使玉米表皮细胞硅质化,使玉米的茎叶挺直,减少遮荫,叶片光合作用增强。
6.及时防治病虫害:玉米灌浆期的主要病虫害有小斑病、弯孢霉叶斑病、褐斑病、锈病、三代玉米螟、蚜虫、粘虫等。玉米喷施叶面硅肥,吸收硅元素后,体内形成硅化细胞,茎叶表层细胞壁加厚,角质层增加,从而提高防虫抗病能力。
7.适时收获:只有适时收获,才能高产丰收。适时收获,一般是当玉米苞叶干枯松散,籽粒变硬发亮,乳线消失,基部出现黑色层时,即为完熟期,一般品种要到9月25日左右,即成熟后45-50天才能达到标准。此时收获产量最高。
玉米的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是怎样吸收的?
玉米对氮、磷、钾的吸收有明显的阶段性,生育期不同,所吸收的氮、磷、钾数量也不尽相同。玉米有春玉米和夏玉米之分,生育期长短不同,所处的生态条件各异,在需肥特性方面彼此之间也略有差别。春、夏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对氮、磷、钾的吸收。
春玉米对氮、磷、钾的吸收
夏玉米对氮、磷、钾的吸收
玉米的拔节期对氮磷钾是怎样吸收的?
拔节期至授粉期:玉米植株拔节以后,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拔节到抽雄是玉米一生中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到抽雄时,春、夏玉米所积累的干物质已分别达到全生育期积累总量的21.16%和34.58%,所吸收的氮、磷、钾分别为全生育期吸收总量的43.67%、23.77%、46.74%和50.8%、49.5%、72.5%。
两者相比,夏玉米此期所吸收的磷、钾明显高于春玉米。抽雄至授粉期雌穗开始相继分化和发育成穗。在成穗过程中,根据玉米植株形态变化,生产上又把穗期分为小喇叭口期(雌穗生长锥伸长期)、大喇叭口期(雌穗小花分化期)和孕穗期。
从拔节到孕穗期大约需要35d,玉米植株干物质的积累量和对氮、磷、钾的吸收量显著增加,其中干物质积累占总干物质中的46%~54%,氮占总吸收量的55%~75%,磷占52%~62%,钾占80%~100%。尤以大喇叭口期吸收量最多,每公顷每日所吸收的氮、磷、钾量分别为4.5kg、2.1kg和4.5kg左右,比苗期至拔节期要多30~40倍,此期是玉米追施氮肥的关键时期。
玉米的出苗期对氮磷钾是怎样吸收的?
出苗期至拔节期:此期是玉米营养生长期,生长中心为叶片、叶鞘和根,植株只进行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分化和生长。这一期间的生长日数在20~40d,其中春玉米苗期温度低,生长速度较慢,约为40d;夏玉米苗期高温多雨,生长速度快,约20d。苗期是玉米植株中以氮素代谢为主的时期,如果氮素代谢过旺,地上部分生长过旺而不壮,会造成根系发育不良。所以,在高产春玉米生产中,苗期要进行蹲苗。蹲苗的目的在于促使根系向纵深伸展,防止地上部分生长过旺;而夏玉米由于生长期较短,一般不蹲苗。
在此期间玉米植株较小,在初期4~6叶之前,其植株干物质和吸收氮、磷、钾等矿物质的累积量较少,而且速度很慢。养分的吸收速度比干物质累积的速度快,所以,植株的养分含量是全生育期最高的,一般约占幼苗干重的4%~5%。当株高20cm左右时,如果缺乏氮素营养,会减少玉米果穗中的行数,也就影响子粒产量,即使后期重施氮肥也难弥补。因此,为了壮苗,苗期要求土壤供应一定的有效氮。
玉米整个生育期内都有磷素积累,最大吸收速度是在出苗后第3~6周之间。玉米的磷素营养临界期在苗期,所以玉米苗期磷素供应状况对玉米生长极为重要。如果苗期土壤缺磷,首先影响根系的生长及其对养分的吸收。特别是在春季土温较低时,根系生长细而少,对磷的吸收能力弱,常导致玉米缺磷,使苗呈现紫红色。
玉米对钾吸收累积的速度,生长期内一般超过氮、磷养分。到拔节期时,春玉米吸收的氮、磷、钾分别达到总量的9.29%、4.29%和11.14%;夏玉米吸收的氮、磷、钾分别达吸收总量的4.3%、4.6%和4.8%。玉米培养试验证明,出苗后28d玉米对氮、磷吸收速度最快,而钾在玉米发芽后不久即达最大吸收速度(Minar和Lastuvka,1969)。在此期间,根系对养分的吸收量虽少,但必须保证土壤有效氮、磷、钾的供给。所以,在生产上用氮、磷、钾肥作种肥效果良好。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6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