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肥料中氯含量较高,含缩二脲能不能种玉米作底肥
玉米不是忌氯作物,可以用含氯的,含缩二脲肥料不能做种肥,做底肥是可以的。
怎样正确施用含缩二脲复合肥
1、复合肥肥效长,宜做基肥。
2、复合肥分解较慢,对播种时用复合肥做底肥的作物,应根据不同作物地需肥规律在追肥时及时补充速效氮肥,以满足作物营养需要。
3、复合肥浓度差异较大,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浓度。
4、复合肥浓度较高,要避免种子与肥料直接接触,会影响出苗甚至烧苗、烂根。播种时,种子要与穴施、条施复合肥相距5到10厘米左右,切忌直接与种子同穴施,造成肥害。
5、复合肥配比原料不同,应注意养分成分的使用范围。
6、复合肥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大量元素,氨表施易挥发损失或雨水流失,磷、钾易被土壤固定,特别是磷在土壤中移动性小,施于地表不易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也不利于根系深扎,遇干旱情况肥料无法溶解,肥效更差。所以复合肥的施用应尽可能避免地表撒施,应深施覆土。
扩展资料
我国规定肥料用尿素缩二脲含量应小于0.5%。缩二脲含量超过1%时,不能做种肥,苗肥和叶面肥,其他施用期的尿素含量也不宜过多或过于集中。在果、菜上长期、单独、连续施用尿素,容易造成缩二脲中毒。
有关研究发现,柑橘类作物,缩二脲积聚量超过0.25%,就会产生叶尖发黄变脆和花叶现象,降低光合作用,造成叶片早衰脱落,影响开花结果。
农业上复合肥的使用越来越多,但是复合肥的生产过程中如有处理不当,如高温时间持续过长,很可能会产生“缩二脲”,而“缩二脲”含量过高则会导致烧苗、烧根,造成肥害。
如尿素在熔融过程中,若高温(高于133摄氏度)处理,会产生缩二脲,缩二脲含量超过2%时,对作物种子和幼苗均有毒害作用,浓度过高产生盐害,造成烧根、烂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复合化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缩二脲
复合肥缩二脲的作用
;
回答
复合肥中的缩二脲对农作物几乎没有有利的作用,并且它的浓度超过2%时还会对作物的种子和幼苗产生毒害,或者造成烧根、烂根等现象。我国规定的农用尿素中的缩二脲含量应小于0.5%,当缩二脲的含量超过1%时不能用来作种肥、苗肥、叶面肥,并且其它尿素中的缩二脲的含量也不宜过多或者过于集中。
缩二脲对作物有好处吗,和尿素有什么区别
;
回答
缩二脲对作物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它可以用作长效氮肥,对作物有促进光合作用、合成蛋白质、促进长势等作用,坏处是缩二脲进入种子和幼苗中就会使蛋白质变性,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使用尿素时尽量不要在地表施肥,一般情况下,如果将尿素洒在地表,至少要4-5天的转化过程才能被作物吸收。
一、缩二脲对作物有好处吗
1、缩二脲可以用作长效氮肥给作物使用,对作物就有促进光合作用、促进合成蛋白质、促进长势的效果。使用缩二脲时要注意,大多数使用了尿素肥的作物容易烧苗,这并不是因为化肥浓度太大,主要是缩二脲的含量过高导致,所以在使用尿素时要主题,当缩二脲含量超过0.5%时就会造成不良影响,这时一定不能给作物使用。
2、使用缩二脲时尽量不要采用地表施肥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如果将尿素肥洒在地表,至少要4-5天的转化过程才能被作物吸收,而且转化过程中大部分有效的氮都会被浪费,真正可以被利用的氮素不会超过30%,所以在施肥过程中一定不要采取地表施肥的方法。
3、一般尿素中含缩二脲比较多,在生产尿素的过程中就会产生缩二脲,这个目前还没有办法能避免。使用尿素时要注意,一定不要将尿素作为种肥使用,因为尿素进入种子和幼苗中缩二脲就会使蛋白质变性,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因此尽量不要把尿素作为种肥使用。
二、缩二脲和尿素有什么区别
1、缩二脲其实和尿素没有特别大的区别,因为它是通过尿素产生的,尿素在熔融过程中,如果通过高温处理就会产生缩二脲。可以使用碱性硫酸铜溶液鉴定尿素和缩二脲,缩二脲会使溶液变成紫红色,尿素不会产生反应。我国规定尿素里面的缩二脲含量应小于0.5%,当缩二脲含量超过1%时,就不能做种肥,苗肥和叶面肥,其他施用期的尿素含量也不宜过多或集中。
2、一般在果、菜上长期、单独、连续施用尿素,就会容易造成作物缩二脲中毒。根据研究发现,当柑橘类作物里面的缩二脲积聚量超过0.25%,就会产生叶尖发黄变脆和花叶现象,降低光合作用,造成叶片早衰脱落,影响开花结果。使用尿素时,应当与酸铵、硫酸铵、碳酸氢铵等肥料交叉使用,这样可以减少缩二脲中毒率。
3、缩二脲一定要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并且要远离火种、热源。一定要与氧化剂、碱金属分开存放,不能混储,可以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也要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5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