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的简介
百度知道 社会民生分享到i贴吧 添加到搜藏已解决
邓稼先和杨振宁在一起的事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6-5-6 22:13
提问者: Jennybetty – 一级最佳答案邓稼先和杨振宁交往纪事
北京六部口,30年代的崇德中学有一双童年时期的好朋友,大两岁的是杨振宁,小两岁的是邓稼先,他们分别是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杨武之和哲学系教授邓以蛰的孩子。数十年的友谊是从逮知了的大树上,从弹玻璃球的泥地上开始的。这友谊一直延伸到了大洋彼岸。1950年,获得博士学位即将回国的邓稼先与杨振宁、杨振平兄弟俩分手在芝加哥市。此后二十年,邓杳无音信。
1972年,杨振宁第二次来华。有关部门批准邓稼先在自己的家中接待他童年的朋友。旧家具被人匆匆搬走。上面特地派来木工,把邓稼先的一个旧书橱打磨赶制,又匆匆装上一面穿衣镜,使之一天之内就变成了一个“崭新”的大衣柜;破旧的地板上了蜡,又有人从办公室扛来沙发,送来了良种西瓜、巧克力和一箱汽水。仿佛是在戏台上置景。邓稼先默认了。
杨振宁来的那天晚上,大院里特意放电影,把人们都引到电影场上。楼里显得别样的清静。杨振宁一进屋门,环视片刻,便径直向书架走去。这已是一个纯粹的医学专家的书柜,除了最显著位置上的两本毛泽东著作和厚厚一叠特意摆放的祖国风光明信片。
杨振宁回过头来,含笑的眼睛颇有意味地盯着他的朋友。早在1964年,他就从美国报纸上关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报道中看到了邓稼先的名字。他不愿点破,只是微微地点点头,像在说,你收拾得很干净。
这次会面的气氛比1971年的第一次会面要自然和活泼得多。那一次是在宾馆,大概这一次毕竟是在家中。杨振宁吃着西瓜,喝着汽水,一会儿直言不讳地评论中国“不能调动人的进取心”,一会儿说起他在美国搜集的中国“文革”街头小报,一会儿又谈开了联邦调查局。忽然,他问:“这是你们的家吗?”
“是,是,”邓稼先用事先统一过的口径回答,“是许鹿希医学院的宿舍。”
“怎么没有儿子的床?”杨振宁聪明过人。
儿子的床的确在布置“客厅”时拆了。邓稼先没料到诺贝尔奖获得者会看得如此精确。还是许鹿希反应敏捷,她忙打掩护:“儿子在爷爷家住。”
后来邓稼先又请杨振宁吃了一次烤鸭。和他在一起,邓稼先总感到有点紧张。他害怕童年时代的朋友会突然问起他的工作。可是杨振宁像是忘了这桩事。两个物理学家都在有意选择非物理学的话题。
这出戏直到杨振宁离北京去上海时才结束。邓稼先去机场送行,当他把老朋友送入停机坪时,杨振宁回转身,沉默了一会儿,终于问:“稼先,我在美国听人说,中国的原子弹,是一个美国人帮助搞的,他叫寒春,这是真的吗?”邓稼先的神情惊愕起来,他激动地张了张嘴,可是立刻又把嘴唇咬住了。好一会儿,他才说:“你先上飞机吧。”
飞机腾空不久,邓稼先马上向上级报告并请示了他遇到的提问。周恩来总理明确指示:可以告诉杨先生,中国的原子弹全部是由中国人自己研制的。
激动万分的邓稼先迫不及待地写了封信,立即交专人乘民航班机赶往上海。杨振宁是在上海市“革委会”为他饯行的宴会上接到这份急件的。当他拆开信封,一眼看到熟悉的邓稼先的笔迹———“全部是由中国人自己研制”时,泪水夺眶而出。
1957年,当杨振宁赴瑞典接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评委会要他提供一份英文的演说稿。杨振宁回答:“不,我要用中文写。”评委会说:“中文演说稿无法排印。”他坚定地回答:“那就请复制我的手稿。”
杨振宁常常从美国飞来。邓稼先的家是他平静而温暖的港湾,在邓稼先的身边是自由的。
———你给我找辆自行车!
———干什么?
———我们一块儿到香山去玩!
———我可不敢。人家能让吗?!
———真遗憾。那我们谈点什么吧,宇宙不守恒定理?规范场论?
常常,他俩的谈话就是一张纸一支笔。
那天在仿膳,席间,轻松的谈话之余,杨振宁忽然问:“稼先,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人用了七年,苏联人用了三年多,英国人用了四年,法国人用了八年,为什么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
邓稼先没有说话。他的神色突然变得严肃了。他知道这是杨振宁在心中憋了许久的一个问号,一缕歉意在他心中浮沉,但他无法满足朋友的探究心愿。这不是一个人的秘密,是一个民族对于世界的秘密。沉默,这是渴望理解和渴望被理解之间的沉默。
出仿膳,邓稼先夫妇陪同杨振宁到北京图书馆,杨振宁要查阅一本古籍珍本。许鹿希后来隐约记得,那是一本中国古代哲人的著作。杨振宁查阅完毕,在许鹿希的小本上写下了这样几句话:似至晦实至明似至难实至易似至繁实至简。1986年5月30日下午,杨振宁去医院看望术后不久的邓稼先。当他滔滔不绝地对邓稼先谈起世界前沿科学的进展情况时,邓稼先的额上正沁出一粒粒虚汗。
6月13日,是杨振宁离北京回美国的日子,他又一次来到医院。两双手———打墙球的手,写物理公式的手———握紧又握紧———是真正的告别,不再是“再见”了。(王X摘自《蔚蓝的思维———科学人文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作者钱钢)
寒春的个人简介
寒春,1921年10月20日生于美国芝加哥,芝加哥大学核子物理研究所研究生,女核物理学家,是曼哈顿计划中少数的女科学家之一,在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武器试验室做助手。因美帝国主义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残杀日本无辜百姓,使寒春思想产生巨大变化。她于1948年3月来到中国,投身中国革命。他们称自己是“解放全人类的世界公民”。
推荐耽美穿越小说
凤霸天下BY流玥
文案:
混沌初开惊雷响,雨骤风狂。
孤独的灵魂在天地间游荡。找不到心之所向。
宇宙洪荒,厮杀的战场。无数生灵被埋葬。冷眼看死亡,笑得张狂。
只因在这片大地上,唯有无心方能看到真相。
淡漠的坚强,抵不过疏离的目光。学不会温柔的模样,却连自己都遍体鳞伤。
生命无常,如刹那的火光。无所求的立场,却在沉静中绝望。
耳中话语似糖,暖至心房。无法言喻的力量,在寂寞的灵魂中滋长。
收敛起锋芒,宁愿在凡尘中舞至癫狂。
心灵在飞翔,幸福的模样。直至刀锋斩断了翅膀!
踏过千年的时光,只为陪在你身旁。轮回的业障,谁也避不开的绝望。
离别的地方,一缕孤魂在吟唱:
红尘梦一场,死又何妨?
青莲纪事BY葡萄
文案:
翘楚在一次飞机逝世后转生到古代大贪官兼大变态的张青莲身体上。一睁眼便发现了睡在身边的绝世美男姚锦梓,正当他(她)垂涎锦梓英俊的外表时,却发现自己变成了同样俊美的男人不说,更是那个被自己锁住武功并发誓要杀了自己的锦梓的第一号天敌……现在的张青莲处境是四面楚歌,不但不能暴露自己已经不是张青莲那个变态,也不能像原来那个变态一样祸国殃民。到底何去何从,青莲(翘楚)陷入一片迷惘………
笑梦(穿越NP)BY SJ姣儿
文案:
我爱你似火,却遭到怀疑……
挥剑斩月,血流成河。
冷酷多情,却不薄情。
生为皇室,我懂得做的难道只是徒劳吗?
所以,我征战四方,只为给你们一个证明!
为你们我愿得到天下!你们却是我的天下!
小楼传说BY老庄墨韩
文案:
首先,这是很俗套的耽美,也是很俗套的穿越,还是非常俗套的转世轮回,外加非常非常俗套的宫廷,武林,还有若干SM等等;
但是,这绝对是有点不一样的穿越,有点不一样的转世轮回,有点不一样的宫廷,武林,有点不一样的SM,至于是不是不一样的耽美,要读者自己来确定了;
另外,看第一章,没看到穿越,不要着急,这是穿越,看第二章,没看到穿越,不要吃惊,这是穿越,看到有些不耐烦,还没有看到穿越,不要急燥,这确实是穿越,只是穿越的方法,确实有那么一点点不同罢了.
七月乱世九日为鸦BY雏微
文案:
世上唯一的天命师,死后一醒来,发现自己在一个蛋里………………
这棵树很高~这个巢很舒服~~但是~我不要吃虫子,我要喝牛奶~~~~~~~~~~~~~~~~~~~~~~~~~~~~
国士成双BY尉迟回雪
文案:
一个是自信冷酷的职业杀手;
一个是初露锋芒的商业新贵;
一场意外造成的穿越,
由陌路到血亲的变化,
两人在新的环境下要面对什么,又要舍弃什么?
揭示未来的预言,无法摆脱的命运。
试看两人如何编织移世神话……
斜阳若影(法医穿越)BY狂言千笑
文案;
这个宫主神秘兮兮,成天戴着块捂死人的面具。
可怜我一介法医,却成了侍寝宫室的末位公子梅若影。
——第一卷【青阳宫】
——————————————
究竟造了什么孽,如今不但被东齐重金追捕,南楚也遣来杀手猎杀。
不过既已决意背负起梅若影的命运,就让我以前世学识为注,与众敌手们一较高下。
只是,心的归属,又在何方。
——第二、三、四卷【南楚寒春·医踪毒影·西江斜阳】
千山看斜阳BY满座衣冠胜雪
文案:
他曾是现代的特种部队司令官,为一代名将,
却被敌人暗算,收买了他的副官,将他引入埋伏。
他宁死不降,将自己炸得粉身碎骨。
刚烈的气势令他直接去到了古代,却进入了一个武生的身体中,
从此开始了另一段惨烈而又豪气的人生……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
尉迟君睿作 者:天水凌凌
文案:
一个普通的21世纪男孩,莫名的穿越时空来异时代。还被人卖进了天下第一庄‘墨龙山庄’做仆人。
主角凭借的自己的智慧和善良,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还遇到了东方云龙,段御楼,楚寒波,沈梦飞等不同性格的朋友!江湖也好,宫廷也罢,都让男主角尉迟君睿闯荡了一番!他能否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珍爱呢?
这些都是我看过的,都很好看~
邓稼先简介?
邓稼先(1924.6.25-1986.7.29)
中国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生于安徽省怀宁,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兼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学术秘书,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研究员,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他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
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70年代初以来,在组织,领导,规划新的核武器工作方面,他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是中国核武器理论杰出的奠基者.
邓稼先
作者:杨振宁
——————————————————————————–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100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的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站起来了。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对这巨大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 邓稼先(1924-1986)。
两弹元勋
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小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到1950年在美国普渡大学 (Purdue University)读理论物理,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被任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这以后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时代的新生日子!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再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抗战开始以前的一年,1936年到1937年,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后来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J. R. Oppenheimer, 1904-1967)。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包括奥本海默在内,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5个人,所以他和我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他20多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Gottingen) 做玻恩(M. Born, 1882-1970) 的研究生。玻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玻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40多岁了,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不时出现,不过比起以前要较少出现一些。
奥本海默的演讲十分吸引人,他善于辞令,听者往往会着迷。1964年为了庆祝他60岁的生日, 三位同事和我编辑了一期刊物,在前言中我们写道:“他的文章不可速读,它们包容了悠雅的风格和节奏,它们描述了近代科学时代人类所面临的多种复杂的问题, 详尽而奥妙。”像他的文章一样,奥本海默是一个复杂的人,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是一个最不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诚真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许许多多各阶层工作者为中华民族做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信任他。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你和我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是真正的奇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1913-1992)和格若夫斯(L.R.Groves, 1896-1970),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民族感情? 骄傲?
1971年我第一次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见到阔别了22年的稼先。在那以前,于1964年中国原子弹试爆以后,美国报章上就已经再三提到稼先是此事业的领导人。与此同时还有一些谣言说1948年3月去了中国的寒春(中文名字,原名Joan Hinton)曾参与中国原子弹工程。[寒春曾于40年代初在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武器试验室做费米(E.Fermi, 1901-1954)的助手,参加了美国原子弹的制造,那时她是年轻的研究生。]
1971年8月在北京看到稼先时避免问他的工作地点,他自己说“在外地工作”,我就没有再问。但我曾问他,是不是寒春曾参加中国原子弹工作,象美国谣言所说的那样。他说他觉得没有,他会再去证实一下,然后告诉我。1971年8月16日,在我离开上海经巴黎回到美国的前夕,上海市领导人在上海大厦请我吃饭,席中有人送了一封信给我,是稼先写的,说他已经证实了,中国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此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震荡,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去洗手间整容。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为了民族自豪?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渺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暗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长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不知是什么心情?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30多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临时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免的。1982年, 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背景音乐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5 5 5 5 |5.6 4.5 3.3 1 |- – –
中 国 男 儿 中 国 男 儿
2 2 2. 2 |2.3 1.2 5 – | – – –
要 将 只 手 撑 天 空
6 6 5 5 1 1 6 6 |2 2 1 1 3 3 2 2|— — — — — — — —
长江 大河 亚洲 之东 峨峨 昆仑 ……
|2 2 3 3 1 1 2 |— — —
古今 多少 奇丈 夫
6 6 5 5 1 1 3 3 |2 1 2 1 2 5 |— — — — — —
碎首 黄尘 燕然 勒功 至今 热血 尤 殷
1 – | …””
红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仍陷于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永恒的骄傲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途径的话,他仍会走他已经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当为他庆幸。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5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