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磷钾对水稻的产量有哪些作用?
分期效应是指某一个生育阶段中,水稻所吸收的单位重量养分(如氮、磷、钾)所能增加的稻谷产量,以PE(partialeffeciency)表示。
氮对水稻产量的分期效应常有两个峰值,一个是在分蘖期,主要是促进分蘖,增加有效穗,二是在幼穗分化期,主要是增加每穗粒数、结实粒和千粒重。但是第二个峰值出现与否和土壤中氮素的丰缺有关。如果土壤中氮素丰富,一般不出现第二个峰值,说明没有追施氮肥的必要。反之,土壤氮素不足,增施氮肥则有良好效果。
氮在各个生长期对产量的分期效应
磷对水稻的分期效应的最高值只有一个,即在移栽后2~4周,4周以后的效果明显下降。可见,水稻移栽后2~4周,尤其是第二周,是水稻对磷素最需要的时期。
钾在水稻一生中所表现的分期效应是在分蘖到幼穗分化期,因此钾肥应适当早施,通常分作耙面肥与分蘖肥两次施用。
农村种植水稻,磷肥对水稻有什么作用?
水稻种植,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农作物所需的养分供应也逐渐从有机肥料变为无机化学肥料,例如磷肥,这是三大要素之一。在水稻中,实际生产中使用了磷。它用作基础肥料。尽管量的比例仅为氮肥的1/2,但磷肥在水稻生产中的关键作用不容忽视。
那么,磷肥在水稻种植中起什么关键作用?水稻种植中,氮,磷和钾这三个基本元素。氮肥可以促进叶片生长,增加叶绿素含量并调节光源。钾可增强茎秆并协调水稻植株中的养分转运。磷在提高水稻种子生长中的抗逆性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①磷可以促进水稻幼苗生长和根系发育。水稻所需的磷少于氮和钾,但是磷对于水稻的生长和发育非常重要。磷是细胞的重要成分之一,在幼苗期帮助根系生长,可以提高细胞原生质体的粘度,耐热性和保水能力。
②磷在水稻增加谷物生殖器官以及增加产量中起关键作用。磷直接参与糖和蛋白质的代谢,并且对水稻的生长和发育以及各种生殖过程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充足的磷不仅可以促进幼苗的生长,而且可以在后期增加籽粒的数量。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磷还可以促进茎叶中糖和淀粉的合成以及糖向谷粒的转移,从而使谷粒的器官发育良好,坚实而饱满。,从而增加了千粒重,提高了产量,提早成熟并提高了品质。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注意磷在水稻生长周期中的作用。过多或过少都会导致水稻植物养分失衡,并导致田间生长不良。
则土壤中缺乏磷,肥料中的磷含量过低,养分供应不足。它会对水稻的生长和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水稻磷缺乏症状在实际生产中表现出来。水稻磷缺乏还可能导致营养失衡,从而对水稻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磷供应不足会导致水稻植物中糖分的积累增加并形成更多的花青素。水稻播种并变绿后,水稻植株生长缓慢,叶片稀薄,不能直立。在严重的情况下,叶子会略微卷曲并沿着中肋折叠。叶子是深绿色的,无光,稻米成簇,根短而薄,橙黄色,没有或很少有养分,成熟较晚,每单位面积的穗数少,结实率低,千粒重减少,单产指数急剧下降。
氮磷钾肥对水稻的作用?
氮、磷、钾是水稻正常生长的三大必需营养元素,三者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 氮、磷、钾肥的施用均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且各种肥料配比的增产效果显著优于任一肥料配施。氮、磷、钾肥两两互作对水稻产量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当肥料用量处于低中水平时,互作效应均表现为协同促进作用,肥料用量超过一定水平后则表现为拮抗作用。对水稻氮、磷、钾养分吸收影响最大的交互作用分别是氮钾、氮磷和磷钾互作。
农村种植水稻,磷肥对水稻有多大的作用?
水稻对氮磷钾主要元素的吸收利用,在低水平表现出相互促进作用,单一突出某种营养元素的作用是不可取的,针对水稻对主要元素的需求,平衡施肥才能获取高产,取得更好的投入产出比。
磷肥是水稻生长过程中所需的主要元素,在水稻生长前期影响分蘖,促进幼穗分化;适量的磷元素在水稻生长后期促早熟,籽粒饱满,增加作物产量。北方土壤相对缺磷,使用磷肥的增产效果显著;南方土壤含有磷元素相对较多,有些时候施用磷肥的增产效果不明显;在红壤、黄壤,以及遇到低温阴雨的情况下,缺乏磷元素影响较大。
磷元素的生理作用:水稻吸收磷元素前中期较多,后期根系吸收磷元素的能力下降,依靠叶面施肥补充磷元素是较为有效的途径。磷直接参与糖、蛋白质的代谢,对水稻生长发育和各种生育进程均有促进作用,因此,磷的充足不仅能促进幼苗生长并能增加后期的籽粒数量,在水稻生长的中、后期,磷还能促进茎,叶中糖和淀粉的合成及糖向籽粒中的转移,使籽粒器官发育良好,结实饱满,从而增加千粒重,提高产量,提早成熟,改善品质。所以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应该重视,磷元素在水稻生长周期的作用,过多或过少均能够引发稻株营养元素失调,导致田间不良生长现象发生。
磷元素的吸收规律:磷直接参与糖、蛋白质的代谢,对水稻生长发育和各种生育进程均有促进作用,因此,磷的充足不仅能促进幼苗生长并能增加后期的籽粒数量,在水稻生长的中、后期,磷还能促进茎,叶中糖和淀粉的合成及糖向籽粒中的转移,使籽粒器官发育良好,结实饱满,从而增加千粒重,提高产量,提早成熟,改善品质。所以在实际生产中我们应该重视,磷元素在水稻生长周期的作用,过多或过少均能够引发稻株营养元素失调,导致田间不良生长现象发生。
水稻在成长期时要施什么肥?
多穗大穗是水稻高产的基础。水稻虽然分蘖能力强,但只有早期分蘖才是“有效分蘖”,才能形成穗。因此,要提高水稻产量,不仅要努力促进分蘖,还要努力促进水稻早期分蘖。增加水稻分蘖的措施不仅是肥料,还与秧苗素质和水分管理有关。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水稻分蘖率:选择壮苗。最好选择旱育龄壮苗,株型矮小健康,根系发达健壮,吸收力强,抗逆性强。抛入稻田后,生根快,返青生长快,分蘖早,成穗率高,增产效果显著。
施足氮肥,增施磷钾肥。施肥时,除了施足氮肥外,磷钾肥也是必不可少的。磷肥对促进水稻早期分蘖有重要作用。如果水稻分蘖期磷肥供应充足,分蘖会早且多;否则,水稻容易出现僵苗。钾肥在增强水稻抗逆性、防止小穗退化、提高水稻结实率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增加水稻的有效分蘖,必须在保证氮肥供应的基础上坚持平衡施肥,尤其是缺磷缺钾的田,基肥中应添加磷钾肥,一般每亩施过磷酸钙40-50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
早期插入和浅插入。适时早栽苗,可增加吸收面积,改善通风透光,延长营养生长期,从而促进水稻早分蘖、多分蘖,形成大穗,增产。苗浅,表土通风好,泥温易升高,有利于分蘖的发生移栽过深会延迟分蘖时间,提高分蘖部位,减少有效分蘖。因此,为了增加有效分蘖,移栽应尽可能早、尽可能浅。如果是旱育秧,最好实行抛秧,促进水稻早出苗和多次低分蘖。不要把幼苗留在地里太久,也不要种得太深。浅水勤灌。温度是影响水稻早期分蘖的重要因素。较高的温度有利于水稻幼苗的早期分蘖和大分蘖。因此,水稻移栽和绿化后,应尽可能频繁地进行浅水灌溉。
除了在低温、阴雨天气或寒夜进行深水灌溉外,只需在晴天在田间保持3厘米左右的水层,以提高水温和泥温,促进水稻幼苗早期分蘖,使低分蘖更多。长期深水灌溉会延迟幼苗的分蘖,提高分蘖节,不仅会减少有效分蘖,还会减少水稻的穗数。施肥促进分蘖早。分蘖肥一定要追早,保证分蘖时养分充足,才能早长。具体追肥时间应在水稻根系恢复,植株返青后(移栽后7-10天)进行。具体用量应根据土壤肥力、基肥用量和苗木生长情况灵活确定。一般每亩施尿素5公斤左右,土壤肥力差、底肥少的田块可酌情增加用量。如果追肥晚,追肥过多,虽然幼苗生长旺盛,分蘖多,但大多是无效分蘖,中期虽然外观漂亮,但后期没有好收成。
农村种植水稻,钾肥对水稻有什么作用呢?
随着水稻产量不断的提高,氮肥、磷肥的用量也逐渐增加,但水稻对钾肥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加,而且,近几年来,水稻施钾肥被越来越多的种植户所接受,但不少水稻种植户不知道水稻施钾肥的时间,今天火爆农资招商网就介绍水稻什么时候施钾肥最合适?
水稻施钾肥时间
1、秧苗期适施钾肥,作为秧苗基肥施用。
2、分蘖期挑施钾肥。
3、幼穗分化期巧施钾肥幼穗分化期应根据水稻前期生长情况施用钾肥。
4、孕穗、乳熟、黄熟期补施钾肥。
但水稻在分蘖期及幼穗分化期需钾量是最多的时候,如果说钾肥一次性施用,最好在分蘖期施;作两次施用的,宜在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施。
水稻施钾肥能获得显着的增产效果。钾素充足有利于增强光合作用,促进糖的合成和积累,提高植株抗性,还能增强水稻根系的呼吸,促进对氮素的吸收和蛋白质的合成,使水稻粒大饱满,高产稳产。
水稻施钾肥除适期追施外,还需要注意3点。
水稻施钾肥技术:
1、遵循“四多四少”原则,即含钾量少的田多施,反之少施;早稻多施,晚稻少施;高秆种多施,矮秆种少施;杂交稻多施,常规稻少施。
2、配施磷、氮肥,能充分发挥追钾效能,氮、磷、钾的配比以1∶0.5∶1.2为宜。
3、酌量施用石灰,由于氯化钾、硫酸钾为酸性肥料,长期使用会造成土壤酸化,酌量施用石灰可中和土壤酸性,利于水稻生长。
水稻生长过程中,科学合理施用钾肥,对培育健壮禾苗,提高抗病、抗虫、抗倒伏能力及结实率及夺取高产稳产起到重要作用。水稻什么时候施钾肥,水稻施钾肥时间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5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