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细胞的作用是什么
助细胞的作用:诱导花粉管进入胚囊,同时还可能分泌某些酶物质,使进入胚囊的花粉管末端溶解,促进精子和其他内含物质注入胚囊,此外还有吸收,贮藏,转运珠心组织的物质进入胚囊.
助细胞最突出的一点:是在近珠孔端的细胞壁内向生长而形成丝状器,是花粉管的入口.
反足细胞作用:吸收,转运和分泌营养物质到胚囊.
反足细胞和助细胞有什么作用?
助细胞与反足细胞在种子形成是就消退了
胚珠内除了有一个卵细胞和两个极核之外,
还有助细胞和反足细胞,它们都有为卵细胞和极核提供营养的作用.
在营养提供完毕后,自身也就消失了
被子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多少花粉粒?多少精核?多少管核?多少助细胞?多少反足细胞?
答:可以形成40花粉粒,80个精核,40个管核,20个助胞细胞,30个反足细胞。
分析:
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
花粉粒:10×4=40个;精核:40×2=80个;管核:40×1=40个。
10个卵母细胞可以形成:
胚囊:10×1=10个;卵细胞:10×1=10个;极核:10×2=20个;助细胞:10×2=20个;反足细胞:10×3=30个。
此题出自《普通遗传学习题》。
扩展资料
例1、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始于哪一年,是如何建立?
答:孟德尔在前人植物杂交试验的基础上,于1856~1864年从事豌豆杂交试验,通过细致的后代记载和统计分析,在1866年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论文。
文中首次提出分离和独立分配两个遗传基本规律,认为性状传递是受细胞里的遗传因子控制的,这一重要理论直到1900年狄·弗里斯、柴马克、柯伦斯三人同时发现后才受到重视。
因此,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被公认为是遗传学建立和开始发展的一年。1906年是贝特生首先提出了遗传学作为一个学科的名称。
例2:玉米体细胞里有10对染色体,写出下面各组织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答:叶 :2n=20(10对);根:2n=20(10对);胚乳:3n=30;胚囊母细胞:2n=20(10对)胚:2n=20(10对);卵细胞 :n=10;反足细胞n=10;花药壁 :2n=20(10对);花粉管核(营养核):n=10
例3:光颖、抗锈、无芒(ppRRAA)小麦和毛颖、感锈、有芒(PPrraa)小麦杂交,希望从F3选出毛颖、抗锈、无芒(PPRRAA)的小麦纯合体株系10个,在F2群体中至少应选择表现型为毛颖、抗锈、无芒(P_R_A_)小麦几株?
答::F1:PpRr Aa
先计算F2中可以产生毛颖、抗锈、无芒表现型的比例:
Pp:Rr:Aa(3/4毛颍:1/4光颍)(3/4抗锈:1/4感锈)(3/4无芒:1/4有芒)
毛颍抗锈无芒=3/4毛颍×3/4抗锈×3/4无芒=27/64毛颍抗锈无芒
再计算F2中可以产生PPRRAA基因型及其比例:
Pp:Rr:Aa(1/4PP:2/4Pp:1/4pp)(1/4RR:2/4Rr:1/4rr)(1/4AA:2/4Aa:1/4aa)
PPRRaa=1/4PP×1/4RR×1/4aa=1/64PPRRaa
什么是助细胞
助细胞
成熟胚囊内近珠孔端紧靠卵细胞的两个含有单倍数染色体的细胞。核一般位于中央或偏向珠孔端,一个或多个液泡位于合点端。细胞质一般集中于珠孔端,含有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其细胞代谢旺盛。助细胞寿命很短,可能有从珠心吸收营养物质转运至胚囊的作用,合成和分泌某种物质以引导花粉管的定向生长,并分泌某种酶使伸入胚囊的花粉管末端溶解,将精子和其他内容物注入胚囊。
两个助细胞彼此接触,朝珠孔端略尖或弯曲。助细胞的壁不完整,从珠孔端向合点端方向助细胞壁逐渐变薄。无壁区的助细胞原生质由双层膜隔开:其中一层为助细胞膜,另一层为中央细胞膜。每个助细胞的珠孔端有丝状器,丝状器是一团指状细胞壁内突,类似于“传递细胞”的壁。它有助于细胞从珠心吸收营养并运输到胚囊中去。在角葱和 Allium Pulchellum助细胞可变成8倍体。正常的助细胞保持在胚囊范围之内,但菊科植物的助细胞可突破胚囊,向珠孔方向生长。芸香科有些植物的助细胞极度扩张,形成助细胞吸器。它伸出胚囊后可能侵入到花柱基部中去。有的植物在受精前一个助细胞即退化,花粉管从它中间通过,如棉花。
被子植物胚囊最普遍的形态是8核、7细胞的结构。这种胚囊除蓼型外,还有葱型、五福花型和贝母型。卵一般伴有2个助细胞,椒草型为1个助细胞,白花丹型和小白花丹型不具助细胞。反足细胞普遍存在,但其数目与倍性是有变异的。胚囊与其周围细胞的接触面,往往具传递细胞的结构,胞壁具内突,这些都与营养物质运输和吸收有关。有些植物的胚囊具吸器。
卵胚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2个助细胞构成卵器。卵细胞在朝珠孔方向的壁较厚,朝合点端的壁逐渐变薄。小麦、玉米和棉花等卵细胞的合点端则没有壁。树兰卵细胞虽然整个壁一样厚。但在合点端有许多指状胞壁突起,其染色呈PAS正反应,表明这个突起类似于助细胞的丝状器。由于兰茉莉胚囊不具助细胞,所以卵还兼有助细胞的功能。
胚囊(embryo sac) 包藏于被子植物珠心中的一种高度特化的雌配子体,为大孢子有丝分裂的产物(参见彩图插页第32页)。一般为8核、7细胞的结构,包括一个卵细胞、两个助细胞、两个中央细胞核(极核)和3个反足细胞(图1)。受精后、受精卵在胚囊内发育成胚,受精的极核发育成胚乳。
助细胞和反足细胞有什么用
助细胞:研究表明助细胞有分泌物质引导花粉定向生长的作用。同时参与花粉管在雌配子体中的终止生长,花粉管破裂及内容物的卸载,精子的迁移和配子融合等多个受精的重要环节。一般来说助细胞在受精前或受精后退化解体。
反足细胞:反足细胞中含有丰富的细胞器,是代谢活跃的细胞 。有些植物的反足细胞具有内突 生长的细胞壁,表明有向胚囊转运营养物质的功能。
参考文献:[1]刘宁.成熟胚囊的结构与功能是什么?[J].生物学通报,2011,46(2):55-55
植物发育中 七细胞八个核 是啥?
这是成熟时的胚囊,胚囊是被子植物中高度专一的雌性配子体,是白族有丝分裂的产物。
它由一个卵细胞、两个助细胞、两个中央核(极核)和三个反足细胞组成。受精后,受精卵在胚囊中发育成胚胎,受精卵极核发育成胚乳。
即从同一性质的细胞类型转变成结构上与功能上不相同的细胞类型﹐如薄壁细胞分化成厚壁细胞﹑木质部,韧皮部等。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建成各种组织和器官。从营养体到生殖体的转变即花芽分化﹐是植物一生中十分重要的分化过程。
扩展资料:
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从种子萌发到营养体建成最後达到开花结实的植物﹐称为一年生植物(或一次结实植物)。有的植物在营养体生长多年之後才开始达到开花阶段,开花後营养体即衰老死亡(如竹)﹐这些植物称为多年生的一次结实植物。
许多木本植物具有多次开花结实的习性﹐它们每年开花结实後﹐营养体并不衰退﹐这些植物称为多次结实植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植物发育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5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