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虫有什么害处
西瓜虫
也就是卷球鼠妇,主要危害西红柿、油菜、黄瓜等。
成、幼虫为害叶片,造成缺刻,重者可食光叶肉,仅剩叶脉、叶柄。成体长9~15毫米,从褐色、灰蓝色,各背甲边缘为黄白色,受触动体能卷成球形,又叫团子虫或西瓜虫。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多发生在沿海地区,在大连二年发生1代,以成体或幼体在地下越冬,翌年3月大量出现,此时正值菜苗阶段。昼伏夜出,具负趋光性。
防治要点
①施毒土,用2.3%溴氰菊酯、或20%速灭杀丁拌土撒于地面,每亩用药50~100克对土上10~20公斤。
②地面喷药,用50%敌敌畏500倍液喷雾;若施药后在地面盖上中帘或其他覆盖物,因虫怕光躲蔽其内中毒而死。
西瓜虫是干什么的
西瓜虫就是鼠妇。
鼠妇又名鼠负、负蟠、鼠姑、鼠黏、地虱等,是甲壳纲(Crustacea)等足目(Isopoda)潮虫亚目(Oniscoidea)潮虫科(Oniscidae)鼠妇属(Porcellio)动物的俗称,全世界有150种以上,多为广布的世界性种。它们身体大多呈长卵形,从海边一直到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地都有它们的分布。中国常见种有鼠妇、光滑鼠妇等。
鼠妇身体大多呈长卵形,成体长9—15毫米,头部呈黑色,背甲各节密布褐斑,中央具纵线,纵线由2条黑褐色平行线构成,前后宽度等长,体侧之背甲端部各有1枚白色斜斑及圆斑,端部有黄色分布。通过显微镜可观察到头部两侧各有一黑点,即复眼结构。鼠妇的复眼可感光和成像。
扩展资料:
鼠妇分布在海边一直到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地,可以在潮湿、温暖及有遮蔽的环境如分解中的落叶和土壤中发现,通常以苔藓、地衣、树皮等腐败有机物维生,也会啃食农作植物根部,一旦进入住宅后很快就会因缺水而死亡。另外,它们昼伏夜出,具负趋光性、假死性,而且外壳有层薄油,不易被蜘蛛网等黏住,不像昆虫和蜘蛛那样高度适应于陆地上生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鼠妇
西瓜虫怎么治?
(1)农业措施。田园内不留杂草,在田埂、垄间堆集腐草诱杀。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2)药剂防治。
①苗期虫量大时喷药,常用药剂有25%增效喹硫磷乳油1500倍液,20%虫死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0%吡虫啉乳油1500倍液。
②施毒土,用2.3%溴氰菊酯、或20%速灭杀丁拌土撒于地面,每亩用药50~100g对土上10~20kg。
③地面喷药,用50%敌敌畏500倍液喷雾;若施药后在地面盖上中帘或其他覆盖物,因虫怕光躲蔽其内中毒而死。
资料拓展
西瓜虫Armadillidium vulgare Latreille属等足目,鼠妇科,又称鼠妇。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喜食油菜、芥菜、小白菜、番茄、黄瓜、南瓜、瓠瓜、大豆、豇豆、苋菜、空心菜、莴苣等叶片及食用菌等。
危害特点
在田间主要危害幼苗和幼芽、嫩根,造成缺苗断垄。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14毫米,体宽5~6.5毫米,长椭圆形,灰褐色,头部具1对线状触角。雌成虫体背暗褐色,雄虫较青黑。卵近球形至卵形,黄褐色。初孵幼虫白色,半透明。生活习性该虫胎生繁殖,离开母体即可自由活动取食,取食后体壁颜色变深,身体增大。每隔一段时间需钻入土中蜕皮,幼虫孵化后多随雌成虫群集在一起,多发生在阴暗潮湿处,对圈肥及腐草有趋性,有负趋光性和假死性,受惊后立即卷缩成“西瓜”状。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4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