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中的标识NO是什么意思
铵态氮]
铵态氮包括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氨水等。
铵态氮的特点:
1、铵态氮为正电荷,而土壤是负电荷,容易被土壤胶体易被吸附,从而不易流失(比如雨水多、漫灌等)。
2、植物吸收铵态氮的途径分为2种:①直接以铵离子形式被植物吸收;②氧化转化成硝酸盐,以硝酸根形式被植物吸收。
3、在碱性环境中氨易挥发损失。
4、高浓度铵态氮对作物容易产生毒害。
5、作物吸收过量铵态氮对钙、镁、钾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硝态氮】
硝态氮包括硝酸钠、硝酸钙、硝酸铵等。
硝态氮的特点:
1、易溶于水,在土壤中移动较快。
2、NO3—吸收为主吸收,作物容易吸收硝酸盐。
3、硝酸盐料对作物吸收钙、镁、钾等养分无抑制作用。
4、硝酸盐是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不能被土壤胶体所吸附,易随水流失。
5、硝酸盐容易通过反硝化作用还原成气体状态(NO、N2O、N2),从土壤中逸失。
【酰胺态氮】
酰胺态氮——尿素[CO(NH2)2],含氮46.7%,是固体氮中含氮最高的料。
造粒中温度过高会产生缩二脲(又称双缩脲),对作物有抑制作用。缩二脲含量超过1%时,不能做种肥,苗肥和叶面肥,其他施用期尿素含量也不宜过多或过于集中 。
酰胺态氮属于有机氮肥,经过土壤中的脲酶作用,水解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水解前,土壤中以分子形式存在,只有20%被土壤吸附,要注意深埋。
二、肥效、持效期、安全性比较:
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各有特点及优势,就肥效(作物吸收速度)来说,硝态氮>铵态氮>酰胺态氮;排除氨化挥发外,肥效持续(土壤吸附性)时间:铵态氮>酰胺态氮>硝态氮;安全性:硝态氮>铵态氮>酰胺态氮。
注意事项:①温室环境下,应适当减少铵态氮的使用。温室密封环境下,会增加氨害几率,且蔬菜属于喜硝作物;②硝态氮多适用于干旱地,水田应减少硝态氮肥的使用。因为硝态氮土壤中难吸附固定,流失过多,且长期使用会使作物产生致癌的亚硝酸盐。
如何辨别真假挪威复合肥
很可能是假的,因为好的肥料不结块,不会出现粉末状,而且颗粒无破碎面。
复合肥的识别方法和假冒方式:
1、看标识:复合肥的正确标识应有商标、商标名、氮磷钾含量及成份(含硫含氯),是否硝态氮、溶解性、生产厂家、电话、进口的同编号、国产的有登记证号(可上网查)。
2、查、拨电话:国产或进口的复合肥在包装袋下角注有生产厂家或进口公司免费电话,请试拨核对电话号码,
若电话号码不通或有通永久无人接听,有的永久是忙音,说明此肥料肯定是假的,无电话号码的绝对不能买。
3、看包装:进口复合肥包装一般较规范,双边缝口,包装袋由于港口、火车、汽车长途转运,外表较脏、黑。假冒肥料编织袋较干净,包装袋口缝单边较多。
4、重点对照:对照产地标识,进口的复合肥有正确标注生产国和中国进口商,如有标原料产地俄罗斯(或加拿大等国家名的)均为误导消费者的假冒产品,
把原料产地写成外国名,使消费者以为是进口的复合肥,实际上只是原料钾为俄罗斯或加拿大进口的。
5、看溶解速度和颜色:国产或进口的复合肥若标有硝态氮、全水溶性复合肥,其溶解速度快,否则较慢,若不标合水溶性复合肥,其溶解性快的,
此产品一般不含磷元素,因造假者知道农民只看庄稼长势,故意加大氮元素含量,对磷、钾元素少加或不加,做成单一元素肥料。
对复合肥溶解后的颜色也可判断真假,如俄罗斯产48%含氯复合肥溶解后的颜色是自然淡红色,若偏水红色的应为染色的产品。
扩展资料:
化肥的施用方法
复合肥肥效长,宜做基肥。大量试验表明,不论是二元还是三元复合均以基施为好。这是因为复合肥中含有氮、磷、钾等多种养分,作物前期尤其对磷、钾极为敏感,要求磷、钾肥要作基肥早施。
控释复合肥在生产过程中采用了包衣、造粒等工艺,肥效缓慢平稳,比单质化肥分解慢,养分淋失少,利用率高,适合于作基肥。一般亩用量为30至40千克。
复合肥不宜用于苗期肥和中后期肥,以防贪青徒长。
复合肥分解较慢,对播种时用复合肥做底肥的作物,应根据不同作物地需肥规律在追肥时及时补充速效氮肥,以满足作物营养需要。
复合肥浓度差异较大,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浓度。多数复合肥是按照某一区域土壤类型平均养分善和大宗农作物需肥比例配置而成。
市场上有高、中、低浓度系列复合肥,一般低浓度总养分在25%至30%之间,中浓度在30%至40%之间,高浓度在40%以上。
要因地域、土壤、作物不同,选择使用经济、高效的复合肥。一般高浓度复合肥用在经济作物上,品质优、残渣少、利用率高。
复合肥浓度较高,要避免种子与肥料直接接触,会影响出苗甚至烧苗、烂根。播种时,种子要与穴施、条施复合肥相距5到10厘米左右,切忌直接与种子同穴施,造成肥害。
复合肥配比原料不同,应注意养分成分的使用范围。不同品牌、不同浓度复合肥所使用原料不同,生产上要根据土壤类型和作物种类选择使用。含硝酸根的复合肥,不要在叶菜类和水田里使用含铵离子的复合肥,不宜在盐碱地上施用;含氯化钾或氯离子的复合肥不要在忌氯作物或盐碱地上使用;。
含硝酸根的复合肥,不要在叶菜类和水田里使用含铵离子的复合肥,不宜在盐碱地上施用;含氯化钾或氯离子的复合肥不要在忌氯作物或盐碱地上使用;。
含硝酸根的复合肥,不要在叶菜类和水田里使用含铵离子的复合肥,不宜在盐碱地上施用;含氯化钾或氯离子的复合肥不要在忌氯作物或盐碱地上使用;
含硫酸钾的复合肥,不宜在水田和酸性土壤中施用。否则,将降低肥效,甚至毒害作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复合肥
复混肥料的定义、养分表示方式、类型
凡是肥料成分中同时含有氮、磷、钾三要素或其中任何两种养分的化学肥料,称为复混肥料。含两种养分的叫二元复混肥料,如氮磷二元复混肥料;含3种养分的叫氮磷钾三元复混肥料。除3种养分外,同时还含有微量营养元素的叫多元复混肥料。除养分外,还有农药或生长素类物质的叫多功能复混肥料。
“复混肥料(复合肥料)”国家标准GB15063-2001定义,复混肥料是“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由化学方法和(或)掺混方法制成的肥料”;复合肥料系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仅由化学方法制成的肥料”;掺和肥料,系指“氮、磷、钾三种养分中,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由干混方法制成的肥料”。复混肥料包括了复合肥、复混肥和混合(掺混)的肥料。以下文字中复混肥除特别指出的外,复混肥包括了复合肥内容。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1年7月26日发布了《复混肥料(复合肥料)》( GB1 5063-2001)、《肥料标识内容和要求》( GB18382-2001)两个有关肥料方面的国家标准,两个标准均在2002年1月1日起实施。
《复混肥料(复合肥料)》(GB 15063-2001)与《复混肥料》(GB 15063-94)相比较,内容上有较大变化。主要有:(-)新标准增加了“定义”部分。对“复混肥料”进行了明确定义,并强调“复合肥料”、“掺合肥料”是“复混肥料”的一种,均执行GB 15063-2001标准。将“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铁、锌、铜、钼、钴”分别定义为“大量元素(主要养分)”、“中量元素(次要养分)”、“微量元素(微量养分)”。界定“总养分”概念,仅限于“总氮、有效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含量之和,以质量百分数计”。首次提出“配合式”概念,定义为“按N-P2O5-K2O(总氮-有效五氧化二磷-氧化钾)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分别表示其在复混肥料中所占百分比含量的一种方式”。此外,对“标明量”、“标识”、“标签”等也作了明确定义;(二)新标准取消了“颗粒平均抗压碎力”的技术指标要求;(三)新标准增加了“氯离子( Cl-)”技术指标和检验方法,同时规定“如产品氯离子含量大于3.0%,并在包装容器上标明‘含氯’,可不检验该项目;包装容器未标明‘含氯’时,必须检验氯离子含量。”;(四)在“标识”部分,规定“产品如含硝态氮,应在包装容器上标明‘含硝态氮’;以钙镁磷肥等枸溶性磷肥为基础磷肥的产品应在包装容器上标明‘拘溶性磷”’。
《肥料标识 内容和要求》(GB 18382-2001)标准,规定了我国肥料标识的基本原则、一般要求及标识内容。主要内容有:(一)“定义部分,除了《复混肥料(复合肥料)》(GB 15063-2001)标准中规定的名词,还包括“包装肥料”、“容器”、“肥料”、“缓效肥料”、“包膜肥料”、“单一肥料”、“肥料品位”等名词的定义;(二)在“一般要求”中对标识的“文字”、“图示”、“颜色”、“耐久性和可用性”、“标识的形式”等作出了具体规定;(三)“标识内容”中“肥料名称及商标”部分,主要规定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对产品名称没有规定的,应使用不会引起用户、消费者误解和混淆的常用名称”、“产品名称不允许添加带有不实、夸大性质的词语,如‘高效XXX’、‘XX肥王’、‘全元素XX肥料’等”;(四)“标识内容”中“养分含量”部分,主要规定有“若加入中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元素单质计,下同),应按中量元素、微量元素两种类型分别标明各单养分含量及各自相应的总含量,不得将中量元素、微量元素含量与主要养分相加。微量元素含量低于0.02%或(和)中量元素含量低于2%的不得标明”、“(复混肥料)应标明N、P2O5 、K2O 总养分的百分含量,总养分标明值应不低于配合式中单养分标明值之和,不得将其它元素或化合物计入总养分”等,除此之外,标准还对“标签”的标识区和文字高度、“质量证明书或合格证”、“标识印刷”的标识区尺寸文字以及项目都有详细规定。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3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