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稍瓜别名叫什么 关于地稍瓜的介绍
1、地稍瓜也叫地梢瓜,又名地稍花、女菁、蒿瓜、地瓜飘、蒿瓜子等,是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直立半灌木;地下茎单轴横生;茎自基部多分枝。
2、叶对生或近对生,线形。伞形聚伞花序腋生;花萼外面被柔毛。蓇葖纺锤形,先端渐尖;种子扁平,暗褐色,长8毫米;种毛白色绢质,长2厘米。花期5-8月,果期8-10月。
地梢瓜的栽培技术
无菌材料的获得
从当年生健壮、无病虫害的地稍瓜植株上切取2~3
cm带顶芽的茎段,除去叶片,置烧杯中用自来水冲洗30
min,取出后在超净工作台上先用70%
酒精表面消毒30
s,再用0.1%
升汞消毒2~5
min,无菌水冲洗3~5
次,然后接种在培养基上。
芽的诱导
外植体接种后约
10
d,茎尖生长点开始萌动,同时在芽的基部四周出现黄绿芽点;继续在培养基上生长20
d
左右,即可分化出丛生芽;30~40
d
后,新芽长到2~3
cm。这些丛生芽在培养基上繁殖速度快,但生长弱。将这些生长旺盛的小苗切下接在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生根率在95%
以上;基部带有部分愈伤组织的小苗仍然接到培养基上继续增殖分化。一般30
d
可继代1
次,增殖率6~7
倍。
增殖培养
将丛生芽切下,接种到培养基中,这些芽则生长旺盛、健壮,25~30
d继代1
次。增殖系数不要过高,一般控制为3
,这样可以保持芽苗既有良好的增殖,又有健壮的长势。
生根移栽
小苗在培养基上培养1
周左右,陆续生长出白根,
20
d
左右每株小苗基部即可长出5~7
条约5
cm
长的白色肉质根。这时,将已生根的瓶苗在普通房间里散射光下炼苗1
周,打开瓶口,加入适量的清水以软化培养基,洗去根部的培养基,移栽到灭菌的营养土(沙壤土和有机肥的比例为1
∶1)中,温度控制在25
℃左右,每3~4
d
用清水喷洒1
次,成活率在90%
以上。成活的小苗生长旺盛,整齐一致。
地梢瓜的形态是怎样的?
地梢瓜是萝摩科的直立半灌木,地下茎单轴横生,高25~30厘米。茎直立或斜开,基部多分枝,枝细弱。叶对生或近对生,条形,先端尖,基部稍狭,叶面中脉凹陷,背面凸起,叶具短柄,全缘。伞形聚伞花序腋生,花萼5,深裂,外面被柔毛;花冠绿白色,辐状;裂片5,副花冠杯状,裂片三角状披针形。蓇葖果纺锤形,中部膨大。种子扁平,暗褐色,顶端具白绢质种毛。根茎和种子繁殖。
地梢瓜生于山坡、路旁和田边,果园、苗圃和旱作物田常见。
地梢瓜的主要价值
地梢瓜,以全草及果实可入药。夏秋采,切段晒干生用。嫩果实可以吃。
【性味归经】甘,平。
【功能主治】益气,通乳。用于体虚乳汁不下;外用治瘊子。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鲜草适量,折断取汁外搽瘊子。
【采制采收】:夏、秋采全草及果实,加工:洗净,晒干
【功能】:补肺气,清热降火,生津止渴,消炎止痛。 全株含橡胶1.5%,树脂3.6%,可作工业原料;
地梢瓜以其茎较纤细而且木质化程度很低,质地柔软,有利牲畜采食。
地梢瓜青鲜时为骆驼,山羊和绵羊所喜食,这几种动物尤喜食其幼嫩的瞢荚果,干枯后,叶脱落,适口性稍差。
从化学成份看,地梢瓜营养价值较高,其蛋白质含量接近于紫花苜蓿,且同小麦麸的相当,粗脂肪和灰分也较丰富,尤以钙的含量是较高的,接近于一般豆科牧草的水平,较难消化的养分粗纤维则甚少(表153—1)。地梢瓜不仅蛋白质含量比较丰富,而且蛋白质品质也较好。就其所含9种必需氨基酸数量言(表153—2)可以同苜蓿干草媲美,比小麦麸所含的尚多近一半.据分析,地梢瓜所含元素如表(153—3) 9种元素中除铝外均系动物营养所需,它们的含量相对而言属高灰分,氮、钙,硫,铝,中磷,铁,硅,低钾,钠类型。
地梢瓜应属于中等以上或良等的饲用植物。果实及种子还可充药用,嫩果实可食用。药名沙奶草,蒙药名斗格奴。它味甘性温,功能为通乳,和血通经,消炎止痛、止泻。全株含橡胶1.5%、树脂3.6%,可作工业原料。
地梢瓜的药用价值以及形态介绍
双子叶植物药萝藦科植物地梢瓜生在于山谷、荒地、田边、山坡、沙丘等地方,地梢瓜在医学方面有很大的药用价值,那么,地梢瓜药用价值您知道么,下面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地梢瓜的药用价值、地梢瓜应用。
地梢瓜介绍:地梢瓜别名又称羊不奶果、小丝瓜、盘龙草、羊巴奶、女青、细叶牛皮消、地瓜儿、马奶奶、山角、沙奶草、浮瓢棵、老瓜瓢、沙奶奶、罗汉草、地瓜瓢、地瓜子、地葛、牛梢瓜、羊奶草、雀瓜。药材为双子叶植物药萝藦科植物细叶白前的全草。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即可入药。地梢瓜生态环境在海拔200-2000m的山地方,主要分布于东北、河北、陕西、辽宁、内蒙古、河南、山东、江苏等地方。
地梢瓜药用价值:地梢瓜味甘性凉。归肺经。主要治疗咽喉疼痛、虚烦口渴、产后体虚、生津止渴、清热降火、补肺气、消炎止痛、神疲健忘、乳汁不足、头昏失眠、气阴不足、主虚火上炎等等。地梢瓜化学成份比较丰富。含有β-谷甾醇、α-香树脂醇正辛烷酸酯、阿魏酸、二甲基肌醇、琥珀酸、胡萝卜甙、柽柳素、地梢瓜甙、槲皮素、蔗糖、羽扇豆醇乙酸酯等等。起到的价值多多。
地梢瓜形态:地梢瓜叶片线形,叶对生或近对生,下面中脉隆起状态,在平时的时候可以看到花萼,外面被柔毛所包围,花冠绿白色,副花冠杯状,裂片三角状披针形,蓇葖纺锤形先端渐尖中部膨大,种子扁平暗褐色,种毛白色绢质。
地梢瓜药用价值,地梢瓜形态,就介绍到这里,通过上文的介绍相信大家都治疗了地梢瓜对清热降火、气阴不足、虚火上炎、补肺气等方面都十分有效,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关于地梢瓜的知识,可以继续阅读天然其他文章。
嫩绿梢瓜,甘之如饴
年少时正是不断认识这个世界的年龄,童年的记忆是刻在脑子里的。
在小学时期,生活的困苦总是父母操心的,我们却是少年不识愁滋味。每天放学后不是给猪打草,就是到岗坡耧茅草,备作引火烧饭的薪柴。三五个发小总是身着一致的、自家纺织的方格衣服,到村边打草,那种乐趣是常常萦绕在梦中的。一边打草,我们嘴也不闲着,不是互相讲故事、趣闻八卦,就是咀嚼天然 美食 :黑色的洋茄子(龙葵)、酸甜的酸枣、嫩绿的鸦葱花和叶子、还有那脆甜的梢瓜,奶香味味十足呢。
说起梢瓜,是我们的叫法。有时在相互猜谜语时总爱说这个谜语:
一个老太八十三,肚里孩子有万千
个个孩子随风走,剩下老太一聚敛
我们说的“聚敛”是收缩的意思。我们都知道谜底是梢瓜,因为小孩们没几个没吃过梢瓜的,也见过老熟的梢瓜肚皮开裂,种子像个小降落伞一样顺风飘散。我们也总喜欢找到老熟的梢瓜,扭开肚皮,用力吹散,让它的子孙四海为家。进入高中时代就离开家乡,踏上高考的独木桥,再也没吃过梢瓜了。
大学时期,翻阅文学杂志,郑光祖曾在元曲《伊尹耕莘》写到:俺虽是庄农田叟,闲游北疃南庄。新捞的水饭镇心凉,半截稍瓜蘸酱。 关汉卿在《五侯宴》中也有云:”秋收已罢,赛社迎神。开筵在葫芦篷下,酒酿在瓦钵瓷盆。茄子连皮咽,稍瓜带子吞。萝卜蘸生酱,村酒大碗敦。” 不知说的是菜瓜,还是老家的梢瓜。当时想,古人虽贫穷,但自然界有丰盛的野果美味,这“稍瓜”说不定就是我小时吃得“梢瓜”。
年前曾到位于河北高阳的太行山驿站,在一个走廊边又看到了“梢瓜”,不过这种梢瓜可不像我在田埂上看到了高20-40厘米的细叶植物,它的瓜面上有不少瘤状凸起,茎也是细长的藤本,叶子心形,他们说是萝藦子。难道我见的梢瓜也是萝藦?在好奇的驱动下,终于找到我的梢瓜了。
梢瓜,学名:地梢瓜( Cynanchum thesioides (Freyn) K. Schum.)是萝藦科、鹅绒藤属植物。别名:地梢花、地瓢瓜、野生雀瓢、老鸹瓢、裂瓜瓢、女青、羊角、羊不奶棵、小丝瓜、沙婆、奶瓜、奶瓜瓜、沙奶奶、驴奶头、羊奶草、细叶白前等,看来分布还是很广的。属于直立半灌木、地下茎单轴横生、茎自基部多分枝。叶对生或近对生,线形。伞形聚伞花序腋生、花萼外面被柔毛。小花黄白色,蓇葖果纺锤形,绿色、先端渐尖;种子扁平,暗褐色。种毛白色绢质,长2厘米。此植物耐寒、耐旱、耐瘠薄。花期5-8月,果期8-10月。
这种植物生长于海拔200-2000米的山坡、沙丘或干旱山谷、荒地、田边等处,分布广泛。它的嫩果不仅可鲜食,还可炒菜呢。把它与猪蹄一起加清水炖汤喝,都能让乳汁分泌量明显增加。能够预防便秘还可以减肥瘦身,因为地稍瓜是一种低热量食材,而且它含有丰富的果胶和大量的膳食纤维。全株含橡胶1.5%,树脂3.6%,可作工业原料,种毛可作填充料。
摘下梢瓜,会从伤口流出不少白色黏糊糊的汁液,人们常用它涂抹去瘊子,或治皮炎疱疹以及皮肤肿痛。地梢瓜性甘、凉,可全草入药,主治咽喉疼痛,气阴不足,神疲健忘,虚烦口渴,头昏失眠,产后体虚,乳汁不足。
地梢瓜可以作茶:把嫩瓜切段、放在阳光下晒干,得到的干品保存起来。需要时取出三到五片放在杯子中加入适量冰糖,然后用沸水冲泡,等它降温以后可以直接饮用美味的地梢瓜茶。但要注意,过量用它泡水喝会让身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严重时会出现恶心,呕吐和腹痛等多种不良症状会严重危害人类身体 健康 。
你见过地梢瓜吗?有否品尝一下的冲动?请留言告诉我。谢谢你的阅读。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3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