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唑醚菌酯主要防治哪些病害?
吡唑醚菌酯乳油经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黄瓜白粉病、霜霉病和香蕉黑星病、叶斑病、菌核病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黄瓜白粉病、霜霉病的用药量为有效成分75~150g/hm²(折成乳油商品量为20-40mL/667m²)。
加水稀释后于发病初期均匀喷雾,一般喷药3~4次,间隔7d喷1次药。防治香蕉黑星病、叶斑病的有效成分浓度为83.3-250mg/kg(稀释倍数为1000-3000倍),于发病初期开始喷雾,一般喷药3次,间隔10d喷1次药。喷药次数视病情而定。对黄瓜、香蕉安全,未见药害发生。
扩展资料
提高杀菌剂效果的方法:
1、合理配置浓度
无论是水剂还是可湿性粉剂药物,在喷雾前都需要对水稀释。不同的杀菌剂使用浓度都有要求,因此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配比,合理的配置浓度更有利于杀菌剂发挥效用。如果随意配比,浓度过高会对作物造成药害;浓度过低达不到防治要求。
2、适宜喷施时间
喷施杀菌剂的时间与防治效果有直接关系,喷施过早会造成药剂浪费,且降低防治效果;过迟病原物已经对作物造成危害。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病害发生的规律、预测预报以及具体情况,及时用药。一般来说,杀菌剂的用药时间可选择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
3、提高用药质量
杀菌剂的用药质量包括用药数量、用药次数和喷药质量。用药数量要适宜,用药过多会增加成本和造成药害,过少又达不到防治效果,因此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增减。
用药次数可视药剂残效期和天气情况而定,一般每隔10-15天喷施一次,共喷2-3次。如施药后遇雨,则需补喷。提高用药质量的方法有喷药时雾点均匀细密,喷遍植株茎干和叶片。
4、严防药害
杀菌剂造成药害的原因有很多,药剂本身、作物敏感度不同、作物的成长阶段和气候条件都会对其造成影响。一般来说,水溶性较强的药物、作物在幼苗期和孕穗开花阶段,高温干旱、雾重高湿等情况下产生药害的机率较大,因此,需要谨慎处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杀菌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吡唑醚菌酯
吡唑醚菌酯的作用是什么?该药控旺吗
吡唑醚菌酯的作用是除菌。
没有控旺功效。
吡唑醚菌酯,是一种新型广谱甲氧基丙烯酸酣类杀菌剂,通过抑制线粒体呼吸作用,最终导致细胞死掉,具有保护、冶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主要用于防冶作物上由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吡唑醚菌酯对小麦白粉病、赤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功效。吡唑醚菌酯除对病原菌有直接作用外,还能诱变许多作物尤其是谷物的生理现象,如提高对氮的吸收,从而促进作物快速生长,提高作物产量,从而达到作物高产的目的。
作用方式及特点
属甲氧基氨基甲酸酯类,通过阻止病菌细胞中细胞色素b和C1间电子传递而抑制线粒体呼吸作用,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
应用技术
吡唑醚菌酯为新型广谱杀菌剂。
1、防治葡萄白粉病、霜霉病、黑腐病、褐枯病、枝枯病等,可用100克/公顷,施药5至7次,施药间隔期为12至14天。
2、防治枇杷角斑病,可用25%乳油1000至3000倍液喷雾,间隔10至15天喷1次,连喷2至3次。
3、防治柑橘疮痂病、树脂病、黑腐病等,可用50克/公顷施药2至3次,施药间隔期为34至58天,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若同其他药剂交替使用,还能改善柑橘品质。
4、防治草坪褐斑病、茶树炭且病、杜果树炭且病,可用25%乳油125至250mg/kg喷雾。防治草坪病害如立枯病、疫病、白绢病、雪腐病等,可用250至560克/公顷,施药3至5次,间隔14天。
5、防治大花蕙兰、蝴蝶兰、凤梨等疫病,康乃馨、大花蕙兰、蝴蝶兰等根腐病,海棠、吊兰、凤梨等炭且病、叶斑病,玫瑰、康乃馨等锈病,玫瑰、百合、郁金香、康乃馨等枯萎病,使用浓度为1500至3000倍,即每一背包手动喷雾器水加10至20毫升25%凯润乳油,均匀细致地细喷雾。
6、葡萄黑痘病、白粉病、炭且病,在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最容易发生蔓延,应采取预防和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即在发病前喷1次,相隔7至10天视病情发展,气候条件情况再喷2至3次,可有效预防多种葡萄病害的发生。使用浓度为1500至3000倍,即每一背包手动喷雾器水加10至20毫升25%凯润乳油,均匀细致地细喷雾。
7、防治各种草坪腐霉枯菱病、夏季斑病、币斑病、镰刀枯萎、白粉病等病害,使用浓度为1500至3000倍,即每一背包手动喷雾器水加10至20毫升25%凯润乳油。
8、对蚕有影响,对附近有桑园地区使用时应严防飘移。梨树上使用时,在开花始期及落化的20天左右时间内,为防止药害应尽量避免施用。
吡唑醚菌酯的用法,作用?
吡唑醚菌酯抑菌活性最强,具有较强的抑制病菌孢子萌发能力,对子囊菌类、担子菌类、半知菌类及卵菌类等植物病原菌有显著的抗菌活性,且具有潜在的治疗活性,可用于防治多种作物真菌性病害。吡唑醚菌酯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活性较强,可改善作物生理机能,增强作物抗逆性。
在我国23种作物上取得登记,用于防治25种病害,且在玉米上获得登记“植物健康作用”。登记的主要防治对象有黄瓜白粉病和霜霉病,白菜、西瓜、茶树、芒果和香蕉炭疽病,香蕉黑星病、叶斑病和轴腐病,草坪褐斑病,玉米大斑病和植物健康作用等。
以白菜炭疽病的防治为例: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施药,每次每亩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制剂量30~50ml(有效成分7.5~12.5g)兑水喷雾,每隔7~10天施药一次,安全间隔期为14天,每季最多使用3次。
吡唑醚菌酯的作用和用途是什么?
吡唑醚菌酯的作用:可通过茎叶喷雾、水面施药、处理种子等方式保护和治疗植物,有很好的渗透和内吸作用。可以防治霜霉病、疫病、锈病、白粉病、疮痂病、褐斑病、立枯病、炭疽病、叶斑病、早疫病、叶枯病、霜霉病等植物病,其杀菌广谱,几乎对所有真菌类病害都显示出很好的活性。
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并有良好的渗透和内吸作用,可以茎叶喷雾、水面施药、处理种子等方式使用,具有高度选择性对作物、人、畜及有益生物安全,对环境基本无污染。
扩展内容:
1、吡唑醚菌酯混用其他药剂,要注意不要和碱性杀菌剂混用、不要和乳油、有机硅混用。与其它药剂混用注意浓度,做好试验。
2、吡唑和叶面肥混用需要注意,先溶解叶面肥,然后再倒吡唑,再倒其他的东西。一般情况下,吡唑醚菌酯加磷酸二氢钾,加微量元素,效果会非常的好。
3、吡唑醚菌酯本身具有高渗透,不建议加有机硅。
4、吡唑醚菌酯可以和芸苔素混合使用但最好分别二次稀释后混合。
5、吡唑醚菌酯能不建议与强氧化性的农药比如高锰酸钾、双氧水、过氧乙酸、氯溴之类的农药混用。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吡唑醚菌酯
吡唑醚菌酯的作用是什么?
吡唑醚菌酯的作用:阻止病菌细胞中细胞色素b和C1间电子传递而抑制线粒体呼吸作用,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
用途:
1、防治葡萄白粉病、霜霉病、黑腐病、褐枯病、枝枯病等。
2、防治柑橘疮痂病、树脂病、黑腐病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若同其他药剂交替使用,还能改善柑橘品质。
3、防治大花蕙兰、蝴蝶兰、凤梨等疫病,康乃馨、大花蕙兰、蝴蝶兰等根腐病,海棠、吊兰、凤梨等炭疽病、叶斑病,玫瑰、康乃馨等锈病,玫瑰、百合、郁金香、康乃馨等枯萎病。
扩展资料:
使用注意事项
1、注意不要和碱性杀菌剂混用,与其它药剂混用注意浓度,做好试验。
2、吡唑醚菌酯和叶面肥混用,需要先溶解叶面肥,再倒入吡唑醚菌酯,最后倒其他的东西。
3、吡唑醚菌酯本身具有高渗透,不建议加有机硅。
4、吡唑醚菌酯可以和芸苔素混合使用,但最好分别二次稀释后混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吡唑醚菌酯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3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