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误用了2.4滴丁酯有什么解决方法?急阿~!
解救措施1、化学调控对2.4-滴丁酯除草剂产生药害,可在药害后有针对性地喷洒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逆向调节。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很好的刺激作用,同时,还可利用锌、铁、钼等微肥及叶面肥促进作物生长,有效减轻药害。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主要有:赤霉素、助壮素、云大120、芸苔素等,如作物苗期受害可用30~50ppm赤霉素溶液叶面喷施,有明显促进植株生长的作用。2、精细管理2.4-滴丁酯除草剂发生药害后,及时摘除褪绿、变态的枝叶,可减少药剂在植株内的渗透、传导;及时中耕松土,适当增施磷钾肥,可促进根系发育,有利于增强植株的抵抗能力;最好补充叶面肥,可缓解药害,恢复生长,叶面肥选择原则:大量元素含量高,微量元素适中,浓度大小不产生药害,且耐雨冲刷的叶面肥料,如天缘叶面肥、叶绿宝及光合微肥等;也可对作物苗追施适量速效氮肥,促进发棵发叶,使植株尽快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
红豆杉种子怎么养啊
选择适宜的圃地
选择肥沃疏松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且排水良好地块,最好是林地内或半荫肥沃的地块。施足基肥、耙平、整畦待种。
种子繁殖
种子在10月份成熟,及时采收后放在水与细沙的混合液中(水沙比2∶1)。将种子在洗衣板上揉搓,除去种子外皮,磨损坚硬的肉种皮。选择背阴干燥不积水地块、挖坑,与湿河沙按1∶2比例混合贮藏在坑内。次年3月取出净种,用50度白酒和40℃温水(1∶1)浸泡20分钟,捞出后用浓度为0.05%九二○浸种20~24小时,以打破休眠提高出苗率。3月底移入温室催芽,温度要求20~25℃,待有种子“露白”时即可点播。
播种及移植
将畦做成1m宽、长适宜。将种子播在畦内覆土2.5厘米,浇透水复膜。也可将发芽种子点播在盖有地膜的畦内,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一般20~30天即可出苗,当幼苗长3~4片叶时,选阴天间苗移植,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种植后浇水、中耕、除草促长。由于红豆杉生长缓慢,最怕强光,适当遮荫有利成长。一般当年生苗可达10~15厘米,最高可达20厘米,2年生苗50~90厘米,4年生苗高1.5~2米。
扦插繁殖
每年5~6月份剪取当年半木质化枝作插条,母树选择10年以下树龄。长度15~20厘米,剪去下部小枝、针叶剪成马蹄形,放在ABT 7号生根粉中浸泡,浓度为30×10-6~50×10-6,浸泡时间3~12小时。随后将插条插在基质为河沙的苗床上。苗床要求1米宽,长度适宜,扦插深度3~5厘米。行株距10cm×8cm,随即喷水。苗床上搭架,用塑料布覆盖,每日喷水2~3次,半月后每日喷水1次。一般地温保持20~30℃,不要强光照射,30~40天即可生根。在此期间,可施芸苔素等叶面肥,促进生长。
当幼苗生根后,精细管理促进旺长,并适当通风透光炼苗,增加抗逆性。炼苗结束后可移栽在大苗床上。
幼苗一般在苗床生长2~3年,每年定时喷生长素、叶面肥精心管理。当苗高50~100厘米时即可上山造林成片栽种。栽植时间为秋末或春季均可,株行距可按3米×4米,亦可在街道、公园、作观赏树栽。
(责任编辑:admin)红豆杉育苗技术
——————————————————————————–
加入时间:2009-5-2 21:34:59 作者:admin [来源]:马关金城林场
——————————————————————————–
红豆杉又名紫杉,常绿乔木,地栽高达25m,是世界珍稀树种,我国云南、西藏、黑龙江、吉林、湖北、四川、广西、江西等省(区)均有少量分布。研究发现,从其皮、根、叶中提炼出紫杉醇,对防治癌症、白血病、艾滋病有特殊的功效。紫杉醇比黄金贵,故紫杉有“黄金树”之称。经林业专家试验,我国南北均可种植,而且摸索出一套打破种子休眠的育苗技术,使发芽率由10%提高到90%以上,扦插成活率也提高了50%,解决了红豆杉育苗难题,现介绍如下:
一、种子育苗
1、采种:9月~10月采成熟果实,置盆中混适量粗沙和水,在洗衣板上用手着力反复搓洗,用水漂净外皮、果肉和沙,置粗糙水泥地上用鞋底将种子磨擦几遍,使种子易透水,打破休眠。
2、浸种:播种前,先用50℃的白酒和40℃的温水(1:1)浸种20分钟,捞出后再用500ppm赤霉素浸泡24h,能诱导水解酶的产生,打破种子休眠,促其萌发。
3、播种:采种后1周内播种的发芽率在90%以上,翌春播种的发芽率减半。冬播,翌春出苗。南方冬播只需盖层禾草,北方宜用拱膜或平膜。
二、扦插
选择1年生~2年生枝,穗长取15cm左右,穗叶修剪2/3,基端用0.05%
的ABT生根粉或萘乙酸1000ppm溶液蘸10秒钟,扦插株行距15cm×20cm,入土深度为穗长的1/3。夏秋扦插须搭荫棚,45d左右生根,成功率80%左右;春插50d生根,成活率在65%左右。
三、苗期护育
1、拱膜护苗:如用平膜密播育苗,立春前后要常抽查种子,见胚根露白即去盖物,改平膜为拱膜保湿催芽。改拱膜后要调节温度、湿度,晴天掀开棚的两头农膜降温、换气、晚间盖平。3d~4d给幼苗喷水1次,保持苗床55%~60%的湿度。要严防鼠害。当出二叶一心后,应揭膜炼苗。
2、疏苗稀植:紫杉育苗的用种量,一般每亩在5kg左右,产苗1.5万株~2.0万株。如冬播种子过密,早春小苗3叶~4叶1心后,须按株行距15cm×20cm进行疏苗移栽。
3、除草追肥:5月至7月要中耕除草2次至3次,结合中耕每次每亩追施尿素5kg~10kg、氯化钾3kg~5kg,兑水浇施或趁雨天撒施。还可对叶片喷施0.25%的尿素与磷酸二氢钾。
红豆杉育苗一年,苗高40cm上下即可移栽上盆作盆景,或出圃造成林。
红豆杉枝条怎么压?是在水里泡出根来还是直接插土里?
在红豆杉休眠萌动期,选择砂土、锯末、珍珠岩混合基质作扦插土。选择1~4年生的红豆杉木质化实生枝,将插条剪为10厘米、15厘米或30厘米长的小段,在剪枝时要求切口平滑、下切口马耳形,2/3以下去叶。选择药剂如ATP、ABT、NAA、IBAA等处理插枝后扦插、盖膜,扦插成活率一般在85%以上。苗期注意保暖,搭建低棚遮荫。翌年移栽。
每年5~6月份剪取当年红豆杉半木质化枝作插条,母树选择10年以下树龄。长度15~20厘米,剪去下部小枝、针叶剪成马蹄形,放在ABT 7号生根粉中浸泡,浓度为30×10-6~50×10-6,浸泡时间3~12小时。随后将插条插在基质为河沙的苗床上。苗床要求1米宽,长度适宜,扦插深度3~5厘米。行株距10cm×8cm,随即喷水。苗床上搭架,用塑料布覆盖,每日喷水2~3次,半月后每日喷水1次。一般地温保持20~30℃,不要强光照射,30~40天即可生根。在此期间,可喷施芸苔素等叶面肥,促进生长。
当红豆杉幼苗生根后,精细管理促进旺长,并适当通风透光炼苗,增加抗逆性。炼苗结束后可移栽在大苗床上。
红豆杉幼苗一般在苗床生长2~3年,每年定时喷生长素、叶面肥精心管理。当苗高50~100厘米时即可上山造林成片栽种。栽植时间为秋末或春季均可,株行距可按3米×4米,亦可在街道、公园、作观赏树栽。
精美田笑大家族豆角种栽培技术要点?
豆角的生长特点虽然有根瘤菌能固氮,但它们是以嫩荚及嫩豆粒为收获物的,所以氮素供应不可少,尤其是前期。合理施加适量的氮、磷、钾肥,其中微量元素钼能促进根瘤旺盛发育,豆类对硼、锌等微量元素也很敏感,所以在合理施N、P、K肥的基础上,适量喷施硼肥、钼肥及锌肥,对提高豆类的结荚率,促进籽粒饱满和提高产量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就豆角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简单叙述,从而促进豆角产量与质量的提升。
1 栽培模式
1.1 地膜覆盖豆角与玉米套种
采用120cm地膜,按照垄距140cm,平均行距70cm,株距30cm,种植密度3100株,膜上按一行玉米一行豆角种植,实际亩留苗玉米豆角各1550株。种植示意如下:
1.2 豆角纯种
采用作畦栽杆爬蔓或地头两边栽桩,横拉铁丝方式,按照宽窄行种植,行距70cm,株距30cm,亩种植密度3000株以上。
2 播前准备
2.1 整地覆膜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及排灌方便的川台坝地。套种模式3月中下旬整地及早覆膜以利保墒;纯种模式4月中、下旬整地作畦。结合整地亩施农家肥2000公斤以上,磷酸二铵40公斤(或碳铵、磷肥各65公斤)。
2.2 选用品种
豆角品种选用高产、抗病,适宜加工的夏栽品种,如泰国架豆王、绿龙架豆、农人一尺嫩豆角、架豆之星和吉美特等品种。玉米品种选用植株高大、直立性好的中糯2号糯玉米或强盛101、潞玉36等杂交玉米品种。
3 播种技术
3.1 玉米于4月中旬播种。豆角于5月上旬播种,每穴下种2-3粒。
3.2 提高播种质量
播种深度4cm左右。播后及时进行镇压,使种子与湿土紧密结合,保证苗全、苗齐、苗匀、苗壮,提高幼苗群体齐整度。
4 田间管理
4.1 查苗补苗
出苗前及时破除板结,助苗出土,缺株要及时补种。及时间定苗。
4.2 加强中耕
出苗一周后进行第一次中耕,利于疏松土壤,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促苗早发。
4.3 肥水管理
玉米进入拔节期、豆角甩蔓期后进入生长高峰,有条件的田快要及时浇水,后期发现脱肥,亩追施尿素10-20公斤。
4.4 病虫防治
发现蚜虫危害,可用60%吡虫啉1500倍液喷防。豆角锈病可喷洒25%丙环唑乳油或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4.5 适时采摘
依据企业收购标准及时采收豆角和糯玉米。豆角生长后期可喷施磷酸二氢钾等速效叶面肥,促进后期增收。豆角采摘结束,及时拉秧清秧。
紫杉怎么育苗?
紫杉一般指裸子植物门中红豆杉科(Taxaceae)中的紫杉属(Taxus)植物,中国有东北红豆杉(Taxuscuspidata)、中国红豆杉(T.chinensis)、南方红豆杉(T.mairei)、云南红豆杉(T.yunnanensis)四种。均为耐阴树种,生长缓慢。为优良的用材树种和庭园观赏树。
(1)圃地选择
选择疏松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且排水良好地块,最好是林地内或半荫肥沃的地块。施足基肥、耙平、整畦待种。
(2)种子繁殖
①种子处理种子在10月份成熟,及时采收后放在水与细沙的混合液中(水沙比2∶1)。将种子在洗衣板上揉搓,除去种子外皮,磨损坚硬的肉种皮。选择背阴干燥不积水地块挖坑,与湿河沙按1∶2比例混合贮藏在坑内。次年3月取出净种,用50°白酒和40℃温水(1∶1)浸泡20分钟,捞出后用浓度为0.05%九二○浸种20~24小时,以打破休眠提高出苗率。3月底移入温室催芽,温度要求20~25℃,待有种子“露白”时即可点播。
②播种及移植将畦做成1米宽、长适宜。将种子播在畦内覆土2.5厘米,浇透水覆膜。也可将发芽种子点播在盖有地膜的畦内,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一般20~30天即可出苗,当幼苗长3~4片叶时,选阴天间苗移植,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种植后浇水、中耕、除草促长。适当遮荫有利成长。一般当年生苗可达10~15厘米,最高可达20厘米,2年生苗50~90厘米,4年生苗高1.5~2米。
(3)扦插繁殖
每年5~6月份剪取当年半木质化枝作插条,母树选择10年以下树龄。插穗长度15~20厘米,剪去下部小枝和针叶剪成马蹄形,放在ABT7号生根粉中浸泡,浸泡时间3~12小时。随后将插条插在基质为河沙的苗床上。苗床要求1米宽,长度适宜,扦插深度3~5厘米。株行距8厘米×10厘米,随即喷水。苗床上搭架,用塑料布覆盖,每日喷水2~3次,半月后每日喷水1次。一般地温保持20~30℃,不要强光照射,30~40天即可生根。在此期间,可喷施芸苔素等叶面肥,促进生长。
当幼苗生根后,精细管理促进旺长,并适当通风透光炼苗,增加抗逆性。炼苗结束后可移栽在大苗床上。
幼苗一般在苗床生长2~3年,每年定时喷生长素、叶面肥精心管理。当苗高50~100厘米时即可上山造林成片栽种。栽植时间为秋末或春季均可,株行距可按3米×4米。亦可在街道、公园作观赏树栽种。
(4)管理
为了防止土壤过湿又能保墒,苗床上面用草帘或稻草覆盖,浇水时用喷灌的办法,等苗基本出齐后,逐渐撤掉草帘和覆盖物,及时除草和中耕,喷施1次90%的敌百虫原液0.125%的溶液,或撒毒饵防止蛴螬和蝼蛄。为防止立枯病发生,每7~10天喷1次。
杀菌剂可用2%硫酸亚铁溶液,0.3%~0.5%高锰酸钾溶液,65%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0.17%~0.25%溶液,80%的退菌特可湿性粉剂0.04%~0.05%的溶液连续施用或轮换施用。1年生苗抗寒力较差,冬季应埋土防寒。
(5)幼苗移栽及大苗培育
育苗第2年可进行裸根分床育苗。用于造林绿化时可先分床栽到容器袋里,当年雨季或在第2年带容器造林。用于园林绿化时需经过多次移栽培养大苗,等长到1米以上时带土球栽植。
黄豆喷叶面肥,一亩地里加多少尿素是最为适宜的?
黄豆喷叶面肥,其兑水的比例:应掌握在0.1%至0.2%为适宜,也就是说,在100斤水中,加入50克至100克尿素。太淡了肥效低,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过浓则植株难以吸收,甚至会引起肥伤而烧叶。此外,对于花卉类植物进行根外喷洒叶面肥时,应当供给氮、磷、钾全面营养素。最简单的兑水配制方法是:在3升水中加入1克磷酸二氢钾、1克硫酸铵和0.2克硼酸(这个浓度略高于1500倍液)。
黄豆(大豆)栽培技术
温度要求
大豆是喜温作物,发芽最低温度为6℃,出苗为8至10℃,幼苗在零度4℃低温则受轻微冻害。大豆最适生长温度为日平均气温20至25℃,其中幼苗最适生长温度为20至21℃,花芽分化期为21至23℃,开花期为22至25℃,结荚鼓粒期为21至23℃,成熟期为19至20℃。积温要求2400至3800℃。
深层施肥
施肥方式:在一般情况下,肥种分开,施于种侧下4至5厘米,化肥用量可以调节。每亩施磷酸二铵20公斤以上时,可分层施入:上层种肥深度5至7厘米,施肥量占1/3;底肥深度10至16厘米,施肥量占2/3。或者在前茬作物收后,把发酵好的有机肥均匀的撒施于地表,然后用耙将肥料耙入土中,便、土充分混合后进行深翻,翻后耙瓶耢细起垄,也可平种大豆。
精细播种
合理轮作:最好选正茬,不重、迎茬种植。
细致整地:根据前茬作物进行伏秋翻,深度22至25厘米,作业时不起大土块,不出明条、垡块,要扣严、不重、漏。
土壤水分:整地后土壤水分含量(干土重%),播种时应为22%左右,确保种子正常吸水出芽。
适期播种:夏播大豆在小麦收获后,只要墒情适宜,即可播种。最佳播期为6月10日至25日,最晚不能迟于7月上旬。
田间管理
锄地与中耕:
⑴第一片复叶前锄头遍地,做到锄净苗眼草,不伤苗,松表土。
⑵苗高10厘米左右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做到不伤苗,不压苗,不漏草。
⑶第二次中耕后10天左右,进行第三次,要做到深松多上土。
苗前除草:利用生产上最常用的光谱性除草剂有普施特和广灭灵,这两种除草剂对大豆田的多种禾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都有效。用药量:5%普施特水剂,每公顷用量1.5至2公斤;48%广灭灵乳油,每公顷用量2至2.5公斤。普施特、豆磺隆、广灭灵都可以在土壤中保留较长时间,要特别注意对后茬作物的药害。
苗后除草:
⑴除草剂的种类 出苗早期适用的除草剂:生产上使用最普遍的是普施特。在杂草刚出土时施药,一般不晚于大豆2片复叶期。出苗早期施用普施特的用量为:5%的普施特水剂每公顷1至1.5公斤,不宜超过1.5公斤。应选择降雨前后湿度较大的天气施用,避开高温干燥的中午和大风天气。
⑵用量 12%的拿捕净乳剂,每公顷用药量为1至1.5公斤;15%的精禾草克,每公顷用药量为0.75至1公斤;5%的精禾草克乳油,24%的克阔乐乳油,每公顷用药量为0.33至0.75公斤。
⑶施药时期 出苗后期适用的除草剂一般在大豆2至3片复叶期施药。春季土壤水分好的年份,施药可适当早些,用药量一般采用下限。春季干旱,施药可适当晚些,用药量一般采用上限。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氨基酸肥料,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028aohe.com/53447.html